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江山-李歆
拂袖逃开,心里却是乱成一团,一时间天大地大,却觉得再无可有我容身之处。那种罪恶感无论我怎么压抑,总会从缝隙中钻出来,搅乱我的心思。
“我杀过人!”他从身后跟了上来,声音淡淡的,听不出是喜是悲。
我转身看向他,他勾着嘴角冷笑,乌黑的瞳孔乍然绽放一道厉芒,邪魅的气息像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一般附着在他身上。我倒吸一口冷气,这个男人,莫名的就会令人产生出惧意来。
“我的弟弟被人害死了,我替他报仇,杀了那个人!”他说得十分轻描淡写,似乎不是在说自己的事。
他越是说的简单淡然,我心里越是发毛,惧意陡增,情不自的退后几步,离他远些。
他似有所觉,却没点破我,迳直走到火堆旁,将火上的肉翻了个面。油脂从肉上直滴下来,落在干柴上,发出兹兹之声,青烟直冒。
“我不想被抓,所以逃了,可是府的人扣了我的父亲,为了让他们死心,我找人抬了具棺枢回老家,诈死逃匿……”他仿佛心情十分愉快,一边轻松的说着话,一边不停的忙碌着手里的活。“我现在可已经算是个死人了呢。”
我不寒而栗。
潜意识里我就是觉得他可怕,比那些盗马贼,甚至四年前绑架我的马武等人更可怕百倍!
“其实杀人,并不可怕……生逢乱世,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游戏。今儿你是运气好些,不然指不定就躺在这里了。所以,要么他死、你活,要么你死、他活!你选哪个?”
气氛异常静匿下来,火苗阴冷的摇摆着幽蓝的光芒疯狂的舔舐着柴枝,直至将它化为灰烬。
我犹豫片刻,终是小声的说道:“没有人会想死!”
想到惨死的邓婵,心里又是一阵痛楚。
他颇为赞许的点头:“看来是个聪明的人哪!”
我嗤然冷笑:“杀过人的人不是不能算是人了么?”
乌沉沉的眼眸再次闪过一道异样的光彩,但随即隐去,他笑了下:“是与不是,现在还说不准。”
我走近了些,从地上捡起串好的马肉,放在火上烧烤。
“你叫什么名字?”他突然问我。
我愣了下,半晌答道:“阴姬!”
“刘玄,字圣公!”他咬了口烤熟的马肉,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没在意他的名字,反正大家都是萍水相逢之人,未必会说真名。他自己不也说自己杀过人,已经算是“死”了么,这个也许不过是他死后才用的假名。
“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再往南一些就是小长安,你要去哪?”
我想了想,小长安离新野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如今马车毁了,马也死了,就靠我这两条腿步行,估计得走个三四天。
“我去宛城。”我轻轻叹了口气。
临走时刘秀曾说相信我能把邓婵安全送回新野,可如今却……
“宛城?宛城现在可不太平!你去那做什么?”
“不太平?”我心里一慌,“我有亲戚住城里……”
“最好先别去那里。这些肉我们一人一半,你没意见吧?”
“嗯。”我随意的点了点头,心里放不下的仍是那三个字——不太平。
“好,那等天亮我倆便分道而行吧!”他把短剑在马皮上噌了两下,擦去血迹还了给我,“你一个子,虽然有些武艺傍身,但孤身上路,毕竟胆子也忒大了些。如果……你实在没处去,不妨来平林找我。”
“平林?”我心中一动,“难道你是想……”
平林——如果没记错,两个月前平林人陈牧、廖湛二人举兵响应绿林新市兵攻打随县,拉了当地千余人反了。
难道他竟是要去投奔平林军?
“没错,果然是个聪明的人!我刘圣公还怕个什么呢,这条命已是赚来的了,不吃亏。”
我茫然的看着他将烤熟的肉分成两堆,包好。
他倒也不欺我是一介孺,分得也算公允,说一半就是一半。
“拿去!”他把包袱丢给我,烤熟的肉余热未消,捧在怀里油兹兹,烫得胸口发热。
乱世啊!乱世……
这难道就是我所期盼的乱世么?
这当真是我之前殷殷期盼的生活吗?
这样的生活,当真精彩么?
我茫然无语。
如有可能,我真希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还和过去一样,邓婵没有死,她快快乐乐的在宛城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平平安安的生下孩子,一家人合乐融融……
我错了!
乱世一点都不好玩!因为乱世需要玩的是命!必要时都是以命相搏!残酷得令人发指!
乱世起,百姓哀!
3·自古红颜多薄命 刘良
作者有话要说:《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稼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
---------------
后妈小注:《后汉书》中言道:“高祖九世之孙也”,其实不然,汉高祖刘邦传汉惠帝,后再传汉文帝。可惠帝和文帝乃是兄弟,算是平辈的,所以刘秀算不上是九世孙,只是算是八世。这一路过往的行人起初并不算多,然而无论是车马人流,经过我身旁时都会把惊异的目光投向我,在我身上逗留片刻。
我知道这是因为满身血污实在太过扎眼,可如今我除了硬着头皮继续往南走,别无他法,好在刘玄临走并没有把他的斗篷要回去。我把身上的斗篷裹紧,又把帽子兜在头上,埋头前进。
在离宛城还有三四里的时候,路上的行人陡然增多,而且大多是拖儿带,牵牛推车,仿佛举家逃难似的。这些人纷纷与我背道而驰,且一脸凄苦无奈,更有孩子坐在推车上哇哇大哭,嚷嚷着要回家。
越是靠近宛城,流民越发随处可见,更有许多人在城外徘徊,周边的野地里搭满了草棚架子。
我用包里的五斤马肉跟一户人家换了套干净的粗布衣裳,将自己重新打理得有个人样后,那户人家的三个孩子终于不再瞪着惊恐的眼睛瞅我。
“如今人人都往城外跑,你怎么还偏往里头闯呢?”
据这家的男人描述,前日城内暴乱,有几百人纠结造反,和府的人打了起来,场面相当激烈。城里的百姓害怕殃及,所以纷纷出城避难,有亲戚的投奔亲戚,无亲无故又不愿离乡背井的只能选择在城外周边徘徊,以观形势。他们指望着兵能将暴动镇压后,再回到城里去。
我立即联想到刘秀他们,心里绷紧了一根弦,焦虑难安。
“你们难道没想过那些人也许能推翻新朝、光负室?”我状似无心的不答反问。
那家的人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扭头去看丈夫。那男人撇了撇嘴,嘀咕道:“谁当皇帝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所求的无非是三餐温饱,一世太平罢了。”
我微微一震,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因天已晚,城门关闭,我只得在这户人家搭的草棚子里和那三个孩子挤了一晚。第二天准备进城的时候,发现城门口聚集了许多兵,城内固然有成群结队的人拼命想往外挤,城外亦是围了一圈人翘首观望。
兵却是将城门死死守住,挥舞着手中的长戟铁戈,强行将围堵的百姓驱散开,甚至还把那些想出城的百姓逼回城内,将才打开的城门重新紧紧阖上。
“怎么回事?”我大惊失,一种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
嘤的人声淹没了我的声音,没人回答我的问题,城内的百姓哭爹喊娘,城外的一些壮丁男子纷纷涌上前与兵理论。
“为什没让我进去?”
“我爹娘还在城里没出来呢……”
“你们不能这没讲理……”
乱哄哄的场面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城楼上突然爆出一声厉喝,压住了底下的吵嚷声。众人一怔,纷纷扬起头来。
朝阳刺眼的照在城楼上,城楼上除了严守以待的士兵外,正中还站了三四名深衣长袍的男子。
为首的那位,唇留两撇髭须,身材虽不见得高大威猛,然居高临下却有种睥睨的傲气。我心下微凛,恰见左右百姓无论男老少纷纷跪下地去。我不敢造次,忙混在人堆里屈膝跪下,地上坚硬的小石块硌得我膝盖生疼。
城楼上有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喝斥道:“都想造反了不成?你们是不是都不想要脖子上的脑袋了?”
我听这话颇镶说话之人蛮横粗鲁,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此人是谁?”
跪在我左侧的男人侧头横了我一眼:“真乃无知人,连南阳郡太守甄大人都不知么?!”
我不觉一愣。
南阳郡守甄阜!这个人我岂会不知?
按照刘縯他们的计划,立秋谋动时第一个想要绑架挟持的就是此人!只是素来闻知其名,却始终不知其样貌长相,今日得见尊容,实在超出我以往的想像。
只听甄阜在城楼上发话道:“近日有逆贼作乱,是以奉陛下谕旨,本下令关闭城门,这期间若有胆敢擅闯呻者——斩首!”
城下一片响动,有应声磕头的,也有起哄发牢的,那些兵随即冲了上来,从人堆里揪出两三个闹得最凶的,推旺搡的把人绑了就走。
我从地上爬了起来,有些茫然的望着城门。
甄阜还活得好好的,显然刘秀他们试图占据宛城的计划并没有成功。眼下这等虚张声势,紧闭城门,四处搜捕,看着叫人心惊胆战,然而从侧面看,却未必不是件好事。起码我知道,现在那些被镇压的人里头必然还有漏网在逃的。
我在心里暗暗祈祷,但愿刘秀平安无事,属于漏网之列,没有被甄阜他们抓到。
只要一想起甄阜对待李通家人的手段,我便不寒而栗。
无法想像若是刘秀落在他手里,会是何等样的惨状!
我用马肉跟流散在城外的居民换了些许生活必需品,然后在宛城城外静守了七八天。就在我望眼穿,几乎想放弃辗转回新野的时候,宛城的封锁终于解了。
城里一无改变,仍是一幅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景象,我站在街道上,远远的望着已成废墟的李府,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发涩。
等了这么多天,换来的不过是清冷萧萧。偌大的宛城,以我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查探到刘秀他们的踪迹。
在郡守衙府前,我找到一张缣帛告示,写明某年某月某日诛杀叛逆数十名,那一长串的名字看得我两眼发晕,几乎腿软得瘫到地上去。
强撑着一口气,将那些人名一一察看下去,连看三四遍,确定上头没有我熟识的人名,这才颤颤的离开衙府,离去时只觉得手足冰冷,浑身无力。
看完告示后心里的不安却始终难以消散,郁悒的感觉一直重重的压在胸口,思虑再三,我终于决定放弃回新野,毅然南下蔡阳。
从宛城徒步回新野,已是困难重重,去蔡阳更是翻了一倍的路程不止,更不用说这其间我还得横渡一条沘水。
这一路摸爬滚打,我甚至因为不熟悉路况而走岔了道,历经风餐露宿后终于在十月初赶到了蔡阳。
刘秀家我虽去过两次,可每次都是乘着马车去的,到底该怎么走我可实在说不上来,只是清楚的记得南阳颗粒无收,只有刘家的田里种出了庄稼。
这日进入蔡阳境内,我又累又渴,想找处人家讨碗水喝。绕过一处草萋萋的乱岗后,一片金灿灿的禾苗随风迎摆的跳入我的眼帘。我疾走几步,一时喜出望外,没曾下脚下被石头一绊,竟是一头栽在田埂上,昏了过去。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依稀看见刘秀站在麦田里冲我挥手,我兴奋得向他跑过去时,却发现一脸狞笑的甄阜从刘秀的身后冲了过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