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田园好女
宁氏笑着说:“早做了,还用你催。自从我来到你们家,哪一年的麦芽糖不是我做的?”桔子说:“娘没嫁过来之前,奶就不祭灶了?怎么今年还让我娘做,还不给做糖的东西。”又对江常安说:“爹,你怎么不跟奶说说?”
宁氏心痛江常安,在桔子的头上敲了一下,对她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计较了?诚心挤兑你爹,是吧?几斤麦芽糖而已,又不是没有,你还想让你奶骂你爹。”桔子心说:“要不是一家人这两月辛苦挣钱,别说麦芽糖了,连做糖的米都没有。”江常安也想到这一点,脸色更难看了。
宁氏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弥补,她把穆家给的六百两银票给江常安看,说:“这是穆家买土豆作种给咱家的补偿银子。桔子说,穆二公子在开春的时候,要在咱家的田里试种土豆。穆二公子还让咱家买点中亩,试种的话最好各种田地里都种一些,看一下产量。咱家现在有沙田,有上田,还缺中田试种。孩子爹,你看,咱家是不是用这些银票再买一些田?”
第六十章 准备年货(上)
更新时间2014…12…16 12:31:05 字数:2327
江常安立即被桔子说的事吸引过去。他拿着银票,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周盛贵,把那四十亩中田给买下来。桔子想着自己家种了土豆之后,已经打上了穆府的烙印,一点土地边界的纠纷已经不算回事,就没有阻止江父。
周盛贵见江常安短短地十几天里就买了两次田,还都是大手笔,服务更是周到贴心,很快就办好了红契。除了土地的四十亩地的二百两银子之外,加上中人的费用及过户的税费,江家总共才花了六两银子,算是极便宜的。
此时,码头工地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穆佑轩雇用了大量工人,加班加点的干,终于在年前完成了码头的扩建。码头边上新建了一排房子,穆佑轩准备在那里开两间客饯,和一间酒楼,剩下的租出去。
沿山镇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交通要道,但是离沿山镇不远的长宁县,却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有了这个优质的深水码头以后,相信要不了多久,很多从陆路进京的人和货物会考虑绕道沿山镇,会更省时省力。
码头工地腊月二十完工,其他的事情要年后才能做了。她知道,象水运码头这种地方,以后的生意不会差地。她问了一下价格,想要买下一个铺子,以后哪怕自己不做生意,用来出租,也是赚钱的。可码头上的铺了只租不卖,她有些为难,桔子更想买一家属于自己的铺子,最后也决定过完年再说。
这是桔子来这里过得第一个年,现在家里有钱了,桔子决定要好好过一个年,所有的烦恼等过了年再说。在古代过年的准备工作开始的极早,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祭灶了。码头工地一完工,宁氏就张罗着要买年货了。她和桔子的想法一样,分家后的第一个年一定要过好。这次桔子回来,又带回来了十匹绸缎,和二十匹细布。
现在家里还有六匹绸缎和十四匹细布。宁氏让江常安,给李满屯家送去两匹细布,让他们家给三个孩子做衣服。桔子又让江浩给潘大良送去一盒蜜饯,今后的煤饼生意还要两家合作。最后,桔子让江常安,给里长李亦溪家里送了两匹绸缎,一盒茶叶。那是村里最高的行政长官。自己家里现在有六十亩田,明年势必要雇人。明年还要试种土豆,这些都需要李亦溪帮忙联络舒通。
同时穆府的礼品中还有几块裘皮。宁氏和桔子商量,给全家人每人做一件绸缎的外衣,过年时光鲜好看。年后,江浩和江泽上学堂也有好衣服。
桔子并不反对全家人都有一件绸缎衣服,但是那只是做客用的。桔子要求宁氏再用些细布来做内外衣服,这才是平时能穿的。庄户人家穿绸缎干活,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江浩、江泽也需要换洗衣服。他们是去穆府族学读书,却不好再穿有很多补丁的衣服。
另外,穆府送来的几块裘皮也要派上用处。桔子看了一个,有鹿皮、狼皮、兔皮,还有两块漂亮的狐狸皮。桔子决定把皮子拿到镇上的皮匠铺子里,给自己和江浩、江泽各做一副鹿皮靴子,给江常安和宁氏作一副狼皮的。兔子皮小,接起来刚够给江泽做一件大氅。那块灰色的狐狸皮给江浩做一件马甲,那块火红色的狐狸皮,桔子太喜欢了,毫不犹豫地占为已有,也做一件马甲。
宁氏见桔子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皮草用光了,有些心痛,但她还是没有说什么。她知道在老江家这些年,几个孩子受了不少委屈,也希望给几个孩子点好东西。商量定了之后,
第二天全家出动去镇上,桔子原本想把小毛驴带到镇上,能帮着拉些东西。小毛驴在桔子住穆府的时候,已经升级为毛驴车了,江常安看到李多银每天跟着小毛驴,要往镇上跑好几趟。有时还要去比较远的村镇,想起自己在买毛驴时许下的承诺,给小毛驴配了一架车。
现在李多银赶着驴车,每天出去给人家送煤饼,回来的时候拉一车碎煤渣。煤饼炉生意到年底,也更加兴旺起来,要是往年,潘大良到腊月二十左右,就要关铺子准备过年了。今年煤饼炉卖得好。到临近过年,家里有要取暖的,觉得人多灶少的,也不吝啬几个炉子钱。潘大良舍不得把钱往外推,一直没关铺子,打算多做几天,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再关铺子。家里活指望不上潘婆子,潘大良很快瘦了一圈。
桔子一家人只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家出动,看看能不能把年货都扛回来。他们先把皮子送到皮匠铺子里,约定了年前来取。然后,宁氏带着桔子去了首饰店。这个时代,一般的人家生了女儿,习俗是从女儿一岁起,就每年给女儿添一件新首饰。到女儿出嫁,这些首饰就是嫁妆。以前,宁氏手里没钱,没给桔子准备首饰,这次准备好好补偿她一下。
首饰店里分二层,里面很热闹。楼下的首饰虽然不贵重,但都很精巧。小伙计是个精明的,知道宁氏是给桔子买嫁妆首饰,拿出一对银镯子,是一对凤凰牡丹镯子,镯子上錾着一对凤凰和几朵牡丹花。镯子每只大约一两的样子,平时配戴漂亮而不碍事,做嫁妆压箱底也很拿得出手。
桔子却嫌凤凰镯子太过笨重,她喜欢一对珠光银镯子,每只细细的镯子上串着9个大小不等的银珠子,中间的银珠最大,上面还刻有细细的纹线,两边依次缩小,十分精致漂亮。宁氏却嫌这对镯子份量太轻,两只还不到一两。她是要给桔子买嫁妆的,要考虑到将来万一需要的时候,这些首饰是应急的储备金。
店伙计见两个人争执不下,对宁氏说:“这种婶子,小姑娘家家的确实不必带那么粗的镯子,精致细巧的镯子更合适一些。大婶要是觉得镯子不够份量,可以给姑娘添点其他的东西。我们店里有一些做功精细的金耳环很合适小女孩用。”说着店伙计带着宁氏和桔子来到卖金饰品的地方。有一些不到一钱的金耳,有一对不到半钱的蝴蝶耳坠,细细的金链子下坠着一个精巧的蝴蝶,桔子一眼就喜欢了。
两件首饰加起来差不多二两银子,宁氏还想再给桔子选一对银钗,桔子却坚决不肯要。她给穆婉儿设计绢花首饰时,婉儿送了好几只钗子,最后桔子只挑了两个精巧的带回来。一个金钗,一个银钗。花心都是用小珍珠串的,份量不重,价值却不低。
第六十一章 准备年货(下)
更新时间2014…12…17 12:31:18 字数:2515
桔子认为要选金银饰品,不能只给她一个人选,这个时代的男人身上的小配件也不少。她选了一个银锁给江泽,整个锁身是由一对鲤鱼所组成,反面正中錾一个福字,整个锁身九钱多一点,加上做工,正好一两银子。桔子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银锁,做工精致,正好明年江泽上学读书,鲤鱼跳龙门的寓意也好。
宁氏表示,她有穆婉儿送她的簪子就足够了。桔子想想也是,凭她家的经济水平,确实买不起比得上那个簪子的首饰。如果是江父买给她的,相信宁氏不会计较档次的,可现在江父还处于吃白食的阶段,离给宁氏买首饰还有一段距离。至于江浩,桔子还没有问,他坚决拒绝为他买配饰。他表示,他宁可要好一些的笔墨纸砚,桔子深以为然。
一家人出了首饰店,立刻去了专门卖文房四宝的文香阁。现在家里的笔墨都是桔子挑最便宜的买的,也只有一份。纸和墨基本上已经用光了,家里的笔已经被三兄妹用秃了头,写出的字实在是难看。宁氏打算给江浩兄弟,各买一套稍微好一点的,家里的那一套,暂时给桔子用。
剩下的东西就简单了。因为穆家送来的东西着实不少,吃穿用的都有。江家这次过年要添制的东西并不多,精米细面这些穆家都送了。就连糖果茶酒,这次穆家送桔子回来的车里也有。里面的两盒茶叶桔子不认识,也知道是极好的,没舍得让江常安拿给张氏,给里长送了一盒,剩下的一盒自己家留着待客。
一家人到杂货铺买了些花生、瓜子和红枣等干果,过年吃的东西基本上都买齐了。因为桔子说过年要多买一些猪肉,吃不了就腌上做咸肉或者是腊肉。宁氏又买了十几斤盐。桔子见宁氏还买了两副春联,悄声对江浩说:“明年咱家的春联是归哥写了。”江浩的脸微微有些红,却用力地点了点头。
宁氏又买了些红纸,打算回去剪窗花。还买了一个灶神像,门神像,今年迎灶神的时候就可以贴在自己家了。出门的时候,宁氏用力把江泽拉了出来,他看着杂货铺的爆竹出神,脚下有些移不动步。不过,直到宁氏拉他出来,他也没有出口说要。
桔子看不下去江泽的可怜相,对宁氏说:“今年家里省了好些办年货的钱,给小泽买一包炮仗吧。”宁氏犹豫了一下,转身又进了杂货铺,买了一小包鞭炮,给了江泽,对他说:“好好放着,要过年才能放。”江泽接过鞭炮,乐得忍不住直想笑,连江浩眼里都露出一丝羡慕。
然后,宁氏又到市场上买了几只鸡,今年家里没有养鸡,提前买几只鸡在家里养到过年杀。现在买鸡的价钱低些不说,到了年根底下,很难买得到鸡了。有条件的人家年三十晚上,桌上一定要有一只完整的鸡的。因为鸡寓意是“有”,叫做食鸡起家。虽然年三十这顿饭,江常安一家不一定能在自己家吃,但张氏至今也没说让江常安回去吃团圆饭,宁氏觉得自己先准备起来,比较安心。
她又买了一篮子鸡蛋,是做花生牛轧糖要用的。再买一袋子白芝麻,祭灶用的糖瓜要撒上白芝麻才香甜。买一袋子黄豆,准备发豆芽,这也是年夜饭不能少的菜,意味着早发。不知不觉地就买了一大筐的东西。
桔子又跑到医馆买了一大堆各式调料。看着一大堆的东西,和家人脸上洋溢着的喜气,桔子真正觉得要过年了。镇子上不时的碰上村里来办年货的人,此时所有的人,都是喜气洋洋地打着招乎,平时有什么叫矛盾,也都不在意了。
到了腊月二十二,宁氏做的麦芽糖已经发酵好了。桔子七八天前就看到宁氏在发麦芽,就是将小麦用水浸泡,装袋出芽后摊盘,每天按时喷洒清水。她没见过做麦芽糖的,时刻关注,可惜后来她去了穆府,没见到后序工作。
好在桔子回来时,麦芽刚出好。要做麦芽糖,最后的两天是关键工序。宁氏将麦芽取出捣碎加入浸泡过的大米中。大米需要浸泡四五个小时,洗净后蒸约两小时,待蒸熟后,加入已捣碎的麦芽,充分拌匀后,放入缸内,将口密封严实,让它升温。待大米在麦芽的作用下发酵八小时左右。
第二天将发酵后的大米从缸里取出,装入口袋中压榨。让汁液充分榨出,流入已经烧上火的锅里。然先用大火煮沸,四五个小时后,逐渐将火变小。待汁中的水分蒸发后,铁锅里粘稠的部分即为麦芽糖。将深褐色的麦芽糖冷却到一定程度后,用手工反复拉扯,使麦芽糖慢慢变白出泡后,即为人们食用的麦芽糖。
桔子惊奇地看着麦芽糖,神奇的变成白色,宁氏麻利地将一部份麦芽糖,做成小块的糖瓜,另一部份拉成长条,上面都洒上白芝麻,这是关东糖,都是明天祭灶用的。老江家每天祭灶的糖瓜,都是宁氏做的,这次因为要一起祭灶,宁氏就多做了一些。家里留点,明天祭灶后,给孩子们吃。想来拿到江大伯家里的糖,自己家的孩子是吃不到的。
剩下的麦芽糖,宁氏还打算做一些花生牛轧糖,打算用来待客。今年自己家里从买不起米,到买田买驴车,这么大的变化。过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闲下来了。串门打听消息的人一定不会少,接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