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而杨六郎一起了个头儿、接下来不用他多说,外号“包打听”的李二妞就叽叽喳喳的把话接了下去:“鱼儿,难道你不晓得我们小岞村流传许多的‘偷菜求姻缘’风俗?咱们村里的小娘子可是没一个不晓得!真不晓得你平日里心思都放到哪去了,不该知道的物事你倒是知道了不少,该知道的物事却是一概不知……”
鱼儿听了李二妞带着一丝“鄙夷”和“轻蔑”的话语后、脸上的迷茫又深了几分了,更是惊愕的瞋大了一双美目、怎么也难以相信北宋竟然也会流行偷菜!难不成杨六郎和李二妞说的“偷菜求姻缘”、是二十一世纪网上开心庄园的现实版?
一想到这儿鱼儿浑身的血液忍不住沸腾起来了,要知道鱼儿没穿越前可是天天蹲点偷菜、且对偷菜有着一种莫名的执着,甚至还曾经为了偷菜半夜特意设置了闹钟、闹钟一响就爬起来趴在电脑前,十指飞舞的偷菜!
于是鱼儿马上就眼巴巴的看向李二妞,等待她介绍什么是“偷菜求姻缘”……
而李二妞也不负鱼儿所望,马上就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咱小岞村有这么一个和未出阁的小娘子有关的风俗———每年的中秋佳节,小娘子们一博完饼、赏完月,就会相约一起到别人家的菜园子里偷葱、偷菜!”
“偷菜、投葱?!这不会被人家抓起来训上一顿吗?”鱼儿不解的问道。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且表情有些不自在的小栓子开口替鱼儿解了疑惑:“既然这是我们小岞村一直以来的风俗,那一到中秋之夜,大家伙儿也都会睁一只、闭一只眼,任凭那些姑娘们把自家菜园子里的菜‘偷’了去……”
小栓子的话只解答了鱼儿的一部分疑惑,于是她很快就又开口问道:“就算被偷的人家不追究,可那些小娘子为何要偷菜呢?难道她们自家没菜?”
“鱼儿你别急着追问,我这话不是还没说完吗?”
先前被打断的李二妞不悦的瞪了鱼儿和小栓子一眼,见大家伙儿重新把注意力投放在她身上了,才得意洋洋的继续往下说道:“如果未出阁的小娘子、能在中秋之夜偷到别人家菜园子里的葱或者其他的蔬菜,那就表示她将来能嫁个如意郎君……”
“我们村里老一辈人常挂在嘴边那句‘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的顺口溜,说的就是‘中秋之夜偷菜求姻缘’这个传统习俗!”
李二妞说的那句顺口溜鱼儿没少听老一辈的人念叨,因此细细一想很快就彻底明白了李二妞说的这个风俗习惯,也明白杨六郎故意提起这个风俗、是在取笑她该找个如意郎君嫁了……
鱼儿在男女之事上一向皮薄,也知道如果继续和杨六郎较劲下去、最后一定会是她告败,因此鱼儿决定把话题给岔到李二妞身上,很快就再开口问道:“既然我们村里有偷菜求姻缘这个习俗,那二妞你怎么没去偷?四娘你也没去?”
马四娘性子软弱一向是个没主见的人,因此她听了鱼儿的询问后只低声答了句:“二妞说偷菜不好玩,去城里会有比偷菜更好玩、又能求得好姻缘的物事,让我别去偷菜跟着她上城里去……二妞既然这么说了,我也就跟来了。”
鱼儿闻言笑眯眯的看着李二妞:“二妞你这可就不够意思了,这城里有什么好玩的物事你只告诉了四娘没告诉我,你这样偏心我可是会生气的哦!”
鱼儿这么一说,小栓子、杨六郎等人的注意力当下就被吸引了过来,大家伙儿都把目光钉在李二妞身上,似乎都对马四娘口中那“好玩的物事”十分感兴趣。
而一向大大咧咧的李二妞此时却突然别扭了起来了,看向鱼儿等人的目光也变得有些闪烁不定,支支吾吾了半天才挤出一句极其敷衍的话语来:“鱼儿你别问了,等我们进了城你就知道了!”
李二妞说完便快步往前走去,边把鱼儿等人撇在身后边有些不自在的丢下一句话:“我们还是别再闲扯下去了,得赶紧赶路才是!不然去晚了没逛上一会儿就得出城了,否则宵禁时辰一到城门可就要落锁了。”
这李二妞别别扭扭、神神秘秘的虽然让鱼儿心里倍感好奇,但她也知道一进城自然就知道李二妞说的好玩又能求得好姻缘的物事是什么了。加上鱼儿也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做停留,免得杨六郎听了又来打趣她……
于是鱼儿很快就大步跟在了李二妞身后,并一个劲的催促大家伙儿加快脚步进城。这小岞村离城本就不算远,因此大家伙儿加快脚步后、几刻钟后就远远的看到了高大巍峨的城门了,再走近些就能看到城内有着明亮的火光。
那片明亮耀眼的火光让鱼儿等人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迫不及待的想进城凑热闹了去了,心里更是已经忍不住开始勾勒城内的景象。
很快,鱼儿一行人就鱼贯通过城门,且他们才一进城就见到了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只见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挤满了游玩的男女老少、和贩卖各种各样应景儿小玩意的摊贩;再往前走几步到了城里最繁华热闹的街道,鱼儿更是发现长街两侧早就拉起了长长的红线,线上挂满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灯……
………
今晚12点左右还有一章,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PS:谢谢“指尖舞蹈”亲亲的红包,嘻嘻~小云把喜气分给你一些,你也会幸福滴~~~
也谢谢诸位亲亲对小云的体谅,小云其实每一次断更都很内疚,一有空闲也会努力的把更新补上,汗,但是结婚加年底真的是太忙了,让小云很想多更新却有心无力~呜呜呜~
第九章 进城赏灯(二)
这中秋佳节本就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此佳节自然是要玩灯、赏灯了。而中秋节有玩赏花灯的习俗早前多集中在南方一带,因此虽然眼下全国各地的百姓过中秋佳节都会玩赏花灯,但若是非要论南北两边的花灯哪边漂亮,那自然是南方的花灯了,毕竟北方多会在冰灯上费心思。
这一点鱼儿早就有所耳闻,但当她亲眼见到这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花灯时,还是忍不住发出了赞叹声!一双眼珠子更是骨碌碌的转个不停、专往挂在长街上的花灯上瞄,更是恨不得摘下那最漂亮的一盏提在手里……
而鱼儿一行人越往那最热闹的方向走去,那挂在两侧的花灯就越是炫目多彩和琳琅满目———有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鱼儿知道南方广州、闽南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这“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也是中秋之夜孩童们的另一个乐趣。
因此鱼儿一行人随着人潮走了一会儿,鱼儿就见到许多孩童在家长的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先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随后一高举起来便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了一道风景。
这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一到这个时候就很喜欢相互较劲儿,鱼儿一路走来见到许多孩童都卯足了劲的举灯、彼此在相互比赛着,比谁的灯竖得最高、竖得最多,还有比谁的灯最为精巧。
而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孩童玩耍外,许多大人还会制作朴素简单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等给孩童们玩耍。而最受闽南一带孩童喜爱的则是“柚子灯”,所谓的柚子灯,就是将柚子内部掏空、继而在外皮上雕刻出简单的镂空图案,最后穿上绳子、在柚子内部点上蜡烛即成。
和柚子灯相似的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制作而成,虽然这样的灯十分简单朴素,但它们胜在制作简易、光芒淡雅且不用花费什么银钱。这样的灯很受家里不甚富裕的孩童们的喜爱,有些孩童还会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耍。
另外还有些大人会带着孩童们在空旷的地方放天灯的,所谓的“天灯”即“孔明灯”,也是中秋佳节一件非常有趣、深受孩童们喜爱的游戏。
这孔明灯制作起来也很简单,许多人家早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就会提前几日用竹扎纸糊大灯。糊灯的人会把大灯的顶部和周围糊得密不透风,只留底部敞开一个口子,随后在灯中横杆上放置浸满油脂的破布、棉絮,或是插上一支粗蜡烛……这样一个简单的孔明灯就算是制作好了。
而这孔明灯制作好了后,一到中秋节之夜、大家伙儿就会到空旷的地方,用两条长板凳垫足,四人站在板凳上捏住孔明灯的四个角,另几人则小心翼翼的扶起孔明灯的底框。
一切准备就绪后,才有一人慢慢的点燃灯中事先放置的物事,利用物事燃烧升起的热气和浓烟,让孔明灯慢慢的膨胀起来,最终变得高高*胀起、并飘飘欲飞,看着就像一只被人捏在手里但却展翅欲飞、想要回归广阔天空的鸟儿。
而这孔明灯是城里人才玩耍的玩意儿,因此李二妞等人见了高飞在半空中的孔明灯后脸上满是惊奇之色,只要鱼儿一人依旧保持一脸镇定。
这鱼儿前世曾经玩过几回孔明灯,于是便笑着同李二妞他们讲解起和孔明灯有关的故事来,还告诉李二妞他们放孔明灯其实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一定要等整个孔明灯都胀满烟气、变得圆鼓鼓的才能放手,那时放手孔明灯才会摇摇晃晃的缓慢上升,最终随风飘荡到一定的高度、与明月争辉,引人们争相观赏、嬉笑追逐……
而鱼儿也是头一回在中秋节的时候进城赏灯,因此自是目不转睛的四下张望,不想错过眼前的美景。当然鱼儿看了这些花灯后,心里也会下意识的把它们同现代的花灯做比较……
鱼儿比较了几回后,很快就发现这些花灯虽然不似现代花灯那样、能够借着通电让灯光更明亮耀眼,但这些花灯的工艺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却是现代花灯远远不能比拟的,就连鱼儿这个穿越人士见了也只有感叹和佩服的份儿!
鱼儿一行人沿街观赏了花灯一会儿,走在最前头的李二妞就开始有些心不在焉了,目光也不再在那些炫目多彩的花灯上停留了,而是开始东张西望像是在寻找某样物事般。
很快李二妞就双眼一亮、拉着鱼儿的手说道:“鱼儿你快看!那儿有一座小庙宇,我们进去瞧瞧!”
鱼儿闻言顺着李二妞指的方向看去,见不远处果然有着一座不大但却挤满了人的庙宇。不过鱼儿觉得眼下不是到庙宇里烧香拜佛的时候,因此她当下就蹙眉对李二妞说道:“二妞,小庙宇什么时候不能去瞧?眼下我们应该在外头赏这一年才盼来一次的秋灯才是,不该上上小庙宇里头去凑热闹。”
李二妞听了鱼儿的话依旧有些心不在焉,眼神一边往小庙宇那边飘去,一边急忙忙的嗔了鱼儿一句:“哎哟!鱼儿你还真是什么都不晓得!难道你不晓得城里人每到八月十五就会到庙宇里听香吗?”
这鱼儿还真不知道城里人有这么一个规矩,也不知道这“听香”究竟是干啥的,因此她只能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李二妞,脸上也堆满了渴望李二妞解答的神色。
李二妞闻言先是有些不自在的扫了小栓子、杨六郎等小子一眼,随后才神神秘秘的把鱼儿和马四娘拉到一边,压低了嗓音说道:“我先前说的城里好玩的物事就是指听香!这听香可神了……”
一直到李二妞神神秘秘的解释了一番,鱼儿才知道原来千百年来闽南一带的老百姓们,都有中秋之日、夜半“听香”的独特风俗。
这所谓“听香”,按李二妞的解释来说、其实就是老百姓在中秋节夜间前往寺庙,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老百姓焚香祷告完后、必须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语,
这入耳的第一句话会被听香之人牢牢记住,最终以此句话为依据、请庙里的大事卜算解答。鱼儿一听李二妞的话,就深觉这“听香”同“测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以某句或某段话里蕴含的意思来判别问卜的结果。
鱼儿一了解听香这个闽南特有的习俗,就明白这“听香”带有迷信的色彩,但鱼儿也知道“听香”其实是闽南老百姓思念亲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毕竟闽南一带有为数不少的男子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到了中秋佳节也总会有些人家难以团圆和相聚。
俗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于是慢慢的闽南一带也有了这样的传言———传言每到中秋佳节、夜深人静的时候,留守在家乡的老母或妻儿就会点上三支香,躲在巷口、墙边听听过路人说些什么话,然后根据话语细细辨别在外亲人何时来信、是否安康等等,聊以慰藉思亲之心。
当然,还有许多怀春的少年和小娘子、会借着听香来问卜自个儿今后的婚事,借着持香听到的第一句话,来问卜自个儿能不能同心上人相守一生,或是问卜如意郎君何时才会出现等等。
因此鱼儿听了李二妞介绍完听香这个习俗、再一见李二妞那有些心不在焉的神色,当下就猜到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的李二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