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
刘武瞪大了眼,萧平又道:“一点都没了吗?”
“还有一点糠……”
刘武说的很有点羞愧,他们家虽然地少了,但还有两亩上好的水田,刘母在世的时候,一亩差不多能有二百斤的出息,两亩就应该是四百斤,虽说还有些不够嚼用吧,但也不该才入冬就没粮了。
之所以会如此,固然是因为他卖了些粮食请人来给刘文看病,更是因为他种的田,今年一亩不过只有一百五十斤,比刘母在时足足少了五十斤,比起其他人家的,更是少了一百斤甚至更多。
他为人老实,也不会想这是因为自己年龄小气力不足,只觉得自己没用。
“把那煮好的糠拿来我看看。”
刘武不解的看着他,他又道:“只这一碗面汤能做什么用,还不如吃糠呢。”
刘武连忙道:“还有一些面,不如我给大哥烙张饼?”
“罢了,这汤你拿去和英儿喝了,我吃糠就行。”
刘武倒吸了口气,满脸的惊讶,萧平咳嗽了一声,觉得自己也不能表现的太突出了,因此又道:“算了算了,你把那糠拿来吧,我就着这糠胡乱喝一点好了。”
语气里故意装出一种不耐烦,刘武连忙跑出去,过了一会儿就端了个陈旧的小箩筐过来了,上面有两团黑乎乎的东西,萧平看着这东西,虽然脸上没表现出来,肠子纠结的都快打结了,他在现代的时候天天奴役萧二给他做饭,萧二的指甲长了都会被他鞭打,更不要说弄的不干净了。
但此时这里显然是没有那个条件了,无论是这汤还是这糠都不知道蕴含了多少细菌,有心不吃吧,刚才不觉,现在肚子里还真的觉得有些饿了,而且这个刘文摔断了腿,起码要养个几十天才能下地,他能一顿不吃,还能几十天都不吃?
想到这里,萧平一咬牙,拿出当年打萧二的狠劲,拿了块糠馍就往嘴里塞,入口的粗涩让他只想吐出来,但见刘武眼巴巴的看着他,到底咽了下去。
吃了第一口,打破了心理障碍,后面的倒也能吃了,只是一边吃着,一边不免回忆过去,前两年他班上有一个学生得了腮腺炎,他不幸也被感染上了,于是只有在家养着,那时候萧二天天给他炖汤煮粥,今天八宝粥,明天黑米粥,第三天可能就又变成了蛋花汤,就那他还要嫌弃八宝粥的红枣放多了,黑米粥煮的不够糯,蛋花汤太过腥气。
其实不过是他不爱吃红枣外加心烦意乱的想要找事罢了,哪知道他今日断了腿,却只能吃糠喝面汤,而且还是从两个孩子嘴里抢下的,这份憋屈窝囊直让萧大教授内伤。
“我要想办法赚钱,我一定要想办法赚钱!”
喝下最后一口面汤,萧大教授在心中发狠,只是任他咬碎了一口银牙,一时也想不出这钱要怎么赚。按照穿越定律,他这时候可以发明火药发明印刷术发明织布机,只是他虽然算是理科生,但过去也没有留心过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出来的,火药的配方他倒依稀记得,但不说详细的他不知道,就算他能弄出来,又要怎么卖给“识货人”?
就他现在的身份,现在的资历,一个弄不好,就不见得被人栽一个什么样的帽子,然后把小命送了进去。
“要想办法考一个功 名。”
想到这里,萧平制定了以后要继续考秀才的方针,在这古代,有功 名和没功 名那是两种待遇,哪怕是最低等的秀才,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不说别的,面对官府、吏员的时候总有一点资格了。
小鬼难缠,这一点他过去就算是在象牙塔中,也是清楚的,不说别的,若刘父出事的时候,若刘文已经有了功 名,恐怕刘父在牢中的待遇就会好上一些,衙役过来拘人的时候,就要客气一些,如果那样,刘父也许就不会病,刘家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不过今年的考试已经过了,要再考,却是要等三年后了,萧平想到这里,就举得这个是要以后慢慢寻思的,虽说秀才的头几名是禀生,朝廷会按月发公粮,但却要再等两年多,到那时候他说不定早就饿死了。
“必须想一个来钱快,现在就能生效的办法。”
他反正是不好下地的,就躺在那里寻思,只是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什么,正想着叫刘武过来打听打听外面的情况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女声:“刘大兄弟在吗?大兄弟?大兄弟?”
萧平还没回答,就听到刘武有些生硬的声音:“你来做什么?”
“哎呀,刘二哥,你哥呢?”
“你找我哥做什么?”
“这事和你说不清,对了,我听说大兄弟摔断了腿,想来是一定在家的,哎哟,我的刘二兄弟,我来这里是好事,你别把着门了。”
“你刘银花能有什么好事?我大哥是读书人,和你没什么好说的,你走!你走!”
一听到刘武叫破来人的名字,萧平也就想到这人是谁了,刘银花,也是这刘家村的人,说起来也可怜,早早的死了丈夫,膝下只有一个闺女,但刘家村的人对她却没什么怜悯的,因为此人是个掮客,再确切一点的说,就是人贩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另外,关于萧大萧二,有疑惑并且想要讨究的童鞋可以看这里,不过……虽然咱们的确有个萧大也的确有个萧二,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另外,三千字,分别是379229给俺的三步的《换了了电池继续》的两千,以及三步的留言一万的一千,鉴于俺现在债务庞大,俺要把算账的方法换一下,擦汗
第 3 章
第三章
“刘银花来做什么?”
萧平一愣,随即就想到了刘银花的来意,本来想装着没听到,再一想,此人走街串巷,对外面绝对比刘武更熟悉,因此当下开口道:“刘武,是谁来了?”
一听他的声音刘银花更来劲了:“这不大兄弟在吗?刘二哥快让让,快让让。”
当下也不等刘武动,推着就挤了过去,然后三步两步的就蹿到了房中,刘银花此次的确是想来说动刘文卖张英的,其实她以前已经来过一次了,不过那时候,虽然刘文已经看张英不顺眼,但到底还有几分读书人的矜持,根本连她的面都没有见,而这一次刘文摔断了腿,最重要的是秀才也没考中,想来是绝对不会再赶她的了。
也就是抱着这个想法,她才会过来,果然现在刘文的话中就有想见她的意思。
一看她进了屋,刘武立刻就急了,有心将她拉出来,又怕刘文不同意,正在慌乱间,就感觉有人在拉他,一转头,正看到张英。
“二哥,我、我怕……”
“不怕不怕,没事的,大哥是读书人,他、他……”这样说着,刘武自己也说不下去了,他自然还是认为刘文是读书人的,也还崇拜自己的大哥,可是想到家中目前的光景,再想到刘文一直以来对张英的态度,就又觉得此事,恐怕真的很难说。
“二哥……”
张英咬着唇,怯生生的看着刘武,刘武一咬牙,道:“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让大哥将你卖出去的!”
“真的不会吗?”
“绝对不会!”
他这样说着,心中也有些忐忑,却不知道屋内的两个人根本就没提张英的事情,刘银花来的时候是想提,但萧平是什么人啊,从十多岁就开始管教抽风的萧二,之后又和诸多或聪明或妖孽或流氓的学生做过无数次直接或间接的斗争,那早就修炼的如同狐狸了,刘银花就算能说会道眼里有活,也不过是和普通的村妇村民相比,在萧平这里哪够看,不过两句就跟着萧平的话走了,而从她嘴中,萧平对这个世界也渐渐有了更仔细的认识。
要知道过去的刘文就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虽然也去过一次县城,但却什么也不懂,不过是跟着村中的其他童生一起,别人住店他也住店,别人吃饭他也吃饭,浑浑噩噩的走了一圈罢了,至于当今的历史,刘文知道的也不是太清楚,不过好歹他也算读书人,知道现在是大珠朝,上一个朝代为刘。
可是对于当今的什么政策,当朝的当政的是哪个宰相,他却还没有刘银花这个人贩子知道的清楚,于是这个下午,萧平也没有做别的,就拉着刘银花在那里聊天,不仅摸清了当今的物价,更知道了现在县城里什么东西比较紧俏。
这一通好说,萧平刚喝了一碗面汤也就罢了,刘银花却说的口干舌燥,到最后她也不想张英了,就想着怎么弄碗水解解渴,但因为他们两个在这里交谈甚欢,刘武害怕,早领着张英到花婶那里了,刘文又起不了床,所以最后自己到厨房的缸中舀了一瓢冷水。
喝了这一瓢冷水,她脑子也清醒了几分,也不敢再进屋了,在屋外喊了一声拔腿就走,倒是弄的萧平很是不舍,等到晚上,刘武先回来了,他探头探脑的在那边看了刘文一次又一次,刘文本有心逗他,后来见他实在可怜,只有开口道:“放心吧,我不会卖英儿的。”
“真的?啊,大哥,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真的,不过家中是否真的没钱了?”
刘武怕他改变主意,连忙道:“还有一百零二文。”
和刘银花谈了一个下午,刘武也弄清楚了,这里的一文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一块钱,这也就是说,现代整个刘家除了一些糠,一些借来的面,只剩下一百零二块,而这离能过年,差不多还有一个月,离开春能种菜,几乎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大哥,咱家还有一些腌萝卜,配着糠,也够了,再不行,等开春了,我还能给人家做短工。”
听他这么说,刘文不仅摇了摇头,刘武大急,连忙道:“真够了,大哥,我吃的少,英儿吃的也不多,就是、就是要委屈大哥一下,不过等到开春就好了,等到开春……”
“小武……”不等他说完,刘文就叹了口气,“我以前是想岔了,不过以后会和你、和英儿好好过日子的。”
刘文说好好过日子,就真的实行了起来,他从刘银花那里知道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他们目前情况的事情,那就是打络子。按照刘银花的说法,因为快过年了,县城里的从里到外都要讲究个“新”,在这个时候是不吝于花钱的,虽然手巧的小姑娘大媳妇们自己也能做,但若有精巧的络子,他们也是愿意买的。
这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工作,特别是对于男子来说,若要让人知道了,绝对是会令人耻笑的,但是他们现在一没本钱,二没条件,这打络子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打络子的成本低,关键一是手巧,二是构思,他的手当然是不巧的,但是他有构思。
他上学的时候也流行过打络子,他虽然没去做过,可也知道有几种样式,而且他后来为了追一个女孩,还逼萧二打过几条,他当时也在旁边看了,现在再来指导一下张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张英虽然才八岁,但是从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刘母身边学习缝补,后来刘母去了,她跟着花婶,也学了一些时下女孩子要会的东西,打络子她也是本身就会的,但是她所会的也不过是花婶刘母传下来的,自己戴也许还凑合,却是不可能拿去卖的。
刘武不敢将家中的钱都买了线绳,只拿了五十文,刘文倒也不说什么,他买来之后,就开始教张英怎么做,张英看他虽然好像变得和过去不一样了,但还是怕他,因此做的很是认真。
过了两天,张英将那些线绳都打好了,刘文又指使刘武去卖,他早从刘银花那里问到了这种比较新奇的络子的大概价格,因此就给刘武定了个死数,刘武对他自然是言听计从,虽然觉得这价格有些高,面对收购的铺子却咬死了不松口,最终倒也卖到了刘文所规定的价格。
买这些线绳只用了五十文,最后却赚了二百文,刘武很是振奋,这次没有留手,当下又买了二百文的线绳,然后跟着张英一起打络子,他手笨,以前也没做过,自然是做不来的,不过两天,就被张英和刘文赶到了一边,他倒也不在意,就自觉的做起了其他事情。
此时正是冬天,地里没活,外面也没有人要人做工,三人就整日的凑在一个屋子里,张英主打,刘武做家务,刘文躺在床上只负责指点,但两人都觉得他功劳最大。
就这么刘武往县里跑了三四次,到年根的时候竟然积下了差不多两贯,刘武和张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有刘文不满,两千块能过什么年?而且他就那么几个创意,又不是怎么复杂,等到年后,他们要再想这么赚,就很难了。
不过这对于刘武张英来说,已经是大数字了,在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刘武还吭吭哧哧的找刘文说,过年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买一只鸡。刘文自然是笑着应了,同时还要他买一些猪羊肉,还让他把这些东西也给花婶送去一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