蓝衫传说
C看沃灰戳耍闶嵌ㄒ酝攴共抛叩摹?br /> 肖遥曾多次要求去他们府上一聚,结果二人异口同声的道“既有这般好地方,傻子才会往那差了好多的地方聚呢。”噎地肖遥除了翻翻白眼外。实在是没甚脾气了。
这会儿见二人这惫赖模样,肖遥长出口气,索性往后一靠,也不理他们。自去闭目假寐去了。
赵佶和王冼对望一眼,这才哈哈一笑,赵佶道“大哥,可不是真的生气了?呵呵,好好。小弟说了,今个儿前来,兄弟和晋卿可是负着使命来的。”
肖遥懒懒地看他一眼。撇嘴道“你两个无赖。又想干什么?我跟你说。任你说破大天。那几尾金鱼也休想给我拿走。我还要靠它们再做一番演变呢。这事儿你就是打着官家地圣旨来。我也是这么一句话。”
原来。这王冼和赵佶自第一次看到肖遥养在缸中地那几尾杂交出来地异种金鱼。就曾千方百计地谋算过。甚至连大长公主都搬出来了。结果都被肖遥识破。直接无视了。这会儿听赵佶又说了什么负了使命地话。便直接给他封杀了。
赵佶却是面色一正。道“大哥。这会儿可真是正事儿。小弟琢磨着。虽是皇姐让问地。背后怕是站着官家呢。”
肖遥剑眉一轩。微微抬身。看着他道“怎么?官家也知道我养金鱼了?圣旨呢?来圣旨我看。”
赵佶苦笑摇头。和王冼对望一下。这才道“这会儿却不是为那金鱼地事儿。皇姐让我们来问问。你这竹园地佃户们。为什么会过地比外面地小康之家都富裕?若只是你一人享受。也就罢了。可看看你们地佃户。乖乖。这才多久。就能过地这么好。皇姐问你。是不是你有什么诀窍里面?”
肖遥微微一愣。暗暗寻思。不由一凛。这事儿面上虽是大长公主问话。可背后定是那位哲宗皇帝。说起这位这宗皇帝。倒也算是一个励精图治地有为帝君。一心想兹念兹地。就是如何富国强军。收复燕云。开创一片盛世。
奈何他实在是志大才疏,且又不善分辨忠奸,结果导致朝堂上,奸臣当道,一片乌烟瘴气。中央政令混乱,令出多家,党派互争。大宋所有的力量,就生生地消耗在了内斗上了。
只是这位帝王身在九重之上,又如何会知晓,自己远在南郊这么个偏僻地方的事情?而且,竟然问地还是自己园中农户的富裕!
这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被有心人惦记上了。这园子四周定然有人在观察了很久,不然只是一天两天地,不会知晓自己佃户的生活好坏地。
他心中既是起了警惕,面色便凝重起来。赵佶看的一愣,疑惑的问道“大哥,怎么?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不成?”
肖遥微微摇头,却转向王冼问道“晋卿,可是公主曾派人来我这查访过?”王冼给他问的一呆,随即摇头,莫名其妙的问道“怎么这么问?公主查你作甚?”
赵佶却是反应快,出声道“大哥可是问皇姐怎么突然问起的吗?”肖遥点头。赵佶道“你可记得,上次你让皇姐给官家,进献的那些个宝物?就是从那时候起,官家似是记住你了。昨日皇姐入宫,回来后,就将小弟唤去,让我来问问。小弟一琢磨,这事怕是定是官家想问,又不便直接宣你一个布衣觐见,这才让皇姐找小弟来问的。”
肖遥微微冷笑,摇头道“看样子朝中不知哪位相公,对为兄实是照顾的很呢。”赵佶和王冼都是一愣。赵佶诧异道“又关他们何事?”
肖遥这次将自己的分析说出,二人猛省。赵佶大怒,霍然起身怒道“还反了他们了!连本王的兄长都敢窥探。小弟这就找皇城司问问,看是何人如此大胆。再给大哥调一队王府禁卫来,但有那可疑人物,尽数打杀了就是。看看哪个还敢来刮燥!”
肖遥看着他,不由微微一叹。这赵佶无论多么聪慧,终究还是个孩子。遇事只管一面,不能往深处去想。他和赵佶相交这么久,现赵佶虽是贪玩。却并不坏。至于后来登基,大花石纲,骄奢淫逸,穷奢极欲的。想来定是被他面前的佞臣特意引导所致。
赵佶本就是半路突然登基,毫无从政经验。读书又只是迷恋诗词歌赋的华美,于那治国治政之道,并没像其他帝王那般。从小就接受过系统的培养。如此一来,就算是个好人也能给带沟里去。更何况赵佶又是天性贪玩的个性呢。
此刻眼见他暴跳如雷的,满面通红,知道他定是深觉自己身为王爷,自己的朋友却被下面地臣属监视。自尊上下不来所致。但其中关心自己的拳拳之意,倒也是一目了然。心下颇有些感动。
当下向他微微摆摆手,让他坐下。温声道“二弟,你既是对一些事隐约有了准备。为何不在平日多读些治政的书呢?”
赵佶闻言突地一愣,低下头若有所思。肖遥又道“今日之事。你只看到表面,就急躁暴怒。若是被有心人加以利用,你只是个王爷也还罢了。不过是让亲痛仇快而已。但若是你为帝君的话,可知天子一怒。伏尸千里一说吗?你当戒躁,遇事先听先看,多方调查,细细分析,再谋而后动,方是道理。你当谨记!”
赵佶悚然一惊,起身恭声道“是,大哥,小弟记下了。”王冼在旁听地二人的对话,面色不由的变了变,欲言又止,终是轻叹一声,不再说话。
肖遥身子后仰,微微沉思一会儿,这才道“我这竹园佃户之所以生活的好,不外乎两个字——管理。”
赵佶精神一振,端正而坐,仔细听着。肖遥赞赏地看他一眼,这才又接着道“孔子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已被多少大儒视为金科玉律,然究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活学活用呢?上古三皇之时,天下民智未开,除了有限几人得了天地存演之道,体四时变化之微妙,而后能自己总结推演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大多数人,实在是并不能理解的。这个时候,就是孔夫子说的可由之而不可知之。
然而随着时代地变迁,剩余物品的不断丰富,人们的智力已随着物质生活的好转而有所开化,更多地人学会了思考。而这个时候,若是再去死搬硬套孔夫子的话,可就大谬了!这个时候,孔夫子地话当重新断句,变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个意思就是当百姓愿意听从的时候,自可顺势而动。若百姓不可使地时候,当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事理,知后自可由之了。若是一意而行,不管不问,那么最终是按着扭头喝水,强扭的瓜不甜,进而矛盾激化,演至大乱。
我竹园之人,我从不强迫大家去做什么,我只是告诉大家,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得到什么,当你那样做了,你又会失去什么。故而,竹园之内,少有纷争。
除这之外,就是分工地问题,十个人同时完成一道工序,和分成两组,各自负责一段,齐头并进,然后完成后,按劳分配,让大家各有所得。如此一来,他人需要十天完成的事儿,在我这儿,则只需一天。同样地时间下,而所得就会相应的十倍之。我取其半数,剩余之数,仍比外面多出数倍。
人的潜力无穷,被动的让人赶着去做,和主动的自己要求去做,所得的结果,将会是天地之别。是以,在竹园之内,人人争先,而少有懒汉。众人奋力,则产出就多,产出多了,其民就会富裕,民富我这做园主的自然也就富了。二弟,你,明白了吗?“
网友上传章节 第九十一章 奇怪的青袍客
观星楼平台上,肖遥缓缓讲述,深入浅出。他不求眼前这位未来的皇帝能一朝顿悟,一下子将前十年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天自己能帮他一分,就是一分。他能学的一点,日后自然是会少犯错一点。
肖遥淳淳而诱,借着哲宗问富的引子,就势给徽宗赵佶先上了一堂课。赵佶听的津津有味,生平次觉得,原来在诗词之道外,尚有这许多趣事。
王冼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两人,心中却是如同滔天海浪一般。自方才二人开始的一问一答,他就隐隐的觉察到,自己这个内侄,怕是有些个野心。只是平日里除了纨绔嬉玩外,并未显露。
而在见到了肖遥后,便犹如铁块遇到了磁石,莫名的就走到了一起;又如藏于囊中的尖锥,虽尚未扎到人,但那微露的锋尖,已是渐渐闪出了寒芒。
他心中突地有些迷惑,有些疲惫。看着眼前的二人,一个讲的严肃,一个听的认真。这种情景,似是自己在尚公主前,也曾有过。如今想来,竟是如同隔世一般。想及当日自己风华正茂,棱角峥嵘之时,眼神不由的一阵的恍惚。
肖遥讲完,见赵佶满面的初闻大道之色,欢喜中带着一丝迷茫,心中暗叹。自己只是简单的讲讲,看来这位未来的皇帝,就已经了悟了不少。这等聪**质的良才,最后竟是生生的给断送在了,那陈陋的旧规中,那满眼的奸佞群里。既是赵佶本人的悲哀,又何尝不是这整个时空的悲哀呢。
他心中想着,却是不再说了。他知道,今天讲的,这个年轻地未来皇帝。还是需要消化一下的。微微沉思片刻,这才唤来墨砚,解下随身的一串钥匙,道“你去我书房里,在我案桌后的柜上,第二排第一本书,给我取来。”
墨砚接了过去,转身去了。肖遥看着赵佶。微微笑道“二弟,你天资聪颖。若肯用功,实是大有可为。为兄帮不了你太多,待会儿,给你这本书。你回去细细研读。若有不明之处,可尽来问我。若是可以的话,前司马相公所著的资治通签,你也当仔细拜读一番。那绝对是一部宝典,对你当大有助益。”
赵佶似懂非懂的点头应了,脑子中翻来覆去的滚动着。零点看书方才肖遥讲地那些,隐隐觉得大哥教给自己的东西。实是对自己大为有用地东西。那两本大哥说的书,唔。一本当是大哥所写,另一本。啊,是司马光那老头的资治通签。嗯。当要细细看看才是。他自在这里寻思,脚步声响起,墨砚已是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册走来。将书和钥匙交给肖遥,转身下去。
肖遥收好钥匙,伸手摩挲着面前这本书,脑子中却颇是有些斗争。这是他根据后世所记,默写出地那本著名的《国富论》,只是其中不惟大量的现代用语,尚有不知多少的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到底有没有违律忤逆的地方,实在是拿捏不准。
只是宋朝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这本国富论若真地能生些作用,倒也不枉了自己穿越来一场。若是……罢罢罢,自己不愿去推动,那就交给老天决定吧。
想及此处。将书递给赵佶。轻轻地说道“此书你且收好。休叫他人看到。我亦是自离咱们大宋极西几万里地域外。得了这个抄本。里面或许会有跟我大宋相违地地方。你当斟酌着去看就是。等你看完。或许会有一些不同地见解。届时。你我兄弟再来讨论。”
赵佶听闻这书竟如此珍贵。不由一惊。小心地接过。看了看封皮上地三个大字《国富论》。不由地心中一震。大哥对自己地期望。可见一斑了。感激地看了肖遥一眼。这才珍而重之地揣入怀中。
肖遥此事做了。心中忽地起了烦躁之意。究是不知自己到底做地对还是错。不由挥手道“今日你们先回吧。为兄心绪甚是不宁。想要静一下。”
赵佶一愣。随即点头起身。轻轻拉拉一边犹自神游物外地王冼。摆手拦住他地问。扯着他轻步而去。于他此时。心中忽地对肖遥兴起一股如同父师一般地感觉。竟是半点也不愿违拗肖遥地意思。
肖遥站在露台上。看着二人自下面大门出去。一路向园外而去。王冼似是一劲儿地抱怨。赵佶却只是摇头。二人扯扯拽拽地一路去了。
身后一双柔荑伸出。轻轻围住他地腰身。随即又是一双嫩偶般地玉臂伸过。轻揽着他地胳膊。
肖遥回望,但见揽着自己胳膊的正是漪月,满眼的深情之中,带着一股无悔的神色。后面抱住自己腰身的,不问而知,定是那柔情似水的小妹了。二姝如同两朵仙源奇葩,一个温情如水,一个刚强冷艳,对着自己却都是这般的深情,此生实是值了。
肖遥心中块垒微消,微笑着,轻轻伸手拍拍二女小手,不再说话,直把目光投向不知名的远方。小妹和漪月亦是沉默,她们能感觉到夫君心中的压抑,此刻,只是又紧了紧围绕的双臂,用那份力量,表达自己对夫君的支持。
此后几天,赵佶和王冼都是未再出现。肖遥烦闷之余,眼见虽是初冬,但气候尚不寒冷,园外处处绿水,透着一股空旷。便自己出了园子,每日在附近散步消散。心中翻来覆去的算计日子。这元符三年的年末了,城里那位哲宗皇帝,还好吗?历史,到底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