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不如直接让她去看春*宫图之类的呢,这样口耳相授还真叫人难为情!
而刘氏叮嘱鱼儿的那些话和事,都是小娘子出嫁前必须知道的,因此刘氏也顾不上害臊了,一直拉着鱼儿说了好久,一直到鱼儿扛不住连连打哈欠,刘氏才放过鱼儿让她赶紧睡了,明天才有精神当新娘子。
鱼儿本就困得不行,见刘氏终于放过她了,马上就抱着被子呼呼大睡,因睡前被刘氏给洗了脑,于是鱼儿一睡着就做了个很不纯洁的春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鱼儿就被刘氏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刘氏见鱼儿虽然已经起身梳洗了、但面上还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忍不住又开始唠叨起来:“阿妹啊,一会儿你就要出门了,你可得赶紧打起精神来才是!今儿的事无论是哪一样你都不能出错,否则会让人说闲话、说新娘子出嫁遇到不吉利的事儿!”
“我晓得了,阿母您都说了十几遍了,待会儿吉时一到我就会打起精神来,”鱼儿说着掩嘴打了个哈欠,道:“阿母您别担心了,不会出什么错儿的!”
刘氏虽然恨不得鱼儿立马就一副龙马精神的模样,但见鱼儿脸色有些憔悴心里也是心疼得紧,于是也就不再念叨了,直接让那一早请来给鱼儿梳头的妇人进屋。
那梳头娘子是刘氏特意从城里请来的,只见她一进屋就手脚麻利的拾掇起鱼儿来,先是取了木梳把鱼儿的一头青丝梳顺,嘴里也按照规矩说着一些吉利话儿……
待把规矩做足了,梳头娘子才往木梳上抹头油、替鱼儿梳了个妇人发式,随后便取出胭脂水粉来替鱼儿描眉、点唇,不一会儿就把鱼儿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只差往鱼儿头上插些金钗、珠花,便可以盖上那红盖头了。
话说不但杨家这边鱼儿早早就起来装扮,赵家那边小栓子也起得很早,作为准新郎官,小栓子一早就要换上喜服前去祭拜赵家的列祖列宗。这北宋新郎官迎亲前祭祖,一来是告慰祖先自己已经成人,就要大婚了;二来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能够顺顺利利的迎娶到新娘,并保佑自己婚后的生活和和美美。
小栓子郑重其事的祭完祖后,便带着一个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杨家迎新娘子过门,一路上又是敲锣奏乐、又是点放炮仗好不热闹,才走了几步就引了许多人出来看热闹。
小栓子带领着迎亲队伍到达杨家后,给了不少的利是钱才能顺利将杨家紧闭的大门敲开,随后小栓子便带着迎亲队伍进了杨家,人一全都涌到地坝上,小栓子就马上按照习俗让乐官作乐催妆。
而此时鱼儿还没完全梳妆打扮好呢,因此一听到外头响起了喜乐、鱼儿当下就急了起来,终于不再一副懒洋洋没睡醒的模样,而是马上连连催促那梳头娘子,让她赶紧把自己给打扮好,免得误了吉时。
那梳头娘子一面替鱼儿插花,一面笑着说道:“这是男家来迎亲的人想多讨点利市钱呢,八娘子你不用着急,且让他们奏上一阵。”
………………………
那啥,洞房花烛夜,要不要写肉呢?这是个问题……
PS:清明假期小云要回老家扫墓啊,因要跑好几个地方扫墓,所以明天就要开始扫了,可能这三天假期会没时间码字更新,先和大家说一声、请个假~~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小云还是会尽量保持每天一更,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四章 喜庆洋洋(三)
梳头娘子话音才落,刘氏便撩了帘子把林氏喊了进来,嘱咐她按照习俗出去地坝撒些利是钱,嘱咐完折回来也催了梳头娘子一句:“是得紧着些打扮,一会儿新人还要去祭拜祖先呢!”
梳头娘子听了不敢有所怠慢,当下手上的动作便快了几分,很快就按照规矩把鱼儿这个新嫁娘给打扮齐整了。这时小栓子已给了拦门的杨家人不少利是钱,好不容易才越过重重阻碍进到鱼儿的闺房、见到鱼儿。
不过小栓子才刚刚进屋还没来得及同鱼儿说上话,就被故意捣乱的杨六郎几人笑嘻嘻的左右夹住、不由分说的把他往门外拉去,嘴上还不忘嘻嘻哈哈的说道:“时辰到,该去祭拜我们家祖先了!”
说着杨六郎就把好不容易进了鱼儿闺房的小栓子拉了出去,而鱼儿也在刘氏和林氏的搀扶下慢慢的走出闺房,按照北宋女子出嫁前的风俗,和小栓子一起去祭拜杨家列祖列宗……
鱼儿和小栓子一起恭恭敬敬的祭拜完列祖列宗后,马上就有两位福高德重的五福之人一左一右的将鱼儿搀扶住,其中一人手里打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小心翼翼的遮盖在鱼儿的头顶,一直到把鱼儿送到地坝、登上花檐才将伞收起来。
而鱼儿端坐在花檐里后、花檐却没有立时起步,几个抬轿子的轿夫也依旧嘻嘻哈哈的立在原地,一点抬轿子出门的意思都没,似乎一点都不着急。
甚至还有胆儿大的轿夫,直接嘻嘻哈哈的冲新人家说道:“这利是钱不给足,我们这些抬轿子手脚的力气就不足哟!”
这轿夫嚷嚷着要钱倒不是故意刁难新人,而是按照北宋的规矩习俗行事,这在北宋叫做“起担子”,意思就是给足了喜钱轿夫才肯抬轿起步,也只有给足了喜钱这轿子才算是抬得吉利。
这杨家早就办过几次喜事了,因此刘氏对这些习俗十分了解,一见轿夫嚷嚷着要利是钱,就马上朝林氏使了个眼色。林氏见状立马识趣的取了那贴了“囍”字红纸的小箩筐过来,抓了里头的铜板儿便往地坝上撒,几个轿夫见状立马身手敏捷的接起了喜钱来。
一旁陪小栓子前来迎亲的赵家亲眷,也是巴不得这抬着新娘子的花檐赶紧抬出杨家门、进他赵家门,于是也急忙忙的拿出喜钱塞给轿夫,催促他们赶紧抬轿子出门、千万不可误了吉时……
地坝里悠扬的乐声长奏不停,迎亲的队伍拿足了利市钱,才喜笑颜开的抬起了花檐子,领头的人吆喝了几声、说了几句吉利话儿后,鱼儿乘坐的花檐便被稳稳当当的抬出了杨家门。
这花檐一出门,林氏便急忙把一碗事先备下的清水端到刘氏面前,刘氏接过那碗清水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按照风俗习惯把碗里的水洒在了轿子后头。此举代表着鱼儿已是杨家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杨家再也不予过问,也有祝福鱼儿今后在赵家能够事事如意的意思。
而花檐出了杨家的大门后,小步走着跟在花檐旁的媒婆赶忙低声提醒了鱼儿一句:“轿子出门了,新娘子该掷扇了!”
鱼儿得了媒婆的提醒,赶忙将一早就准备好藏在袖口的扇子拿了出来、丢到了轿子外,早在一旁候着的杨六郎见了马上上前将那扇子捡了起来。这扇子掷了后鱼儿也按照规矩哭了几声,随后便有人在轿子后头盖上一张“竹筛”,以象征繁荣。
轿夫抬着花檐不紧不慢的绕着小岞村慢慢行走,一路上更是没少放炮仗,一直到把小岞村前前后后都绕了一遍,轿夫才把鱼儿乘坐的花檐往赵家抬去。迎亲的队伍一到赵家大门前,女方跟随的人以及男方的亲友、便闹哄哄的围着林氏等人讨要喜钱花红等物事,这一风俗和先前的“起担子”相对应,被北宋人称作“拦门”。
这喜钱给足了,鱼儿才得以在媒婆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下花檐,并在媒婆的指引下踏在一条青布条上。鱼儿临出门前刘氏就反复的叮嘱过她,让她下了花檐后一定要小心翼翼的按照媒婆的指示行事,一定要把脚落在青布条上,千万不能让双脚踩到土地上,以免让人觉得新娘子还没进门就做了不吉利的事儿。
而鱼儿才刚刚下了花檐,就有一位赵家事先请来的阴阳先生(算命先生)站到了花檐前,只见那阴阳先生手里拿着一只斗,斗里盛着谷子、黄豆、铜钱及果子等物事。
那位阴阳先生一见鱼儿下了花檐,口里便开始念念有词,念了片刻后便抓起斗里的物事向门前抛撒,围在门前的孩童见状嘻嘻哈哈的争先抢拾,有几个调皮的差一点撞到鱼儿,让被媒婆扶着的鱼儿心下意识的悬得高高的。
而阴阳先生此举叫“撒谷豆”,北宋人认为这样做可以镇住青羊等杀神,让新娘子平平安安的进门。
待阴阳先生撒完谷豆,便有一人捧着一面镜子倒退着行走,引鱼儿从马鞍、草垫及秤上跨过。鱼儿因头上盖着红盖头,只能看到自个儿的脚尖,因此这一系列动作她都是在媒婆的指引下完成的,并且一直都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走神。
一直到媒婆低声在鱼儿耳边说了句“进屋了”,并按照“坐虚帐”的规矩把鱼儿引到帐子内坐下,鱼儿才敢把那一直提着的那口气暂且松了去,一直紧握的小手也才慢慢松开,心里为北宋娶妻的一系列繁琐规矩感到头痛和无奈。
而杨家跟随迎亲队伍前来的亲眷,把鱼儿送到屋里坐下后,每人快饮三杯酒后便起身告辞,只留下杨大柱、刘氏以及杨六郎等直系亲属在赵家,这也是北宋婚嫁的规矩,北宋人称之为“走送”。
随后便暂时没鱼儿什么事了,鱼儿只要在新房里歇着便成,倒是小栓子要忙前忙后的招呼前来贺喜的一干宾客,或是主动给长辈敬酒,或是被交好的友人拉着灌酒,一刻都不得闲。
待酒过三巡,身穿礼服、头戴花胜的小栓子满面春风的登上一个事先摆在中堂的木塌,那木塌上按照风俗习惯放置着一把椅子。
但小栓子登上木塌后并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将媒人请了过来,再请了姨母或妗子等长辈过来,各斟了一杯酒请他们饮了;随后再把刘氏这位丈母娘请了过来,恭恭敬敬的敬上一杯酒,待刘氏把小栓子敬的那杯酒饮了,小栓子方才敢坐下,此举称之为“高坐”,也是北宋婚嫁习俗之一。
且先不说小栓子这边如何,却说鱼儿在新房里坐定后,先是松了一口气歇息了一会儿,之后随着那插在案上的一对红烛眼看着越烧越矮,离那洞房花烛夜的时辰越来越近,鱼儿心里便又开始紧张起来,思绪一时间也有些混乱,对那将要到来的“洞房花烛夜”生出了几分期待的同时,小心肝也忍不住“砰砰砰”的加速跳动起来,比先前行礼时还要紧张几分……
而就在鱼儿紧张得掌心渗出一层细汗时,新房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鱼儿脑海里才闪过“闹洞房”这三个字,门外便突然多了一群人。只见那群人一进新房,就争先恐后的撕扯那挂在门额横眉上的花布,似乎都想沾沾喜气儿。
这突来的喧哗热闹声让鱼儿心里一紧,在她正满心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时,她紧握的小手毫无预兆的被一只大掌给包住了,从那只大掌上传递过来的温度似乎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鱼儿紧张不安的心慢慢的安定下来,心跳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频率。
很快鱼儿就听到小栓子低低的在她耳边说了句:“娘子别怕,有我在。”
那声“娘子”让鱼儿先是有些不习惯的一怔,随后盖在红盖头下的脸蛋儿便红彤彤的,心里更是寻思着她是不是也要改口唤小栓子“官人”了……
但鱼儿还没来得及鼓起勇气喊上一声“官人”,小栓子就已温柔的牵着她的手、带着她慢慢的往外间走去,候在外头的刘氏和林氏见小栓子把鱼儿请出来了,便各自拿出一块彩缎来绾成一个同心结,并喜滋滋的冲鱼儿和小栓子喊了句:“牵了巾、结了心,从此新郎官和新娘子便永结同心!”
小栓子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盛,握着鱼儿的那只手也下意识的加重了力道,似乎想以这似有似无的举动来表明,他想和鱼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决心。
站在小栓子身旁的鱼儿听了刘氏和林氏的话,也下意识的把头埋得低低的,那副因羞赧而展现出来的小媳妇儿姿态,让小栓子见了忍不住往鱼儿身边靠了靠,若不是屋里还有几位长辈在,小栓子恐怕已随着心意紧紧的把鱼儿拥在了怀里……
………………………………………………
抱歉,放完假后小云就卡文了,不知道怎么写洞房花烛夜,汗~~~~~(》_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