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岸
两人吃了鱼,又在上京稍微走了几步,之后就回去收拾东西了,郑定辉本想将刘文的衣服洗了的,但想到湿淋淋的带着不方便,也就只有先放到那里,等到下午,不到酉时,孙鹏就找来了,刘家兄弟结了帐,就和他一起出去了。
孙鹏在贡院读书,本应该就在那附近租个院子的,但那附近的房子就没便宜的,而且大多都被租了出去,所以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几条街外了,不过虽然偏了一些,但附近也都是卖文具、开茶楼的,环境倒也不错。
地方也不大,只有一个院子,好在房间还不少,除了三间上房外,还有两间下房,另外茅厕厨房也都齐全,院中还有一小块地方种着竹子,看起来绿莹莹的倒也喜人。
因知道他们下午要来,孙鹏早吩咐了侍童打扫房间,再加上原本房主留下的家具,他们可以说是拿着包袱就能住的,孙鹏本要将主屋让给他们,刘家兄弟极力推脱,最后还是孙鹏住了左屋,刘文住了右屋,中间那一个房间做客厅,而郑定辉则和孙鹏的侍童名叫侍墨分别住了两间下房,对此郑定辉倒没什么感觉,这说是下房,其实也就是日照差点,家具一般点,其实地上也铺着石砖,墙上也粉刷的干净,窗户也钉的牢固,而且房间也足够大,想来这房子也和他们在华安住的一样,是什么大户人家隔出来的。
他不在乎,孙鹏却觉得很是抱歉,觉得自己叫人家来了,却没有招待好,郑定辉道:“孙兄你这么说就是见外了,若真这么计较的话,我们不是还要给你房钱吗?我这个人你也知道,就是这么大大咧咧的,不怕你笑话,我以前连破庙里都住过呢,这房子对我来说,真的挺好的。”
他说着,拍了拍孙鹏的肩,他力气大,只把孙鹏拍的身体往前倾,后背发疼,不过虽然身体难受,他心中却觉得舒坦,真的来说,他其实是有些看郑定辉不怎么顺眼的,总有些嫌弃他粗俗,不过此时又觉得他人虽然粗了点,却有一颗赤诚之心,这就极为难得了,因此他也没有说什么,反而勾起嘴角,笑了笑,郑定辉也跟着笑了,心中则道,这小身板,还怪能抗的啊,下次不留手了。
第六十一章
晚饭三人是在外面吃的,孙鹏比刘家兄弟早来了半个多月,对这里,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而且他虽然是第一次来,但孙家却有一些门生故吏在,他刚来的时候,那些人也着实招待了几次,所以这晚饭,就是定在一家口福居的地方。
这家店的名字很民俗,门面却很大,从外面看,不像是饭店,更像是大户人家的住宅,外面一片大空地停着各种轿子,几个孔武有力的男子把着大门,他们刚一到,就有小二热情的迎了上来,刘文有些犹豫的看着那口福居的招牌:“孙公子……这有些太过了吧。”
孙鹏道:“不说你们两个今日落居,就是为了咱们三个见面,也该在这里聚一次的,刘公子放心,不过就这么一次,也不为过。”
刘文想了想,看了一眼孙鹏,就点了下头,在拐弯的时候,故意落后半步,对郑定辉说:“一会儿在席上想办法灌醉他。”
“做什么?”
“让你做你就做,哪来的那么多话?”
刘文给了他一个白眼,又赶了上去,郑定辉看着他和孙鹏站在一起的身影,很有些不适滋味的撇了下嘴。
这个地方的环境好,菜价贵,但饭菜也的确是很有功夫的,因他们人不多,所以只点了四样小菜,外加一份套四宝。
那四样小菜倒简单,不过是凉调木耳,白糖番茄,蒜蓉茄子,以及蒸发糕,但是那套四宝却复杂之极,刘文看了下菜单,只这一样,就要五百文。这所谓的套四宝,就是将鸭、鸡、鸽、鹌鹑一样样的套在一起,要求是从头到尾不能有一根骨头,菜端上来之后,先吃鸭,再是鸡,再是鸽子,最后是鹌鹑,而鹌鹑的肚里还要放上海参丁、香菇丝、玉兰片,端的是讲究。
郑定辉现在也算是有见识的了,不过这种菜却是连听都没听说过,因此在发现是这么一道菜后,很是感叹了一番,孙鹏也有些得意,这道菜他在元州也没吃过,还是在来到这里后,被孙家过去的一个旧友请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长了见识,他力主要来这里,其实也是想让刘家兄弟看看的心思,这就像一个小孩,有了得意的东西,总是想炫耀一下的。
郑定辉的这种反应,很能满足他的这种炫耀心理,不过再去看刘文,却见他的面色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感觉到他的目光,他微微一笑,用筷子夹起一块鸭肉:“这道菜却是极考验厨师功夫的。”
“啊,是……”
这时候刘文已经将那块鸭肉吃到了嘴里:“嗯,味道也不错,只是这手艺,倒也值五百文了。”
他说的这么淡然,孙鹏却不好意思了起来,心说自己平时总觉得那种炫耀金玉的人粗俗,他这个样子,和那些人又有什么区别,也好在刘文是真正的君子,不会想到他这种心思,否则真是羞愧死人了。
他不知道,不说刘大郎最善于伪装,就算再惊奇也不会表现出来,而就算是他不会装,这种菜与他,也说不上太稀罕,这只是一个四套宝,他当初还见识过,骆驼里面套羊,羊里面套鸡,鸡里面套鸽子,鸽子里面套饭团的骆驼套餐。
虽说也只是套四样,但若从体积上来看,那个更醒目一些,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更在意的是其中的味道,他表现的这么大方,落在孙鹏眼中是满心敬佩,落在郑定辉眼中……也是敬佩,不过这敬佩的却是:你就装吧!装吧,我看你要把这孙家公子骗到什么时候!
他这么想着,当然不会去拆刘文的台,反而按照他所说的,不断的去灌孙鹏,他们先前在华安就经常聚会,他也知道孙鹏的酒量,清楚这小身板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却是极能喝的,因此不断的想办法往他嘴里送酒,一会儿说一句,咱们三人能在这里相遇真快活呀,一会儿又说一遍这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吧。孙鹏也觉得能在这里和刘家兄弟喝酒很高兴,再加上他自忖酒量不错,也不怎么在乎,所以喝了一杯又一杯。
他们一边喝着,一边谈论着,刘文就将话题往此时朝廷的动向上引,他倒不是对朝廷有什么用心,而是纵观整个大珠朝的科举,排除那些恩科不说,很多科考都和当时朝廷的动向有关。
当朝廷要有什么大的动向的时候,有时候是会在乡试的考题上出现的,毕竟考举人,其实已经是在考官员了,虽说一般的举人在最初只能做个八品或九品的小官,但已经是广大的基层干部了,这就像是现代的公务员考试,固然从这种考试中看不出太多实质性的问题,但却能看出国家的方向,比如,在有的考试中就会出有关非洲的问题。
大珠朝有邸报,但邸报却不是他们所能接受到的,而他们在上面也没有什么关系,要想知道朝廷的动向,也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听说了,正好,这孙鹏虽然位置不够高,家世也不够显赫,却是贡生,他所处的环境就是能谈论,并且也有这种消息来源的,果然,孙鹏虽然才来京城半个多月,各种方面的消息却没有少听,此时被刘文引诱着,就滔滔不绝的说了出来。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当朝宰相身上:“当朝的李大人,那真是要千古留名的忠臣,当年他做御史,那就是铁面无私,后来做学政,为我朝选拔了诸多良材,先帝去世,他为顾命大臣,二十年来兢兢业业,当今圣上一成年,就还政于朝廷,如此风范,正是我等学习的楷模。”
也是喝的有些多了,虽然还没醉,却也有些兴奋了,说到这里,他还拱了拱手,一副赞叹的样子,他不知道他现在赞叹的李大人,现在很是焦虑,不仅焦虑还很是为难,不仅为难还有些茫然,看着对面的皇帝,他心中只有一个感觉:这是报应吗?是报应吗?是报应吗?
他这边想着,那边的皇帝也开口了:“李公,你相信报应吗?”
他的声音很好听,语气却有些软绵绵的,话音中,还带着几分神秘的气息,若是刘文在此,一定会发出一句生活就是盆狗血之类的感叹,这位,正是他们当初在港口遇到的那一位,也正是大珠朝的第十四任皇帝,郑玉文,此时的年号为安平,之后也有人如此称呼他。
安平帝今年二十八岁,在位二十年,纵观大珠朝从开国到今日的历史,他虽说不上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但也可以说是少有的了,当然,这与他早早就登基有关,在他第一次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才八岁,二十岁以前,他都只是一个木偶,二十岁那年,被人赞为大忠臣、大贤臣的李思安为他主持了亲政仪式,因此,就说他手握大权的日子,也有八年了。
只可惜这八年并没有将他锻炼的怎么杀伐决断,怎么乾纲独断,反而看起来软绵绵的,而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总让李思安无数次的想撞墙——虽说历代有不少皇帝都相信道术,相信什么神佛的,但人家说到底,是想要长生不老,成神成佛,而自己面前的这位呢?为什么思考的问题总是这么与众不同呢?比如说现在,他在问什么?报应?一个皇帝要相信什么报应吗?
“李公?”
那软绵绵的声音又响起了,李思安只有硬着头皮道:“陛下,此等事情……唔,圣人有言,敬鬼神而远之,今年的科举马上就要……”
“朕昨晚又做梦了。”不等他把话说完,安平帝就又道,“又梦到了太祖。”
李思安心中发苦,心说太祖和您相差一百多年,您连他老人家的样子都没见过,上哪儿梦到啊,安平帝好像也知道他心中想什么因此又道:“朕虽没见过太祖,却见过太祖的画像,而且虽然看不清楚,但朕心中清楚,那就是太祖。”
他这么说了,李思安也不能说他梦到的不是,更不能说太祖不会显灵,只有道:“想是太祖,也是心怀这次科考的……”
“太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朕知道太祖想说什么。”
一听他这么说,李思安就觉得有些不妙,正要制止,安平帝就又道:“朕这江山……”
“你们都先出去!”
李思安从椅子上站起,叱道,在皇帝面前这可以说是大不敬了,但他做了二十年的顾命大臣,现在还是手握大权的宰相,那些宫女太监自然不敢跳起来斥责他,见安平帝好像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就行了礼,退了出去,直到最后一个人退出,李思安才又道:“陛下,这样的话不是您该说的,就算您……想想先帝……您说这话……这要传出去,若是有个动乱,您、您……”
安平帝看着他:“朕大婚十五年了,皇后一无所出,这些年,宫中还一直在选秀,前两年终于有个贵人怀了胎,却也没能保住,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他举出这样的例子,李思安也不好说什么,过了片刻只有道:“陛下,您正当盛年,这些年太医院……”
“太医院若有用,也不用这些年了。”
“陛下千金之躯,自然……”
“朕想着,朕没做错什么,先帝也仁厚,但朕的这一支,却是从头就错了,李公,帮朕找太祖的后代吧。”
第六十二章
御书房内,光线很好,虽然已进入七月,但秋老虎的威力却还是猛烈,不过在这个房间中,却不会感觉到多少热气,墙角处的几个冰盆,将这个房间一直维持在一定的温度内,外面炽烈的空气,来到这个房间里,就转化成了温和。
李思安看着安平帝,他的目光带着探究,隐隐的,还透着一些锋利,手掌大权二十年,一手培养出来一个帝王,就算他什么都不说,这种气势也是迫人的,但安平帝仿佛没有感觉,他还是有些虚弱的看着李思安,他的神情中带着一些疲惫,眼神却很肯定,李思安在心中叹了口气:“陛下如此做,却是难以向天下人交代的!”
“朕只想,能向祖宗交代。李公,帮朕吧。”
“已过去这么多年……”
“要找的话,总能找的是吧。”
李思安没有说话,就算是帝王的后代,也不见得能一直的显赫,帝王之子,若不继位,一般会被封王,但是继承王府的下一代,若没有皇恩,很可能就会变成了公,再之后是伯,几代之后,若一直没有出彩的人物出现,那就可能沦为平民,这还只是嫡系,若是旁系,恐怕不出个三五代,就与一般人一样了。而成武爷当年的那一支,虽说当年也有两个皇子留下了,也被封了王,可是那两个皇子,却都没能留下嫡子。
郑家在子嗣上一向单薄,就说是坐拥后宫的皇帝,也往往很难拥有理想的子嗣,有时候甚至不会有子嗣留下,因此也没有多少人去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