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秀舍
项家自家还留下了一部分,说是要给各家帮忙的礼。给白显称了十斤的藕,五斤的黄鳝和泥鳅。白显高高兴兴的接受了。
白显憧憬道:“明年塘子里的鱼也出来了,想想打个两三百斤应该不成问题。到时候又多笔钱。”
永柱道:“是呀,慢慢的日子也好过一点。别说这些。今年还卖了上百个鸭蛋,二十来只鸭,也是笔收入。”
青竹细细算过了除去所有的支出,总共赚了三十八两六钱八分。便和屋里人说:“头一年,这点成绩不算太差。我看来年不如再多种一亩的藕,除了黄鳝,再养些虾也好。”
白显一听,忙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又多门收入。”
打发白显走了。这里永柱和白氏商议道:“我看还得给永、永林也送些礼去。每家也都十斤藕、黄鳝、泥鳅各五斤。”
白氏点头答应道:“都是自家兄弟,这些礼少不得。他们都知道我们家产这些,怎能不送呢。”
永柱又说:“马家、林家、夏家三家也该送些东西过去。”
给马家送东西白氏没意见,再说平时也再随礼,便说:“也给送十斤藕、黄鳝和泥鳅也称几斤给他们吧。”不过对于林家和夏家,白氏却不怎么愿意了,只说送五斤藕。青竹倒也罢了,翠枝听见了,又气得咬牙,五斤藕也就打发了。说来还是亲家,上个月母亲才打发兄弟背了十斤石榴来,她也没吃多少,大都进了明霞的肚子。难道就五斤藕算还了人情?翠枝板着脸,抱着小女儿,一声不吭的就进里屋去了。
永柱也看出来了,悄悄和少东说:“你媳妇不高兴,一会儿好好的和她说说。还是你跑这一趟,除了五斤藕,也带些黄鳝过去吧。”
少东忙笑着说好。
算了一回,永柱说也该备份礼给贺家。
白氏听后更是不肯:“他们姓贺的和我们家有什么关联,你还惦记上呢。”
“什么关联,这忙了几次,难道他没来帮我们家的忙不成?以前住得远也就算了,现在又在同一个镇上。人家孤儿寡母的吃得了多少,送些东西过去,有什么不行?”永柱见白氏抠门小气到这个份上,很是不高兴。
白氏见永柱坚持要送,她也不好一直阻挡不让。等各处送完,又给左邻右舍一些,自己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她亲自拿了秤每一样细细的称过,藕还有七八斤的样子,黄鳝不过两三斤,泥鳅还有两三斤。心里各种不自在,心想一家子闹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收了这些,没想到家家户户都眼红,送了这个送那个,自己还没尝着鲜就见了底。
送夏家的那份,永柱让青竹自己背过去。反正地里的事已经忙得差不多,账目也算清了。又说要让青竹在娘家多住几天也没关系,陪母亲、姐妹们说下话。青竹满心喜欢的答应了下来,她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去了吧,也不知大姐怎样了,她肚里的孩子好不好?
晚上睡觉时,永柱躺在床上和白氏闲话。
“你说我们家还真是福气呀。”
白氏有些听不懂,忙问他:“哪里福气呢?难道受的磨难还少了不成,你的腿是怎么回事,难道忘了么?”
“怎么会忘呢?我想说的是青竹能进我们家,还真是我们家的福气。这一年里要不是青竹帮着出主意,支撑着这个家,指不定怎样呢。少南那小子,要是不肯上进的话,只怕配不上她。”
白氏冷笑道:“我当你说什么。这日子总会慢慢的好过起来,要是田家不从中盘剥该多好,再添些钱,也勉强能过一年了。”
“你抱怨也没用。虽然他拿了一部分,不过总算是将这点产业给包住了,说来还是青竹的主意。想不到她年纪小小的,竟然能有这么多的主见。等到她和少南圆了房,索性将这个家完全交给她来管吧。”
白氏听了这话立马就坐起身来:“什么,让她来管家。童养媳还能翻天了?”
“有什么不好,我看她能写能算,又有眼见,总好过你我。”
白氏气呼呼的说:“这个家还是你在当,里面的事我在管。我们也还没闭眼,她和少南也还不相干。未来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你说这话也太早了些。”
永柱知道自己说这些妻子会不高兴,便不再说了。
白氏想了想又和永柱道:“我看不如这样,再等两年,这边一切都步入正轨了,将她送回夏家去,也不要那五十两银子了。少南书也读出来了,考个秀才,中个举什么的,我还是很看好。等到他也十七八岁了,再正正经经的给相门合适的亲事。我的这桩心事也就了了。”
永柱闻言也立马坐了起来,脸上带着些恼意:“你能不能有点脑子,这样好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你还要给送回去?”
“她好,哪里好呢?我怎么一点也看不见?”
“我看你是让猪油蒙了心,糊涂了。我说过,谁也不许再提退亲这码事。除非我死了,闭了眼,由着你们闹去。”
白氏微微一愣,她清楚永柱的脾气,向来说一不二,心下愁道:莫非真要夏家那个丫头翻了天不成?要是让她来管了这个家,家里有什么好东西说不定都得被她给牵回娘家去。她也承认青竹是比一般的姑娘能干聪慧,只是这样的能干让白氏有些害怕。别的先不说,就是青竹那脾气就不是个柔顺的人。真的要她管了家,她的眼里还会有谁?
永柱面朝里躺着,不再理会白氏,只是暗骂白氏不懂事、糊涂。当初他找人算过,如今正一点点的应验,哪里有改变的道理。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消息
当青竹将地里出的那些东西带回夏家时,大家都很喜欢。
青竹笑说:“忙碌了好些天,终于清静下来了。”
蔡氏问道:“那么大的摊子,赚了不少钱吧?”
青竹说:“也就差不多四十两的收入。”
青梅听说只是不信:“才四十两?我和娘估算着心想怎么着也有百来两吧。”
青竹摇头道:“塘里的鱼还太小了,根本没有起。好几项凑了八十多两,可扣除成本人工、分红什么的也就这些了。”
蔡氏听说倒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来:“到底是项家有这个本钱魄力,这阵势果然大。”
青竹没有对家里人说起这些都是自己的主意。又见青梅的肚子已经有些显了,便坐在青梅旁边,笑问着她:“大姐现在一定是满心的幸福吧?”
青梅道:“什么幸福,总觉得是在遭罪。反应又大,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
蔡氏道:“我就说你有些娇气。不过熬过这段时间兴许就要好些了。”
这里母女几人正说着话,突然谢通进来了。青竹忙起身叫了声姐夫。谢通笑说道:“原来是二妹妹回来了。”
“大伯让我送些东西过来。”
谢通找青梅问了两句话便又出去了。青竹见大姐两口子言语和顺,似乎过得不错。心想幸好大姐遇上了个宽厚和善的人。
永柱说让青竹在家住几日,青竹也不想立马回到那个家,难得和姐妹们说下话。趁机也放松几天。
到了下午时,蔡氏将鸡圈里的鸡都放了出来,院子里洒了些粗糠拌的烂菜叶。一群鸡出来了,立马四处找吃的。仿佛没有长多大似得。心想吃些青饲料看来是不能长肉,只能越喂越柴。
“娘若是不成天关着它们。散养的话,让它们自己去找吃的。每天跑动快些,说不定长得也快。”
蔡氏道:“你这话说得轻巧。也没那么大的地来散养。这一放出去,没人守着的话,指不定就被谁给捉去了。”
青竹心想这的确是个症结所在。想了一通又和母亲说:“不如让青兰和成哥儿去捉些虫子来喂。”
蔡氏笑道:“能捉多少来呢。那次阴雨天后,翻菜地翻了些虫线出来,这些鸡好像还挺爱吃的。”
青竹听说,心想要不要建议他们养虫子当饲料来喂鸡呢,只是又想到青梅现在怀着身孕,只怕有些不便。也还没开这个口。
在夏家住了三日,青竹就回项家去了。日子过得很快,眼见着又要到年底。永柱让白氏拿几两银子来给裁衣裳。意思是给明霞、青竹、豆豆三人各一套。少东的钱,已经分了十几两给他,由着他怎么用,永柱不管。
白氏这次答应得倒也利索。不过明霞却嚷着说要成衣店做好的衣裳。白氏道:“那更贵,去布店里买疋布来。一家大小也够了。”
隔日便带了青竹和明霞去上街买布。青竹选了一色柳黄的细棉布,明霞却更偏爱桃红这样艳丽的色彩。白氏见两人意见不统一,让店里的人帮忙量了下尺寸,只买了点尺头。又买下了半疋的松花绿的三梭布。
买好布从店里出来的时候,偶然遇见了朴氏。
朴氏再三对白氏道了谢:“项大姐特意让人送了菜来,实在感激不尽。正好去屋里坐坐吧。”
白氏却推说道:“不坐了。这还得回去给家里的人做饭。改日再来吧。”
朴氏又将篮子里才买的芋头捡了几个给她们。
这里便就作别了。
朴氏笑眯眯的目送她们远去,心想项家的这两个女儿倒都好,要是儿子有能耐能娶来一个做媳妇。她也百般的喜欢。
明霞的衣服自然是白氏给她做,青竹就只好自己缝了。今年一年,她自己喂着兔子,编了草帽辫去买,私房存得也并不多。不过她回夏家前一日。永柱又偷偷给了她二两银子,说是让她给家里买点东西。所用花销并不大,剩余的,青竹也没再归还回去了。
家里还养着一群鸭,鱼塘也需要管理,永柱依旧每日放鸭看守。
今年的年礼就是前面那些送各家的产物,也没有再特意备别的了。明春来家住了一日,不过看上去脸色有些不大好。
白氏便悄悄的问:“你怎么呢?”
明春吞吞吐吐的说:“马元他不是人,这里服还未满呢,又惦记上别家的姑娘。已经好几日不进我的房了。”
白氏听说了有些诧异:“我见这个女婿还算憨厚,怎么是如此的不堪。像你说的服未满,他就这样的乱来,难道他娘也不管管他?”
明春含泪说道:“倒说过两次,只是他在外面那些事,家里又如何处处都知道。这才成亲没两年,没想到就变了心。我说他不去找件正经事做,天天跟着胡闹做什么。他也听了进去,跟着大哥去做了两天生意,又嫌累便不肯再去了。”
白氏心想怎么偏偏就看走了眼,以为这个女婿不错,哪知日子久了,什么毛病也都出来了。见明春这个样子很是心疼她,又软语劝慰了一番:“已经这样了,你也忍耐些时日吧。等到服满了,你添个孩子,有个盼头,兴许他也成熟稳重些了。”
明春只觉得这日子苦,要是熬不出头怎么办。
马家以前也是中等人家,虽然没落了,但底子还在,到了榔头村时也还兴旺。在这边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家了,那田家就绝对不敢去招惹半点。不过却渐渐的衰败了,自从马老爷子走后,更是不堪收拾。如今当家的是马家的长子马平,跑些生意买卖,可也渐渐的露出短来。可见“富贵不过三代”这句话还真是有些道理。如今白氏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是想到马家还有点良心,能够对明春好一点。
后来白氏向永柱说起明春的事来,永柱听后有些心寒:“还真是看错了人,当初若不是顾及到祖上那点情分,或许也就不联这个姻了。”
白氏叹道:“这都是她的命呀。还剩下一个小的,再不能马虎要好好的斟酌了。”
到了送祭灶神这一天,田家竟然派人送了份礼来。倒让项家人受宠若惊。不过田家带来了一句话更是让项家人兴奋不已。因为听说少南就要回来了,和田家人一道。
白氏满脸的喜悦:“这孩子怎么突然就回来了。几时能到家?”
田家人说:“我们管家押着货,走的是官道,应该再有三四天就到了吧。”
白氏日日夜夜想念的儿子终于要回来了,这一走就是一年多,中途也就写过几次信。也不知那孩子有没有长高一些。不是说要去三四年么,怎么这么突然。
很快,少南要回来的消息家里每个人都知道了。白氏兴冲冲地说要准备这样,准备那样,有让青竹将屋子腾出来。
青竹也十分意外,一声不吭的就说要回来。她在这边的屋子已经住了一年多,现在又得将以前的竹床找出来清理赶紧,还得晒被褥。
而白氏的兴致显得比别人都高,赶着杀了些鸡鸭备着,又说还要再买些年货。
青竹整整收拾了两天,好在这两天天气算是不错,被褥也晒出来了。眼见着就到了腊月二十六。一家子伸长了脖子的等,从早盼到天黑,却还是不见少南的身影。
白氏又说要让少东去田家问问,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少东却不肯跑这一趟了,淡淡的说道:“说要回来,总会回来的。我不去问。”
白氏又让永柱去,永柱道:“我也不去,他爱回来不回来。这日子照样过。”
白氏见爷俩都不肯想叫青竹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