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江山-李歆
刘恭暂住高陵传舍,直到现在我才得知他的真正来历,明白了为什么刘玄会对他冷嘲热讽。原来他的职虽是侍中,身份却的确如刘玄所说的乃是“皇兄”——他是赤眉军所立的盆汉王朝建世帝刘盆子的兄长。
若要追溯刘盆子的祖先,乃是刘邦长子刘肥,如果按照刘氏族谱排列,刘盆子要比刘玄、刘秀他们低两辈,算是孙子辈的人物。
刘盆子兄弟一共三人,长兄刘恭、次兄刘茂,刘盆子排行老幺。樊崇立刘姓子弟为帝时,翻遍军中所有姓刘的,用排除法剔除不合格的人,最后剩下血缘与汉高祖最相近的刘氏三兄弟。因为兄弟有三人,他们不知道该选谁合适,就用抓阄的方法让他们兄弟三个抓阄决定,最后年幼的刘盆子中标,选为帝。
刘恭读过《尚书》,算是位粗通文墨的儒生,因是太山式人,所以封为式侯,拜侍中。他却是生淡泊的人,并不以自己的弟弟做了皇帝而特别沾沾自喜。按他自己的话说,盆子也不过是一个被人控制的傀儡皇帝罢了,赤眉军一群匪类,成不了气候。
他说这种话的时候,声音低沉,压抑而悲凉,我忽然有些明白他为什么对刘玄那么在意,那么客气,非要孤身犯险,作为赤眉军代表来试图劝降刘玄——他分明已很清醒的预见到了弟弟的未来命运,属于傀儡天子的命运,要么屈服沉沦,要么玉石俱焚。
刘玄是个极端聪明的人,像他这样聪明的人,尚且在这场操控、焚控的内部政治斗争中溃败,更何况刘盆租样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放牛娃呢?
与其说刘恭在为救助刘玄而东奔西走,不如说,刘恭在尽力想替他弟弟的未来试图抓住些什么。
刘恭很聪明,他怕单独来见刘玄,刘玄甚至不会给他见面的机会,所以先去找了刘祉,想让刘祉做个中间人,缓和了彼此的矛盾冲突后,大家能够心平气耗坐下来谈降。
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只是没提妨冒出了我这个异数。
要说三方代表,那毫无疑问我肯定是站在刘秀这一边的,所以,现在就好像演变成我和刘恭之间的一场降俘抢夺战。
“想不到陛下竟会让阴夫人亲来高陵劝降!”刘祉满心钦慕,“陛下如此重视……圣公,真乃情深意重之人,由此看来,刘姓宗亲们大可不必担心陛下会对我等有所芥蒂。”
我顺水推舟,由着他胡乱臆断:“巨伯君真是多虑了,陛下向来宽仁谨厚,天下皆知。”
刘祉颔首笑道:“如此,我便放心了。”
刘恭突然问道:“贵上已下诏敕封圣公为淮阳王,并言明吏民若有戕害,罪同大逆,若有护送陛下至洛阳者,封列侯,此事可当真?”
这话倒把我问住了,我并非真是刘秀派往高陵来劝降的说客,自然也说不上来刘秀对刘玄的处理态度是什么。
“自然是真。”不等我回答,刘祉已抢先向他做出保证,“陛下的人品,我敢拿项上人头作赌,向来言出必行。”
诏封刘玄为淮阳王,若有戕害者罪同大逆不道,护送者封列侯!好大的一个饵,一个形同仇人的刘玄,值得用这么大的饵吊他吗?
心上骤然一阵颤栗,恍然明白这其值故究竟所为何来,一时之间,热泪险些克制不住的溢出眼眶。
“夫人。”刘恭带着一丝试探的口吻缓缓启口,“贵上确可保圣公无恙否?”
我愣住,他的疑惑不同于他人,我竟无法不假思索的拿话敷衍他。于是不深深思索,如果刘玄当真向刘秀投降,不说刘秀如何待他,我可会就此轻易原谅和饶恕他?
从个人立场出发,我实在没道理放过刘玄,可是此刻面对刘恭的疑虑,我的回答然能仅仅代表我个人,我无法用我主观的意识去回答这个政治问题。
“这是自然。”终于,我舒了口气,冷静的给予肯定答复,“君无戏言!”
刘恭得到我的回答后,仿佛放下了心头大石,表情轻松了许多,笑道:“既如此,恭这便动身回长安。”
我讶异道:“怎么?难道你不是为你弟弟来劝降圣公的么?”
“降圣公的乃是赤眉,如何是我弟盆子?”他温婉一笑,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一缕通透明晰后的无奈,“方才与夫人一席话,亦知夫人乃是豁达明智之人,君子不相欺,夫人以为赤眉所立建世汉朝比之绿林所立更始汉朝如何?治国非同儿戏,并非只是将一个头戴冕冠,身披冕服的皇帝抬上龙舆,便可称之谓‘国’。若无治国之远见卓识、雄才大略,则得国亦能失国,得失只在弹指瞬间。”
他在说这话时双眸熠熠生辉,耀眼得像是闪烁的星辰。不得不承认,我被他坦诚的勇气所感动,能领悟到这一点的人不多,站在他的立场能把这番领悟开诚布公讲出来的人更是绝无仅有。
何为名士,胸襟坦荡,我今天算是真的大开眼界。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年多来我与刘玄相处日久,每日所思,无不是尔虞我诈、阴谋算计,那颗赤诚之心早不知被我遗忘到哪个角落,这时面对刘恭,不由得重新勾起我心中豪迈侠气,笑允:“公子请放心,我主今日既能厚待圣公,他日定当亦能厚待他人。”
刘恭眸光一亮,他自然明白我所说的“他人”指谁,我俩彼此心照不宣。
“告辞。”
“后会有期。”
刘祉虽是陪同刘恭一起来的,然见得非得一起回去,我正打算游说刘祉助我逃出高陵,突然严本闯了进来,险些撞上正往外走的刘恭。
“侍中大人这是要往哪去?”
“回长安。”刘恭淡定而答。
严本闻言,急忙拦住他:“陛下……咳,圣公方才有言,愿随大人前往长安归降。”
在场的人一齐愣住,刘恭非但不喜,反而瞬间面大变:“圣公为何决意如此?”
严本没有回答,侧身让开道。
门外,面上尤带瘀青的刘玄唇角噙着一抹诡谲的笑意,走到众人面前,双手高举——右手掌心托着一只一尺见方的锦盒,左手擎着一把古朴斑驳的长剑。
刘祉倒吸一口冷气:“这是斩蛇剑……”
如果那把古剑真是汉高祖刘邦当年传下的斩蛇剑,那么锦盒内盛装的定然就是天子象征——传国玉玺。
“我绝不会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刘秀。”刘玄望着我,唇角的笑容阴冷而残酷。
我昂首,毫不示弱的顶了回去:“他不需要这些也能当个好皇帝!而你,即使捧着这些所谓的宝被离身,最后也逃不脱亡国的下场!”
旁观者无法理解表面看起来温柔下的刘秀夫人,为什么非得和一个懦弱无能的亡国之君,跟鼎似的掐着对干。我和刘玄之间的恩怨,只有我们两个心里最清楚。
7·三汉鼎立龙斗野 释怨
刘玄不愿向刘秀投降,决定向长安的建世帝刘盆子请降,刘恭心里虽对他的决定不怎么赞同,但是以他的立场与身份却也只能缄默。
于是,赤眉军又派了个叫谢禄的人来高陵接应,刘玄又摆出一副懦弱无能的白痴样,在谢禄面前装疯卖傻到我见吐。谢禄为此对刘玄愈发不屑,若非碍于刘恭面子,只怕根本不会把刘玄放在眼里。
刘玄执意要我随同入京,这让刘恭和刘祉皆是大吃一惊,不过好在刘玄虽不肯轻易放我好过,娶没于谢禄面前把我的身份曝光。
谢禄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我当成刘玄的一名侍,然后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了长安。才短短一个月,原本萧条的长安更是成了一座死城。车马行过,到哪都是静悄悄的,连个路人都未曾碰见。
街道上冷清,圜阓内同样冷清。
回到长安后没多久,刘玄便被诏召进宫去,为显诚意,他竟忍辱负重,肉袒进宫。要做到这一步,他需要报着怎样的勇气和屈辱才能强颜欢笑着进宫向新君献玺?我不在幸灾乐之余钦佩起他的城府与毅力。
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他这一步的。
几乎是回到长安的隔天,刘能卿便摸上门来,随他同来的竟然还有尉迟峻。这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影士终于因为我的缘故而被阴识牵引到了一起,两人联手的结果是将整个三辅地区都给翻了遍。
他二人顾不得与我叙旧,便急匆匆的打昏看守,带着我神不知鬼不觉的从传舍中溜了出来。舍外车马早已备妥,要去要留只在一念之间,面对即将到来的自由解脱,我突然又不甘心就此离去,在心里冒出个强烈的念头,真想亲眼目睹投降后的刘玄会得到怎样的一个结局。
然而这也只能成为我一时的痴念罢了,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能够甩开刘玄的机会,即使刘能卿与尉迟峻没有找到我,我也会赶紧自己想办法脱身。
“刘玄他……可是已经封王了?”上了马车,巍峨庄严的长乐宫在眼帘中渐行渐远,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打听起归降一事。
尉迟峻专心致志的驾着马车,倒是车辕另一侧坐着的刘能卿听见我的问话后,回过头来:“姑娘是问昨日殿上刘玄献玺一事?”
我点头:“可是封了长沙王?”
“哪儿呀,赤眉那帮盗匪何曾有过君子之风?刘玄庭中献玺,樊崇等人出尔反尔,想当场杀了他,结果刘恭与谢禄二人表示反对,于是又想把刘玄到殿外动手……也合该刘玄这厮运气好,赤眉军中无一好人,倒是那个刘恭乃真君子,见此情形,竟而当场追了出去,拔剑自刎。此人可是小皇帝的大哥,再如何不受重用,却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横死殿前,所以樊崇等人急忙阻止,最后却说要封刘玄做畏威侯……”
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刘能卿略带幸灾乐的叙述下冲淡了悲愁和凄厉,我并不为刘玄感到可怜,却替刘恭感到惋惜。
畏威侯!畏威!畏惧权威!樊崇他们果然嚣张,居然如此抠字眼侮辱刘玄。
“依小人看,那个刘恭若非刘盆子的兄长,倒是可以与他结交一番。刘玄是他劝降回来的,他为了救刘玄活命宁愿刎死,已算是有情有义。樊崇搞个畏威侯给刘玄,本有戏耍之意,刘玄尚未有所表示,刘恭却再次仗义执言,硬是逼得樊崇兑现承诺,最后封了刘玄为长沙王。”
回想刘恭如清风明月般的卓然气质,惋惜之情愈浓,我不长长叹了口气:“但愿日后还有相见之期。”
“刘玄虽得了长沙王的爵位,却是并无真实封邑可获,樊崇也不可能放他离开长安就国。樊崇让他住在谢禄府上,连传舍也不让他回,算是被彻底看管起来,想来一生再难复自由。姑娘此时若不尽早脱身,只怕顷刻间也得被人抓到谢府去……”
我闭上眼,后背靠上车壁,随着车身的颠晃,只觉满身疲惫。脑海里凌乱的交织着刘玄各式各样的表情,有喜悦,有愤怒,有捉弄,有算计,有阴鸷,也有温柔。
最终,被囚!一切回忆终将被封存!带着更始汉朝曾经的荣耀,作为建世汉朝徒有虚名的长沙王,在一座小小的庭院中,困守终身。
他这辈子的路,其实已经走到尽头了。
就这样吧,就这样走到尽头。生命虽得以延续,只怕心却已经永远死去了,就这样让他生不如死的过完余生吧。
一切都已结束,随着显赫一时的玄汉王朝的崩溃,这个曾经威赫四方的皇帝最终付出的代价,将是他痛苦且漫长的后半生。
伯升,你看到了吗?你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建世元年,十月。
刘盆子居长乐宫,三辅郡县、营长遣使来朝进贡,赤眉军士兵为争夺贡品大打出手,互相砍杀,喧哗宫廷,年幼的傀儡皇帝毫无威信,无法镇压住吵闹的将领兵卒。不仅如此,赤眉士兵横征暴敛,在长安城内四处抢劫,吏民不堪其扰。
历经数度洗劫的长安中,终于出现了粮荒现象,当民之生存根本的粮食彻底告罄后,赤眉军流寇主义的破坏暴露至极限,放火焚烧宫室、恣行杀掠,无恶不作,这也最终导致了我现在眼前所看到的长安,满城萧条冷清,城中百姓不见一人。
据闻粮荒起时,别说长安百姓,就连长乐宫中所剩的成百上前名宫,也因为断粮,而不得不挖草根,捕食池塘中的鱼虾来果腹充饥。但即便如此,宫中的乐人和宫仍是饿死大半,宫人尚且如何,更何况平民百姓?
长安街头不见活人,但见路边饿骨。
十月末,当尉迟峻驾驶着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门时,我不黯然垂首。天气转冷,只怕等到大雪舞空,覆盖这座古老的城池之时,这里的百姓要面对的,不仅是饥饿,还有严寒。
饥寒交迫中,究竟能有多少人能够苟且挨过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