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杨六郎这几年也没白跟着年师傅学艺,他除了把年师傅会的手艺都学全了外,自己还动脑筋做出了许多年师傅没做过的物事。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可以说杨六郎不满足于按部就班,有创新改造物事的精神。
也多亏杨六郎这几年来一直不断的鞭策自己创新,因此杨六郎回去后一连摆弄了好几日,再和年师傅商讨了几回,最终还是完成了鱼儿给他下达的任务,编造出了像网帘那样的竹帘。
随后杨六郎马上把支架和竹帘带上,寻了鱼儿后两人一起去了海边,趁着退潮的时候把竹子做的支架固定在滩涂上、并在中间空出一定的距离来。待支架固定牢靠了,鱼儿和杨六郎才用草绳把竹帘绑在两个支架之间,最终让竹帘悬挂在滩涂上。
一切都准备妥当后,鱼儿和杨六郎便退到了一旁的沙滩上,寻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
只见杨六郎一边用袖口擦额头上的汗,一边抬头看了看天色,略微估摸了下便开口说道:“阿妹,大约再过两刻钟就会开始涨潮了,到时候那支架能不能支撑住,竹帘子能不能浮起来的同时不被海水冲走,我们很快就会知晓了。”
鱼儿闻言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随后稍作休息便沿着海滩走了起来,仔细的观察了脚下的沙土的湿润度,确定了自己所在的沙滩乃是现代人用来做滩涂养殖的海滩后,便远远的问了杨六郎一句:“小哥,这片海滩应该是无主的吧?我们以后在这儿搭个竹帘子养紫菜,不会被人赶吧?”
因北宋还没有人发现滩涂的价值,更是没有人利用滩涂来进行海产品养殖,因此这海滩自是没人愿意花钱将它占为己有。这也正好给了鱼儿机会,让她不花钱就能把海滩占为己用……
不过眼下困扰鱼儿的依旧是技术保密问题———这海滩如此空旷、放眼望去没有丝毫遮掩的物事,将来杨家一在这儿架起竹帘养紫菜、从头到尾也都会被人看了去,这样一来杨家若是最终真的大有丰收,那一定会有有心人前来偷师。
而那些有心人只要用心的研究几天,再观察下杨家人是如何操作的,很快就能把这“半浮式养殖法”给依葫芦画瓢的学去。届时北宋的紫菜就会开始变得不值钱了,甚至大家都会抛弃那最原始的养紫菜方法,用鱼儿从现代搬过来的新方法养紫菜。
不过鱼儿也没本事把整片海滩给遮盖起来,杨家更是没势力在海滩上围堵出一片固定的范围、不让闲杂人等进来,毕竟这海滩不是杨家的私有物。
不过即便如此,鱼儿也只能先现试着把紫菜养起来,等真的把紫菜养起来、赚钱了,再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毕竟这种在光天化日之下实行的低技术活计,本就十分容易让人偷师学去,杨家也只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占着先机先大赚一笔了。
再说了,鱼儿眼下想这些还有点为时过早,一切都得等眼下立在滩涂上的竹支撑架和竹帘子达到鱼儿的要求,这半浮式养殖法才会有戏……
而在鱼儿思绪辗转间,潮水很快就一波接一波的往上涌,看样子海水涨潮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鱼儿赶忙往回走回到杨六郎身边,和他一起站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目不转睛的看着一点一点被海水淹没的竹帘。
这海水涨潮的速度很快,一浪推着一浪,很快就淹没了鱼儿原先行走的海滩,往更高的地方蔓延,那立在滩涂上的支架也很快就被海水淹没了一大截。随后只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绑在支架上的竹帘便被涨高的海水冲得浮了起来,还海面上摇摇晃晃……
而竹帘子一浮起来,试验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只见鱼儿目不转睛的盯着不远处那片汪洋大海,此时挂着竹帘子的那片海滩已被海水完全淹没,先前还能看到的几块礁石也被海水淹盖得失了踪影,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浪正往鱼儿这个方向扑来,带起阵阵浪花的同时,也把那竹帘子冲得四下摇晃、像是要脱离绳子的束缚随波逐流般。
杨六郎的一双眼同样紧紧的盯着那几片大竹帘,双手更是一只成掌、一只成拳,因焦急而不断的相互撞击,嘴里更是下意识的念叨道:“那两个竹支架一定不能倒啊!”
可惜海水一点都不给杨六郎留情面,巨浪不断的冲击着竹支架和竹帘子,那竹支架在接受巨浪撞击同时,还要承受绑在它上面的竹帘四下晃动带起的冲击力,很快就歪到了一边、有倾倒的迹象。
这样的迹象让鱼儿和杨六郎心里一急,两个人更是下意识的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的看着不断被潮水冲击的支架和竹帘子。只见慢慢的,那竹支架开始变得有些不稳、左右摇晃,最终在杨六郎郁闷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被潮水卷得失了踪影。
那竹支架一倒,杨六郎立马就哭丧着一张脸,闷闷不乐的冲鱼儿说道:“阿妹,失败了,那两个竹支架压根就承受不住海水的冲击力!”
鱼儿早就猜到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倒也不像杨六郎那般沮丧,而是实施的出言提点了杨六郎一句:“那小哥有没有想到改进的法子?若是没想到,就多观察、观察那上涌的潮水,兴许看久了心里就有主意了。”
鱼儿的话马上给杨六郎提了个醒,让他马上一扫沮丧的情绪,一脸认真的观察起此起彼伏的潮水,更是马上转动脑筋想着改进的法子……
鱼儿见状心里倍感安慰、对杨六郎也十分有信心,坚信他最终一定能做出合适的支架来。
一想到这儿,鱼儿不由暗暗的在心里感到庆幸,庆幸当年在她的推波助澜下,杨六郎最终选择了拜年师傅为师,同这些竹子、木头什么的打交道,否则鱼儿眼下就会少了一个有用的助力,半浮式养殖法的各种实验也不可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而这杨六郎也没辜负鱼儿对他的期望,只见他很快就开口说道:“这架子得换成粗一点的木头才行,我平日里摆弄的大多是竹造的物事,因此先前我也都没往木头这方面去想,还好这会儿突然想到了……”
鱼儿听了也十分赞同,认为这木头架子要是能做得好,的确是比竹架子要结实牢固,于是便顺着杨六郎的话补了句:“小哥说的对,最好是把几根粗木头捆在一起让架子更牢固些,而这架子牢固了、就能抵挡住潮水的冲击了。”
其实鱼儿觉得最管用的法子是弄根长铁棍子、深深的插到沙滩里,这样海水怎么冲也不会把铁棍给冲走了。不过这个念头很快就被鱼儿给否决了———这铁棍子那么重,露在外面的部分超过一定的长度,就很难在海滩上立起来的、指不定不用海水冲击自己就先倒了。
………………
关于养紫菜的题外话:这紫菜无论是用什么法子种,其种子都是来自海洋,这种子也是在海洋里自己生成了。
因此怎么把海洋里的种子更多的留在陆地上,就是紫菜能不能盛产的关键哈~
而鱼儿想用石灰粉把礁石表明弄粗糙,为的就是能粘(我自己理解的)住更多的紫菜种子,让它们在岩石上生根发芽,这是增加紫菜产量的一个办法。
其次,鱼儿想在海滩上搭竹帘,其实算是采用了滩涂养殖紫菜的法子了,说白了就是用竹帘来拦截海里的紫菜种子,紫菜种子也很容易附在竹帘上,而鱼儿只要多搭几个,就能拦多一些的紫菜种子,等种子成才紫菜后就能采割更多的紫菜了~
当然,紫菜的成长条件是阳光和海水浸泡,至于长在什么地方却不讲究,不像农作物只能长在土里~
………………………………………………………………
………………………………………………………………
这是小云自己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写这些只是想让大家看的明白一些~最后抱抱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小云哦!
第七章 帮忙
不过虽然铁棍被鱼儿给排除了,但鱼儿却还是忍不住在“铁”上面打主意,心想若是能做个类似铁称砣的底盘,中间挖个洞让支架穿过去、然后再插到泥沙里。如此一来有了个铁称砣底盘固定住支架,支架会不会稳固牢靠些呢?
鱼儿很快就把自己的想法同杨六郎说了,随后又捡了根树枝在沙滩上画了个底座的大概模样,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中间掏空的铁质圆柱。
杨六郎明白鱼儿的意思后也觉得可行,于是他们二人马上动身进城,打算去城里的打铁铺子走上一趟,寻看看有没有鱼儿想要的物事。
鱼儿原本以为她想要的铁底座不好打,哪知她才把样子画在纸上,打铁铺那五大三粗的师傅就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且三天之后就能给鱼儿打出来。
当然,在北宋铁和盐一样属于官用,私自开采铁矿会触犯律法、受到朝廷的处罚,老百姓想要铁也只能买官铁,且有限制数量不允许被老百姓大规模拥有。
因此这铁在北宋算是不便宜的物事,鱼儿把在建州攒的、在路上花剩的银子全都拿了出来,才勉强够在铁铺里买下两块沉重的称砣当底座,当然这称砣得打造成鱼儿想要的、中间镂空的样子。
鱼儿和打铁师傅把细节都商讨好后,就先付了一部分银钱当定金,并约定好三日之后就来取物事。随后鱼儿和杨六郎就出城回村了,一回到村里、鱼儿马上就催促杨六郎回年师傅那儿去研究支撑架,让他一定要再做出一个新的、稳固的支撑架出来,最好是那铁称砣一拿回来、就有新支架可以试验。
和打铁师傅约定的三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第四天鱼儿早早的吃过早饭,同刘氏说了一声后就直奔年师傅家,还没进门就看到杨六郎站在门外、正在摆弄着一个用粗木头做的支撑架。
鱼儿见了那个木支撑架两眼一亮,随后马上凑过去仔细的观察那个木头支撑架个部分零件,并开口问了句:“小哥,这是你新做出来的支撑架?这木头看着蛮粗实的,你又把好几根绑在一起做支撑架,看起来还不赖嘛!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承受得住潮水的冲击力……”
杨六郎一边手脚利索的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一边随意的答了句:“这木头支撑架本就比我先前做的竹支撑架结实,只要再安上你让打铁师傅做的铁称砣底座,我想这一回这支撑架估计能在潮水里立稳了。”
杨六郎这么一说,鱼儿对新做的支撑架自是更加期待,更是等不及想要再试验一次了,因此鱼儿很快就催促起杨六郎来:“那我们赶紧上城里把那两个铁称砣底座给抱回来,好带着这新做的木支撑架再到海边去试试!”
哪知杨六郎却没理会鱼儿的催促,一边继续调试着手上的物事,一边慢条斯理的说道:“别着急,这人都还没到齐呢,我手上的活计还差一点就做完了,你且再等等。”
这鱼儿眼下心里正着急呢,因此见杨六郎故意卖关子、马上不悦的撅起小嘴儿,嘟囔道:“还有谁没来?难道小哥你约了别人一起进城?我们可是要去城里搬铁称砣回来试验,是有正经事要做,小哥你可别给我惦记着去玩!”
“我知道、我知道,我喊上那人可不就是要他帮着干苦力活?没他咱可就不能把那铁称砣搬回来,”杨六郎边说边没好气的扫了鱼儿一眼、反问道:“难不成我的宝贝妹妹,要亲自把那沉重的铁称砣抱回来?那称砣可不轻哦!你抱得动吗?”
杨六郎这么一说,鱼儿才记起她光顾着着急去城里搬称砣了,竟忘了当初为了能更稳定的当底座,特意让打铁师傅打了分量十足的称砣。如此一来,那称砣少说也有几十斤、一定十分沉重,若是真让鱼儿亲自将称砣一路搬回来,那的确是够呛的……
鱼儿一边庆幸杨六郎比她想得周到、提前把帮手找好了,一边好奇的追问了杨六郎一句:“小哥,你找了谁来帮忙?应该不是三哥,我见他一早就随阿爹出海打渔去了。”
杨六郎闻言笑而不言,只往不远处抬了抬下巴:“瞧,帮手已经来了,还多带了一个来。”
鱼儿顺着杨六郎指的方向看去,很快就看到小栓子正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急忙忙的往他们这边走来。只见小栓子见鱼儿已经在那里候着了,马上就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的赶到鱼儿面前:“八娘子,我是来帮你搬物事的,我没迟到吧?”
鱼儿一边随意的点了点头,一边把小栓子拉到一旁、压低嗓音问道:“和你一起来的那小子是谁?我怎么瞧着有点面生?”
“他是我阿母给我安排的贴身小厮,我让他跟着一起来搬物事,这样我们三个人就能轮流着歇息,”小栓子先是解释了下跟在他身边的是谁,随后还不忘体贴的补了句:“一会儿八娘子你跟着我们就好,不用你动手,那称砣沉,我怕你一抱就给累坏了。”
“我哪有那么娇贵!”鱼儿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却还是有着一丝高兴,心想这小栓子懂得主动体贴人了,看起来还不错、算是个有风度的男人。
而小栓子既然带着帮手来了,鱼儿自是马上又催促起杨六郎来:“小哥,就你一人磨磨蹭蹭的半天没弄好,让我们三个等你一个!”
杨六郎闻言一脸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