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一把铜板儿给鱼儿。于是这杨六郎都还没说出烤鱼的味道如何,鱼儿就先做了几桩生意了。
而杨六郎见鱼儿和小栓子已经忙着烤起别的物事来了,知道已经摩磨磨蹭蹭得火候差不多了,于是终于能不再强忍住欲望、张嘴大大的咬了那烤鱼一口。
这一口咬下去杨六郎当下就呆住了,回过神来后脸上有着无比享受的神情,更是不顾最里还含着鱼肉、就冲着一旁的人竖起了大拇指,口齿不清的说道:“好吃!真的很好吃!好吃到我想不出别的词来夸它!”
杨六郎说完这句便不再废话了,三下五除二的把手里那串烤鱼给解决了,解决完连嘴都顾不上抹,就十分爽快的丢了一小串铜板儿到鱼儿跟前,道:“小娘子,先前那烤鱼再给我来一条,这次我要吃大条的!”
鱼儿边手脚利落的忙乎着,边热情的应了杨六郎一句:“好嘞,这位客官您稍等,待我先将这几位客官要的物事烤好了,回头再替您烤条大鱼。”
“我不着急,小娘子你慢慢烤,我再去挑挑别的物事,这只吃鱼儿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过瘾,得一次性多烤几样物事来吃才过瘾。”
杨六郎说着便装模作样的走到了鱼儿摆放各样食材的地方,左挑挑、右看看,而临时客串小二的小栓子则提着一个小竹篮,十分殷勤的介绍道:“客官您随便挑,我们这儿最好吃的是烤牡蛎,要不你先来几个尝尝?”
“这牡蛎的壳这么厚怎么烤?”
杨六郎故意大声的询问小栓子,而他的大嗓门果然把围观的人的注意力全给吸引过来了。而小栓子早就被鱼儿这个摊主给培训过了,于是当下绘声绘色的介绍起杨记烧烤摊的特色菜“碳烤牡蛎”来,介绍完牡蛎还不忘把烤茄子、烤黄瓜也一并介绍了一番。
而杨六郎听完后十分豪爽、一个都要了一样,一直到把小栓子手里提的小篮子装满了,他才大摇大摆的回到了鱼儿跟前。
而一旁围观的人见杨六郎竟一下子选了那么多物事,忍不住好奇的问道:“这位小哥,你一下子选这么多,吃得完吗?”
“吃得完,这些物事又不占肚子,多过过嘴瘾不碍事,谁叫这物事真是好吃呢?不吃我心痒痒的啊!”
这时忙着烤物事的鱼儿却还记得按照计划接了杨六郎一句:“我先前早说了只要谁尝过一回、我包管他会尝第二回,这不这位客官怕是连第十回都吃上了吧?”
杨六郎乐呵呵的应了句:“小娘子说的极是,你家卖的这个物事还真是好吃,叫人吃了就嘴馋想吃第二串……”
而鱼儿和杨六郎一问一答间,围观的人很快就记起了鱼儿先前的确是自信满满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谁尝过一回、我包管他会尝第二回,而且第三回还会带着亲朋好友来尝!”,心里也对杨记烧烤摊卖的物事又多了几分好奇心。
而就在此时,杨四郎装模作样的从人群中往杨六郎跟前挤来,站定后一脸不信的问道:“这位小哥,这杨记烧烤真如你所说的那么好吃?”
“那是自然的,难道我好会骗大伙儿不成?”
杨六郎故意一脸不悦的看向杨四郎,大声说道:“大家伙儿可是亲眼看着我如何同这位小娘子议价,又如何掏钱从她这儿买了一串烤鱼,这烤鱼我也是当着大家伙儿面吃下的!别的我们且先不说,这烤鱼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大家伙儿刚刚都闻到了吧?”
围观的人自是不会想到杨六郎其实是个“托儿”,因此自是连连点头附和他的话。而杨四郎见状则马上掏出了一把铜板儿,边递给鱼儿边说道:“既然这位小哥把你的物事说得这般好吃,那也给我来上几串吧!”
“好嘞,客官你想要烤些什么吃自个儿到后头挑去,挑好了递给我们的伙计就成,我一会儿就替您烤。”
鱼儿说完不忘给小栓子使了个眼神,小栓子见状连忙上前起招呼起杨四郎来。于是杨四郎也学着杨六郎的样子、胡乱挑了好多串物事。而这物事被杨四郎了和杨六郎挑了一遍后,小栓子就装模作样的到鱼儿耳边说了几句话。
鱼儿听完后便笑吟吟的冲围观的人群宣布道:“诸位客官想要尝先的可就要赶紧了,我们家的物事先前已在别的地方摆摊卖了不少了,眼下又被两位客官挑走了一大半物事……”
……………………………………………………………
有点卡文,于是只能一直写烧烤摊了,希望早点不卡~呜呜
第五十三章 离别在即
“因此眼下能买的物事也就不多了!大家伙儿若是想买了尝尝味道就得赶紧了,不然再过一会儿可就有钱也买不到喽!”
鱼儿这么一说,当下就有围观的人踮起脚尖、往她摆放食材的地方看,见那儿果然如鱼儿说的那般剩下的物事不多了,于是马上就有人心动起来、有着跃跃欲试的想法。
而杨六郎听了鱼儿这话马上就又加了一把火,道:“既然你家的物事快卖完了,那我得赶紧去把我的同窗好友找来,让他也趁早尝个鲜!”
说完杨六郎就一溜烟的跑了,围观的那些人自是看着杨六郎的背影嘘唏不已,但却还是有些人十分好奇杨六郎会不会真的拉同窗好友再回来,或是就这样溜了不打算付先前再挑选的那些物事的钱。
不过这些围观的人注定是会看到杨六郎回来的,因为这是鱼儿一早就和杨六郎商量好的路数。于是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杨六郎就拉着他的好友“杨大郎”飞快的往烧烤摊方向赶来,且人还没赶到声音就先传了过来:“快,就是那儿,去晚了咱可就没有口福了!那个摊子的物事可好卖了!”
因为杨大郎比较老实,所以鱼儿给他安排的台词不多,眼下杨六郎一直嚷嚷了好几句,杨大郎才有些不自在的问了句:“李兄,你说的那什么‘烤鱼’真有那么好吃?能让你拉着我心急如焚的往摊子前赶?”
“那是当然了,你可是我最要好的好友,我岂会随意糊弄你?”
杨六郎先是假装不悦的驳了杨大郎一句,随后才殷勤的指着前头不远处介绍道:“那个小摊就在前头,等你同我去了、亲自尝一尝就知道我有没有打诳语了。”
话音刚落杨六郎就带着杨大郎挤到了鱼儿跟前,扯开嗓门大声催促了声:“小娘子,我要的物事你烤好了没?”
鱼儿忙里抽空的答道:“快了、快了,客官您别着急。”
“我不急、不急,我可是特意带了位好友来帮衬你的生意,一会儿你可得尽心的把我要的物事烤得好吃些,烤好了指不定我们还会再买上一些!”杨六郎故作豪爽的说道。
而原本围在杨记烧烤摊前、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掏钱买上几串尝鲜的人,一听杨六郎不但真的把好友给拉来了,且待会儿还要再多买上几串,当下就不再犹豫了。而有一个围观的人带头掏钱买了鱼儿的烧烤后,紧接着后头的人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掏钱买烧烤,似乎生怕晚了就会让别人抢了先、把物事都买走了。
于是直到此刻,鱼儿的烧烤摊生意才算是彻彻底底的好了起来,很快不断原本剩下的物事都被一抢而空,很多吃了后觉得不过瘾的人,竟还要求杨四郎和杨六郎把先前买的物事让一些给他们。
杨四郎和杨六郎初始自是装出十分为难的样子,但很快就装出一副经受不住大家伙儿软磨硬泡的样子,最终把自个儿先前订下的物事都让给了别人,自个儿则十分“郁闷”的同鱼儿预定了明天的烧烤……
而这杨四郎和杨六郎一预定,很多没买到的人自是当场就跟着开了窍,纷纷有样学样、毫不犹豫的掏出钱来同鱼儿预定明天的物事,并一再叮嘱鱼儿明天一定要多带些物事来卖。
于是在鱼儿的精心策划下,杨记烧烤摊的“头一炮”总是是响亮的打响了,杨大郎等几个托也如鱼儿最初预期的那样,把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围观的那些人的购买欲望给调动了起来,让他们受了杨大郎等人的影响掏钱买烧烤尝鲜。
而这人骨子里的本性就是这样,当有那样物事有几个人都称好、且又被人争着买时,为了不落后别人、他们往往也会尝试着买一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也正是因为大家伙儿有着这样的心理,在杨大郎他们这几个“托”的造势下,那些抱着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的围观百姓、最终才会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了鱼儿的烧烤。这和鱼儿前世经受不住商场里的广告诱惑,下意识的掏出钱包购物是一个理儿……
而这烧烤是一种让人吃了很容易上瘾的物事,所以买了第一串的人很快就忍不住想买第二串来吃,今儿吃了第一回的人、明儿就会想着来吃第二回,嘴瘾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加上这烧烤本就不贵,且鱼儿还推出了“买同一样物事五串、就多送一串”的优惠政策,于是杨记小小烧烤摊的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连着好几天摊子前都挤满了人,且鱼儿他们准备的食材卖到最后总是不够。
因此几天后,杨大柱他们出海打回来的鱼虾等也不用特意运到南厝码头去卖了,直接全部运回家当杨记烧烤摊的食材了,这把鱼虾烤了卖、价钱可是比直接生卖番了几番……
当然生意火爆的同时,鱼儿还不忘DIY一些前世吃惯的小菜、放在烧烤摊上一起卖。比如挖些野生的竹笋来做凉菜,还把红番薯这种不值钱的物事切成细条儿炸成了薯条,或是做凉拌黄瓜等等。
这些物事虽然看着普通、但却贵在做法新鲜,因此有了卖豆腐乳经验的鱼儿,这一次自是把这些“独一份”的小菜价钱标得相对高些。且待杨记烧烤的名气打了出去后,鱼儿也适当的将各种烧烤的价钱提高了一些,毕竟眼下这烧烤只有鱼儿一家有卖、鱼儿把价钱提高些也算是合情合理。
这些物事和烧烤一样本钱不高、利钱却还算客观,于是鱼儿等人在城里摆了一段时日的烧烤摊后,最后总算是赶在杨大郎上京前几日、凑到了两百多两银子,加上杨六郎先前送来的二十两银子和杨家的积蓄,杨大郎临上京钱总算有了三百两银子当一路上的盘缠。
这杨大郎见家人再次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自己,心里自是又是惭愧又是感动,临上京前的那个晚上竟跪在了杨大柱夫妇面前,泪流满面的说道:“儿子不孝,让阿爹、阿母操心了!儿子都已是娶了妻、成了家的大人了,但却不但不能让阿爹、阿母和弟弟妹妹们享福,还出一趟门就把家里的积蓄都带走了……”
刘氏见儿子跪了下来脸上满是心疼,当下就伸手想把杨大郎给搀起来:“傻孩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儿?我们是一家人你怎能说出两家话来?难道你娶了媳妇儿句不是我的儿子了?”
一旁的杨大柱听了刘氏的话后连连点头,道:“你阿母说的对,大郎你快起来,都这么大的人了别动不动就下跪!再说了,你这趟出门可是去领缺上任,又不是去游山玩水,这路费自是该花!”
“况且你媳妇儿的娘家帮了你这么多,我们自是要知恩图报、不能让媳妇儿跟着你出门却吃苦受累,这些钱就是为了你媳妇儿、我们也该给!”
父母如此体贴的为自己着想、杨大郎心里自是越发的感动,任凭杨大柱夫妇怎么劝他都不肯起来,硬给杨大柱夫妇磕了三个响头,才起身说道:“儿子今后不能在阿爹、阿母身边尽孝了,还请阿爹、阿母一定要保重身体,等儿子接你们到任上享福……”
离别在即,刘氏的心里自是十分舍不得,只见她边伸手悄悄的抹了抹眼角,边哽咽着说道:“大郎,只要你能有出息、当个好官,那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阿母您放心,您的教诲儿子一定会谨记于心,”杨大郎先是面色凝重的同刘氏保证道,随后转而叮嘱起鱼儿等人来:“大哥今后不能陪在阿爹、阿母身边了,你们几个要好好的替大哥照顾好阿爹、阿母。”
杨三郎在剩下的兄弟姐妹里头年纪最大,因此马上就点头保证道:“大哥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阿爹、阿母的。”
一家人围着烛灯再说了一些话儿、杨大郎才离开堂屋回到了自个儿的屋,回去也没同正在收拾细软的李二娘多说些什么,只怔怔的坐在床头发呆,过了好一会儿才跟着动手收拾没收拾完的物事。
而第二天天才刚蒙蒙亮,在离杨大郎离家上京还有一个时辰时,李二娘悄悄的来到了刘氏的屋里,一进门先是同刘氏问安、随后再同刘氏扯了几句不咸不淡的闲话后,才趁着刘氏不注意将一叠银票塞到了刘氏的枕头底下。
把银票塞好了,李二娘才在心里微微的松了口气、也觉得好受了一些,随后李二妞不动声色的再陪着刘氏说了一会儿话儿,才说要去检查下人们一早收拾捆绑好的物事,刘氏自是再叮嘱了李二娘一番才让她离去。
哪知李二娘才出了正房没一会儿,刘氏就把她给唤了过去,待她一进屋、刘氏就拿着她先前塞到枕头底下的那叠银票,问道:“媳妇儿,你这是做什么?”
………………………………………………………………………
最近一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