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只要醒来!哼!可是他一问到,胡亥为什么还不醒时,那群死太医立刻就跟哑巴似的,开始装支支唔唔了。
可恶!要不是看在砍了他们,没人能治病的份上,朕一定要把这群太医拖出去全砍了!
嬴政阴沉着脸,挥手让房间里的其他人都出去,独自一个坐在胡亥榻前,看着宝贝儿砸苍白如雪的脸,心就跟被人拿刀捅一样痛。
虽然平常总是嫌胡亥太能折腾,就算偶尔安静下来,也是个安静如叽的孩子,就算睡着了也是各种不安份,现在才知道孩子能折腾,才证明他有活力;能熊,才证明他有底气。
嬴政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榻旁的一面镜子上,镜子中的自己面容憔悴,一日之间似乎就苍老不少。
“可恶的儒家!可恶的淳于越!朕一定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嬴政看着镜中的自己,赤红着双目露出森森杀气,竟然放声大笑起来,边笑边说道:“朕一定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胡亥就会醒了!对!就是他们,将朕的爱子逼成这样的!”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觉得因为这种事吐血,对熊皮在身的胡亥来说,那是实在是一件无比降逼格、损面子的事,但事实摆在眼前,胡亥今天还真是被几乎儒生气到吐血、气到昏迷。
情况是这样子的,当一无所知的胡亥去上朝时,他发现今天大朝会的议题竟然是——立太子!
纳尼?为什么没人跟我提前透个风?
胡亥一脸震惊的看着坐在龙椅上的老爸,却只能看见一张被十二琉冠上的白玉珠遮住,看不见表情的脸,于是只好默默的低下头,感受众人用菜市场买菜的目光在诸公子,尤其是自己身上扫来扫去的目光。
为了表示自己是一个很公正的皇帝,嬴政让群臣廷推一名公子为太子。
这个举动在收获在场人民群众无数内心弹屏——又婊又立之时,也让朝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虽然胡亥对自家老爸办事能力很放心,相信他有实力将自己推上太子之位,但事到临头,胡亥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淡定的。
即紧张又刺激,同时还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第167章 廷推
既然陛下说要廷推,那就廷推喽,只是嬴政儿子虽然多,但一到十八里挑来挑去,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也就是长公子扶苏和少公子胡亥。
长公子扶苏自然不用说,虽然不是嫡子,但是却是长子。大秦为未王位纷争,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所以扶苏从小就是接受最正统的王储教育,为人又谦和方正、仁厚善良。纵然是不喜欢扶苏这样的人,也不会觉得他讨厌。
嬴政是个铁血皇帝,一生灭国无数,已经为大秦建下了不世之基业。现在秦国已经变成秦朝,家业够大但不够稳,需要的不再是开疆拓土型君主,而是一位能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帝王。
两者综合之下,长公子扶苏自然是理论上的最佳人选。
当然,理论永远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放到现实生活中未必好用。
就像兵法一样,论纸上谈兵,最牛的那是赵国的赵括,可他不一样在长安,被我大秦的武安君白起所败。
至于少公子胡亥,这个人……这个人……性格比较的复杂。
他虽然是少子,虽然很得嬴政喜爱,但按理来说少子是不能当太子的,古往今来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国家动荡的事比比皆是,嬴政英明一世,没可能犯这种错误。因此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在早期之时,嬴政对少公子宠爱归宠爱,但却是一味纵容,任凭少公子如何聪明伶俐,献出什么样的宝物,都只是从父亲的角度去宠爱他,完全没有将少公子当成接班人的迹象。
直到后来……且不提少公子在楚国杀伐果断,酷似年轻时的陛下,只说后来少公子在观龙门奇景之时,天空中不但出了异像,而且少公子竟然还随着异像,找到了丢失已久的九鼎。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自从少公子带着九鼎自楚国归来,嬴政对他的态度就变了。
不管是将秦之发源地封给少公子,还是兴建葡萄宫,同时在上林苑中为少公子划出小封地练手,又或者是出门旅游时走哪带哪,甚至还经常拉着少公子上各种大小朝会,都显示出嬴政态度的变化。而对百官来说,最直观的变化则显示在,最近发下来的奏折上,不属于陛下的字迹是越来越多了。
而这一次又直接说要廷推太子,思来想去,有眼光的人都觉得,这妥妥的是嬴政在为少公子造势。
之所以说要廷推,无非只是想找个“众望所归”的借口,让“心有不甘”的陛下“不得不接受”而已。
陛下真是太狡猾了!
众人心里想着,只是他们一边骂,却又一边在心里想着,自己要不要顺从陛下的心意,去博上一把之时,有一个人已经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这个人很多都认识,是《秦礼》的总编叔孙通大人,一个机智灵敏、精通中庸之道,最重要的是,擅于揣摩上司心思的人物。
一看见叔孙通出来,众人不由纷纷在心中悔恨自己下手怎么不早一点,竟然让这家伙抢了先机。
此人一向擅长揣摩上司心思,再加上他又是由少公子举荐才成为《秦礼》总编,少公子于他有知遇之恩,他不帮少公子才怪。
果然,和大家想像的一样,叔孙通一出场先是没口子的夸了胡亥一大串话,然后再说了一句,“臣推举少公子为太子。”
胡亥在一旁看着叔孙通口沫飞扬的表演,心里感觉怪怪的,总感觉自己和叔孙通嘴里说的那个“少公子”不是同一个人来着。
什么性格稳重、态度谦和、知大体晓大义之类的,那真是自己吗?不会是另一个位面的胡亥吧?
胡亥低下头涨红着脸听着,似乎是在用他粉扑扑的小脸来大家证明,我还是一个耻度颇高的孩子。
好不容易等到叔孙通说完,龙椅上的嬴政又询问了几句,接着问其他人有没有什么意见,还有没有什么人选,没有人选的话就酱紫了。
在这种明显拉偏架的情况下,纵然有那么几位不死心的公子,勾结了那么几个朝臣,也不敢在嬴政面前蹦出来作死,大家只能默默坐着不说话。
但庆幸的是,这个世界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总有那么几个自称“正义小伙伴”的家伙,看不惯叔孙通这种小人行径,认为叔孙通是他们儒家的败类,要把他从儒家逐出去。
对滴,就是儒家的人蹦出来了。
看到儒家的小伙伴气势汹汹的走出来时,殿中包括嬴政、胡亥在内的人,都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你终于出来了”的表情,看着慷慨激昂状喷口水的儒家小伙伴。
和叔孙通一样,儒家先把扶苏夸了一顿——但比叔孙通夸得有节操的多,至少听完他这夸奖,胡亥觉得还是挺像自家大哥的。不像叔孙通夸自己的话,完全就是晋江ooc同人,只有一个名字是像的,除了脑残粉没人能萌得起来。
嗯,不幸的是,嬴政就是胡亥的脑残粉。
最后儒家的小伙伴总结一句,“自古以来,立嫡皆以以长而不以贤,岂可动乎?”
据在场的胡亥小伙伴分析,如果不是考虑到人身攻击有失分寸,儒家的小伙伴大约会再加一句,“更何况少公子无贤,不过一顽童,侥幸得到老父垂怜而已。”
不过如果对方真这么说,估计“老父”会让人把他拖出来,然后洒掉洒掉了吧。
在双方辩友都提出论点论据的情况下,东风吹战鼓擂,最近一直在咸阳城大街小巷的吵得很激烈的战火,终于从民间烧到了朝堂之上。
儒家这边人多势多,再加上儒家的人,大多数嘴巴子又厉害得很,放在现代社会那都是嘴炮王,吵起架来引经据典,一个两个吵架天赋都已点满。
按理来说,叔孙通是吵不过儒家的小伙伴的,因为他也是出身于儒家,而儒家思想就是“立嫡立长”的嫡长子制。
但是此刻叔孙通并不是一个在战斗,这个时代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时代的王朝是以“法”立国的。
在从小亲近儒家学者、学习儒家思想长大的扶苏和从小学习各种法律知识,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的胡亥之间,谁更符合法家学派的思想不言而喻。
所以吵了没几句之后,叔孙通那边又冒出几个胡亥不怎么认识的小伙伴,开始帮着叔孙通争执吵架。
双方口水仗越演越烈,纷纷开始脸红脖子粗,要不是理智犹在,大约没准就有脾气暴的操拳头上了。
只是双方争执虽然激烈,但派出来的都是小兵小将小雨小虾,没几个出名的家伙,胡亥到是瞅着几个眼熟的,好像是赵高的门人来着。
而像儒法两家在朝中的代表,淳于越和李斯都在一旁进行强势围观,暂时都没有出手的打算。
也是,反派大Boss嘛,怎么能这么快就出场呢?场下的小卒子还没有拼光,谁先出手谁先输嘛!
一场战吵下来,一个上午就没有消耗在众人的口水之中了。
嬴政是个大方的君王,大手一挥,既然是公务,那么中饭这顿饭,朕管了。
吃过午膳,大家坐好开始继续吵架。
从天亮吵到天黑,人生头一次跪坐这么长时间的胡亥,简直快要跟他爹写一个“服”字了,坐这么久还能保持形态不动,实在是牛人中的牛人啊。
要知道,龙椅这玩意可是后不能靠、侧不能仰的,只能端端正正坐在上面,坐久了比跪着还痛苦。
就在胡亥想要跟嬴政建议,我们明天再继续之时,儒方代表淳于越出场了。
大Boss出场,包括对储位归谁没什么想法、正在那昏昏欲睡的小透明百官在内的诸人,都立刻精神一振,挺直了腰板、擦亮眼睛、洗干净耳朵,准备听他到底说什么。
胡亥也不例外,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淳于越,等着看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淳于越今天的表现略为让大家有点失望,因为他并没有一上来就说什么“立嫡立长”这种让人耳朵都磨起茧的话,而是开始左拉右扯的说什么方士修行之术。
这年头当方士也算是读书人的第二专业吧,不是只有儒家才会当方士,其他学派的人也一样会当方士。只不过,儒家人太多了,所以显得儒家当方士不务正业的人很多而已。
只是大家不知道,淳于越竟然也点了第二专业——方士而已。
不过在这种场合讲方士修行之术,是不是哪里不对的感觉啊?
围观人民群众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希望淳于先生快点说人话。
淳于先生在东拉西扯一顿之后,大约是觉得自己已经将殿中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于是开始慢吞吞的讲人话了,“吾有一友,旧燕国人士,名为卢生……”
卢生!一听到这个名字,胡亥只觉得自己脑子里的弦似乎断了一根,接着在大脑深处,有什么东西似乎松动了一下,又有什么东西似乎想从封印的缺口中钻出来。
而此时在大殿之中,淳于越还在继续说,“卢生年前入海,近日归来,巧得一《录图书》,书曰……”
“亡秦者,胡也!”胡亥和淳于越一起念出这五个字。
第168章 坑儒
其实在场的淳于越表示自己也很冤枉,压力也是相当的大。那个胡亥公子,它不是一向身披熊皮、脸皮极厚、百毒不侵、百邪不入、你喷自你喷、明月照山岗吗?我才说了一句话而已,你怎么就吐血了?你是在故意玩我吧?
淳于越表示自己才是受惊的那个,他刚念完“亡秦者,胡也”,这句注定要成为千古名言的台词呢,就看见大殿之上公子区那一块,忽然出现了一阵骚动,似乎还伴有人语。
没等淳于越搞清楚状况,他就看见十七公子忽然站了起来,冲着王座之上的嬴政高叫了一声,“父皇,十八弟吐血了!”
十八弟?公子胡亥?他吐血了?胡亥吐血了?他怎么可能吐血?他那么表要脸!
淳于越表示,这一定是个奸计,是胡亥想出来坑自己的奸计。
淳于越还没有表示完,就听见十七公子继续说道:“父皇,十八弟晕倒了!”
陛下!这是奸计这是奸计啊!这一定是十八公子的阴谋!对!就酱紫!一定是他的阴谋!
淳于越很想跟嬴政这样说,但嬴政是谁啊?连续十一年“感动大秦二十四孝好爸爸”大奖得主,他会搭理淳于越?
就见嬴政用可以堪美当年从荆轲手中逃生的速度,“噌”的一下从龙椅上跳下来,跑到大殿之上公子区那一块,一把从荣禄公子怀里抢过嘴角还在流泪的胡亥公子,摇了摇又晃了晃,不停的叫着胡亥的名字,急得站在一边夏无且一个劲的直打转。
陛下,腾个位置好不好?让微臣去给少公子诊个脉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