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天下
一直以来,为了削夺将军府的权力,圣上对他与宫严言听计从,视为心腹。然而自吴天耀死后,圣上竟一反常态,不但自责过失,重赏厚赐以补偿吴家,而且对于他与宫严一再疏远。
圣上打的是什么主意?莫非是将军府隐患已除,准备过河拆桥?看来,他和宫严还是低估了这位疑心甚重的君王,对于他们的动作,对方并非一无所知。
一想到这里,张仲叔的额头上不由沁出丝丝冷汗。
吴子昂冷眼旁观,‘大将军’三个字入耳,他便已经知道身旁之人乃是大秦扬威将军宫严,心中想起其子宫奇被父亲在洛城斩首之事,不由暗自冷笑,对方的来意不言自明无非是要借机向他发难。
宫严赶在这个时候出现,明显不是巧合,这一点相信大殿之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明白。不过武威并不点破,只是用淡然的口吻继续道:“寡人恕你无罪!大将军即然适逢其会,不妨一抒己见罢!”
“微臣认为,威武大将军册封之事,决不能过于草率,吴子昂虽为吴天耀之子,然而虎父犬子,其好色贪杯,不学无术之名早已传遍京城,适问这样一个人若被委以重职,岂不让天下耻笑我大秦无人?圣上亦会因此而蒙羞!”宫严倒也不客气,双眼盯着吴子昂,目光中毫不掩饰其仇眼之色。失子之痛,使得他一反平日喜怒不言于色的深沉之态,语气中充满了咄咄逼人的强横。
“大将军难道未听到凤上将军之言么?”武威面无表情的反问道:“平阳十多万铁骑精锐如何安抚?寡人实在心忧啊!”
“圣上若真把大将军之印赐于吴子昂,不但起不到安抚南军军心的作用,反而会使其更加嚣张跋扈!这对于解决平阳之乱根本于事无补!”宫严沉声说道。
“那依大将军之见呢?”武威淡淡问道。
“依微臣之见,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南军割据之大患,必须要从徐图之,赵以恒,燕衡三将着手!只要设法拿了这三人,平阳群龙无首,便再难起风浪,圣上再委田,凤两位上将军之一前去管治,定可消除隐患,重将南军掌握在朝廷手中!”宫严似成竹在胸,刻意提高了声音答道。
“那如何拿下这平阳三将呢?”武威似是意动,接着问了一句。
“此事说来,却也不难,这三将对于吴天耀之忠心已远超于朝廷,圣上只须软禁吴子昂,并迫其传言于平阳,令三将前来京城封赏,之后便可一举拿下,永绝后患!”
宫严此话一出,包括武威在内的众人不由倒吸了口冷气,对方所言,倒真是一劳永逸之计。只不过在吴子昂面前这般毫无顾忌,却有些欺人太甚了。
“万万不可!”凤常闻言不由面色一变,上前一步道。
“有何不可?”宫严转身冷笑反问道。
“平阳之行,圣上曾答应于我不伤害吴子昂一分一毫!”凤常面有怒容,宫严虽可算是他的上司,但值此关键时刻,他绝不能退让。
“只是软禁而已!本将军并未曾说过要伤害他!凤上将军何必如此动怒!“宫严不慌不忙的反驳道。
“圣上,微臣亦觉得大将军所言有理!”左相张仲叔趁机推波助澜道。
“圣上,微臣亦赞同大将军之计!”奉常公孙弘,廷尉杨仆,都尉郑承先先后出言附和道。
武威见状眉头不由一皱,转头向右相韦若玄道:“右相,有何高见?”
听闻皇上欲征求右相意见,张仲叔不由窃喜自己有先见之名,事先与韦若玄通了气。若韦若玄再站在自己这边,迫于压力,皇上则十有八九会撤消册封一事。
见皇上相询,韦若玄轻咳了一声,然后开口道:“微臣认为,宫大将军的话确有道理!”
听到这里,张仲叔,宫严等人心中不由一喜,而凤常,田光等人则面色一变,听韦若玄之言明显是站在宫严一方说话。
吴子昂见此情景,不由冷冷一笑,此时他已明白,这左右二相加上宫严都是一丘之貉。
武威闻言亦不由暗恼,在此时韦若玄这老东西的话很是关键,即使他现在的身份是皇上,也不能在多数有份量的大臣反对下,草率行事。
“不过……!”然而就在此时,韦若玄却语气一转,接着道:“依微臣之见,吴大将军尸骨未寒,便对其子嗣及部将行此计策,未免有失仁义!圣上一直以仁义治国,这等行径,微臣相信圣上也是绝对做不出的!”
此言一出,非但张仲叔,宫严等人神色俱变,就连吴子昂亦微露诧异之色,搞不清在此时此刻,对方为何会说出这么一番言论来。
“右相之言甚得寡人之心!”尽管对这个老东西并无好感,但如今听闻对方竟然站在吴子昂一方说话,武威心中不由大喜,含笑点头说道。
“因此,两相衡量,微臣有一两全齐美之策,还望圣上采纳!”韦若玄无视于左相张仲叔恨恨的眼神,向武威进言道。
“右相但讲无妨!”武威微笑说道。
“正如张大人与宫大将军之言,这威武大将军一职绝不能草率行事,吴子昂虽然并不像宫大将军所说那般平庸,但其本身确是毫无功绩与名望,因此这册封之事,实是不便操之过急!依微臣之见,可先封赏吴子昂其他官职,待有所建树之后,再顺理成章登上大将军之位。如此一来,岂不两全齐美!?”
听韦若玄之言,张仲叔与宫严不由暗松了一口气,原来对方打的是拖延之计,说到底,仍是站在他们这一方的。
“右相之言确是有理,不过寡人诏书已下,难道此刻又要让寡人收回不成?”武威脸上露出不快之色,向韦若玄问道。
“圣上金口玉言,断无更改之意,微臣的意思只是将这封印大典延后而已!”
韦若玄话到此处,大殿众人都已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了,无非是只给吴子昂大将军虚职而已。不过即使并无实权,身为大秦一品武官,吴子昂从此亦可在京城横着走了!这一点,包括张仲叔,宫严等人在内都很清楚。
张,宫两人心中不由暗骂,这老家伙究竟在帮哪一方?
“那就按右相的意思办罢!”武威沉吟了良久,忽的微微一笑,向众臣道:“诸卿没有意见了罢?”
张仲叔,宫严两人的神色显得很是难看,他们的本意是想动用党羽能量,迫使皇上改变主意,如今看来已然无望。因此无奈之下,两人不得不与其他群臣一样表示赞同。
而这一方的凤常,田光等人虽稍有不满,但亦知道这大概是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了。
见此情形,吴子昂不由涌现起啼笑皆非之感,争吵这多半天,他这大将军之职到头来却是有名无实,不过,看着张仲叔,宫严吃瘪的表情,他心中倒颇有几分快意。
“诸卿都无意见,那就这般定下了!”武威笑了笑,手指轻敲龙案似是随意问道:“既然虚职已定,那接下来就商定一下子昂的实职罢?诸卿可有合适的职位举荐?”
第三卷 秦都风云 第六十七章
更新时间:2008…4…15 17:03:43 本章字数:3364
众臣闻言,皆低头沉思,半晌,奉常公孙弘进言道:“回圣上,臣下尚空有太乐一职!”
“公孙大人,这个未免太过于荒谬了罢!?”公孙弘话音未落,便听一人出列反对道:“将门之子,焉能委身于此文官之职?”
此人相貌平平,然一双细目却异常有神,身材稍显矮小,然而昂首挺胸,自给人一种稳健之感。
公孙弘转身望去,一眼便认出列之臣乃是卫尉李恢,老脸不由一沉,道:“李大人何出此言,吴子昂虽为大将军之子,但并无大将军之勇,我看其文弱之相,掌管宫廷器乐最为合适不过!”
“公孙大人太过自以为是了,在回京途中,十数名刺客欲行刺两位上将军,吴少将军以一己之力,毙敌十余名。如此勇武过人,公孙大人却会看出文弱之相,实是令本官十分费解?”卫尉李恢面带讥讽之色,望向对方说道。
“李大人莫要夸大其辞,遇刺之事,本官也略有所闻,不过却未曾听说吴子昂之勇!”公孙弘睁着一双老眼不屑地望了吴子昂一眼,他实是看不出,这个被传传闻不学无术,整日花天酒地的子弟有一点点会武的迹像!
“此事凤,田两位上将军,与赵老将军亲眼目睹,安能有假?”李恢冷笑一声说道:“公孙大人,你如此自以为是,岂是为官之道?”
“你……!”公孙弘怒上心头,却又碍于这是大殿之上不便发作,于是强忍怒气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本官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田光,凤常两人一听,面上均露怒容,对方此举摆明是未将他们放在眼里。
“这个职位确是不太适合,换个罢!”此时秦皇武威发下话来,公孙弘只得愤愤瞪了李恢一眼,回到臣列之中。
“回圣上,谏议大夫一职尚有空缺!”郎中令贾宜此时又进言道。
武威闻言心中已经明了,无论是太乐,或是谏议大夫,都是有名无实的虚职,宫严,张仲叔一派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架空吴家的权力。
一念及此,武威想都不想,出言否决!
接下来又有几个大臣出列进言,不过也都一样,俱是些不着边际的职位。
“圣上,除此之外,再无其它空缺,圣上能否考虑暂且让吴子昂委于其中一职,待日后有合适的空缺再另行调换?”见武威一一否决,左相张仲叔不由进言道。
“再无空缺?不见得罢!”武威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令人莫测高深之意,目光转向都尉郑承先身上,缓缓说道:“郑承先,你可知罪?”
都尉郑承先忽闻武威发难,神色不由一变,连忙跪倒在地,颤声道:“微臣不知所犯何罪?请圣上明示?”
“两月前,寡人命你五日之内捉拿将军府上下,你可曾办到?”武威似笑非笑的望了吴子昂一眼,然后接着向郑承先发问道。
“这……!臣,臣未曾做到!”郑承先闻言不由面色发白,冷汗瞬间布满了额头,两月前在捉拿包括吴子昂在内的将军府人员时,皇上确实给他定下五日之限,否则便要削去他的官职。但后来,皇上似乎已忘记此事,因此他本人战战兢兢半月之后,终于放下心来,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然而却未曾想到时隔近两月,皇上竟然旧事重提,而且是在为吴子昂安排官职时向他发难,其用意他早已猜个八九不离十。
“既然如此,寡人削去你都尉一职,你可有怨言?”武威继续问道。
“臣,臣,并无怨言!”郑承先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没用了,只得黯然点头应道。
“很好!”武威微笑点点头,目光一扫群臣又道:“如此都尉一职已成空缺,寡人欲安排吴子昂担任此职,不知众卿可有意见?”
左相张仲叔与大将军宫严此时都快发疯了,他们不明白为何一向对他们言听计从的皇帝,会做出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安排。都尉一职掌管除皇宫之外的全部城防军,负责京城及城郊治安,郑承先则一直是他们在京城最重要的官方势力。如今这一职被委于吴家,无疑是硬生生断了他们一条臂膀。
而其余大臣则闻弦歌而知雅意,他们业已看出如今的圣上是在以各种理由为吴子昂谋得要职。因此不敢违逆圣意的他们明智的选择点头附和,齐颂圣上英明。
“圣上!”宫大将军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阴沉,粗声进言道:“郑承先虽有过错,但任都尉一职多年,亦有功绩无数。圣上能否开恩,饶他一次?”
“请圣上开恩!”左相张仲叔连忙带着一众党羽下跪为郑承先求情。
“抛开两月前的过失不论,昨日在京城近郊,赵老将军与凤,田两位上将军竟然遭到刺客袭击,若非子昂于危急关头,力退数敌,恐怕我大秦将要继吴大将之后,再失栋梁!在我大秦都城辖内,贼人竟敢如此猖獗,郑承先难逃其失职之罪,寡人只是削去他的官职,已经算网开一面了!”武威脸色亦微微一沉,望向宫严等人,语气渐露不满之意:“都起来罢,此事寡人心意已决,不必多言!”
见武威如此态度,张仲叔等人心知劝说无望,只得从地上站起。
然而张仲叔并未心死,再次进言道:“启奏圣上,都尉一职,肩负都城安危重责,因此其人选必须谨选慎择才是!微臣推荐已故裴左相之孙裴治担当此职,还望圣上应允!”
“裴左相?”听到张仲叔提及这三个字,满朝文武不由低声私语,人人面露惊色。
秦皇武威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凝重之色,裴治之名虽未听过,但大秦上任左相裴盛他却不会不知。一生清廉,洁身自好,在大秦新老诸臣中享有极高的名望!这样一代名相,其后人被推荐为官,他若信口拒绝,则难免有失公允!
看出武威的犹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