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秀舍
等到傍晚永柱回来时,白氏便和他商量鸭子的事,永柱道:“也好,先卖二十只吧。”
青竹在灶房里忙着处理明春姐妹买回来的猪内脏。猪肝打算先腌起来,风干后也能做腊味。猪腰和猪肺是不行的,得立马处理出来。两样都是不大好处理的东西。猪腰要对半切开,去除掉里面的白色筋膜,据说没弄干净的话臊味很大。猪肺则重在清洗,对着肺管冲水,撕去外面的膜,然后切成小块儿。
青竹在泡菜坛里捞了些泡生姜、泡辣椒之类的菜。又备了蒜米、茱萸和以前做的些梅干菜。
猪腰打好了十字花刀,用盐和酒先腌上。猪肺则下砂锅里炖煮,烧开后反复打了好几次的浮沫依旧有很多。接着下切成块儿的白萝卜、生姜以及梅干菜,小火慢慢的炖煮着。
这里让明霞帮忙烧火,铁锅里烧得滚烫时,下了猪油和鸡油的混合油,等到油化开,赶着下蒜米、茱萸爆炒香,接着又下泡生姜和泡椒,等到香味浓郁时,这才下切好的腰花反复爆炒,等到色泽变白时就下芹菜碎,炒了几下,点了些香油入锅就能出菜了。
明霞嗅着浓烈的香气,不免食欲大动,忍不住称赞起青竹:“你还真会做菜,比娘做的还好吃。”
青竹倒没吱声,只是油烟味熏得她狠狠的咳嗽了一阵子。
家里人口味吃得都比较重,光是萝卜干菜炖猪肺仿佛清淡来了些。青竹只好调配了个蘸料碟。食盐、香油、香菜加家里做的辣椒酱。
青竹处理的两个菜倒深得家里人喜欢,只是猪腰份量少了些,猪肺汤倒炖了不少。永柱让给少东那边送些去。青竹连忙舀了一钵让明霞端过去。
一家子围坐着吃了饭,永柱道:“最近听说不大太平,我还得去守着,你们早些睡吧。”点了个灯笼就要出门。
白氏却甚是担心:“你身子骨不好,又渐渐的有了年纪,我看不如花钱请个人帮忙守鱼塘,没日没夜的叫我怎么睡得安稳。”
永柱道:“这也没什么,请人的事以后再说吧,遇着合适的也不容易。”
永柱出门后,家里就剩下几个女人了。
这冬天夜又长。收拾完后,青竹回自己房里,桌上一盏小油灯。想起昨日收到少南写的信,忍不住又拿出来看了一遍,自言自语道:“你倒是潇洒自在,不为一日三餐发愁,只知道读书。幸好没和左森一道入场考试躲过了一劫。”
什么时候回来呢?青竹每次都想问问他,可心里又似乎怕他回来,她忘不了他离开时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也忘不了贺钧去县城时和自己说的那一篇。现在攒下的钱也有十几两了,家里日子好过一些,白氏的态度也扭转了些,每月倒还能有些零花。不过她一直很节约,能不用的,就尽量省着。日子愈发的平淡起来,不过青竹也习惯了这种平淡。
收拾好信,青竹又做了回针线,也不知什么时辰了,觉得有些内急,需要去牛棚那里才能方便。真是的,都怪她刚才忘了提便桶进来。
青竹出了房门,外面一片寂静,别的屋子里也看不见灯火,心想她们应该都睡了吧。被夜风一吹,身子打了颤,还真是有些冷。青竹几步跑到棚子那边方便了。出来时被风一吹又咳嗽了一声,此时突然觉得有个黑影从围墙外落下,往外面跑了。青竹顿时一惊,心想那是什么东西,莫非进了贼吗?连忙高声问道:“是谁?”
树下栓着的黄狗也起身吠了好几声,青竹此刻倒觉得有些害怕起来,一溜烟的跑回自己房里去了。
PS: 感谢唐两娃投的粉红票,厚着脸皮再拜求几张。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儿女
养了两三年的鱼,后来榔头村手里有点田地的人纷纷效仿的也多了起来,竞争力一大,价格也跟着下来了。
对于这些人的跟风,青竹也无可奈何,再三和永柱父子做工作,终于能说服他们少养鱼,多养鸭、鹅之类的家禽。这些家禽也养了三四百只,渐渐的也有些规模了,光靠永柱已经照顾不过来,又专门请了个老头来帮忙看守。周期倒比养鱼要短,每天产生的那些粪肥还能拿去肥藕塘。
一年能够养上一季的家禽,除却成本一年下来也能有七八十两的进账,和养鱼倒也不差什么。养了一年的鸭、鹅,青竹说该给它们好好的修个大点的饲养场所。于是又买了两三亩地,用茅草搭了几间棚子,也修了间看守的屋子,还养了两三条看家的狗。
一切齐备,永柱每天早晚去看一次,别的事也不用操心。
随着鱼塘渐渐的增多,夏家养蚯蚓这条路子倒越走越顺当,不过这些家禽最终也只养了不到两年,后来赶上一场瘟疫损失了不少。只得匆匆处理掉,算是第一次吃到了苦头。
永柱倒很不甘心:“还以为能建个养鸭场,还没成气候呢,就成这般模样。”
青竹也很是郁闷,但这几日来的焦虑让永柱愁白了不少的头发,只好安慰他:“这些也都在意料中,不如我们还是将鱼塘给做起来吧。又攒下不少的肥料,我姐夫他们养虫线又养得好,去买个几百斤不成问题。再说以前也做过,也有经验了。”
永柱只好点点头。
白氏在一旁听着也甚是心烦,当初青竹说要专门养鸭养鹅时她可激烈的反对过,不过倒确实赚到不少的钱,没想到真栽倒在第二个年头了。如今听说要重新做回鱼塘,她倒没什么意见了。
不过有差不多两年没养鱼,塘里的淤泥也有不少,还得请人起鱼塘,等到来年开春放水蓄池,买鱼苗放养,一切都得按照步骤慢慢来,急也急不得。
之所以要重新弄鱼塘青竹也是深思熟虑后做的打算,因为藕塘里连续栽了三四年的藕,产量下降了。只好又隔了一年,如今没人搭理,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生态园。重新回到了碧绿的水草长到了半个人来高。起了鱼塘的泥沤了藕塘。来年就可以继续恢复种藕养鱼的模式,不过再做个三五年,就再重新发展点别的产业。
永柱只好去找少东商量,这里白氏在忙着搓麻线。明春才从河沟里洗了衣服回来,刚进院门就大声嚷嚷:“娘。秀婶来了。”
白氏倒清楚秀婶的来意,是来替黄家那小子说亲来着,黄家想要明霞,不过因为明春的例子摆在那里,这次永柱和白氏都还不敢轻易应承。明霞的性子也不好,生怕她去了别人家里受委屈。
明春话音才落。那秀婶就探出个脑袋来,热情的向白氏招呼:“项大姐!”
白氏撇撇嘴,心想看来是不得不招呼她了。好在明霞不在家。谈论这些事倒不用顾忌什么。
请秀婶进屋里坐,又给她倒了碗茶。那秀婶屁股才坐下就连声感叹:“还真是时运不好呀,你们家养了那么多的鸭子、大白鹅,哪里又赶上这一场瘟疫,只怕损失了不少吧。”
白氏道:“快别说了。如今都处理掉了,倒真叫人操心。”
“也不知这场瘟疫是从哪里传来的。不光是你们家的鸭子,还有好些人家喂的鸡什么的,也病死了不少。希望过了这一阵风要好些,记得以前也闹过瘟疫,都是在春夏季节,怎么这秋冬季节也会有呢?”
白氏道:“你问我,我问谁去。”
秀婶又不见明霞的身影忙和白氏说:“你家小女儿去什么地方呢?”
白氏摇摇头:“她成天就是个没笼头的马,我也看不住。”
秀婶笑道:“倒是个健壮的女孩儿,以后一定好生养。对了,黄家还托我过来……”
白氏却生硬的打断了她的话:“秀大姐,我也知道你惯会给别人做媒,只是明霞这脾气实在是有些男孩子气,再说也还没满十五,我还想再留她两年,好好的教导一下。这样的野性子,到了婆家只怕会落下笑柄。”
秀婶倒清楚白氏的意思,这么说来是看不上黄家了。也是,项家这两年不管做什么都红红火火的,也挣了些钱,看来这个女儿是要留着攀高枝,是不成的事。
秀婶只好作罢,讪笑道:“倒也不算小了,对了,你们家的那个二媳妇,不是才八岁就到你们家了么,如今倒养了七八年了。”
“这买来的童养媳能和正经嫁女儿比吗,说来也不怕秀大姐笑话,明霞的嫁妆都还没呢,她又不会做针线,我还正犯愁,索性再等个几年,等她懂事一些再说。”白氏和秀婶交谈着,突然想起明春来,又压低了生意道:“秀大姐人脉多,我现在愁的倒是我们家明春,从马家回来后已经几年了,我想还是让她嫁人吧,老是留在家里也不是法子。所以还请秀大姐帮我留意一下有什么好人家。”
秀婶倒有些为难:“嫁过一次人了,毕竟比不了黄花大闺女,行情自然要差几等,是有些难处。好在你们家的日子还过得,只是若是要找个少年郎的话只怕有些难处,要是说给别人做继室之类,又怕你们项家瞧不上,还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白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明春才一直耽搁着:“我心里清楚,你帮忙寻寻。”
秀婶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又笑道:“你们家大女儿长得倒还有些福相,模样也端正,应该不是很难,我就帮忙看看吧。”
白氏也一心想要将明春的事给处理了,省得她天天在家抱怨这抱怨那的,所谓的留来留去留成愁,再说也怕那起长舌妇乱传话。明霞的事她倒不急。
这里翠枝又有了四个来月的身孕,白氏去找人算过,又请了脉,又去庙里抽了签,这次倒都说怀的是个男胎。白氏对翠枝重新抱于了希望。如今虽然不在一口锅里吃饭,不过倒还算尽心,自己拿钱买些好肉好菜,让青竹帮忙做了,送些过去。
等永柱回来时,白氏将拜托秀婶给明春找婆家的事和他说了。永柱听后倒愣了楞,便道:“怎么又提起她的事来。”
白氏道:“趁着还算年轻,得给她相门好点的人家,莫非你还真要她在家呆一辈子不成?等我们都死了,谁来管她。明霞又嫁了人,两个儿子你别以为还会管她,她和两个儿媳又不和睦。所以趁着现在还能嫁人就得慢慢的给她相看着。我也想过了,就是给别人做填房也没什么。”
永柱沉吟了一番才道:“要是遇见第二个马家怎么办?”
白氏道:“那也只能怪这孩子命苦。慢慢看着吧,我看这事必须得提一提了。”
永柱不免想起明春的未来,当初他下了决心要马家和离,也不知做得到底是对还是错。听说那马家离了明春没两个月,就又新娶了媳妇,如今儿子也生了俩,听说日子也还是那样。要是当初明春能够再忍一忍,给他们马家添个子嗣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只可惜人生不能重来一次,也没有如果二字可言。
“既然已经错了一次,那么就是次教训了。这次要找女婿的话,首先得要找个老实可靠的人,就是年纪稍微大点也没关系,家里穷点也没什么,人要勤快,我们还能帮衬些。”
白氏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呢。后儿十五,我带了她到庙求支签问问看。”
永柱倒懒得理会这些。他准备洗了脚就睡了,白氏赶着出去给永柱打洗脚水,又亲自帮他洗脚。
永柱又道:“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说来养了这几个孩子也不缺什么。等明春的事定了再说明霞吧,我现在虑的倒不是只有明春。想想青竹这孩子该如何是好呢,少南已经快半年没有音信,我天天都在愁,要不等两天我让青竹写封信给他,让他回来得了。”
白氏道:“出去几年,也该回来了。哎,不知长成什么样了,只怕以前给他做的衣服还穿不穿得。我也是日夜的盼呀。”
永柱道:“等少南回来后,得挑个好日子让他们圆房,不能再拖下去了。你的意思怎样?”
白氏却沉默了半天没吱声。
永柱又忙问:“莫非你还是在嫌弃她,认为她配不上少南?”
白氏道:“我可什么都没说。这几年里不都是多亏了青竹在家帮着出主意么,不然我们项家哪里有今天。我也不是那般愚蠢不知好歹的村妇,反正不管我怎么说,你内心早已经认定了她是儿媳妇,要怎么就怎么吧。”
永柱倒笑了起来:“你这话听着倒像是气话来着,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就直说。老夫老妻的,难道我还笑你不成?”
白氏白了永柱一眼,咬咬牙又没说什么。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归途
乾康二十二年,九月十七,霜降。
这一天对于青竹来说似乎很平常。卯时三刻起的床,扫了一遍院子,白氏也起了。辰时初一家子用了早饭。
少东便过来和永柱商议请人帮忙起鱼塘的事,在这之前还得将已经搁置的藕塘里的草给清理出来。
家里几口人,白氏便留了翠枝和她一双女儿看家,其余六口人都得出动去浅溪滩割草。
青竹给准备了几壶水和一些饽饽。
永柱说:“鸭棚如今空着,割下的草先堆在里面吧,我记得镇上有户马贩子,问他要不要这些青草喂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