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重重
见初晨不为所动,浓烟烈火又滚将而来,她咬咬牙:“娘娘,奴婢得罪了。”一指如风,迅速向初晨点来。
柳青的功夫是极好的,初晨也没有把握能否战胜她。斜刺里冲来一个人,是萧竹衣,“你快走!我替你善后!”初晨知道以萧竹衣的性格,断不会留下后患,柳青必然凶多吉少。柳青是个好姑娘,可她是彦信的亲信,今天,不是初晨死就是柳青死,初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转身往远处跑去。
柳青在身后喊:“娘娘,你不要受奸人蒙蔽!你这样怎对得起王爷?”
萧竹衣冷笑:“你们王爷哪里又对得起她半分?”
初晨刚出了客栈,就听见一阵冲天的喧哗声,无数的人声,马嘶声,火焰的哔剥声,房屋的垮塌声,还有水浇在火上的刺啦声夹杂在一起,给这个热闹的火场更添了几分繁华。有很多人来回奔跑着救火,她甚至听见了祝年吼着喊救王妃,还有彦信在吼叫她名字的声音。周围都被烤热了,炽热的热浪一波波的席卷过来,但是初晨只觉得冷和累,她此刻只想离开。拢紧了身上的斗篷,低下头,尽量找人少的地方走。
只差几步,她就可以离开这里,就可以永远地离开这些让她揪心的人和事。但是有人喊:“前面的那个人站住,要到哪里去?喂,说你呢,没听见吗?”脚步声伴随着佩刀击打在铠甲上的声音向她走来。果然防范是很严的,初晨不敢回头,要离开,很简单,她只需要足尖在地上一点,就可以离开。但是那样,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从而暴露自己没有死的事实。但如果不那样,后面的人也会抓住她,怎么办?
“怎么了?”付原萩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
“付将军,这个人很可疑。”发现初晨的是她们此次出行扈从的军士,其实他很怀疑这个用斗篷从头笼到脚的人很可能就是纵火犯,要不然住着这么多贵人的客栈怎么会突然起这么大的火,而且里面的贵人没几个逃出来的?
“知道了,你快去救王妃。这里交给我。”付原萩带着些不耐烦,那个人怏怏的应了声好,下一秒却倒在了地上。很快有人出来抱走了尸体。
初晨漠然的看了一眼,动了动脚,继续往前走。
“你要去哪里?”付原萩很快移到了她身边。
初晨没有说话,身形微动,她只能趁付原萩还没有看见她脸的时候,用最冒险的办法逃走了。
“不要动!有人在看这里。没有我,你出不去。你如果不信我,也没有其他选择吧?你跟我来,我送你出去。”付原萩言简意赅的道明了来意。
初晨犹豫了一下,最终跟在付原萩的身后,二人不紧不慢地离开了这片嘈杂之地。
“你要去哪里?”黑暗的街巷深处,拴着一匹配齐了马鞍的骏马。付原萩的脸色很苍白,尽管他极力控制,但握住缰绳的手还是在一直不停的颤抖。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情,他在背叛他的主人兼朋友,他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但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是会选择放她走。
初晨紧紧握住马缰,仿佛要抓牢别的什么东西一样,抬起头,目光敏锐的望着他:“这是不是另一个圈套?你是他的人,为什么要帮我?”
付原萩的眼里有怜悯,也有同情,还有她看不懂的情意,唯独就是没有虚情假意。“如果我告诉你,这只是一个意外,你愿不愿意相信?他其实真的很爱你。”
“他这样的爱?对不起;付将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承受不起。难道他的打算不是借此机会打击太子?是不是明天就会有人看见我和太子私奔了啊?你会这样爱你的妻子吗?”见付原萩不说话,初晨又接着说,“你当然不会!更何况,我这个所谓的王妃,还是他杀母仇人的女儿!如果你真心怜悯我,就让我走!如果你要替你的主子除去我这个祸害,那就动手吧!我虽然打不过你,但也不会窝囊的死去!”
付原萩想劝初晨,却发现他找不到话说。因为,的确是有谋士给彦信出了这样的主意,利用初晨除去太子,这样可以一箭双雕——既除去太子,又可以彻底打压风氏。但彦信当时并没有表态,他也猜不到彦信的心思到底是怎样的,只能单凭京中行动的开展和今晚的突变来判断,彦信,也许真的是对初晨动了杀心。他此时应该做的事是,毫不迟疑地把初晨抓住交给彦信处置,但看见那张苍白伤痛的小脸和那双绝望的黑眼睛,他又怎能下得去手?他颓然放开缰绳,“你走吧,我今晚没有见过你,你也没有见过我。愿你今后平安喜乐——”他胡乱地在身上摸了一歇,摸出一个荷包,“里面有银票和几两碎银,小心些,后会有期。”
初晨犹豫了一下,接过那荷包,翻身上马,扬起鞭子,冷淡的从嘴里丢出一句:“后会无期,我永远也不想再见到你们这些人。”清脆的马蹄声敲击着青石路面,一缕淡淡的幽香随风而逝。付原萩静静的站在原处,紧紧握住怀里那个绣着嫩黄色小鸟的宝蓝香囊,直到再也看不见那个身影,方转身往人多处走去。
萧竹衣把柳青的尸体抱起来,扔进初晨曾经住过的房间,拍了拍手,一条黑影闪出来:“少主,遵您的吩咐,里面全都安排好了。”萧竹衣点点头,正要走,火光烟影中有人影晃动,有人喊:“晨儿!晨儿!你在哪里?你快出来!”萧竹衣想了想,一努嘴,一条黑影递过一只坛子,他把坛子使劲往那个方向一砸,随着一声脆响,火舌一下窜起一人多高。萧竹衣冷冷一笑,纵身往外逃去。
上卷 庭院深几许 第七十九章 半残红(下)
兰若皇朝天瑞十八年秋,瑞帝三子广陵王彦信携新婚不到一年的王妃风氏初晨前往北地省亲,路遇北岐使团,共住一所客栈。半夜,客栈被奸人放火焚烧,除广陵王、北岐使团正使和极少数随从外,王妃及北岐使团其余共一百四十四人全部罹难。这场事故牵涉面之广,引起政治格局变化之大,前所未有,兰若、北岐、海澜三国均搅入其中,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战乱纷争,兰若皇朝史称荞山之变。
相对于皇室的讳莫如深,民间有几个版本暗地流传。关于那位国色天香的广陵王妃还活着的有两个:一是王妃与太子彦宁早就山盟海誓,是广陵王横插一脚,棒打鸳鸯,太子不爱江山爱美人,借着这把火,带着王妃私逃了,之后还有人在看见两个人手牵手坐船到海澜去了,后来又被皇室派人追回,太子被幽禁,王妃被赐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二是广陵王与王妃其实不和,火是王妃放的,那具尸体其实是王妃的侍女,王妃自己则趁乱私逃了,不知所踪。
关于王妃已死去的版本,也有两个,一个是皇室放出的:海澜为了破坏兰若与北岐结盟,派出奸细放火烧使团所居客栈,目的是为了引起两国纷争,海澜好坐收渔利,王妃只是运气不佳,刚好碰上而已。另一个是民间传说的:广陵王与王妃一个英明神武,一个貌美多才,乃是神仙眷侣,可惜深受当朝皇后和太子嫉恨,不惜与海澜勾结想阴谋陷害二人,广陵王侥幸逃出,王妃却不幸罹难,当真是人间一大憾事。老百姓根本不管你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他们只管这故事狗血不狗血,能不能在茶余饭后给他们添些谈资。
四个版本中,传说最广的是最后一个。因为在出了此事后,广陵王曾三天三夜守着王妃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不吃不喝不睡,拒绝承认王妃已死,不肯将王妃的遗体下葬,为此遭到瑞帝的申斥。王妃下葬那一日,当原本丰神俊朗的广陵王形容枯槁憔悴,强忍悲伤愤怒,踉踉跄跄地出现在送葬队伍前头,并在王妃墓前流下眼泪的时候,他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接着广陵王病重,一个月后,他坚强地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形销骨立,不成人形,然目中的坚韧更甚从前,从此无人见其笑容。
瑞帝亲封广陵王侧妃左清为正妃,彦信言其正妻永远只有风氏一人,恳求瑞帝收回旨意。瑞帝不许,广陵王跪在宫门两天两夜,上不曾收回旨意,反而赏赐十名绝色宫女为广陵王姬妾,令小黄门将其强制绑回府中。一时间,大江南北都传遍了原本冷酷好战,曾救黎民于北岐十万骑兵铁蹄下的广陵王原来是个痴情种子,王妃的死给他平添了几分悲情色彩。
彦信地位高贵,是英雄,而且是容貌英俊的悲情英雄,他毫无悬念地得到了民间极大多数人的同情和,而冷后和太子名声、威信都遭到极大的破坏和挑战,甚至危及到了太子的地位。不过,政治这个东西,名声固然重要,但怎么也比不上真刀真枪的。所以广陵王如果要想一举打败太子,还有关键的一步要走。那就是彻底置太子于死地,再把所有潜在的对手彻底击败。
是年冬,北岐以荞山事件要求兰若交出凶手,并以九皇子萧摩云为帅,陈兵十万于两国边境。兰若朝修生养息时间并不长,国力财力都不允许其大规模地开战。所以,此次事件,必然要推出一个替罪羊,而且这个替罪羊的身份地位都必须要适当。太重,会让兰若没有面子,太轻,不能让北岐满意。
朝中的太子党和广陵王派互相指责,互相构陷,力图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对方置之死地,为己方获取最大的利益。瑞帝退后一步,先出兵,边打边谈。
在这个敏感时期,领兵的大将人选成了关键,这既是捞功劳的好机会,也是让人万劫不复的好机会,关键是看操作的人怎样做。彦信有着对阵北岐的辉煌战绩,是大多数人甚至百姓心中的首选人物,大家都以为瑞帝必然是会让其挂帅的。然而,当朝廷诏书下达的时候,却让大多数人心中凉了半截。太子彦宁为兵马大元帅,威远侯付南付将军为副帅,领兵十万,即日开赴北地。彦信什么也没捞着,不仅如此,天天躲在王府中称病闭门不出,显得很是心灰意冷。
而此同时,有人自京中偷偷前往海澜神龙岛。
太子踌躇满志领了十万兵马前往北地,原本要求的是一个月内必须赶到。前十日还基本顺利,到了第十一日,军中兵士多发痢疾伤寒,不能行军。太子心慈,亦想在军中博得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名声,命令原地休整,同时密报进京,请求宽宥些时日。瑞帝心中已是不喜,待到大军好不容易到了北地,又因太子自持身份,与北地各大世家不合,导致军民关系紧张,不能得到当地粮草物资的,军中用度紧张。且其军中多数人为南方人,不习惯北地天寒地冻的气候和枯燥单一的饮食,受到有心人士的煽动,竟然有军士外逃。
待众人捕回外逃军士,军士泣求,称家中男丁早就在战争中死完,家有八旬寡母,寡嫂五个,孤儿七八个,都只靠他一人供养。太子当场落泪,竟然命令将此人放走。大将军付南跪求其严执军令,被斥狠毒无人性。自此,每日都有逃兵,军中人心动摇,军士背称太子为活菩萨。
太子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急需一场战争树立自己的威信,不听付南苦劝,亲自上阵,急功冒进。落入北岐九皇子萧摩云的圈套,折兵三万,自己只带了数十骑狼狈逃回北地。消息传回京中,瑞帝大怒,连骂:“竖子误我!竖子误我!”瑞帝派人至彦信家中探病,末几,宫人回,言广陵王整日带了诸姬妾泛舟湖上,对着残荷吟诗作对。并送上广陵王奏请封朱氏彩阳为侧妃的折子,折中称他不知能活到哪一日,须得为身后留下一男半女披麻戴孝,朱氏有功,已有孕在身,请上看在父子之情上册其为侧妃。瑞帝气得摔了杯子,他自然知道彦信表现出的这副意冷心灰,自暴自弃的样子,是要逼着他给死去的风初晨一个交代,但他目前是怎么也不可能满足他的,想用彦信代替太子带兵的念头暂时作罢,索性满足他的要求,让朱彩阳做了侧妃,却派了人至北地申斥太子。
同月,海澜海上霸主万龙岛岛主白起风为二子白鸣灿举行婚礼。晚宴时,有客奉上二粒粉色大珠要求面见新娘陆宛凝。晚宴毕,陆宛凝不入洞房,反而冒着瓢泼大雨跪在白老爷子的门前哀哀哭泣,只求白老爷子为她亲生姐姐报仇。
天要亮时,白夫人才自房中而出,扶起陆宛凝。白老爷子与白鸣灿密谈半日,末几,召入陆宛凝。一日后,客自万龙岛返兰若。
半月后,有人在大朝时上疏死谏,言荞山事件原为冷后、太子密谋,利用万龙岛牵线搭桥与海澜皇室相互勾结,旨在除去彦信,挑起北岐兰若两国战争,借机谋反上位。人证物证俱全,一时朝野哗然。瑞帝大怒,叱问冷后,冷后喊冤流泪而不能辩,随即,冷后被囚秋叶宫。太子彦宁被密召回京,兵马大元帅由六旬老将朱石暂代,朱石一上任,首先挨家挨户亲自上门拜见北地各世家大族,达成共识,北地军民同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