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秀舍
嘀裾嫠帐岸鳌C凰凳裁椿埃倌辖辛斯ィ淮艘环?br />
少南回来的时候见青竹已经收拾一半了,不得不感叹她做事之麻利。青竹见他来了,和他说着话:“大哥送你去,这一来一回的要多久呀?”
少南道:“听人说也得花上一个多月吧。”
“你们也真会挑时间,别说大哥铺子上的事多。再说眼看又要到农忙了,麦子也渐渐的黄了,家里又少一个好劳力,大伯不是犯愁么。好在还有两个叔叔帮忙。去年都来了,今年肯定也会来帮。”
少南耐心的听青竹诉说着,心想这两年里。青竹的变化着实不小,最近她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成天板着一张脸,偶尔也能看见她的笑容。心想两年的时间也足够改变一个人,他这两年来也变了不少。面对跟前这个人时,至少厌恶感明显的下降了不少。突然又想,这一走就三四年,中途能不能回来还不知道。过个三四年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青竹会不会那时已经离开了他们家,会不会等他回来的时候,是母亲替他将箱子里的东西给搬出来。而青竹已经回了他们夏家呢?
少南突然想起去年青竹的生日时,曾给她买过一串手串,昨晚竟然翻了出来。他都忘了这事了,趁着自己要走了,索性将这个送给她吧。少南开了柜子的抽屉,取出那串杏核刻福寿字的手串来,放了这么久。颜色如新,竟一点变化也没有。少南握在手心。走到青竹跟前。
“喏,这个给你。”
青竹忙抬头一看,只见少南伸出手来,手中有串手串,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却是最朴实的杏核雕刻,而且雕工并不显得有多么的精湛。青竹有些诧异,忙问:“送我做什么?”
“去年你生日的时候买了来,本来要给你的,哪知我脾气一上来,竟又给忘了。昨晚我清理东西的时候才看见它,虽然过了时机,也晚了许久,但真心的希望你能收下。”见青竹没有立刻接过去,忙牵过青竹的手,硬塞到了她的手中。
青竹只好收下了,淡淡的说道:“谢谢。”她接着弯腰帮他收拾整理。
少南双手环胸,背靠着床栏,冷眼看青竹忙来忙去。心想这一走就几年,还真想和她说说话。可是说什么好呢?在一起住了两年,他不知青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唯一的感觉就是觉得她成天都在忙,做事踏实认真,有毅力。说来优点也不少,打理起家务来,还真是一把好手。
这样勤快的女子,又聪慧,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能娶来做媳妇,当丈夫的也省心不少。不过年仅十二岁的项少南哪里能想到这些。现在他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功名前途,再说也深知青竹是不愿意呆在这里过一辈子,因此也不去想将来之事。
“记得时常写信回来,省得他们想你想得发慌。”
“我会写的,到时候还烦请你给念信。”
青竹道:“这个不难。”青竹几下子已经帮少南收拾好了行李,整齐有致,不落什么空隙,都塞得满满当当的。
“好了,该装的都装下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下去了。”
“你等等!”少南叫住了她。
青竹猛的转身看向他,问道:“还有什么事?”
少南却不知突然开口叫住她做什么,只好又道:“没什么了,你去歇息吧。”
永林送了少南二十两银子,并明芳她娘给做的一套衣裳。东拼西凑了大约有六十几两的样子,是这几年少南所有的花销,包括学费、书费、四季衣裳、伙食费等等。还有路上的兄弟二人的费用也全部算进去了。永柱总怕让儿子吃亏,赶着让白氏再拿了几两银子出来。
白氏却说:“我也想再凑一点,只是没那么多,家里也要开销,也不少了。”
永柱道:“要我不再去窑上借一点吧。”
白氏却拦着他说:“你还真是心疼少南,现在背负的债还少了不成。能凑出这么多的钱,已经是好不容易的事。都给了他,几年的花销,由着他自个儿计划去。”
永柱听说也就作罢了。
白氏只是舍不得儿子远行,光想想就眼泪婆娑:“你长这么大,除了两次考试,从来没有离开过身边超过两晚的。在外面多多小心,我也不知道那书院究竟是怎样的制度,总之你爹也给你说了,我不妨再多言几句,别去惹事。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晓,可是经不住折腾,也别乱跑,若是方便的话,一定记得给家里写封信,写不了信,让人捎句话也好,知道你平安,我们也好放心。”
白氏说一句,少南应一句。后来白氏一把搂住少南的脖子,眼泪就跟着流淌下来:“若是有假期,能回来就回来吧。”
少南道:“儿子这一出门,许久都不在家里。还请娘多多保重,身子要紧。”
白氏点头道:“好孩子,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就是时常将牵挂你的人放在心上就行了。安分守己,好好念书,也不枉你爹没日没夜的在窑上帮工供你。以后你有了仕途,也让你爹享享福吧。”
少南哽咽道:“儿子会的。”
白氏又摸了摸他的头发,这个儿子从小就格外的懂事,也没让她操多少心,以后一大家子都得靠他。
少南左思右想,后来终于说了出来:“娘,关于青竹的事,你也不用太苛责她,她要走就让她走。别让她为难。”
白氏听见儿子这样说,只当是他不喜欢青竹,便满口应承着他:“你爹那里虽然不好应付。不过你放心,当娘的会帮你相门好亲事,要门当户对,还要那闺女性格温柔贤惠的,模样也要拔尖的。如今只管读书就是。”
少南知道母亲会错了意,但也不好解释了。
照例的,青竹亲自去了趟药房,自己掏钱配了几样或许用得上的丸药。拿回家里仔仔细细的包好了,有分别写上药名的注意事项。一并交给了少南又再三嘱咐了他一回。少南倒爽快的接受了。
“上次多亏了你的药才救了贺兄的一条命,他很感激呢。我倒没说是你做的。”
青竹冷笑道:“那天他来我们家吃饭,我仿佛听见他问我是不是你姐妹,你回答的是。”
“我也不想和他多解释什么,以后他会明白的,莫非你为了这事还不爽?”
“没有,我哪里会这么小心眼呢。路上多多小心,那些财物东西别离身。”
“是,爹娘和我说了好几次了,你也来唠叨。再说你没出过远门,外面的那些事自然也不懂。”
青竹心想,小样儿,我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当初离家几千里去念大学,四年里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还兼职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后来毕业了,不用家人帮忙就找到了工作,还是没见过世面么。不过这里小天小地的,也没她什么发挥的余地。
少东去雇了辆马车来,因为那车老板和杂货铺的掌柜熟悉,所以也没收少东多少钱,兄弟俩便就要出发了。一家子大小都去相送,一直送到了镇上,上了官道。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白氏只埋怨永柱:“都是你那么狠心,儿子说要出去,你还真答应了。”
永柱说:“我不答应又怎样呢,儿子长大了,迟早也会离开我们。这样不也好么,让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好过一辈子呆在这山坳里。”
正文 第九十四章卖鸡
眼见着一年最忙的时候到来了,麦子要赶着收回家。今年家里一下子就少了两人,顿时感觉冷清不少。
永柱和白氏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下地割麦子,翠枝一面在家照顾豆豆,一面负责一家的伙食。明霞和青竹两个自然也要去帮忙收割,几亩地够忙活好一阵子了。
和往年一样,永一家也来帮忙了,从割麦子到晾晒,得花不少的天数。忙活下来已经差不多折腾了半个月。一家子大小累得苦不堪言,每个人都晒黑了一圈。
相互帮衬着,总算是将地里的麦子收了回来,就等着水渠里放了水,灌溉农田插秧了。
趁着还有几天才灌田插秧,永柱赶了自家的牛到没有牛的那些人家去帮忙犁地,也挣点小钱使。毕竟家里的情况不如以前了,一家子要吃喝,还要还债。
白氏也将那枚金戒指收起来了,虽然这是明春送她戴的,但想到家里日子不比以前了,儿子还在外面念书呢,得省吃俭用过日子,也怕别人眼红,不小心丢了不是就损失大了么。
项少南住的那间屋子已经收拾出来了,永柱让青竹搬进去住,顺便也将隔壁的那间小屋子完全腾出来养蚕。今年的春蚕养得比去年还多,心想到时候总能卖个好价钱。
麦子才收回来,麦秆也还未晾干,掐草帽辫的事,只有等到夏天时再说了。青竹喂养的那十几只鸡大的也有五斤来重,小的也有差不多四斤了,正是吃粮食的时候,就单纯的菜叶剩饭似乎已经有些不够它们吃。
白氏说:“明天我和你一道将这些鸡装了,拿去卖了吧。”
青竹道:“再喂一阵子不行么?”
“虽然都是你在收拾照管它们,但也太能吃了。再养大些,只怕要将我们吃的那份也给吃了。等到秋收后再去买小鸡来养。”白氏已经拿定了主意。
青竹见状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喂这些鸡也让她忙了好几分,卖了兴许自己还能做点别的事。
到了第二日,一早。白氏将那些鸡放了出来,拌了大半木盆的粗糠烂菜叶。那些鸡见到了吃了立马就围了上来,争先恐后的啄着。不一会儿,满地的鸡粪,夹杂着羽毛。一会儿还要晾晒麦子,又得收拾一阵子。
等到它们吃饱以后,白氏去别家借了大竹筐,拴了绳子。然后选了十只长得比较体壮。毛色也还好的,拴了翅膀和脚,一并放在大竹筐里。让青竹找了秤。挑了担子,带上青竹,让明霞在家看守屋子。
明霞本不愿意,也要缠着去。
白氏却呵斥道:“家里晒着麦子,你不守着要上哪去。别让那些雀儿来吃。”
明霞指着青竹说:“让她在家看守不成么?”
“她比你会来事,卖这么多,我一人也照看不过来。”
青竹听着白氏的话,倒让她一愣,貌似是她头一回听见白氏这样夸奖她。
婆媳俩便出了门,青竹紧紧的跟在后面。竹筐的缝隙大。有些鸡竟然将脑袋也伸了出来,正咯咯的叫着呢。
婆媳俩赶到集市上,可能是因为农忙的关系。即便是赶集的日子,集市上的行人也不见得多。一眼看去,也没几家卖鸡鸭的。两人找了地儿放下了担子,白氏热得拿着草帽扇着风,口又干又渴。便让青竹帮着吆喝。
青竹却突然犯难了,她买卖的时候一直不大会吆喝。说来胆子也不算小了。可是总觉得有些丢脸,叫不出来。
白氏见青竹不肯开口,瞪了她一眼,只好自己叫卖道:“来呀,看呀,鲜活的鸡。卖鸡啦!”扯着嗓子吆喝了两句,因为渴的关系,又干咳了两声。整张脸都红透了。
青竹见状,只好鼓足了勇气开口吆喝道:“走过路过的,要买鸡的往这边瞧,这边看……”
白氏这才放了些心,心想青竹这么泼辣胆大的人,不可能连句吆喝也不会。
叫卖了一阵子,只卖出去了三只,青竹在一旁帮着算账,头脑灵活,比那些买鸡的还算得快,算得准。白氏心想带她出来还真带对了。
三只鸡,总共十一斤,才卖了三钱三分银子。吆喝了大半晌,嗓子也快要嘶哑了,眼见着日头越来越高,实在有些受不住。卖到快过午时时还剩下两只。白氏也狠下心来对后面这个买主说:“大哥,你全买了吧,我给你算两分七厘。”
这位买主将剩下的四只鸡提来看了好几遍,又让称一下,青竹帮着称了,说道:“共十六斤四两。”
买主想了一回,还没决定要不要全买,青竹却笑道:“才四钱四分银子,再多数二十八个铜板就是。”
买主有些惊讶青竹的计算能力,愕然道:“这位小妹妹倒有两下子,看来家里做买卖的,已经练出来了,比账房还快呢。”犹有些不信,自己慢慢的算了一回,和青竹说的数一点也不差,正是犹豫的时候,白氏已经将那几只鸡给栓好了,一并塞给了他。
那个买主心想这个价钱倒也不贵,一面掏了钱,不住的打量了青竹两眼,心想这个小姑娘年纪小小的,没想到竟然这么厉害了得。竟然连算盘也不拨,就能在短时间里准确的报出数字。
十只鸡,最后总共卖了八钱七分多银子。和青竹预想的也差不多。只是站在这太阳底下,虽然还在春季,不过已经是暮春了,两人都出了不少的汗,又累又渴。
白氏收拾好竹筐,用扁担单挑着,放在右边的肩头,准备要回去了。犹豫早上的时候起得早,又里外的忙碌,等到她空闲下来要吃饭的时候,却见锅里已经不剩下多少了。此刻肚子不光是饿得咕咕叫,觉得嗓子快要冒烟。心想那次和韩露来卖兔子两人还去吃了个便饭,今天卖了不少钱,看来是没有自己的份了。
白氏心想卖了的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