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田园好女
自从宁氏资助他们,从猎户村搬到沿山村之后。她与宁氏当初的那点小疙瘩,就烟消云散了。来了之后,又免费让她的小儿子上了镇子上最好的学堂,她就对宁氏感激不尽了。她只是还有些发愁,自己丈夫性格倔强,不肯沾妹妹家里一点便宜。自己家欠了一屁股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L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六畜兴旺
现在,桔子让她帮忙照顾几只鸡,而且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自己还能兼顾家事。这让她的工钱拿得有几份不安心,可是她又舍不得放弃。桔子对她说:“舅母,管理几百只鸡这活虽然不重,可也要早晚喂食,打扫卫生。我娘一个人是绝对忙不过来的。这不是个短时间的活,也不能让舅母一直白干下去。如果舅母不肯要工钱,我们只能再去请人。对我家来说,钱还是要花出去的。所以这钱,舅母只管拿着,也让我娘安心。”
吴氏见桔子说的诚恳,也就应了。这原本就不愿意放弃这份工钱,不过是不好意思,也怕宁广应责怪她,才推辞的。现在桔子给她找到了充分的理由,这让她的很高兴。她更想为桔子家多尽一份心力。
她对桔子说:“你家山地这么大,又有池塘,又靠近村里的小河,其实再多养些鸭子也是可以的。鸭子也不用喂食,只要早上赶进小河,晚上再赶回来就行。我在娘家的时候,也养过鸭子的。”她想了想,又说:“我以前没出嫁的时候,娘家那边,还有人在家里养鹅,来看管家里的鸡鸭。要不我们也养几只鹅,可以看家,也可以下蛋吃肉。”
桔子以前只听说过鹅看家的故事,可从来没见过。如今,见吴氏说起,自然没有不答应的。于是,桔子家里就又多了四只小鹅。小鹅仔是和小鸭仔一起抓回来的,同样是淡黄色的绒毛,大大的脑袋。要不是,去挑选鹅仔和鸭仔的吴氏,指出来,桔子根本分不清。哪只是鹅,哪只是鸭。
吴氏欢快地告诉桔子:“这四只是鹅,你看它们比鸭的颜色暗一些。嘴巴也厚一些。这些鹅要一个月以后,才能长出硬毛。那时就是白色的了。这鹅能不能管理鸡鸭,只要看它们见到莫生人叫不叫就知道了。你看它们现在叫得多欢。”吴氏又指着新抓来的二十只小鸭子,说:“这些小鸭子,二十几天就可以放到小河里自己找食了。不过,现在还小,得喂得精心些。”
吴氏看了桔子一眼,有些得意地说:“你家原来的那十几只鸭子,前几天我就把它们放到村里的小河里了。这几天已经能听到我的叫声能回家了。这些鸭子以后有它们带着,训练起来更方便。”然后桔子就觉得,自己家里不只是抓来了几十只小鸭子,又多了一个成年鸭子。一整天,就听着吴氏说,怎么怎么才能把鸡鸭鹅都养好。
桔子这才发现,她的舅母居然是个养家禽的能手。只不过,舅舅养老婆孩子都吃力,原来家里只有的几只鸡鸭,埋没了吴氏的本事。桔子立刻决定。给舅母加工钱,顺便把家里的家禽养殖事业都交给她。反而是宁广应见,桔子家居然买了四只小鹅。来看管家里的鸡鸭,觉得吴氏给出了馊主意。
他对宁氏说:“妹妹,人都说是看家狗,看家狗的。我可没听说过有看家鹅的。要说,你这么大一个家,没有只狗还真不象样。”其实在盖房子的时候,桔子就已经建了狗窝,只是后来宁广应来了,又有了周在田。家里对养狗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了。现在听宁广应说起来。桔子也觉得,小狗还是应该养的。
晚上。江浩江泽回到家里,就被桔子给分配了任务。他们要负责找两条漂亮。又听话的小狗。江浩觉得这个任务有点难度,村里养狗的人家虽然不少,但是庄户人家养狗,忠诚会看家就行。养得都是不上档次的土狗,桔子突然提高要求,让江浩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
桔子也不是突然傲骄起来了。她只是觉得,既然狗可以慢慢挑,自然要选自己中意的。她原来曾经养过一只白色的松狮犬。松狮犬是一种结实的护卫犬,有着宽的头颅和小圆耳朵,有浓密的被毛,长得非常可爱。桔子不知道自己来了这里,那只松狮犬会怎么样。好在松狮犬是一种个性十分独立,不太沾人的犬种,离开自己应该也能过得好。
宁广应提起养狗的事,让桔子有些想她的狗了。这让桔子对狗的品种开始有了要求,虽然不一定要养松狮犬,但桔子想要一只漂亮的,毛发浓密的小狗。江浩觉得妹妹难得向他提一个要求,就是再困难也要完成。他在村里搜寻无果之后,就在学堂里发了悬赏令。他手里并没有多少钱,他是答应,谁要是能帮他找来,妹妹满意的狗,他就抄一份云泽洋借给他看的读书心得。
这事儿,让云泽洋知道了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也没有阻止。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读书笔记流传出去,只是因为怕自己手稿弄坏了,才不愿意让别人看的。既然江浩愿意抄了传出去,也就无所谓了。但是为了显示做先生的尊严,他还是让江浩多抄了两份读书笔记,原件被他收了回去。这让江浩不安了好久。
但是,让江浩高兴的是。他发出悬赏不入,就在一个同学家里,找到了两只刚出生的小狗。可惜不是全白色的,江浩不是很满意,但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江浩抱回去给桔子看,桔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两只狗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有点像边境牧羊犬,同样是浓密的长毛。颜色却不一样,一只全身大部分都是黑色的,另一只全身大部分是褐色的的。都是只有脖子上、四肢上有长长的白毛,就像带着白围脖,穿着白袜子。另外,它还长着白色的鼻子,和雪白尾巴尖。这让它显得格外的可爱。
两只小狗还没断奶,桔子把它们抱在腿上。褐色的那只立刻抓着桔子的衣襟往上爬,黑色的却安静地舔着桔子的手指头。桔子决定把褐色的那只叫淘娃,黑色的就叫黑妞。江浩见桔子这么果断地,给两只狗取了名字,决定暂时不告诉她,黑妞是男孩子,淘娃却是小姑娘,这个残酷的事实。
没多久,桔子发现家里的那只羊没奶了。桔子仔细算了一下,发现家里应该吃奶的人又多了宁小风,于是她干脆又去镇买了两只刚下崽的奶羊。现在,桔子会做一些奶粉送到镇上,吩咐周大力每天晚上,必须给江常安泡一碗,当然也不能拉下李多银的。江常安觉得,每天像孩子一样的喝奶,实在难为情,但是女儿的孝心却让他很受用。
就这样,他每天在纠结中,喝着奶,时间长了,也能感觉到自己的睡眠质量,和精力都有提高。他不再排斥喝奶粉,反而监督李多银每天都要喝,让每天把奶粉让给周大力的李多银,很是苦恼。现在桔子有了两头奶羊,全家人包括吴氏,就都在她每天的供奶计划里。
江家自己家人不说,宁小风每天早上要到江家乘马车,每天临走之前,一定会被桔子逼着喝一碗奶。反而是吴氏不排斥喝羊奶,来桔子家时,有时也会主动问桔子,羊奶还有没有多。这令桔子觉得这位舅母分外亲近。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桔子家的小公鸡上了饭铺的菜谱。一道小鸡炖蘑菇,很快成了饭铺里除了红烧肉的,第二道名菜。这道菜难得的是,要等到桔子家的小公鸡长到时候了,才能吃上。所以,能不能吃着要看运气。这让这道菜的名气更是飞快的传扬开来。
桔子她们抓鸡雏的时候,虽然没怎么挑,但毕竟是母鸡多,公鸡少。所以桔子又建了两个鸡棚,抓了七八十只鸡仔,只要确定是小公鸡,就分开养在那两个鸡棚里。小公鸡如果是做童子鸡的话,养一个多月就可以了。桔子为了保证菜里鸡的分量,一般养两个月才用。
后来,还是吴氏说:“桔子,既然我们养的小公鸡供应不上饭铺。我们不如去附近的几个村里,去买点小公鸡。”桔子被吴氏一句话点醒,才发现自己钻了牛角尖了。这庄户人家养鸡,一家只要有一二只公鸡就足够了。但抓鸡雏的时候,是很难分辨公母的,几乎全靠运气。
所以,很多人家会有多出来的小公鸡。这些小公鸡只以当肉鸡养着,这对缺粮的庄户人家来说,也算是一个负担。如果桔子去收购,只要少许价钱,就会有很多人家愿意卖的。桔子立刻和吴氏去,附近的几个村去收购。桔子家里的马车、驴车虽然都不在家里,但好在牛也配好了大车。
桔子让周在田赶车,自己就和周氏一家一家地跑。一天下来,居然买到了六七十只,一到二个月的小公鸡。这些小鸡足够填补上饭铺所需的童子鸡的缺口。她们花得钱极少,应该只是鸡雏,加上这段时间养鸡的花费。这让吴氏很是感慨,她对桔子说:“桔了,这样看来,还是这样买鸡合算了。我们自己养,还要承担风险,花得钱却不比这样收购少。”L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庭封赏
桔子对今天的收获也极满意,但她却不认为以后都会这么轻松。她对吴氏说:“舅母,我们今天是头一次,大家还都不知道是怎么会事,自然买得便宜。等以后,大家就会知道童子鸡的价值了。如果再有饭铺,学我们做童子鸡买,也会到乡下来收购,到时候说不定,我们还要打价格战。所以还是自己养比较保险。”
吴氏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呀,你想出来的菜,他们说学就学去,还要跟我们抢童子鸡。”话虽这样说,吴氏也知道桔子说的在理,不在打主意作畈卖童子鸡的中间商。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桔子家的小鸡顺利的开始下蛋了。本来,宁氏还想早早地把蛋给饭铺送去。但是每只小鸡头生的鸡蛋,桔子都没舍得卖,全都收起来,给自己家人吃了。这让宁氏又是生气,又是感动。她不懂桔子说的什么营养价值,但这里也有吃鸡头生蛋的风俗,只是没见过桔子这样的,这么多鸡蛋,桔子居然全都收了起来。
桔子说:“我们家的鸡虽然多,也不过三百多只,就算是每只鸡都下蛋,也不过三百多个头生蛋。何况现在也不过一百多只鸡开始下蛋。咱们家现在人多,光是咱家和舅舅家就有九口人。满屯叔家里还要去送点,穆府也不能拉下。这咱家能剩下四五十个鸡蛋就不错了,平均起来,每个人才四五个,两三天就吃完了。我还嫌太少呢。”
宁氏被桔子的算法,给搅糊涂了,也就随她去了。但不管怎么样,很快桔子家里无论是鸡,还是鸡蛋。都能自给自足了。桔子还又多做了锅卤肉蛋,炖的是鸭蛋。因为鸭蛋比鸡蛋大,所以收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遇到质疑价格的人,小福子就很神气地学着桔子话说:“鸭子是水里的。鸭蛋自然是凉性的。夏天吃了鸭蛋可以清热解暑,少生痱子。”倒使卤肉鸭蛋的生意又好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到六月中旬的时候,桔子家的荷花开了。原来桔子家的池塘里也有荷花,但一个是荷花不多,开得也不旺盛。村里的人也不当它是一回事儿。但这次不同,村里的人都知道,这荷花是桔子种的。而且扩建好的池塘有七八亩之大,里面种满了荷花。微风轻抚之下,满满的一池塘荷花,亭亭玉立在,高高撑开的荷叶中间,如同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吸引人的眼球。
就算村民们没有什么浪漫细胞,也会在晚上空闲的时候,到池塘边走走。走过之后,一天的劳累。似乎就松泛了不少。村里的孩子更是天天,跑到池塘边玩耍。美丽而又新颖的池塘风光,暂时胜过了山角下的各种野果。宁氏和桔子不会禁止孩子们来池塘边玩。只是叮嘱赵志文兄弟,多留点心,别让孩子们攀折了盛开的荷花。
村里唯一看着池塘不顺眼的,就只有江常顺一家人了。江山春天在府城的考试中落榜了,回来大病了一场。养了二个多月,总算是能回学堂上学了。但是回到学堂,听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桔子家里,因向朝庭进献轴辕犁。被朝庭奖赏。江常安得了一个员外的封号,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却可以见官不跪,还得了一百两银子的封赏。
封赏的谕诣是。县令大人亲自送到沿山村。为了表示郑重,吴县令提前两天派人,通知江常安让他在家里等着。当天,自开业以来,从没关过门的珍味馆贴出了家主有事,停业一天的告示。吴县令自上任两年多,这还是第一次来沿山村。读了谕诣之后,又由乡长、里长陪同参观了桔子家里一圈。最后,还在桔子家里吃了饭,才回去了。
那天,在村民们眼里,江常安的房子仿佛自带光环。在吴县令来之前一天,李亦溪就曾招集过村民,说明情况。当然也是警告村民,在吴县令来的时候,不要出状况。他还特意找了江德财,让他管束妻儿。虽然村民们大多数都知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