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田园好女
淳屯耆运恕?br /> 他还记着妻子不计较他家道中落,愿意扶持他的恩情。只不过,他就是忍不住往家里抬人。抬一个人,他就对妻子多一份愧疚。好在,对每一个新入门的小妾,他最多只有一二个月的新鲜。他的妻子就把那些过期妾室,当成粗使丫环。有的妾室来跟他告状,说是主母不慈。他乐得把这些失宠的小妾,送给妻子做出气筒,反而说,妻子勤俭理家,做得很对。
胡立凡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纳妾也多是挑选普通人家的女儿。房玉晨却是穆佑轩,让护卫特意找的他。只告诉他,愿意将房玉晨嫁他为妾。穆远侯府只要求,房玉晨这里只要出嫁的时候,风光一些就行。至于嫁出去之后,定远侯府不会给胡立凡好处,也不会插手胡家的内宅事务。L
☆、第二百三十九章 返乡(上)
胡立凡不敢违穆佑轩的意思,再说房玉晨带进门的嫁妆并不少。穆佑轩让护卫暗示胡立凡,这些嫁妆胡立凡都可以使用,定远侯府不会追究。等房玉晨进了门,胡立凡满意房玉晨的容貌,很是宠了她一段时间。可是他喜新厌旧是生来的本性。就算是房玉晨比别人更会讨他喜欢。他也只维持了三个月的新鲜感。
于是,房玉晨在嫁过去三个月后,就变成了洗衣服的丫环。她带过去的螺儿,在她嫁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被胡夫人找了错处,给卖了出去。她要给定远侯府送信求助,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出不了门。她只能盼着,她母亲能来看她,知道她的处境,把她救出去。
房玉晨自出嫁以后,再也没见过定远侯府的人。直到一年以后,她才知道,她出嫁不久。定远侯夫人就把她的母亲送到家庙里去了。那里是给穆家无子女的老妇人住的。家庙里的吃穿供应并不差,不过为了家族荣誉,家庙里的出入管得极严,基本上,如果没有家里的人来接,是出不来的。
房玉晨母女早就不跟夫家来往。房玉里出不来,只要定远侯府的人不去接她的母亲。她母亲只能在家庙里待到老了。房玉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闹了一场。只不过,胡立凡早就已经又娶了两房妾室,几乎都忘了房玉晨的模样了。胡夫人把她关起来饿了三天,房玉晨也就认命了。这当然都是后话。
桔子一点都不知道,穆佑轩为了给她报仇,非常腹黑地为房玉晨选了一份合适的人家。她只觉得,女人真的不能爱上别人。爱上了,做事情就缩手缩脚。她在京城吃了大亏,最后只以选择逃回沿山村。她都觉得自己变得,根本就不像自己了。好在她们一路上非常顺利。
定远侯府的老家人经验丰富,人脉也广,就算是李多银常跑这条路,也对那个老家人赞不绝口。桔子比预计的时间。还少了两天。就回到沿山村。江常安夫妻看到桔子一个人回来,都吓了一跳。王奎那儿早就没事了,也托了中间人带话。说:“江某不知道江山品行不端,只当是长兄能作得了妹妹的主,并不是故意强娶桔子。”
一开始,江常安夫妻还不敢深信。但是。时间长了,王家确实没找他们的麻烦。反而是江山在主薄任上出了几次差错。江山卖了刚卖的几亩地,又打点了一些关系,才没被撸下来。江常安夫妻不知道,桔子找了定远侯府出面调解。他们还真以为王奎只是受了江山的欺骗。
江常安也曾去找江德财。要为自己的女儿讨个公道,却被江德财骂了出来。他回到家里,一夜没睡。真正地死了心。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上过江德财的门。只是按照当初分家时的规定,支付养老金和年节礼金。桔子走后,留下的铺子生意稳定,田地的产出也是年年丰收。几年下来,江常安家成了沿山村的第一大户。
但是人人都知道,老江家老父与长子合谋,逼得江家二房的长子长女离家出走,两家从些翻脸断亲。所以就算是江常安再风光,江德财和江常顺一家,也没沾上江常安家一点光。好在,江山还是县里的主薄。长宁镇上的众人,迫于江常安家的财势和江山的权势,还不敢公然议论两家的八卦。
江常安夫妻在两年前,就让江泽写信,让桔子回来。王奎既然不找桔子的麻烦了,桔子实在不用孤身在外。何况当时,桔子也十五岁了,女孩家的亲事总是要紧的。可是,那时桔子并不想回来。在京城,就算是桔子在定远侯府内宅待得时间长,便也比在沿山村消息灵通。她放心不下前线的穆佑轩,和临危受命的江浩。
正好,李多银也进京开分店。桔子找了诸多借口。比如,“京中铺子里离不开人。”比如,“要帮李多银建立人脉关系。”比如“婉儿姐姐留她陪伴,一时不忍分离。”总之一句话,就是:“她离不京城,回不了沿山村。”江家的事儿,一向桔子作主惯了。江常安夫妻见桔子硬要留在京城,除了经常写信催一催,也没有别的办法。
前几天,江浩和桔子都分别写信回来,说:“大军凯旋,江浩又立了功。这次如果能跟着大军一起回京诉职,就请假。带着桔子回来。”江常安夫妻接到信后,乐得一夜没睡。两夫妻天天扳着手指头算日子。这还没几天,桔子就回来了。关键是陪着桔子回来的人,是李多银,而不是江浩。
宁氏顾不得桔子疲惫的脸色,只是一叠声地问:“桔子,你哥呢?你哥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他出什么事儿了?”桔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突然归乡,吓着便宜娘了,忙说:“娘,你别担心。我哥好着呢。只是他还没回京。我是有事儿,就先回来了。”宁氏这才松了一口气,说:“你这孩子,一出口,几年都不回来。现在又回来得这么急。有什么事儿,能急成这样?你一个女孩子一个人上路,也不知道害怕?”
桔子淡淡地笑道:“娘,我怎么会一个人走长路。多银哥哥陪着我呢,还有那是定远侯府派来的家人,你让人给了赏钱,带他去休息一下。”宁氏也不由笑道:“你呀,就知道欺负,你多银哥哥。你也累了吧,让丁彩服侍你先去梳洗,解解泛。娘给你去烧好吃的。”
宁氏又对李多银说:“多银,这次又麻烦你了。你先别急着回去,就在家吃饭,也陪你江叔喝两杯。”李多银忙推辞说:“不了。婶子,你跟我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我有段时间没回家了,也挺想家里的小子的。我想早点回家看看。”宁氏笑着说:“你小子是想看你媳妇吧,就别拿儿子当借口了。你早些回去也好。你媳妇也不容易,你这东奔西跑的,一年到头也不能在家待几年。婶子不拦你。”
李多银答应了一声,就要走,走到院门口,他又回来,对宁氏说:“婶子,桔子妹妹这次是遇上了事儿,才这么早回来的。婶子,你别问我什么事儿,我不会说的。只是桔子妹妹肯定心情不好,婶子你多开导开导她。”宁氏心中一惊,想要叫住李多银,李多银却已经走出院门,直接回李满屯家里了。
宁氏见李多银走得快,知道就算是叫住他,他也不会说。宁氏想了想,按捺住心里的担心,走向厨房。不管怎么样,女儿长途跋涉回来,总要先让她吃顿好的。等桔子洗好澡,换了衣服。宁氏已经准备了一桌子菜。桔子的舅舅、舅母都过来了。连在学堂里读书的宁小溪和江泽也被接了过来。
江泽已经是一个十二岁的半大小子。他一看桔子,就拉住她的手不肯放,直嚷嚷着:“姐,你真的很过分,自己在京城一呆就是这么多年。你是不是都把我给忘了。我不管,你要是再去京城,一定要带上我。”宁氏拍了一下江泽的脑袋说:“小泽,别在那儿磋磨你姐,你没看到你姐累了吗?”
江泽装模作样地揉着脑门,说:“娘,你又打我脑袋。我都没你打笨了。我没有哥和姐聪明,一定是被你打的。”江常安也笑着说:“小泽,你不是没你哥哥姐姐聪明。你是比他们有福气。”江泽懵懂地问:“有福气的人就笨一些吗?我哥读了那么几年书,就能中进士。我都比我哥多读了五年了,先生还是不让我进京赶考。有福气的人,不是应该早早高中吗?”
江泽已经中了秀才,但云泽洋却写信来说:“江泽年龄尚幼,不必急着进京。再等一届,等基本扎实些,再进京去考进士。”江泽一心想进京找姐姐。江常安接到云泽洋的信后,就说什么都不让江泽进京了。这也是江浩和桔子,给他留下阴影了。两个人一去数年,竟然都不回来。江泽年龄还小,他原本就舍不得。有了云泽洋的话之后,他更是名正言顺地把江泽留在家里。
江泽一肚子的怨言,却不敢不听先生和老子的话。现在,突然听说,先生说他不够资格进京,是因为他有福气。他想不明白了。大家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宁广应才说:“小泽,你哥哥姐姐从小吃的苦多,也就能狠下心来磨砺自己。你自懂事以后,你们家的条件就好了起来。所以就算是你也是个聪明孩子,却不如你哥哥姐姐刻苦。所以功课上,差一些,也是难免的。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宁愿你成才慢一些,也不想你吃,跟你哥哥姐姐一样的苦。”
江泽低着头想了一想,对着桔子说:“姐,对不起。我不该怪你,一去那么多年,也不该妒忌哥,只读了那么几年书,就能考中进士。我跟你和大哥道歉。”桔子被江泽湿漉漉的大眼睛,看得心中一片柔软。她伸手把江泽的头发糊弄乱了,才说:“傻小子,跟自己的亲哥哥,亲姐姐不用道歉。”L
☆、第二百四十章 返乡(下)
江泽原本还低着头,顺从地让桔子给他顺毛。但很快,他就发现,桔子下手不轻,把他梳得整齐的头发,揉得乱糟糟的。他立刻就大叫道:“姐,你怎么把的头发给弄乱了。我好不容易才梳好的发型。以后,你不准再弄我的头发。不知道,男人的头是不能随便摸的吗?”桔子笑着说:“小泽,你离及冠还有好几年呢。小屁孩儿的头,有什么摸不得的?”说着,桔子又手痒地去胡噜了两把。江泽无法,只能护着脑袋大叫。
江泽这么一折腾,倒让桔子一肚子的愁绪,散了不少。桔子又问起宁小溪的功课,原来他也考上了秀才,只是自觉离考进士,还差一点火候。宁广应就让他也再等一科,到时候跟江泽一起进京。桔子这么仔细一问,倒惊讶的发现,短短的几年,沿山村已经发展成平安县里,数一数二的富村了。
桔子家的作坊,铺子给的工钱高,再加上土豆种,是从沿山村传出去的。沿山村每天自留的土豆种,都占多数。头几年,光卖土豆种,就令沿山村脱了贫。又因为,桔子和王奎的事儿出来之后,官场上都知道了,江家是有定远侯府护着的。也就没人来小小的沿山村来盘剥。后来,桔子家里,又办了学堂。这个学堂虽然不教四书五经,好在不收学费,沿山村里但凡有点心眼的孩子,都会来学堂里,学一段时间。
孩子们识了字,会简单的算术,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工钱高,又相对轻松的活。这又令沿山村的收入比以往高出一大块。父母兄长能赚到钱了,小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安心读书了。几年下来。沿山村居然又考出了几个童生秀才。家里出一个秀才,可不光是名声好听,前途远大。经济是一样实惠的很,一个秀才可以免家里十亩地的税收。
沿山村现在是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会越来越好。所以,江常安家在沿山村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就算是大小张氏。想要说说江常安富贵后。不认父母兄长的坏话,也没人肯听她们的。有时,还会被人骂几句:“江常安一家乡里乡亲都那么好。现在不拉扯父兄。可见你们做得有多过份。要是换一个人,早就羞得跳茅坑了。也就是你们婆媳两个脸皮厚,还能有嘴到处说。”
大小张氏碰了几次钉子,也就不再说了。很快。她们就发现,只要她们不说江常安的坏话。她们买东西办事儿。大家对她们还是客气的。毕竟大家都知道,她们两家跟江常安是至亲,血浓于水。大家没必要特意针对她们。说不定哪在,人家父子兄弟和好了。那些针对江德财。江常顺两家的人反而两边不讨好。
这些沿山村的情况,都是宁广应一点点告诉桔子的。江常安口拙,也没有宁广应细心。他见桔子问起沿山村的情况。就干脆让宁广应一边喝酒,一边说。这一桌酒席上。总共只有江常安一家四口,和宁广应一家三口,都是至亲,也没有必要分桌,就都坐在一起吃了起来。
桔子不喝酒,却对宁广应的话极感兴趣。她就坐到宁广应身边,给他倒酒,听着他东一锤子,西一锒头地吹牛,倒是渐渐理清了,沿山村这几年发展的脉落。
第二天,桔子还没起床,就听说村里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