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小鹿儿在四下乱蹿……
而小栓子踌躇了好一会儿后,最后终于心一横、拳一握下定了决心!
只见他突然抬起脸、一脸认真的对鱼儿说道:“鱼儿,等我高中回来娶你!”
这短短的一句话小栓子可是酝酿了好久才敢说出来,因此他一说完也不敢留在原地等鱼儿的回答,当下就一溜烟跑了。
而鱼儿听了小栓子这话、两颊马上就烧烫得厉害,见小栓子跑远也没出声喊住他或是给他什么隐晦的答复。
这鱼儿之所以没给小栓子答复,一是因她本身也有些害羞,二则是因小栓子马上就要离开小岞村了,去了泉州府考完州试后、还会去东京参加省试和殿试。
这让鱼儿想再等一等,看看小栓子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后、会不会变坏。若是小栓子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还能保持住本性,还能像眼下这样处处让着鱼儿、宠着鱼儿,那到那个时候鱼儿再给他答复也不算迟。
第四章 转眼中秋
冬去春来,转眼天气便一天一天的暖和起来,随着积雪渐渐的化去,青黛的屋檐、灰索的树梢很快就重新展露出来。
而新年一过、春季一来,原本光秃秃的枝桠也相继抽出了嫩嫩的新芽来,加上草地一片绿茵茵、花儿开始结苞,让杨家小小的院子里有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让倚在窗台的鱼儿看了心情也跟着清爽明亮起来,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进入那百花齐放的季节。
而春天一到、省试自是如期举行,杨四郎也不负众望的通过了省试、随后参加了殿试,最终及第位居前十名。
这杨四郎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伴随而来的自是一个好前程了,有了杨大郎的例子在前头,杨四郎能够谋到一份好差事、也都在鱼儿一家的预料之中了,而让鱼儿一家意料不到的却是杨四郎的亲事……
原来杨四郎在东京等候参加省试和殿试时,因缘际会下邂逅了东京一位性子直爽、脾气火爆的官家小娘子。杨四郎同那位官家小娘子的邂逅并不是很愉快,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口角,最终更是闹得怒目相向、不欢而散。
哪知这么一闹,那位官家小娘子竟然对杨四郎生出了一丝男女间才有的情意,一回到家就同父母说这辈子非杨四郎不嫁。她的父母一向把她捧在手上疼爱,因此见宝贝女儿坚持要嫁给杨四郎,无奈之下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于是杨四郎金榜题名后,那位小娘子的父亲、翰林学士高翰林直接找上了他,把想招杨四郎为婿的意思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并让杨四郎给个明确的答复。
这位高翰林找上门来、可谓是送给了杨四郎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四郎只要点头应下这门亲事、日后的前程就不用愁了,高翰林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自是会用心的替杨四郎打点了。
于是就在大家伙儿一边羡慕杨四郎、一边认为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应下这门亲事时,杨四郎竟然当场拒绝了高翰林的好意,气得高翰林拂袖离去。
而就在众人纷纷为此事感到惋惜时,杨四郎却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更加相信家人知道了此事也一定会支持他这样做……
而杨四郎之所以拒绝高翰林、也都是性格使然。这杨四郎打小便聪颖过人、天资异禀,这也让他的性子里多了一分读书人的清高,这份清高让杨四郎不愿像杨大郎那样走上仕途婚姻之路、想找一个自己真正中意的女子为妻。
哪知杨四郎的推辞却激起了高家小娘子骨子里的倔强,让她更是下定决心非要嫁给杨四郎不可!且性格直率的高家小娘子竟还直接找上了杨四郎,直截了当的问杨四郎为何不愿娶她,一点都没小娘子该有的羞涩、反而态度坚决的一定要杨四郎说个理由出来!
而杨四郎被高家小娘子堵了一回后,才知道原来高翰林家的千金就是曾经同自己有过冲突的小娘子。而这杨四郎当日虽然同高家小娘子有过争执,但却十分欣赏她敢作敢当的直爽性子,加上高家小娘子同杨四郎以前见过的那些小娘子大有不同,让杨四郎只见了一次就把她给记住了……
也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早就有了安排,也许是月老早就在杨四郎和高家小娘子之间绑上了一根红线,总之高家小娘子找上杨四郎询问拒婚的理由后,二人很快就又争执起来,一来二去慢慢的竟然对上了眼、成为了一对欢喜冤家。
事情发展到最后自然是杨四郎拜倒在了高家小娘子的石榴裙下,随后(炫)经(书)历(网)了娶妻的一系列琐事事宜后,欢欢喜喜的将高家小娘子娶了回家,二人成亲后才拜别父母一起前去任地赴任。
而杨四郎打从参加秋闱一路到殿试,和杨大郎那会儿相比可是走得顺利多了,且他比杨大郎还幸运了许多———才刚刚金榜题名、就抱得美人归,且这个美人还是他自个儿中意的,没有掺杂任何政治利益在里头。
而同杨四郎相比,小栓子可就没他那么幸运了……
话说小栓子虽然也顺利的通过了省试,但却在殿试时被刷了下来、随后心灰意冷的回到了小岞村。这小栓子上京前可是自信满满的同家人保证一定会高中,且还当着鱼儿的面说了“等我高中回来娶你”这样的话儿,但最终他却没能通过殿试、金榜题名……
这样的结果让小栓子顿时觉得没脸见鱼儿、也不敢提什么娶鱼儿为妻之类的话,一回到小岞村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苦读,并立下誓言三年后一定要通过殿试、金榜题名!
不过小栓子虽然闷闷不乐,可他的娘亲林氏却一点都不觉得小栓子没能通过殿试丢脸,反而觉得小栓子能一路考到金銮大殿、已是十分有出息了!并且林氏还热热闹闹的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算是庆祝小栓子能够通过省试、到金銮大殿上见了官家一眼。
这林氏这样想倒也正常,毕竟在小岞村这方小小的地方、像杨大郎和杨四郎这样的人一年也出不了几个,就连能够顺利通过省试参加殿试的人也不多!所以小栓子能够通过省试,在小岞村乡亲们的眼里也算是有出息了,毕竟小栓子通过了省试怎么也已经是个“举人”了……
而鱼儿知道小栓子受了打击、心里不'炫'舒'书'服'网',也就没上赵家找他、免得见了面让小栓子觉得更加不自在。加上上一次在竹林的那次谈话,让鱼儿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小栓子了,于是鱼儿也就抱着鸵鸟心态躲了起来,想着等小栓子自己想开了再做打算。
而杨家热热闹闹的忙完杨四郎的亲事,再忙着把杨四郎夫妇送出家、前去赴任,才把这些事儿折腾完没闲下多少时日,转眼便又进入了秋初、眼看着这就要到中秋这个大节了。
这中秋节一临近,刘氏马上就又得带着林三娘忙起来了,毕竟惠安一带的人十分重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要准备的物事可有不少。
而早年杨家的状况一直不好,所以逢年过节也都是过得紧巴巴的,许多风俗也都因没钱而简略过去没有认认真真的操办,尤其是中秋节“博饼”这个最耗费钱银的风俗、杨家每一年都办得十分简单,让中秋节少了几分该有的热闹气氛。
但今年可不比往年了,眼下杨家的几个小子除了杨六郎外、其余的几个可都是娶了媳妇儿,且当官的当官、打渔的打渔,加上三个媳妇儿都十分懂事、总会用各种各样的法子帮着补贴家用。
李氏和高氏也都把自个儿的陪嫁田都全权交给刘氏打理,并明言这些陪嫁田里收的物事都入到杨家的公帐上,算是不能在杨大柱夫妇跟前尽孝的一点补偿。这李氏和高氏的陪嫁田可有不少,这样一来杨家就多了一项很大的收入了。
除此之外,鱼儿得知影雕能卖上大价钱后,便开始雕凿影雕拿到城里的影雕铺子里换钱补贴家用。虽然鱼儿一个月也就雕凿个一、两幅影雕,但这也足以让杨家的情况慢慢的比以前好上了许多,再也不用过那揭不开锅、只能喝米汤嚼野菜的日子了。
而杨家一家既然已经过上了好日子,那这一年的中秋节刘氏自是要好好的操办一番了、补一补往年没能热热闹闹的过中秋的遗憾。于是才刚刚七月底、八月初,刘氏就已经开始忙着准备过中秋节的各种物事了,且还一早就明言说今年一定要让大家伙儿好好的博一回饼、博到大家伙儿都尽兴为止!
而鱼儿很早就知道闽南一带中秋时有博饼的风俗,且也早就想亲身博上一回了,因此听了刘氏的话鱼儿便开始期待中秋节的来临了,并总是缠着刘氏问博饼时会拿什么来当彩头。
这博饼其实是闽南一带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闽南特有的独特月饼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带有赌博色彩的娱乐活动。
博饼时所需的物事也很简单———一个大瓷碗儿、一副骰子、一大盒会饼(月饼),家境好些的人家除了准备一大盒会饼外,还会准备各式各样的物事用来做彩头。
而这会饼虽然也是月饼当中的一种,但却和寻常的月饼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里头分别有一个最大的、被称作“状元饼”的大月饼;
有两个比“状元饼”稍微小上一圈、被称作“对堂饼”的月饼;
有四个比“对堂饼”小上一些、被称作“三红饼”的月饼;
除此之外,还有八个被称作“四进饼”的月饼,十六个被称作“二举饼”的月饼,而一盒套饼中最小的、被称作“一秀饼”的月饼则有三十二个。
这月饼既然分了大小和“等级”,那自然是要靠掷骰子来决定谁吃大饼、谁吃小饼了,于是这博饼也就有了它一套独特的博饼规则。
……………………………………………………
特别声明下,小云查了下才知道博饼是明朝时郑成功发明的~
汗,虽然宋朝还没出现博饼,但博饼真的是闽南特有的一个风俗,尤其是现在厦门年年都会在博饼上做文章~~小云也很爱这个风俗啦,所以才给写上了~大家就当穿越的蝴蝶效应好了~
PS:感谢“张JW_99521”和“wery”亲亲的打赏~
第五章 博饼
这个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
有两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
有四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
有三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一至六、能够按着顺序排列的则可得对堂饼;
再来,就是得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若是扔到瓷碗里的骰子扔出四个“四点红”、那就可以把最大的状元饼拿走,若两个人都出现四个“四点红”,则比较剩余的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骰子扔出五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四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若是四个“四点红”加上两个“一点红”、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六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
而若是大家博饼的过程当中,有人把骰子从瓷碗里掉到了外面,那那个人就得停一轮才能继续参加博饼。
而这用一盒会饼来当彩头远远有些不够、毕竟鱼儿一家上上下下可有不少人,加上杨七娘也会带着陈师傅一起回家过节,因此刘氏一早就带着林氏到城里去大采购了一番,买了一些平日里大家伙儿都用得到的物事,分成和各种大小的会饼相对应的几种彩头。
而博饼需要的各样物事都准备好、大家伙儿都把博饼的规则记得滚瓜烂熟后,中秋节也很快就来临了。
而中秋节一到,鱼儿一家便把一张大圆桌搬到了地坝里,再拿了几条二人凳围着桌子摆了一圈,随后一家人便围着圆桌一边吃月饼、一边开始博饼,很快杨家的小院子里便响起了接连不断、骰子落到瓷碗里的清脆声响。
这闽南人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大家伙儿博的是一个好兆头,且大多数闽南人都愿意相信,博到状元的人之后一年的运气总是会特别好。所以闽南一带的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还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而鱼儿今年的运气似乎不怎么好,眼看着无论是会饼还是物事都快被博完了,鱼儿跟前依旧只有零星几个最小的“一秀饼”,以及用来作为博到一秀的彩头的几样小玩意儿……
这样的结果让鱼儿很快就郁闷的崛起了小嘴儿,再轮到她时也装模作样的把骰子捂在手里吹了一口气、象征性的吹了口还运气,吹完才重重的将骰子扔到了瓷碗里。
而这骰子一落碗、鱼儿就急忙凑了过去,睁大双眼看着那骨碌碌转个不停的骰子,期望她能转出个最大的状元、把已被杨六郎博去的状元饼抢来。
而这骰子在瓷碗里转啊转啊,骨碌碌的转了好一会儿、慢慢的里头的五个骰子都停了下来,只剩下一个骰子还在转。这五个已经停下来的骰子竟意外的全都是黑色的六,这让最后那个还在打转的六成为了最关键的一个骰子,让鱼儿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的瞧着碗里,就等那个不听话的骰子停下来了。
而那个不听话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