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末代帝王求生记
自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开始;数百年里秦国就是依函谷关的天险;即使在最弱的时候,也能拒六国联军于关内,没有亡秦。
经过秦人数百年的不断巩固,再加上比啥都别和秦人比质量,此时函谷关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雄关”。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胡亥看着远方高大的函谷关感叹着,感叹完就想起秦末失函谷的例子,开口说道:“父王,函谷关该退休了。”
“啊?”嬴政一脸惊讶的看着胡亥,这个熊孩子,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爹不是让你看这个的。
胡亥没说话,脸依旧看着窗外的函谷关,手却背在后面,手心向上平摊,四指冲着嬴政做了一个递东西的姿势。
“干什么?”嬴政没好气的说道:“你想要什么就自己拿,不要这样子做。”
认真想一想,至少有二十年没人敢当着自己的面,干这样子的事了。上次当着自己的面这么干的……魂淡,谁敢当着他的面这么干啊?吕不韦都不敢!
“地图地图!函谷关附近的地图!”胡亥回过头,用“怎么一点默契都没有”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状的看着嬴政说道。
“函谷关地图……”嬴政的王车十分大,不但可躺可卧可办公,车内还放着不少书籍零食供赢政解闷,函谷关又是咸阳的门户所在,所以只是略略一翻,嬴政就找到了胡亥要的函谷关地图。
“父王您看……”胡亥摊开地图,指着函谷关说道:“函谷关之所以能保卫咸阳,无非是依仗关内崎岖的道路、险峻的地形、密集的森林,能完美的克制战车而已。”
胡亥略一提点,嬴政立刻就明白了胡亥的意思,早年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国争战都是以战车摆军战,互相冲杀为主。所谓“千乘之国”,就是指拥有许多战车的国家。一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春秋时期礼制是这样的: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所以说,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实际上,函谷关虽然重要,但是从关东进咸阳并不是非走函谷关不可,走函谷只有因为其他路线走不了战车,只能走人和马。
而现在,战车虽然还没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但也逐渐被机动性更强的骑兵,和防御性更强的步兵所取代。
“若敌人放弃从函谷关西进,绕道商洛,由武关攻入……”胡亥以手在地图上一指,果不其然的看到嬴政瞬间黑了脸。不等嬴政发言,胡亥接着又在地图上一划,“又再若敌人从关旁不能通战车,却能通人马的小道,以轻骑入关?”
胡亥说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刘邦和项羽攻函谷的方法。他们俩人都知道,函谷关是秦军最精锐的所在,所以没有正面攻打函谷关,而是双双选择了绕开函谷关进关,然后……然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函谷关在秦末争霸里,就是扮演了一个二战时马其诺防线的角色。
至于后世因为人类不爱惜植被,导致黄河上游植被减少,黄土高原变成真正的黄土高原,失去密林保护的函谷关彻底被废弃,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你这么信心满满,一定有好主意了?”嬴政看着一副“山人自有妙计”模样的胡亥,捏了捏熊孩子的耳朵,将他提到自己身边,揉了揉对方的脸说道。
“那当然。”胡亥微微一笑,伸手在函谷关和咸阳之间点了点,“这……”
“这是……潼关?”嬴政摸了摸胡子,看着胡亥所指出来的位置,认真的打量着地图。
潼关其实和函谷关相距并不远,两者之间由一条长达一百四十里的小道串起,小道之东名曰“涵关”,小道之西名曰“潼关”。从防御角度来说,守住潼关或守住函谷关,效果是一样的,守住它们,就是守住东方诸敌西进咸阳的重要通道。
但潼关离咸阳较近,补给方便,容易防守;而函谷关,从咸阳方向的补给需要穿越潼关。
而从进攻角度来说,函谷关既利于进攻,又利于防守;而潼关则只利于防守。
“昔日我大秦居于关中,若失函谷关,则会被东方六国困于关中,无法西进,所以历代先王才守函谷关。但是现在,我大秦已经统一中原,不需要再打击东方势力,所以守潼关才是应付不测之道。”胡亥看着因为自己的话,而若有所思的嬴政,咂了咂嘴巴。
其实上,他很想说自秦朝之后,史料上就再也没有偷袭涵谷关而得长安。反而是潼关的重要性节节提高,自西汉之后潼关已经成为关中的东大门,得潼关则可以拒山东之敌,一直到抗日战争的时候,中日还在潼关打了一场潼关大战。
如果想要绕过潼关取咸阳,那也不是没办法。比如,不怕绕路的人,可以从洛阳向南,取四川,也就是蜀中,绕过熊耳山系,绕道祁山,出剑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否则项羽为什么塞进汉中,又把章邯等三王放在咸阳,就是为了堵住刘邦的出川之路。
胆大的人,你可以从洛阳向北,取山西,沿着太行山向北,绕过太行山,从太行山的西面,黄土高原下去。这条线路,好像因为太过于凶险,从来没有人走过。
想像力丰富的人,可以沿着黄河逆流向上,直达长安。按照当年的技术,肯定是达不到的,按两千年后的技术,胡亥好像也没听过有开通这条航道。
最惊险的刺激一条线路,即在洛阳找一制高点,然后做一巨大风筝,待东风起时,顺势漂荡而下。只要半路不被华山挂到,肯定可以安全到长安。这一点,就目前这个时代来说,唯一能成功的可能只有胡亥。
嬴政对着地图,认真思考了半天胡亥的想法,抬起头看着胡亥,眼睛里满是称赞之色,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竟然连这种细节都能考虑到,真是越看越喜欢。
对嬴政的称赞,胡亥到是没那么多想法,原因很简单嘛,潼关实在是太太太出名了,在宋之前的历史上,那存在感刷得不要太多。
“你回头写个奏折报上来,父王找人给你议一下,走走流程。”嬴政一脸怜爱的摸着胡亥的头,开口说道。
“啊?写奏折?什么时候还要写奏折了?”胡亥惊讶的抬起头,以前不都是他深藏功与名,偷偷在背后,给嬴政出主意,然后嬴政找枪手写奏折,再议一议走流程的吗?什么时候变画风了?
“傻孩子!”嬴政看着一脸懵懂的胡亥,忍不住又嗔怪一句道:“你怎么就那么傻呢?”
“父王你又黑我!哼!傻不也是你生的!写就写嘛!”胡亥反手摸了摸后脑勺,冲着嬴政做了一个鬼脸。
“记得写好一点!写完提前给父王看一遍,父王帮你改改,免得你的奏折出毛病。”嬴政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以前胡亥只是虽然受宠,但却不是王位继承人,低调才是保命之法,毕竟一个太过于聪慧、又得宠爱的公子,容易压过储君的风头,让大臣起不轨之心,到时候兄弟相争就不美了。但是现在胡亥身份不同了嘛,身为未来的秦二世,废长立幼本就违背大秦王位继承,幼子当然更要各种表现的刷功绩啦。
只要帝王愿意且不介意,储君的功绩越多,才能越显出储君的才能,这样储君之位才会越稳当;反之若缺乏功绩,胡亥很有可能被当成一个有一张像爸爸的好脸,然后又好运找到九鼎的无能之辈,无法压服众臣和众兄弟的觊觎之心。
“是是是是是!”没理解自家父王的一片苦心,还在心里琢磨着找谁来代笔写奏折的胡亥,随意的点了点头,忽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又抬起头看着嬴政说道:“父王,话说回来,您找我来,到底有什么事啊?”
“嗯……父王只是想让你看看新修的路……然后……”一听胡亥提到这个话题,嬴政心中小人立刻委屈的低下头,对着手指在心里狂喊道:“宝贝儿砸!求表扬求夸奖求各种么么哒!”
“路……”胡亥脑海里回忆起刚才看见的马路……马路……马路!这个年头怎么会有马路!
“父王,您修水泥路了?”
第97章 分封
“我笨怎么了?我蠢怎么了?我傻又怎么了?我笨我蠢我傻;不都是你生的?我母妃又不会单性繁殖,我这么笨蠢傻;你至少得负上一半的责!”胡亥气乎乎的将一大堆卷子;是的,卷子,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含,还是嬴政亲自出的卷子,出卷子的时候还一副咬牙切齿;唯恐弄不死他的模样。
“真是的,用得着这么凶残吗?自己不就是无视了地上的水泥路嘛。”完全没有体会到自家傻爸爸,终于找到个好玩具;在自幼聪慧过人;而且似乎还无所不知的儿子面前秀一把,结果却只被儿子点评一句“还好吧”心情的胡亥,一边挥笔泼墨一边说道。
后世大吃货国上揽九天奔月、下至五洋捉鳖,什么样的超级工程胡亥没见过;什么样的超级工程能吓到胡亥;所以平心而论;胡亥觉得“还好吧”这三个字已经对一条放在后世;最多村一级马路极高的赞美了。
正当胡亥刻苦的写着卷子时,忽然听见外面车夫来报,“少公子,萧何拜见。”
“哈!老萧了,枪手来了。请请请!”胡亥从卷首里抬起头,脸上堆满笑容,迎得正小心翼翼走进来的萧何,开口说道:“老萧啊,最近生活还好吧?”
萧何脚下一踉跄,少公子每回用这种亲切的称呼后,接下来总是会丢给你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考验你能否为大秦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少公子,我错了,我回去把刘季叫来行不?我觉得你和刘季比较有共同语言。
“老萧,别怕,这回是好事。来来来!坐坐坐!”胡亥搓着手,一脸兴奋的看着萧何。
“少公子,卷子什么的,微臣是绝对不能为您捉刀代笔的。”萧何看了一眼胡亥书案上的纸,开什么玩笑,至少一尺高,这是几个月都不要想消停的节奏。
“不是让你做卷子,是让你帮本公子写一封奏折。本公子不是忙嘛……”胡亥一指书案上那叠卷子,以手肘撑住书案,身子微微前倾,将潼关的事说了一次,开口说道:“本公子知道你是道家的,现在大秦刚建国,百废待业,实在不适宜再大动干戈,真是应该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时候。”
听到一个法家教育出来的公子,嘴里冒出“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这两个能完美概括道家理论的词,萧何眼中顿时一亮,眼前这个人不但是大秦少公子,还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储君啊——胡亥不明白嬴政为什么让他写奏折,萧何可是门清啊。
现在少公子这话的意思是……意思是……要支持我们道家吗?
其实这真是一个美好的误会啊,在胡亥心里,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在内,都是一张擦屁股的纸,需要的时候就找出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一边,反正他对诸子百家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爱好。
百家争鸣任他争去,只要在帝道的控制之下就行了。
之所以会选择道家,无非是吸取汉初的统治教训而已,汉代君王“无为而治”几十年才给汉武帝留下一个花花江山,让他有钱有粮有人去灭匈奴,汉武和秦皇一样,都只是奋先祖之余烈而已。
“不过父王是不会喜欢道家的理念的,所以你在奏折里不要多提,略提几句就行了。”胡亥向萧何千叮万嘱道。
“微臣知道。”当今陛下不会喜欢道家的理念,没关系,只要下代储君喜欢就行了。我们攻陷不了这任,我们走长远路线,法家,我们走着瞧。
“那你下去吧。”虽然有些疑惑萧何为什么笑得那么灿烂,但胡亥还是没想太多,挥手示意他下去。
如果可以,胡亥真不想让他爹折腾这么,现在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哪能这么折腾呢?在胡亥看起来,秦皇和隋炀差不多,做人做事都太过于高膽远瞩,无论是长城、直道,还是大运河,明明都是有利于后世的好事,但如果非不顾民力在自己当皇帝时全做完,那就只有……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别看自公元两千年后,大吃货国又是高铁又是大桥的,建了很多超级工程,但实际上这些工程,都是数十年前就开始立案考察,也就算是奋先祖之余烈吧。
不对!我想这个干嘛?我又不当皇帝,我想这个干什么?只要秦不二世而亡,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不过要是真当皇帝,本公子还是想当像魏明帝、乾隆、汉武帝那样王朝中期的皇帝,在位没有什么太大的事,即不用像开国皇帝那样忙于政务,也不用像末代皇帝那样忙于政务还要死,可以拿着祖先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一个劲的买买买玩玩玩修修修吃吃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