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
“我记得,你比二郎大两个月是吧。”
“啊?”
“既如此,以后就做我家的老二吧。”
郑定辉抬起眼,有些不明所以,刘文却也不解释,在他头上揉了一把,然后就端着碗出去了,郑定辉看着他的背影,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刚才那个,真的是刘大郎?”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晚了点,但总算比昨天早了些,擦汗……
今天天不好,这边的网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俺明天再来回大家的留言,囧
三千字,是萧二同学给俺的《关于NCAA的鸡零狗碎——佛罗里达,奥登大帝折戟沉沙(上)》的三千,萧二,看到自己的长评用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嘿嘿~~~
不过因为评论到三千了,所以就是减三加一,二十一万八……
第 32 章
第三十二章
关于刘大郎是不是变了个人这种猜疑,郑定辉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刘家村的村民这两个月过的很是热闹,先是刘家被盗,再是刘家被烧,还有郑定辉的两次受伤,从年末到年初,都不缺少话题,不过最近令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刘茶花住进了刘家。
其实也不能说是住,而是养伤。
在那天晚上,郑定辉被孙二狗捅了一刀,而刘茶花也被孙二狗那一下甩到了树上,当时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孙二狗身上,也没有留意到她,之后将孙二狗制服了,人们这才发现她竟然昏死了过去。
当时情况混乱,自然就只有将她和郑定辉一起抬回了刘家,之后请了郎中,也是给两人一起看的,郑定辉这边简单明了,就是刀伤,而她那边,郎中却下了,上次下给郑定辉的结论——要养,用参汤补元气!
对于这种说法,刘文是很不怎么相信的,但既然郑定辉上次让养好了,那就照着养吧,因此当下给郑定辉熬药的时候,就给刘茶花也煮了参汤。
他当时却是没有多想的,孙二狗坏,刘茶花却是可怜的,而且当时他也远远的看到这刘茶花和孙二狗有争执,后来也可以说是为了救他才被甩到树上的,更何况人在他们家,又是这种生死不明的时候,他总不能连碗参汤都舍不得,当然,考虑到刘茶花的名声,他当时就托人给刘茶花家传了信,请他们来带人回去。
信是带回去了,不过来的却只有刘茶花的妈,抱着自己的女儿哭了一场,之后就跪到了刘文脚下,只求他救刘茶花,原来她来的时候已经听人说了,刘茶花受了重伤,全靠参汤吊命,能不能活下来,全看喂的参汤够不够。
这两年,他们全家起早贪黑,加上孙二狗给的那两亩水田,这生活才算是有了起色,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只能说混了个温饱,吃顿肉都不容易,更何况喝参汤了!
若是往日,也不用他们管的,孙二狗虽然混蛋,但若刘茶花有事,也是会用心的,上次刘茶花小产,他左踅摸,右诈唬,足足让刘茶花喝了一个月的母鸡汤,但现在听说他又是杀人又是放火的,显然是没指望的,他家中虽还有些财产房屋,可他和刘茶花既没有孩子,又没有别的亲生兄弟来撑腰,不用说,也是会被族里收回去的——就算不被收,这一时半会儿又怎么能卖了来换参汤?而且就算是卖了那些地又能换来多少参汤?
远的不说,就说那小郑哥,那参汤就足足喝了二十天哪!刘文家能让小郑哥这么喝,他们家又怎么能拿出这么多的东西?拿不出银子,又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女儿死,那就只有看刘文家能不能发发善心,救自己的女儿一救了。
见刘茶花的母亲哭的一把鼻子一把泪,刘文有心想对这个老妇人说人能不能醒,其实和喝不喝参汤无关的,但他现在既然让郑定辉喝了,郑定辉又醒了,此时再说这种话,那自然是要被别人以为他是不舍得。
其实真的来说,十天二十天的参汤,虽不是一个小数字,他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他知道这个先例不能开,毕竟刘茶花和他非亲非故,他虽可以说是报答她那一拦的恩情,但别人不知道会怎么想,毕竟男女有别,这之后,不知道会传出些什么。更何况他也知道,如果他今天开了这个口子,那明天就可能有其他人来找他要田要地要别的东西。
他正要想着怎么拒绝,那刘茶花的母亲又说要将刘茶花卖给刘文家,只求刘文能救她女儿一救。
“大婶,您先起来吧。”
刘茶花的母亲颤颤巍巍的爬在地上,不断的哭,一会儿又说自己对不起女儿,一会儿又是求刘文,弄的刘文很是头疼,只有道:“大婶,您也知道,那人参要多少钱,您说我作为乡里乡亲,帮一把是该的,可您也是知道我们家的,不过就这两年才好一些,年前小郑哥才养好了伤,这昨天鸡舍又被烧了,虽说没连累到主屋吧,可鸡窝也是要从新修缮的,还有这么多鸡……”
这一番话说的众人都连连点头,他们都知道刘家富了,有钱了,可是那新修的猪圈还没有正式养猪,今年的莲藕也还没有出苗,前段时间郑定辉又喝了那么多的参汤,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呢!这要是再管着刘茶花,那这刘家还不又要卖田卖地了?
最重要的是,这刘茶花和刘文家有什么关联啊,凭什么要人家管啊,真要说起来,这些麻烦事,还是他家汉子带来的,众人议论纷纷,刘茶花的娘头垂的更低了,刘文又道:“而且大婶子,说句难听的,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孙二狗家的,就算是要卖……”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她说要把刘茶花卖给他,那是不算数的,刘茶花的娘也反应了过来,趴在地上嚎了起来,看着她那伤心欲绝的样子,有人同情,有人鄙视。鄙视的是觉得她太不懂事,同情的则是刘茶花,遇到那样的汉子,又遇到这样的爹娘,那人参虽然贵,但若真卖了地,也不见得喝不起呢,这家当初为了那两亩地就将女儿嫁于那孙二狗,实是害了女儿一生。
“那我将我自己卖了行吗?我给你们家做工、卖身,做长工!做长工!”
她这话一出,原本的议论声也停歇了下来,刘文在心中叹了口气:“大婶子说的严重了,不过我的确是需要大婶子给一个保证的,若是茶花将来不能在我刘家做工,那就要大婶子来抵了。”
听她愿意出钱救自己的女儿,刘茶花的娘也顾不得别的,连连点头,就这样刘茶花也就在刘家养起了伤。关于此事,郑定辉开始也没有多想,他看的很清楚,当时是刘茶花拦着了孙二狗,后来又拦过孙二狗动刀,总是对他们有恩的,刘文要报答,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后来来看望他的人多了,他也就听出些别的味道了,于是这一天,他看着刘文表情温和,再想到自己总算是个病人,就大着胆子道:“大郎,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什么怎么想的?”
“那茶花呀。”
“她昨天醒了一会儿,想来是问题不大,等她完全好了,就负责养猪吧,至于养多久,那就看她喝了多少汤。”
“啊?”
“当然,对她有优惠。”刘文的眼睛终于离开了书本,看了郑定辉一眼,似笑非笑的道,“一天的工钱,就给她算六十文吧。”
“为什么和我错了这么多?”郑定辉脱口而出,说出之后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是不是想将她添到房里啊。”
“什么叫添到房里?”
“红袖添香啊,你们读书人最爱的,现在又没了孙二狗,刘家又将她赶了出来,等她醒了,到县衙呈诉了,你们自可以……”
他一开始说的很兴奋,说到最后一句,戛然而止,有些怯怯的道:“我、我就是说有这么一种可能,不过胡乱说说,胡乱说说。”
“呈诉……看来你对大珠朝的律法研究的也不错啊。”
呈诉,就是呈诉离婚,就是说,夫妻双方,如果有一方做出了类似天理不容的事情,另一方就可以到官府呈诉,届时就可以强制离婚,虽然一般的都是什么“妻背夫在逃”、“夫逃亡三年”、“夫逼妻为娼”之类的事情,但像孙二狗这样的,刘茶花若真去呈诉,想来也是可以成功的。
不过这种律法,一般老百姓是模糊的,他们大多也就只知道七出三不去,女方要想再嫁要不被休,要不就是丈夫死了,自己却是没什么主动权的。郑定辉说的这个呈诉,在现实中也很少见。
郑定辉有些得意:“那是,要知道当年我在王普县,没事没少去看县太爷开审,看罢还要听别人说,对于这大珠朝的律法呀,我、我其实也不是怎么熟悉的……”
他本来想说自己熟悉的不得了,再一看刘文的脸色不对,嘴边的话就又转了一个意思。
他这么说了,本以为就会安全些,哪知道刘文还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不熟悉?”
“不熟悉!”
“既然不熟悉,那就多熟悉熟悉吧。”
“啊?”
“我看你这天天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明天就给你找一本大珠朝的律法来?也不要求多,一天背出十条就行。至于抄写默诵嘛,等明天你好了之后再说。”
郑定辉瞪着眼,过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我背诗词还不行吗?”
“背诗词做什么?背律法,将来你也能做一个讼师。”
作者有话要说:俺错了,俺上一章忘了重复昨天是星期一… …咳咳,扭动的说,那啥,星期一人家休息,不更新的,俺一星期休息一次,就是星期一,还有就是,俺每个月那位亲戚来的时候,要额外休息一天,咳咳,也就是最多俺每月休息六次,少的话是五次,其他时间……若没有意外的话,都是会更新的
三千字,正常更新,然后弱弱的说,俺那位亲戚貌似又要拜访的迹象了,如果明天来了,就只有再停一天,如果没来,那就继续……
第 33 章
第三十三章
从上辈子起,刘文就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说到要做到,特别是在压迫人这方面,第二天就给郑定辉找了一本大赵朝的律法让他看,郑定辉抱着那本古卷欲哭无泪,直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多嘴,管那孙二狗是死是活,是要再娶还是和离呢,根本就和他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呀!
而就在他在这边用功苦读的时候,孙二狗那边也开审了,对于他这一次来烧刘家的鸡窝,里正刘汉山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虽说他们知道了这变蛋的法子,可是最初做必定没有刘家的好,就算他有渠道吧,要让别人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刘家的鸡窝烧了,光鸡都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只,家中还出了这么档子事,要做变蛋总要再等等,这就为他们争取了时间——其他三家他还不放在眼里,所以说起来,他倒是这次火灾的受益者。
但他当时可也是在刘家的!孙二狗这幸亏烧的是鸡舍,若烧的是主屋,那不就有可能把他也给烧死了吗?一想到这些,他也是恨不得将孙二狗剥皮抽筋,而且他也意识到,不能再让这孙二狗回来,他现在都能杀人放火了,若是再回来,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不用刘文说,他就自动的召开了家族大会,将孙二狗赶出刘家村,同时对孙家做出了处罚。
孙刘两个姓,不过孙家在刘家村人少力薄,刘汉山又是里正,开过了家族大会的决定孙家也是不敢抗衡的,因此这孙二狗自己的六亩水田就被征到了刘家,而孙二狗本人,也不算是刘家村的人,哪怕他以后坐牢回来,这里也再没他一席之地,不过没有人认为他还能回来,县衙的判决已经下来了,流放二十年,而且是在吉安关!
就算是刘家村的普通老百姓,也是知道吉安关的,这就像生活在大宋朝的普通市民也绝对会知道辽国和西夏一样。吉安关是大赵朝的最大名鼎鼎的边关,他直接对着关外的戎族,说起来大赵朝还算是平静的,目前的皇权还没有发展到极致,坐在龙椅上的那位还是要和下面的臣子共治天下,内阁没有盖大印的圣旨,下面的官员甚至可以不领。
在这样的约束下,皇帝虽说不上多么圣明,但也没有将国家弄的一塌糊涂,天下虽不能说风调雨顺,但大体上却是过得去的,但戎族,却可以说是所有大赵朝人心中的一根刺!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戎族的这根刺带来的是恐惧,刘家村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