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不着,“哼!熊孩子!不听话,寡人到要看他这么忙,最后能弄出什么样的生日礼物?不好的话,寡人可是会无情的嘲讽的喔!”
怀着这样恶意满满的心情,终于到了嬴政生辰的那天,在收过别的乖孩子,不熊的孩子的生日礼物后,看着拿着一个托盘,兴高采烈走上前的胡亥。胡亥今天穿得的他那件超萌超萌的狐狸衣服,大大的尾巴拖在地上,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上下跳动着,再加上胡亥那张堪称“美颜”的脸,以及最近微微有些横向发展的小身板,那组合起来简直就是一副无敌大杀器,随随便便就能让人萌出一脸血。
看着胡亥那张越发自己的脸,想着自己那张威严肃穆可止小儿夜啼的脸,长在胡亥脸上时竟然能做出这样的表情,嬴政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发现自己真是一个抖M,放着这么多又乖又听话又老实的孩子不去疼爱,竟然去疼爱一只走路都走得比旁人要跳脱的小熊。
“孩儿见过父王!”胡亥可没嬴政想的那样复杂,他手拿着托盘,跪在地上,向嬴政行了一个礼道:“日月昌明、松鹤长春;后福无疆、春秋不老。孩儿恭祝父王生辰快乐、青春永保、快活常在。”
“快快快!把你的礼物送上来。”嬴政冲着胡亥招了招手,眼睛不停的在胡亥手中的托盘上打着转。
托盘上盖着一块绣着玄鸟花纹的黑色绸子,嬴政没有透视眼,自然看不透下面藏着什么东西,不过瞧着却十分的轻薄,托盘上的黑色绸子竟然没有一点突出。
“是!父王!”胡亥走上前几步,跪在嬴政前面,将托盘放在嬴政面前的案上,才缓缓用手揭开托盘上的黑色绸子。
由于胡亥去年的生日礼物十分给力,今年又因为制作生日礼物忙进忙出的事,使得咸阳宫但凡消息灵便一点的,都知道他又在准备一份大礼,一时之间不但是嬴政,连包括扶苏在内的路人甲乙丙丁的好奇心,也被胡亥提得高高的。
眼下,见胡亥伸出手准备揭晓秘底,殿内诸人竟齐齐转头看着托盘,屏住呼吸,唯恐自己吓跑了胡亥。
这种万分期待、成为众人目光焦点的感觉,即让胡亥优越感爆棚,又让胡亥暗暗苦恼。
明年该送什么礼物给父王呢?早知道就不把起点弄这么高了。
胡亥这么想着,手中动作却不停,利落的将绸布揭开,一本还散着墨香的《大秦诸先王史》静静地躺在托盘上。
“这,这是什么?好像是一叠纸张吧?”包括嬴政在内的诸人,皆露出一片愕然之情,这好像就是一叠纸吧?去年送纸,今年还送纸,这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就算新意不在纸,而在纸上的内容,但是《大秦诸先王史》怎么也没《百寿图》来得更有新意。
要不是对胡亥的礼物还包着一丝希望,觉得自己宝贝儿砸这么辛苦的忙了这么久,肯定不会送个平平无其的礼物出来,嬴政几乎也要和在场其他人一样失望了。
喔!除了失望之外,这些人当中还有不少人,满怀着对胡亥的恶意嘲笑,以及对胡亥此次拍马屁砸锅行为的美好期盼。
胡亥嘴角含笑,目光在殿内诸人脸上转了一圈,以手指着盘中的《大秦诸先王史》,柔声说道:“孩儿请父王仔细观阅。”
“嗯……”嬴政伸出手,将托盘中的《大秦诸先王史》拿起,接着忽然“咦”了一声。
刚才只是一眼扫过,嬴政没有看得太仔细,现在细看才发现怪诡之处,这竟然不是一个传统的卷轴,而是用线装起来的,四四方方的……嬴政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所以他就更不知道,自己手中之物,是中国历史,同时还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以“本”论的书籍。
从今天之后,大秦境内所有的书,量词都会由“卷”而改为“本”。
再加上这本书中内含的科技含量,和赠书籍双方的身份地位,更足以让包括司马迁在内的,所有后世史学家都重重的记上一本,“秦王政二十二年正旦,始皇生辰,二世献《大秦诸先王史》予始皇。”
当然,后世网友的点评则是“司马大大拿钱发帖也蛮拼的,为了吹捧二世大大,真是什么谎言都说得出。各位网友们,《史记》是一本好书,但是二世大大本纪,特么就是一本玄幻小说”、“二世大大真表要脸,拿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不给人家署名权,非要说是自己发明,也不看看自己的年龄。大家说现在那些教授大大,非要在自己学生论文的作者一栏上,署名出现是不是跟二世大大学的?”
嬴政压抑着有些激动的心情,翻看第一页,只见纸的最上面写着“目录”二字;目录下面则依次写着大秦历代先王的谥号,而这些谥号后面都接着一条横杠,横杠后面又写着一个数字;纸张右下角的地方,同样也写着一个小小的数字——壹。
嬴政好奇的翻开第二页,只见在第二页右下角同样的位置上写着一个“贰”,他好奇的连续翻了几页,发现每一页纸的右下角都有不同数字。
嬴政是何等聪明的人,虽然是第一回见到线装书、页码这种东西,但只是将手里的书翻了几回,他就很快得出这些东西的正确用法,“第一页就是《大秦诸先王史》的目录;右下角所标的数字,指的是该张纸在此书中,所处顺序的数字;而历代先王谥号之后的数字,则是表示这位先王的事迹,在此书的第几张纸上。父王说的可对?”
胡亥莫名震惊了,一个古人这么聪明,看两眼就猜出这些数字的用意,这样自己这样的现代人怎么活?就算是未来的秦始皇,他也不能这么聪明啊!
胡亥不依了,只见他噘起嘴,气乎乎的站起来,用力跺了跺脚,一脸不快的说道:“父王,您怎么这么聪明啊?孩儿还没说呢,你怎么就全说出来了?给孩儿留点发挥的机会啊!”
“哈哈哈!父王不聪明,怎么会生出这么聪明的胡亥来?”要不是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嬴政真想抱着胡亥亲上两口,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给大人长脸了?虽然有点小熊,但长得像自己,性格……也有自己干脆果毅的一面,聪明才智那更是完美的将自己智慧继承了下来。
那些宗室大臣,还有后宫那些妃子,不管在明里还是暗里,都没少说寡人疼爱幼子,长幼不分,不合传统,容易生变。可你们谁家的孩子,有寡人家的小猪招人疼呢?
不顾其他诸子和后妃忽然变色的脸,嬴政没口子的夸着胡亥,爱不释手的拿着手中的书,开口说道:“这书好啊!寡人以后再查资料,只需要打开目录就一目了然,然后顺着书上的数字找过去就行了。再也不需要像过去用卷轴时那样,为了查点东西得把整个卷轴展开慢慢找了。吾儿果然是聪慧过人,这个礼物寡人喜欢。”
“父王!您也太小看孩儿了。”胡亥得意洋洋的抬起头,身后的小尾巴也随之一晃一晃,似乎快要翘了起来,“虽然父王您猜中了故事开头,但是您并没有猜中故意的结尾,孩儿的这份礼物可没有您想得这么简单喔。”
作者有话要说:司马大大好可怜……虽然这一次他不用当太监,但一个拿钱发帖的名声是少不了了……
第66章 印刷(地雷加更)
“哦?”嬴政怔了怔;忙低下头;仔细翻看手中之书,只是他连续看了数页,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同的。
“父王请注意看这书的字;字体和其他的书是否有所不同?”胡亥凑过头;随手指着一个字提示道。
“字体?这字不是……不是你写的。”嬴政有些失望的说了一句;接着回过头,怒目瞪向赵高,吓得赵高脖子一缩,立马将头低了下去。
哼!自家萌哒哒的熊孩子送本书;书上的字竟然是赵高这家伙写的!寡人要赵高的字何用?每天看都看腻了。
“呵呵,父王您别生气;等以后孩儿字写得好看了。孩儿一定亲自抄一本给父王,只要父王不嫌弃就是了。”一看嬴政那张瞬间拉长的脸,就立马知道他在想什么;胡亥赶快凑上前;趴在嬴政耳边小声的说道:“赵高字写得还可以;这次咱们就先凑合着用吧。”
“嗯……”寡人喜欢那个“咱们”,所以寡人这次就不计较了,“父王不嫌弃你,字再难看也不嫌弃你!”嬴政用只有自己、胡亥还有赵高等数人才能听见的音量,小声说道。
“嘻……父王您继续看吧。”胡亥捂住嘴,掩饰住自己满脸的笑容,但从他弯成新月状的双眼,嬴政能看出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好。
真是个孩子,随便哄哄就这么开心。
嬴政在心里一笑,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书,认真辩认着上面的字体,略翻了一会儿后,没忍住开口说道:“父王还是没看出有何不同,这就是赵高的字吧?虽然有点奇怪,但父王确认这是赵高的字无疑。”
“父王,您看……”胡亥指着书中频频出现的“王”和“公”字,“父王您就没发现,这些字虽然是赵高的字,但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
“那是他不敢糊弄于寡人!”嬴政一挥手,信心满满的说道。
“父王……”胡亥推了推嬴政,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说道:“您就别逗孩儿了,就算赵高他不敢糊弄您。”他糊弄您的时间可多了,最后大秦的江山都被他糊弄完了,“要做到这样每个字都毫无差别,很技术上来说,恐怕也是很困难的吧?不信,父王写一个给孩儿看看?”
嬴政略一沉思,接着淡定的说道:“我们还是继续谈这个吧,别卖关子了,快把你的谜底揭出来吧。”
“赵高!”胡亥冲着赵高打了一个响指,拇指一指大殿门口,“去让他们把东西抬上来。”
“诺!”赵高应声退下,过不了多久,便领着四个黑甲卫士,搬了两口大箱子上来。
嬴政上前,命黑甲卫士将箱子打开,只见里面装满密密麻麻的小铜块,铜块朝上的位置,刻着一个个凸出来的阳文字体,“这是何物?”
“这个叫做字模。”胡亥上前,随手拾起一个铜字模,递到嬴政手中,“父王,您看,这个字模是不是像印章一样啊?”
胡亥说着,又捡起一个铜字模,冲着赵高招了招手。而早已等在一旁的赵高,立刻适时递过来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印泥和一张白纸。
胡亥将字模在印泥上一按,又在纸上重重一按,一个鲜明清晰的“王”字立刻出现在白纸上。
“那本书……是用这个字模印的?”嬴政看了看手里的字模,又回头看了一眼被他摆在案上的书,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道:“难怪寡人说,赵高的字虽然字还是那个字,但怎么一下子匠气了。”
大王,您怎么能黑我?奴婢可是您最忠心的臣子啊,您被十八公子带坏了吗?
赵高简直无语了,这对父子还真是得,儿子以黑自己为乐,现在父亲也以黑自己为乐了。
“不是赵高的字匠气了,而这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字,虽然字体是一样的,但毕竟是印刷出来的,和人手写出来的字,那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父王您看得少,您若是看得多一些,一眼就能分出印刷字和手写字的区别。”胡亥笑了一下,一脸郑重说道。
“活字印刷术?这到是一个新鲜的东西,胡亥你来给寡人解释一下,何为活字印刷术?”到底是一代帝王,嬴政只从“活字印刷术”这几个字上,就隐隐约约这个东西,和纸还有标点符号一样,没准又是另一次变革。
“所谓活字印刷……首先先用铜制作字模,然后找一块带框的铜板作底托,底托上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再将印书所需要的字模捡出来,一个个按顺序放进底托里。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底托,使药剂融化将字模和底托粘起来,再用另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等药剂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当版型了。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一层墨,再覆上纸,接着在纸上加一定的压力,字就会印在上面了。”胡亥唯恐嬴政听不懂,连比带划的说道:“为了可以连续印刷,还可以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字模就可以从铜板上脱落下来,再字模收好以备下次再使用。”
胡亥到不怕嬴政理解不了,因为虽然连雕版印刷术都要到隋朝才有,但当时秦国的陶量器上,就以木戳印着嬴政的诏书,这也算是活字印刷的开始,只是它虽已发明,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未能广泛应用。
“这到是很节约时间啊。胡亥,你果然很有想法。”嬴政拍了拍胡亥的肩膀,开心的说道。
身为君王,在听到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方法之后,立刻就想到了这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但当今这个社会,书籍是一种很重要很珍重,可以当成家传之宝的东西,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书,只有大的世家、王族才能拥有藏书,但是纸和印刷术接二连三的发明,却足以将原来很珍重的书籍打成白菜价,让更多有心向学的贫家子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君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