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那媒婆有媒婆钱赚自是愿意随林氏跑一趟了,因此杨家门外很快就多了个穿红戴绿、打扮得花枝招展,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妇人。
那妇人笑容灿烂的站在杨家大门外,远远的见院子里有人走动,便扯开嗓子喊了句:“杨嫂子在不?我给你们家送好姻缘来喽!”
刘氏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才意识到那媒婆是林家请来说媒的,于是赶忙让林氏把那媒婆请了进来,又是请坐又是看茶,忙乎了半响两人才坐定说话。
那媒婆早先已从赵家得了准话,知道两家早就合议过亲事、没什么需要商量的了,剩下的便是按照规矩走一遭就成了。
因此那媒婆一进屋坐下,茶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心急的把林氏给她的那封求婚启掏了出来,一把塞到刘氏手里、说道:“这是赵家托我送来的求婚启,杨嫂子你且先仔细瞧瞧!”
这刘氏又不识字,因此接过求婚启后脸上顿时有了一丝尴尬的神色,不过刘氏虽然不知道求婚启上头写了什么,但却知道它的用处———在北宋,婚约称之为帖,有草贴和细贴(也称定贴)之分。
一般两家有了议亲的意向后,便会率先由媒人把男方的求婚草贴(求婚启)送到女家。如女方同意这桩亲事,就会回一封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草贴给媒人、由她递给男方。
而这些求婚草贴上,除了一些简单的男女双方状况外,无非就是写着一些赞美男女双方的词句,赞美完最后再说一些男女双方乃是天作之合、珠联璧合的一对儿等好话,总之就是走过过场而已。
因此刘氏不识字看不懂求婚草帖上写了什么也不打紧,她只要按照规矩把杨家事先准备好的草帖给媒人就行……
不过刘氏却不想让那媒人小瞧了去,只见她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眼赵家送来的草帖,随后才对林氏吩咐道:“去,把我们家准备好的草帖取来,让这位媒婆带去给赵家。”
林氏应了声“是”后便进了里屋,躲在里屋的鱼儿见林氏进来了,连忙凑到她耳边、哭笑不得的叮嘱了她一句:“三嫂,你快让阿母别装模作样的看那赵家送来的草贴了,她都把草贴拿反了!”
林氏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捂着嘴儿笑了起来:“我们阿母是紧张阿妹你的婚事,才会连草帖拿反了都没觉察到!阿妹你放心,兴许那媒婆她也不识字、压根就不晓得阿母把求婚启拿反了!”
说话间林氏已开了刘氏床头的百宝箱、取出一封大红洒金的草帖,示意鱼儿稍安勿躁后才出了屋把草帖递给那媒婆。把媒婆得了草帖后当下便识趣的起身告辞,出了杨家门便直奔赵家。
而赵家得了杨家送来的草帖后,接下来便按照规矩进行合婚,顺利合完婚又请了位算命先生合八字,这些规矩赵家都一一照办了,才请媒婆把小栓子的庚帖送去杨家。而杨家接到庚帖后,还要再合一次婚才行。
两家顺利的交换过草帖后,接下来的步骤就开始递送细帖、也就是定贴了。这媒婆十分尽职,一把杨家的合婚结果带到赵家,就仔细的把细帖上需要写明的事项一一对林氏明说……
而在北宋,议亲时的细帖也十分讲究、一点都不能马虎,光是男方这边就要在细帖上写明祖、父及本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他本人的出生年、月、日,兄弟排行第几,父母健在否;如无父无母则要写明谁是主婚人,他本人有哪些田地、财产以及送什么聘礼给女方,这些都要一一在细帖上写清楚,且不可作假。
林氏听了媒婆的话后丝毫不敢马虎,马上按照赵家的实际情况,把小栓子的情况一一仔细填写了,写完才将细帖交与媒婆,一边塞了把铜板儿给她、一边笑着说道:“麻烦你再替我跑一趟把这细帖送去杨家!这几个钱你且拿着吃茶去,回头事情办妥当了我自会再重谢!”
那媒婆喜滋滋的接过林氏给的钱,先把那几个铜板儿塞到袖子里、再伸手接过细帖,接过后照样是往怀里一揣,随后便出了赵家门往杨家所在走去。
那媒婆到了杨家也不客气,径直拣了张板凳坐下,随后便把怀里那封五男二女花笺子掏了出来,笑眯眯的交给了刘氏。
这一回刘氏也不在媒婆面前装模作样了,直接寻了个由头拿着细帖进了里屋,让识字的鱼儿把细帖上填写的内容说与她听,见细帖上头写的情况都属实,刘氏也就放下心来,让鱼儿把自家事先准备好的细帖拿了出来。
而女方回的细帖的内容基本上和男方的相同,就是少了田地财产这一项,再将聘礼一项改成嫁妆,如此即可。
而杨赵两家互相递过细帖,两家的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婚约也即时开始生效……
但即便如此,这三书六礼、以及成亲前的种种规矩也才起了个头,此后杨家和赵家都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杨家要嫁的乃是最心爱的幺女,因此一家人尤为重视,事事都极力要做到最好,想给鱼儿一个难忘的婚礼。
日子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一天一天的流逝,转眼离鱼儿出嫁的吉日便只剩下三、四天了。这小栓子一心想早些把鱼儿娶进门来,因此一到迎亲的前三日,他就急忙忙的和赵家老大一起,把催妆花髻、金盖头、花扇花粉盒,以及画彩线果等物事送到鱼儿家里,意为催妆。
这催妆也是北宋的一项风俗,其意思也不难理解———大体是指在成亲的前三日,由男方家里派选人携礼品到女方家里,催请女方家里的人早早为新娘置办出嫁时所用的嫁妆。
而杨家收到小栓子送来的催妆物事后,则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子等物回赠,表示男方的意思他们已经知晓了。两日后,杨家便选派人送妆,把家里替鱼儿置办的嫁妆先一步抬送到赵家去。
这新妇嫁妆多少,同她今后在婆家地位的高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新嫁妇在婆家的体面。因此鱼儿的嫁妆都是刘氏花了大把银子精心置办的,除此之外,一直十分疼爱鱼儿的杨大郎几人、也大方的拿出体己银子,买了不少贵重的物事给鱼儿添箱。
这些嫁妆按照习俗都用箱笼装着,大件的有箱子、柜子、被子、褥子,小件的则有首饰、衣服、绸子、缎子、文房四宝和一些压箱底的金子、银子。
除此之外,鱼儿的嫁妆里还有着一种叫做“子孙桶”的物事。鱼儿初始有些好奇,一直拉着刘氏追问这“子孙桶”究竟是什么物事,后来刘氏把话说白了,鱼儿才知道原来她嫁妆里头的“子孙桶”,其实就是一只漆了红漆的马桶!
鱼儿也是听了刘氏的解释,才知道原来北宋女子出嫁,无论家境如何、置办了什么样的嫁妆,这嫁妆里头是一定要有这子孙桶的。
且这子孙桶里还要按照各地的风俗习惯放些物事进去,例如惠安一带的女子出嫁,是往子孙桶里放枣子、花生、桂圆、栗子、荔枝,取“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之意。往北一些的地方,则会往子孙桶里放五个煮熟的红鸡蛋,也是有“五子登科”的寓意。
刘氏这么一解释、子孙桶的用意立时显现出来———大家伙儿都希望鱼儿和小栓子成亲后、能够赶紧生出几个大胖小子来!
于是鱼儿不等刘氏把话说完就羞红了脸,此后再有什么好奇的事儿,鱼儿也不敢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更是不敢再提那只子孙桶……
……………………………
总想着鱼儿的婚礼一定要好好写写,可突然不知道该咋写,汗~
第二十三章 喜庆洋洋(二)
而这送妆之日也正是铺房之日,因此鱼儿的嫁妆送到赵家后,刘氏就带着媳妇儿留下来,亲自替新人铺房。
所谓铺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布置房间、铺设床铺。而依照北宋风俗,铺房时男家会事先准备好床席桌椅,女家则要准备被褥幔帐,并使亲人去男家铺设房奁器具,摆珠宝饰。
因此刘氏和林氏很快就把事先准备好、放在嫁妆里头的几个大箱笼搬进了赵家为新婚夫妇准备的新房里,打开箱笼把被褥幔帐等物取了出来,一一铺好、挂好。随后刘氏和林氏再取了些摆设分别摆在新房各处,为了给鱼儿长脸,刘氏特特将一些较为贵重的摆设,摆在那最最显眼的地方。
而杨家人在新房里铺房的时候,也正好是女家夸耀嫁妆丰厚的时候,那些妆奁就摆在赵家的小院子里,任前来凑热闹的人观赏。
这刘氏可是狠了心、下了血本给鱼儿置办嫁妆,因此鱼儿的陪嫁十分丰厚也很有看头,引了许多乡亲前来瞧热闹。那些乡亲有的艳羡,有的佩服,有的则夸赵家结了门好亲事、娶了个好媳妇儿,争相说着一些好听的话儿、把林氏哄得眉开眼笑,也让院子里喜庆洋洋四处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一铺完房天色便逐渐暗了下来,很快就到了鱼儿出嫁的前一晚,这闽南一带女子出嫁的前一晚都要和母亲一起睡,因此当晚刘氏便按照风俗习惯和鱼儿睡在一个被窝里。
这一晚刘氏和鱼儿说了许多话儿,也叮嘱了鱼儿许多事,无非就是让鱼儿嫁到赵家后要孝顺公婆、友爱兄弟,更是事事都要以小栓子为先。
刘氏把该叮嘱的话儿都叮嘱完了,心里依旧有些不放心,略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提醒了鱼儿一句:“阿妹,过了明日你就是小栓子的媳妇儿了,你可千万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总是对他呼来喝去、一不顺心就甩脸子给他看!虽然小栓子一直以来事事都顺着你的心意,可你总这般刁蛮任性的同他发小脾气,久了他心里难免会有些不痛快、生出间隙来……”
“阿母也是为了你好才同你说这些话儿,这男人虽然是得管、得治,但却也不能日日都凶巴巴的管着他,这事儿你可得自个儿拿捏个度,可别因这小性子、自个儿把自个儿的夫君往外推!”
钻在被窝里的鱼儿本是有些昏昏欲睡,听了刘氏这话后惊得瞌睡虫一下子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是忍不住在黑暗中瞪大了双眼,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刘氏———这刘氏平日里自个儿就是个彪悍的主儿,更是没少见她对杨大柱呼来喝去的,没想到如此彪悍的刘氏竟会教她不要对小栓子凶巴巴的。
刘氏似乎猜到了鱼儿心中所想,有些不自在的说了句:“你阿爹和小栓子不同,他大字都不识一个、是个守本分的老实人,我若是再不凶悍些,我们家恐怕早就被人欺到头上来了!而小栓子可是读书人、性子也算机灵,别的不说,就说他日后是要在官场里打滚混日子的,你怎么也得给他留几分脸面才是。”
鱼儿听了刘氏的话忍不住撅了小嘴儿,不满的嘀咕了句:“我是喜欢他、把她当自己人才冲他发脾气呢!阿母您先前不是说这女子娇嗔耍小性子,乃是闺房之乐吗?怎滴现下又不让我冲小栓子发脾气了,若是一辈子都让我憋着性子,那我还眼巴巴的嫁给他做什么?”
刘氏见鱼儿不满的抗议,不由笑着伸手轻轻的捏了鱼儿的脸蛋一下,无奈的把话说得更直白些:“阿母也不是让你事事都顺着小栓子、一点脾气都没,我是让你今后再欺负小栓子时,得看看周围有没有外人在场,免得让小栓子觉得难堪!”
刘氏一把话给说白了,鱼儿当下便双眼一亮、领会了她的意思,很快就笑嘻嘻的说道:“我晓得了,阿母的意思是说我今后照样可以欺负小栓子,不过最好是关起门来在我们两人独处的屋里欺负,出了独处的屋子就不能由着我的性子来了,得给小栓子在外人面前留分脸面才是。”
“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刘氏一脸欣慰的答道,随后语重心长的补了句:“这夫妻俩过日子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但阿妹你切记无论遇到什么事儿,夫妻俩都一定要有商有量、一起想出解决的法子来!心里对彼此有什么不满、也一定要坦诚说出来,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磕磕绊绊、和和美美的一直过下去……”
“毕竟你嫁过去后就是赵家的人了,阿母也不能在你身边看着你、帮着你了,如何讨公婆喜欢、让夫君十年如一日的宠着你,这全得靠你自个儿了。”
刘氏话说到最后难免多了几分沉重,让鱼儿眼睛顿时酸酸涩涩的,不舍的情绪也一下子都冒了出来,心里那浓浓的不舍、和淡淡的伤感让鱼儿下意识的往刘氏的怀里钻,带着浓浓的鼻音撒娇道:“阿母,我舍不得离开你,也舍不得阿爹和哥哥们……”
鱼儿的话让刘氏也跟着红了眼眶,但她知道若是她也说不舍,那她们母女俩定是要哭上一回,于是便强行压下心头的不舍、强颜欢笑的开导鱼儿:“傻丫头,舍不得也得嫁,哪有闺女守着老子娘一辈子的?”
“阿母……”
刘氏怕再说下去气氛会更加凝重,于是一边把鱼儿搂在怀里安抚,一边岔开了话题:“好了、好了,阿母再同你说些闺房之中的事儿,你可得仔细听着、把这些事儿都记紧了……”
刘氏说着、说着声音逐渐变小,说给鱼儿听的内容也越来越露骨,让窝在刘氏怀里的鱼儿羞得把头埋得低低的,心想刘氏还不如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