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田园好女
到去镇上去,尽快做出来一把油纸面的遮阳伞。桔子没画下面的长杆,只是在下面留下卡口,等会儿让江父削一根竹子到时候绑上去就行了。好在当初修房子的时候,李满屯帮忙砍了几根很粗的长竹杆。
比较麻烦的是底座的稳定性。桔子想了半天也找不出家里有什么比较重,又能固定在竹杆下面的东西。最后桔子决定等到工地,去借工地的凿子,在地上凿一个深洞,将山寨遮阳伞固定进去。
李多金昨天回来后,就上山把要用的黄泥给挖了回来。做煤饼的事并没有受大雪的影响。今天一早,也要把跟潘大良约定的,买炉子送煤饼活动中,要用的煤饼给送过去。李多银和李多铜一起来桔子家,找她们一齐去镇上。李多银对做煤饼生意大感兴趣,强烈要求由他送货。李婶拗不过他,只好让李多铜来帮忙卖酸辣汤,好在李多铜也十一岁了,虽然不如李多银灵活,但也帮得上忙。
因为是第一次送煤饼,只装了一筐。江常安就把装汤的桶,绑在小毛驴的另一边。小毛驴很得力,一边煤饼,一边汤桶的,走着并不见吃力。昨天入夜之后,雪应该下得不算大,但一宿下来,地上还是有不少积雪,走起来还是很滑。桔子暗自庆幸,幸亏小毛驴买得及时。
先到工地,卸下装酸辣汤的桶,李多银就独自牵着小毛驴去了铁匠铺。到工地的时候,江浩已经等在那里,怀里抱着做了油纸遮阳伞。这种遮阳伞只是比平常的雨伞大了一些,工艺并不复杂。只是江浩要是急,粘油纸的浆糊是伞铺老板,想办法烘干的,所以多付了二成的钱。
桔子去管事苏玉海那里去借凿子。苏玉海前天是听见,丁易请桔子去穆府的。见桔子借凿子,就一起跟过来拉关系。他看见江浩吃力地,在地上凿洞,干脆叫了工人过来帮忙。地上凿了一个深深的洞之后,桔子把装配好的山寨遮阳伞插进去,又找些小石块填上空隙。遮阳伞虽然有些摇晃,但总算是立住了,只要不去特意摇它,看起来还算结实。
桔子把炉子放到遮阳伞下开始升火,飘落的雪花落在伞的上面。码头上做事的人大多穿着衰衣,包括桔子他们。苏玉海却是手撑雨伞的。下雨天不用在野外做事的人,才会打雨伞,所以雨伞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苏玉海看了看手中的雨伞,又看看桔子做的人工避雨亭,开始理解丁易对桔子他们的客气。从煤饼炉到遮阳伞,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家庭,必定不会久居人下的。
桔子在遮阳伞下,看着那些工人过来,看见酸辣汤的摊位还在,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买一碗汤,在雪地里匆匆忙忙地喝完,又赶去上工。桔子心里有些发热,她这会儿理解宁氏,为什么不顾大雪,非要出来卖酸辣汤了。雪一直不紧不慢地下着,酸辣汤的生意却比平常好一些。收摊时,一向节俭的宁氏,拿出今天赚的大半钱来,让江浩再去定一把遮阳伞,让来喝汤的人有个避雨雪的地方。这次不用赶时间,第二天去拿就可以了。
宁氏在肉铺定下了猪骨头,每天收摊后要去拿。就和江浩说好了在集市口会合。宁氏他们在集市口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江浩阴沉着脸过来。宁氏有些担心地问:“怎么啦?伞铺的老板不肯给我们做了吗?”江浩摇了摇头不肯说话,桔子见江浩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地,回来就完全变了脸色,就说:“哥,你有什么事不能说出来的。我们是一家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一起解决。”江浩低着头,半晌才说:“我遇到姑姑了。”
作者有话说:新的一个月,新的一周。本文继续裸奔中。各位大大,你们的支持是运运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有票票不要浪费,点击推荐运运都要。要是嫌太瘦,就收藏一下吧。运运每天都在期待中。
第四十六章 江春儿(上)
更新时间2014…12…2 12:30:37 字数:2265
张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江春儿。自幼就被宠得厉害,生得也好,长大后,千挑万选地在镇上找了个夫婿。夫家姓赵,在镇上开了家小面馆。赵家是独子,婆婆当初很看不上这个乡下媳妇,无奈有一次张氏带女儿在面馆吃饭,被儿子赵天佑一眼看中了。江春儿过了门之后,自然是被婆婆百般挑剔。赵天佑觉得她受了委屈,倒处处让着她。江春儿也算能干,将夫婿管得牢牢的,没几年,生了一儿一女,赵泰安和赵萍。凑成了一个好字,算是在赵家站稳了脚根。
几年前,赵氏老夫妻一场大病相继去逝,这赵家就是江春儿说了算了。赵天佑对江春儿虽好,却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赵家二老在的时候,面馆的生意全靠二老操持。二老舍不得独子受累,赵在佑不愿意让江春儿出头露面。二老去逝后,原来请的厨师看不惯赵天佑的懒散,辞工走了。新请的厨师也就能把面做熟,根本说不上手艺。面馆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差。
今天早上,江浩第一次去做伞的时候,被出来替父亲买早点的赵泰安看见了。江春儿听说江浩去了伞铺,觉得很奇怪。她认为江家只有江山,有可能会买伞。江家已经分家,江山买伞不会让江浩来。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到伞铺来打探消息。伞铺的东家叫钟立诚,老板娘姓崔。因为和赵家住得近,又都是做小生意的,关系处得不错。
江春儿来的时候,两夫妻正在研究,江浩做那么大的伞面有什么用呢。听见江春儿问,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把江浩奇怪的要求,说了一遍。听江春儿说,来的人是她的侄子,反而央求江春儿告诉他们,这么大的伞面是做什么用的。
江春儿哪里知道江浩做的是什么,也就吱唔过去了。只是跟钟立诚夫妻说:“我家里太忙,已经很长时间不回娘家了。如果江浩再来,麻烦你们叫我一声,我好问问娘家的情况。”这要求合情合理。钟立诚夫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想到,江浩下午就又去了,还要做一把同样的大伞。崔氏立刻让儿子跑去叫江春儿。
一把大伞的价钱可不低,江春儿见江浩一天做了两把,心里惊诧极了。她连拉带拽地把江浩带回了家,难得地在桌上摆上点心,让江浩吃。然后开始轻声细语地问江浩,做大伞干什么。江浩这是第一次到江春儿家里,他在江春儿这里,从没得到过这么好的待遇。
以前,江春儿回娘家,眼里只有江常顺一家。她带回来的东西,江浩一家人从来没有摸到过。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张氏的偏心。可那时候,江春儿要指使人干活,也是只叫宁氏和江浩、桔子的。对江浩一家的态度跟张氏并无二致。现在江春儿突然对江浩这么客气,江浩有些无所适从。
江春儿在镇上这么多年,尤其刚嫁过来的时候,与婆婆斗智斗勇。那心机口齿可不是江浩能应付的,没几名话就问出了,江浩一家在码头工地买酸辣汤的事。酸辣汤虽然只卖了半个多月,名声可不小。码头工人有不少是镇上的人,对酸辣汤的味道是赞不绝口。江春儿没想到这个汤,是江浩家在卖的,就对江浩说:“你们家在码头工地卖汤,能做多大生意,为什么不拿到我的店里来卖?也省得下雪天做大伞了。”
江浩心里打了突,结结巴巴地说:“码头因为没有饭铺,工人们吃不到热的吃食。我家的酸辣汤才有生意。拿到姑夫的店里怕是不成的。”江春儿轻笑着说:“你家的汤的名声,我在镇上可是都听说了,怎么会卖不出去,就这么定了。明天你们不要出摊了,我去你家和你爹商量。”
江浩往回走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是自己把事情办砸了,心理难过极了。这酸辣汤,是桔子好不容易,给家里找来的挣钱的路子。要是拿到姑姑的面馆里卖,就算是能卖出去,自己家也拿不到多少钱了。他觉得自己没脸把这事说给宁氏和桔子听。
桔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来没见过这位姑姑,连宁氏也很少提起她。要不是这次江浩遇见她,桔子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姑姑。由此可见,这位姑姑和自己家的关系淡薄。现在,她居然直接就让宁氏明天,把好好的生意停了,说话的口气,好象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
桔子看向宁氏,眼里带着疑问。她不知道江常安对这个姑姑的态度。宁氏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江春儿刚刚出嫁,张氏把家里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几乎都作了赔嫁。宁氏的娘家是山里的猎户,父亲在一次打猎时遇到了猛兽。救回来的时候已经没了一条腿,内腑也受了伤。治了一年,到底没救回来,家里却都掏空了。宁氏出嫁时,哥哥虽然捷径全力地为她准备嫁妆,却依然无法和江春儿相比。
两人的婚期就相差一个月,张氏对宁氏那一点嫁妆极不满意。江春儿从那以后,就没看得起宁氏过。可江春儿毕竟是两个哥哥宠着长大的。江常安心里还是极疼爱这个妹妹的。张氏对江春儿的不满,是没地方说去了。江春儿这两年经常回家诉苦,说些生意不好做,赵天佑游手好闲,她一个女人撑一个家不容易……
每次她回来,张氏都会给她一些钱财,也会托她照应一下在镇上读书的江山。实际上,她的面馆生意,虽然及不上她公婆在的时候,但也并不亏本。她的生活水平比江家还好一些,儿子赵泰安也送到学堂读书。只有张氏和江常安会经常说些,她不容易,很辛苦之类的话。
宁氏现在很担心江常安脑子一热,就把酸辣汤的生意让给江春儿。宁氏把心里的担心和桔子说了,现在这个十岁的女儿,是她的主心骨。桔子一直只是防着江常安愚孝过头,出卖自己一家的利益。没想到背后杀出个程咬金来。江春儿家开的得面馆,这酸辣汤只要稍加改进,做成酸辣面,相信销路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江春儿是个好的,这酸辣面让给桔子也不心疼。她做这酸辣汤的生意本来就是临时的,以后开食铺也没打算用它做主打菜。可是听起来江春儿也是个贪得无厌的极品,桔子可不愿意招惹她。
第四十七章 江春儿(中)
更新时间2014…12…3 12:30:59 字数:2221
第二天,酸辣汤的生意自然不能停。桔子让宁氏和江浩去卖酸辣汤,自己留在家里。天色还是阴阴地,雪却已经停了,江浩还要去取昨天定的大伞。桔子特意去了趟李家,请李多银今天再去帮一次忙。好在煤饼生意刚开始,还没有什么要紧的事。
虽然昨天晚上,宁氏和她已经再三跟江父讲过,不能答应在江春儿店里卖酸辣汤,江父也再三答应。可桔子还是不放心,江父一个人面对江春儿。桔子想,要是江春儿足够聪明,江春儿来桔子家之前,一定会先去见张氏。只要张氏开了口,江父对上张氏那是稳输的局面。
吃过早饭后,桔子派了江泽到村口打探消息。辰时刚过,江泽就跑回来,说是江春儿带着女儿赵萍,去了江常顺家里。没一会儿,江峰就来叫江常安了。桔子让江泽守在家里别出去,就和江常安一起去见江春儿。
一进门,江春儿就迎了过来,笑容满面地说:“二哥,几个月不见,春儿可是想你了。身体可好,听娘说你入冬之后养得挺好。今儿个看你脸色不错,身上也胖了一些。看起来分家之后,你的日子还真是越过越好了。”一边说,一边推了推赵萍说:“萍儿,怎么不叫二舅?”赵萍扭着身体不肯上前。她今天和隔壁的晴儿约好,一起去茶馆外蹭书听,不想大清早,就被江春儿带到了沿山村,心里很不高兴。何况以前赵萍也很少叫江常安的,江春儿也从来没说过她。
江常安没有在意赵萍的态度,笑着说:“好久不见萍儿了,长高了,也漂亮了。”又说:“妹妹现在要管家,又要管店,可有几个月没回来了。”两个人进屋之后,看到张氏和江德财都在。江常安就叫了声:“爹,娘。”张氏几次找事儿,都挑江德财不在家的时候,所以桔子对这次江德财在家感到惊异。但又想今天是江春儿回娘家,江德财留在家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氏依旧板着脸说:“你媳妇怎么没来?”江常安低声说:“她和浩儿去卖酸辣汤了。”张氏怒道:“昨天春儿不是跟浩儿说了,让你们今天不要去卖了吗?浩儿没告诉你们?你是越来越不会管教孩子了。”说着还看了桔子好几眼。桔子知道张氏说的,没管教好的孩子也包括她。
江常安嚅嚅地把事情揽过来,说:“浩儿说了。我让孩子他娘去卖面的。妹妹有什么事跟我说就行,不用孩子他娘。”桔子见江常安虽然口拙,却肯为宁氏承担责任,在心里对他又看高了一眼。怪不得宁氏在江家,受了这么多年委屈,夫妻两的感情还是那么好。
但桔子对江常安张氏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