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田园好女
ps:大大们,这是运运发书以来第一次请假。上班族伤不起。初一到初七都要加班,剩下的时间要陪老爸过年。原来还想年前存点稿,可年前也没多少空的时间,只好请假了。过完年之后,就到月底了,所以就请假到月底了。3月1日开始更新。祝大大们都过个好年,新年多多发财,也请明年多多订阅,多多打赏。
☆、第一百五十八章 灾民安置(上)
桔子和江浩说说笑笑地,马车里刚才有些凝重的气氛,立刻就消散了。回到珍味馆,江常安听说,桔子居然揽下了二百个灾民的安置工作,一下子就惊呆了。他想骂桔子,但是自从分家以后,家里的事儿都是桔子作主。他都习惯听桔子的了,这时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反而是江浩看到江常安脸色不对,把他拉到后院的小屋里坐下。江常安缓过气了,舍不得骂桔子,就把气撒到江浩身上。江浩身为大哥,陪着桔子一起,给家里揽下一个大麻烦,就很自觉地站在江常安面前听训。桔子知道,江浩肯定是替自己背黑祸了。她知道,江常安也不能拿江浩怎么样,最多是骂几句。她特意等了半个多时辰,算计着江常安的气出得差不多了,才端着热腾腾的茶水进屋,去江常安润喉。
江常安见儿子女儿一付小心陪罪的样子,又有些心疼了。这件事儿,说到底,起因是自己想买静河村的土地造成的。至于,能帮上穆府的忙,他也是很高兴的。最后,他泄气地对桔子兄妹说:“算了,你们既然已经应了吴大人,我们只能把事情做好。好在家里还有一百两金子打底。钱要是实在不够,还可以卖铺子、卖房子。我们也不是没穷过,大不了从头再来一遍。”
桔子不仅又感动,又好笑,说:“爹,不至于到卖铺子的地步。二百个人而已,而且吴大人也答应,给他们上沿山村的户藉。女儿一定能让他们自己养活的。”江常安叹了口气,对桔子说:“到时候再看吧。今天我得和你们一起回家,跟你娘和你舅舅说。要不然。没准你舅舅会凑你。”
桔子挨着江常安坐下,讨好地靠在江常安身上说:“爹,你真好。”江浩笑着看着桔子撒娇卖萌。这件事儿明明是桔子一手促成的,结束自己背黑锅,被爹爹训了半个时辰。现在,爹爹还生怕她受委曲,特意回家给她撑腰。但是江浩一点不觉得委曲。他喜欢这种承担责任。宠爱妹妹的感觉。
回到家里,宁氏虽然发了几句牢骚,但是桔子父女三个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宁氏还是很痛快地把一百两金子。交给了桔子。倒是宁广应很让桔子意外,他对安置灾民的事情,什么都没说。只是看见宁氏拿出金子之后,才对桔子说:“桔子。明天你就跟我到静河村去一趟。把灾民的房子地址和样子定下了。我去请几位老师傅做指导,等灾民来了就开工。”
第二天。在去静河村的路上,桔子忍不住问宁广应:“舅舅,你不觉得我任性吗?”宁广应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灾民的事儿。其实跟你没多大关系。而且你是替穆府出面,就算赔些钱,也不算是吃亏。”桔子大喜道:“舅舅放心。不会亏的。那灾民的事儿,以后。我就全交给舅舅了。”
她一直怕,宁广应反对安置灾民的事情。现在宁广应几乎是江家在沿山村,所有事情的大管家。他要是反对的话,重新找个人负责灾民安置,恐怕很难上手。宁广应笑着说:“你倒会顺杆爬。不过,灾民的事儿,我肯定要帮忙管到底。”桔子笑嘻嘻地拿出昨天连夜画出的临时安置点,给宁广应看。
因为现在天气已经开始冷下来,灾民迫切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地主。桔子干脆给他们先建一个集体宿舍。就是先建四十间土坯房,让灾民五个人一间,先住进去。四十间房分四组,每组十间,都是朝南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再在东西搭各搭一个偏厦,一个用作厨房,一个用作茅房。
桔子指着图纸给宁广应讲解道:“舅舅,这只是个大致的计划。具体还要看,吴县令给我送多少人过来。我的意思是以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要好,或者相熟的人住在一起。每一组的人轮流烧饭,大家一起吃。等明年,地里有人收获之后,我们分批给他们盖房。但是,这个房子就要他们自己花钱买了,我们只收成本价。”
宁广应和桔子划定建房的范围,当天下午就拿着图去找马建基。马建基也是静村人,让他负责指导这片房子的搭建,是最合适的。马建基自从自己组建了建筑队,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连大兴府的富户也常有人,找他盖房子。他已经不太接村里普通房子的生意了。但听说桔子家要给灾民建房,就立刻答应了下来,还分文不收。
他对宁广应说:“宁大哥,当初还是给江家起了一次房子,学了很多新技术,我们几家才凑起来,组建了这个建筑队。后来,我们建筑队打了名气来,也是靠桔子姑娘给出了不少主意和设计。江家虽然只是拿分红的一个小股东,对我们的建筑队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江家要给灾民盖房,我们怎么好收钱?要不是,你们盖得房子多,工期又紧,根本不用别人帮忙。我们直接就给你们盖好了。”
当初,他说要找个建房技术好的老师傅,桔子就让他来找马建基。他还担心马建基不会接土坯房的生意。桔子却不在意地说:“舅舅,你只管去找他。我们家的生意,他不会不接的。”宁广应这才明白,原来马建基的建筑队,江常安家也有份子。他有些相信桔子说,不会亏损的话了。
可是,二天后,当他看到那二百名灾名的时候,所有的信心,几乎都不见了。宁广应看着眼前,一大堆衣衫褴褛的老弱病残。他们一个个瘦骨伶仃,蓬头垢面的。这哪是灾民嘛,分明都是乞丐,根本没一个称得上健壮的好劳力。宁广应开始头大了。
桔子和他一起在静河村的村口,等着接收这些灾民。她虽然知道,吴守信不会给她送真正的壮劳力来,可也没想到,他收罗了这么一大批,快走不动路的人来。她皱着眉头,看着一众老弱病残们眼中的渴望,终于叹了口气,问过来送人的马师爷:“这是多少人?”
马师爷也有几分怕桔子不肯接收。要是桔子家不要那块地了,真闹起来,桔子家有穆府撑腰,吴守信未必会占理。马师爷立刻说:“共有二百零三人。”因为这些人,以后要落藉沿山村,李亦溪也等在这里。他原本不太愿意接收太多灾民。见这些人看起来,实在没几人能干活的,就反对说:“马师爷,灾民落户各村,是皇上的对旨。我不敢反对,可是也不能把病弱的都送到我们沿山村来吧??你看这些人,能开荒吗?给他们看病买药的钱,都不止买那五百亩荒地啊。”
马师爷皮笑肉不笑地说:“李里长,这些灾民可是江家要的。吴大人费了好大劲才找够人数的。”桔子却不肯吃这样的哑巴亏,立刻声明说:“我要的是壮劳力。李师爷,吴大人送来的人有几个是壮劳力,你这里是不是有登记?”马师爷的老脸微微一红,转过头去,跟李亦溪说:“李里长,沿山村这次接受灾民超过二百人。吴大人准备上书表彰沿山村的善行,并把李里长的供献记录在县志中。”
李亦溪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不管怎么样,沿山村总算扬了名,而且自己的名字能写进县志,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桔子这时还不知道,吴守信要纳梅子为妾。这次上书,即是给自己增加政绩,也是为江山接任县主薄做铺垫。她有些奇怪吴守信,怎么会为江家的行为单独上书。
马师爷见李亦溪不再反对,就对灾民们喊着:“你们以后就在这里安家了。你们的东家姓江,这是江家小姐,这是江家舅爷宁大爷。前面那块荒地都是你们东家的,你们要替东家开垦荒地,开出来的地佃给你们种。江家以后还会给你们盖屋子。只要你们好好跟着东家,你们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每天能吃得饱,穿着暖。”
灾民们大声欢呼起来:“小姐好,舅老爷好。“宁广应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尊称,但被这么多人大声喊出来,还是第一次,有些不自在,但自豪感却又油然又而生。对眼前的“老弱病残”也不再那么不顺眼了。
跟马师爷一起来送灾民们衙役,扯着喉咙大声说:“大伙都排好了,男的在左边,女的在右边。”折腾老半天,一堆老弱病残们才排好,其中还有好几个是躺在地上的。马师爷陪着宁广应一个个点数
这二百零三人中,包括病人在内,男人共九十个,其中十六到四十五岁的成年汉子有四十六个,二十八个老人,十六个男娃。女人共一百一十三个,其中十五到四十岁的妇人五十一个,老人有三十五个,二十七个女娃。这些人中,有的是单口,有的是一家人,共有六十一户。L
ps:大大们,新年好!休息了这么多天,运运精神抖擞地回来了。多谢大大们还没有抛弃运运。三月份运运每天一更应该没问题。大大们的票票,也不要忘记投给运运哟,拜求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灾民安置(下)
桔子跟宁广应合计了一下,宁广应就对灾民们大声说:“今天大家辛苦一点,一起动手,先建出十间土坯房,先挤挤。这几天有病的先养病,女人会针线活,缝衣做被,男人手脚灵活的编草席,不会的打打下手,过几日休息好了再盖出三十间土坯屋。到时候,有家的单独一间,几个单口合住一间,先把冬天熬过去。再给你们现新房。”
灾民们又是一阵欢呼。一些老人家就坐在地上,就开始哭起来,有嘴巴活洛的,立刻表决心说:“东家小姐放心,舅老爷放心,你们收留了我们,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定会好好的给东家干活,不让东家有半点吃亏。虽说我们现在的样子看起来差一些,那是饿的。开荒种田,我也是一把好手……”
桔子见好多年纪比她大的多的人,都过来向她行礼,甚至要磕头,实在是头大,也只好一个劲地说:“你们不必这样,反正我家买了地,要用工开了荒的。开了荒之后佃给谁种都是种。你们今年冬天要先帮我家修建水渠,明年春天要开荒养地。活计不少,这段时间,我只管吃住,不发工钱,被子衣裳就是你们的工钱。屋子算是租给你们住的,房租也是你们的工钱。”
虽然灾民们个个感恩戴德,但是饿着肚子是干不动活的。所以最先搭起来的是一个大大的土灶,桔子特意拿来了一口大锅,让妇人们先烧火做饭。一个时辰后,二百来号人终于吃到了热呼呼的黍米粥、黍米饼、还有炖萝卜白菜。因为都是久饿之人。第一顿饭桔子不敢让他们吃得太饱,每个人只有一碗粥,两个饼。也没有上荤腥。但这也是他们久违的美味,大家吃得是百感交集。
吃过饭后就是马不停蹄忙碌了,桔子先让周在田赶着牛车去城镇里,购买大量的棉花与粗布,还有需要的一应物资及工具。宁广应带着能做事的男人,上山砍些树回来。虽然土坯砖,这两天宁广应和桔子已经准备了。但是屋顶的木头和茅草。还需要不少。
桔子又让宁氏带着能干活的妇人们,糯 米論 壇为您整理制作去村民家中再借些稻草,给建屋子的汉子们打个下手。没多久。宁氏苦着脸回来了,说村里的人多半不肯借,说的话也很难听。桔子忙得晕头转向,对村里人的短视贪利也很生气。她又回沿山村去找李亦溪。李亦溪对桔子召惹来这么多灾民。心里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村里人口增加。村子的规格就上去了。他在镇上县里的话语权,自然就会提高。另一方面,这些人都是老弱病残,又身无恒产。不知道会不会,连累沿山村村民的生活。这会儿,听桔子说。村民不肯供稻草,他却不愿意出头了。他对桔子说“桔子啊。这稻草都是村人自己的,村里人不肯借,我也没法子啊。你弄这么些人来,别人一时想不通,我也不好强迫。”
桔子叹了口气,对李亦溪说:“李里长,村民不肯借稻草,我也能理解。这样,我不借了,我买。就麻烦你在村里通知一声。我每户人家买四大捆稻草,给二文钱。不够再买,到时候就是谁家先送来,就买谁家的。要是大家还不肯卖,我就去静河村买了。”于是,很快,静河村荒地前,稻草堆成了山。
桔子又把家里做长短工的工人都叫过来,和灾民们一起盖房。灾民们知道,这是他们过冬天的地方,都十分积极认真,就连刚会走路的小孩也主动来帮忙,递东西。一天下来,十间结实的土坯房就盖了出来。里面没有家具,桔子就先让人在房子里铺上厚厚的干草,做临时床铺。
这边房子盖得快,好边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