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
艋箍梢裕蝗缇退嫘〉墓ィ俊?br />
“自然是要过去的,不过不知李相找我,所谓何事?”
“这个……”
见他面露迟疑,刘文立刻又道:“若是不便,三爷也不必为难。”
“大人折杀小的了,相爷具体要和大人说什么,小的实不知,只是相爷的身体,近几日有些欠妥……”
这么说着,他们已经来到了门外,听他这么一说,刘文心中一跳,再去看李三,只见他一脸平静,仿佛只是在说今天晚上吃了什么似的,他稳了一下心神,道:“李相老当益壮,又有国手调理,想来是不会大碍的。”
“小的也盼着是这样,还请大人上车,相爷等着呢。”
刘文上了马车,车子等了片刻,才开始启动,车速不快,但他们离李思安的府邸本就不远,此时行人又少,所以不大会就到了,他刚过去,就被引到了里面,而还没走近李思安的书房,就听到一连串的咳嗽声。
“相爷这几日,咳的是越发厉害了。”
仿佛是在对他说,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李三低声说了这么一句,然后高声禀告了起来,里面又响起两声咳嗽,然后才是李思安有些软绵绵的声音:“是安之啊,快过来吧。”
刘文快步走了进去,一进门他就不由得愣住了。他上一次见李思安还不到一个月吧,怎么他却仿佛老了十岁?
李思安正在吃药,房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丫头在那里服侍,见刘文来了,他挥手让那两个丫鬟下去。
“相爷,先前用的都吐出来了,这剩下的……”
“就算把这都用了,我也不见得能再多活两天。”他说着,又让那两个丫鬟离开,那两个丫鬟好像有些不愿,可也不敢违背,到底还是退下了。
“让安之见笑了。”
他擦了擦自己的嘴,笑道,刘文惊疑莫定:“李相,您这是……”
“人老了,总是要死的,我不过,是快要到那个时候了而已。”
刘文不知道说什么了,有心再把那什么老当益壮的话拿出来,可李思安此时的样子真和那没半点关系,过了片刻,他才道:“学生想,李相也只是操劳过度,只要……”
“安之啊,这些话也不必再说了,我是真的要死了,否则,也不会在这大晚上的把你叫过来。”
第 165 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思安拿着手绢慢慢的擦着嘴,那态度,就像是在点评某个菜肴,刘文咳嗽了一声,有些尴尬的说:“李相这话,却是严重了,学生、学生……”
李思安一笑,也不再和他争辩,而是道:“安之可知,我找安之来所为何事?”
“还请李相明示。”
“论能力,安之是有的;论威望,安之还远远不够。”李思安淡淡的说,刘文也没什么反感,这是实话,不管外面现在怎么传他,也不管郑定辉马上就要登到什么位置上去,真论实力、论人脉,他还只是一个小卒。
“我若要临死传位,按说,也是不该找安之的,但我思来想去,若我真去了,这朝中,真正为他好的,真心为他着想的,也就只你一个了。”说到这里,李思安咳嗽了两声,见刘文面色发僵,笑道,“你放心,我当然也不会做这样的安排,只是,无论怎么说,你总要留在朝中。”
刘文苦笑了一下,李思安继续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也知道你的性子,可你就真忍心,看他一个人留在这里?”
看着李思安可以说是慈爱的面孔,刘文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这李思安是真知道,还是想当然的假知道?是的,在一般人来看,他休假、闭门不出,都是在避嫌,也可以说是识时务,但如果说闭门不出中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因素的话,那休假,大半的原因还是因为郑定辉。
他当初没有留在南边,一是因为先前情况混乱,他不好走,二来也的确是担心郑定辉一个人在朝中摆不平,在他在前线立了战功的时候,还有人在后面扯后腿,更何况戎族已退,大局稳定的情况下了,但是现在,他不用为那小子担心了,他相信,哪怕出来一个霸王龙呢,那小子都摆得平!
“三年,再留下三年吧。”这么说着,李思安又咳嗽了起来,在撕心裂肺的咳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停下,而他那个手绢,已经有清楚的红色了,“那个位置不好做,就说都是孤家寡人,可你也要给他一个适应期,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但只要你在这里,他就会安心很多。”
看着他轻描淡写的把手绢收起来,然后又循循善诱的说出这一番话,刘文就算是有一肚子的话,一时也不好开口,他停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道:“李相对他,倒真是关怀备至。”
他这一句,语调平淡,没有丝毫的调侃不敬的味道,但总是不那么礼貌,而且,和他的身份也不符,不过李思安却仿佛没有注意到,他喝了口茶,吐掉嘴中的血水,然后淡淡的开口:“因为他会是一个好皇帝。”
因为他会是一个好皇帝,所以我可以受千夫所指的将他抬上来;因为他会是一个对大珠有所作为的好皇帝,所以我会为他打算到每一步。
这些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在这一瞬间已经表达了出来,就算刘文对大珠并没有什么尽忠的思想,在这一刻,也不免动容。他竟然真的,又见到了一个周公!这个人为大珠尽忠了一辈子,竟然要连身后事都考虑周全了。
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能理解安平帝了,有这么一个宰相在,他的确可以可着劲的不靠谱了,若是没有戎族,若不是这位李相先前没有经历过战争,他就算不靠谱一辈子,在后世也可以留个无功无过,弄个不好,还有可能被人说是中兴之君!
“我虽做有安排,可是人心难测,他手下虽有亲信,到底时日短浅,那支力量,我也只能先交到你手中了,你先帮他过了这个时节,待将来,自可再还给他,届时你是要退要留,都有你们自己来说了。”
在刘文这么模模糊糊的想的时候,又听到这样的声音,他抬起头,就看到李思安正以期许的、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这样的目光他绝不陌生,他也知道,在这温和的表面下,会是什么,可是在这一刻,他却说不出任何反对的话。
李思安所说的话,李思安的身体,以及这所有的一切所营造出来的气氛,都令他无法拒绝,虽然明知道这时候不拒绝,就起码要在朝中留三年,但是,你忍心拒绝一个在短时间内,头发由黑变白,身体千疮百孔,可以说是从少年时期,就为国尽忠,几十年来,把死而后已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老人的托付吗?是的,他也许在算计你,可是,在算计你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算计到了极致。
“安之这是答应了吗?”
刘文露出一丝苦笑:“李相都这么说了,学生又怎么还能推拒?只是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李相知道,学生是草根出身,所以还望李相能给学生找一个帮手,学生毕竟能力浅薄,就算是有心,也有可能无力。”虽然李思安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他一开口,他就知道那支力量是什么,那支力量,他曾在算计豆满的时候掌握过一部分,在当时,李思安就有意无意的让他接触过更多的东西,他当时就有所怀疑了。
“安之不必妄自菲薄,你所欠缺的,只是根基威望,至于说能力……”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然后才慢慢的道,“这朝中上下,能比过你的,也不多了。但你既然这么说了,我就先安排一个人,在你身边分担一些,也好令你更早一点上手。”
“多谢李相体恤。”
“是你帮我解忧,说起来,还应该是我谢你才对。”说着,李思安又咳嗽了起来,这次仿佛比先前还重,他咳了好一阵才停下,“今天我也不多留你了,明日我会让人把东西给你送过去,趁着我还在,你就多熟悉熟悉吧。”
刘文本来要说的话,被这一句堵到了,最后,他只能对着李思安深深的,作了一揖,李思安没有动,笑着接纳了,而在他离开后,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那份笑意直传达到眼底,令他那一直只显得深邃的眼睛,也仿佛变欢快了。
这次,他终于没有再选择错吧,那个孩子,应该也会很高兴吧。
想到安平帝,他嘴角的弧度更大了。
这是一个把戎族赶走的皇帝,这是一个有着太祖血脉的皇帝。那个孩子在知道了这一切后,想必,再也不会觉得自己对不起人了。
“下一世,就在普通人家出生、长大吧。”
他这么期许着,仿佛就看到了安平帝成为一个普通的富家公子哥,每日就遛狗逗鹰,吃喝玩乐,他想着自己也许能成为安平帝的父兄,虽严厉,却能包容着这个天真的孩子,让他能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
第二日,一位姓白的男子带着李思安的名帖敲开了刘家的大门;
第三日,刘府的大门终于开了,那些心心念念要和刘文扯关系的人一涌而进,此后,刘家门庭若市,一直到郑定辉登基的前一夜才算安定了下来。
安平二十二年十月十五日,这一年,是公元1148年,在以后很多人的心目中,大珠,是在这一年这一天,真正走向繁荣强大的,但是,这一天郑定辉的登基仪式却说不上隆重。
当然,也有清水净街,也有万民呼喝,可是毕竟时日短浅,再加上才受过戎族的蹂躏,这仪式,也只是大体上过得去罢了,好在中间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从在太庙祭祖,到给太后下跪都进行的很顺利,到了傍晚,还出现了大片的火烧云,印的半个天空都是红色,这自然,是被称为祥瑞的了,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晚,历经三帝,为相二十四年的李思安,去世了。
李思安的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突兀的,就算是对于知道情况的刘文来说,也有点恍惚,在白天,他还看到李思安站在队伍的最前端对郑定辉三跪九叩,那时候,他的身体没有丝毫的摇晃,没有丝毫的迟钝,甚至,他没有咳嗽一声,他的面色泛红,他的眼睛放光,他的头发,仿佛也比那晚黑了一些,他看起来,仿佛能在那里再站个二十年!
但是在当天晚上,他就去世了,死时,他的身边只有刘三这一个伴当,留下的,也就只有一个遗愿,那就是希望郑定辉能恩准他辞官,在他留下的遗书中说,他为官三十年,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松懈,却犯过诸多错误,他知道郑定辉这个皇帝仁爱、圣明,但他却不敢享受这种死后哀荣,只愿能以大珠的一个普通子民的身份入棺,那样他在九泉之下,也会安心一心。
这封信在后世人来看,是李思安的一个大智慧,后代有一个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说:“李思安这个人,当了二十多年的宰相,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而偏偏,他的家族中还没有一个能继承他地位的,虽说郑定辉是他一手抬举上来的,但郑定辉是什么人?不管郑定辉有多少面性格,有多少感情,但在这里,他首先是一个皇帝。一个皇帝,那么他就不能任性,特别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他更不可能和其他重臣对着干,如果有人,要收拾李思安的家人,他第一个,不见得知道,第二个,也不见得能阻止的了。可李思安的这封信一出,那,只要不是有什么天大的恩怨,那在这个时候,都要放手了!”
……
那专家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但,他若真有穿越时空的能力,真的能够看到人的内心,那么他就知道,李思安在那一刻,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家人。
第 166 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在千百年之后,李思安到底想的是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即使在这1148年,他死了,也就死了,虽然他自己说是要白身入葬,可是,他死后的哀荣,却足以媲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权臣、贤臣。
全京城的披麻戴孝,三品以上的大臣送行,在那一天,就连郑定辉,也脱下龙袍,穿着白衣,亲自的,为李思安抬了一段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则是:“李相既要以白身入藏,那朕就要以白身送行,李相为我大珠鞠躬尽瘁,朕即为大珠的天子,更要感恩戴德。”
这话虽然有些不太符合帝王语录,倒也没有人和他计较,当然,在他这么说的时候,自然有一大堆的官员跳出来阻止,这个对他说皇家风范,那个对他说他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万民之主,若真如此做了,李思安就算泉下有知,也会惶恐的,郑定辉哪怕为了让他安心,也不该用此大礼。但郑定辉却不为所动:“李相之功,当恩泽五代,然李相留下此书,朕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