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先生教的功课,我只听过一回便全都记下了,回来哪还用得着复习啊!”
这杨四郎天资聪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他一见杨大郎怪他、便满不在乎的小声嘀咕了句,心里更是有些不明白为何杨大郎每天一下学就复习功课,但功课却只学得和他差不多,杨四郎甚至觉得他这个弟弟书读得其实比杨大郎好……
杨四郎的嘀咕让他的脑袋上再挨了一下,杨大郎那有些古板的声音再度响起:“你嘀嘀咕咕的说些什么呢?难道大哥训你训的不对?先生不是教导过我们,无论资质如何都必须勤学苦读,千万不能太过自负、自傲……”
杨四郎可不敢惹自己这性子古板迂腐、还十分爱唠叨的大哥,所以立马态度一转、大喊道:“我是在替自个儿喊冤呢!我哪有拿话教坏我们阿妹?大哥你别胡乱冤枉我!”
“没有?”
杨四郎油嘴滑舌的狡辩让杨大郎气得把眼睛瞪得更圆,气哼哼的训道:“哪有身为兄长的不劝幼妹学好女红、厨艺等活计,反倒怂恿幼妹肆意玩耍?你可知我们北宋待嫁的小娘子得学多少本事,去了夫家才不会被婆家瞧不起、不会被人欺凌?”
杨四郎没杨大郎那般死板,所以满不在意的说了句:“只要我们兄弟几个争气点考个一官半职回来,到时候我们家阿妹就是什么都学不会,有我们这几个当官的哥哥撑腰,未来的婆家哪敢瞧不起她?嫁过去后更没人敢欺负她!再说了,这婆家不也是我们睁大眼帮着挑的?”
“你这臭小子休得再胡言乱语!万一我们考不到一官半职呢?亦或者我们考上了但却官途不顺呢?再说了,但凡家教好的人家都会按着规矩调教家里的小娘子,你不让阿妹早早的学这些物事,是想日后让人瞧不起我们杨家和阿妹吗?”
因自幼便天资聪颖、而生出了几丝自傲的杨四郎,观念同天天埋头苦读的杨大郎十分相悖,杨四郎通常不必刻苦苦读就能把先生教的内容都学会,所以读起书来倒是十分随心所欲和轻松惬意,也正是如此让杨四郎无法苟同杨大郎的一板一眼,更认为杨大郎遇事不懂得变通乃是读书读坏了脑袋……
所以杨大郎那通教训让杨四郎十分不服气,所以当下便再出言驳了句:“我又没说让阿妹什么都不学,我只是让她晚些时日再学罢了,再说了,阿母不也是这个意思吗?难道大哥是说阿母做错了?”
“你竟然到现在还执迷不悟?!还抬出阿母来当你的挡箭牌,你……”
“好了!”
杨大郎话未说完鱼儿就抢先出言打断,待正争吵个不停的二人的视线集中在自己身上时,鱼儿才接着说道:“大哥、四哥,你们若是再继续吵下去,鱼儿就不理你们了!鱼儿不喜欢你们吵架!你们再吵下去,鱼儿就会非常、非常讨厌你们!”
鱼儿故意一连说了两遍“非常”以表明自己真的生气了,她知道杨大郎和杨四郎其实都是疼爱自己、为自己好,才会因观念不同而起了争执,只是二人本就没有坏心,再争吵下去只会伤了彼此之间的兄弟之情……所以鱼儿无论如何也要阻止他们再吵下去。
杨四郎的性子比较随性不羁,所以一见鱼儿生气、他立马换了一副讪媚的笑脸,软言软语的讨好道:“不气、不气,我们阿妹不生气了,都是四哥不好,四哥不该同大哥吵起来,四哥知道错了还不行?”
“来,阿妹打坏蛋四哥,打完就不能再生四哥的气了哦!”杨四郎边说边做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要是阿妹不理四哥,那四哥日子可就会过得很惨,不但不能同我们家的小开心果玩耍,一定还会因惹阿妹生气而被阿母拎着耳朵教训!”
杨四郎这话让鱼儿听了十分满意,道:“那四哥不许再惹大哥生气了哦!”
“嗯嗯嗯,我不说话了还不行吗?”杨四郎说完还故意紧紧的抿住了嘴巴,表示他不会再和杨大郎吵下去了。
鱼儿“搞定”杨四郎后,才转而冲着杨大郎甜甜一笑,道:“大哥也不许再吵了哦!”
如果说杨四郎是最直接、最讪媚的护妹控,那杨大郎就是最不直接的别扭护妹控,他心里其实已经因为鱼儿的话而举旗投降了,可却依旧一脸别扭的说了句:“既然四弟已经认了错、那我便不再训他了,可大哥说的话阿妹你不能不听啊!大哥也都是为了你好……”
于是杨大郎马上转移目标、改冲着鱼儿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大道理,无非就是让鱼儿眼下苦一些、多下些苦功夫,把女红和厨艺等待嫁小娘子需学会的活计都一一学下来,学好了将来才能嫁个好人家等等。
杨大郎还苦口婆心的同鱼儿讲了、学会这些活计日后会有什么好处,最后竟然还让鱼儿不要老是跑到村子里、玩得和野丫头般,让鱼儿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做一个淑女等等……
杨大郎的话让鱼儿听了是一个头两个大,她知道杨大郎唠叨这些也是为了她好、是真心实意的为她着想,只是鱼儿却不得不承认杨四郎私底下说过的一点———杨大郎这几年来,真的因太过勤学苦读、而把脑袋瓜子给读坏了!
眼下杨大郎可以说活脱脱是杨大柱的翻版,可杨大柱也就在杨六郎弃文从商一事上表现了一些固执,到最后他还是改变了观念和态度。但眼下的杨大郎不但固执、还很迂腐刻板,显然受书本的影响变成了那迂腐刻板的文人。
杨大郎在不知不觉中变了一种性格,杨家人能怪他或是说他不好吗?
鱼儿知道不能,因为杨大郎是抱着勤学苦读、最终金榜题名改变家境的念头,才会拼了命的逼自己去读书,他没有杨四郎的天赋,所以只能以勤来补拙、逼自己把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文章记在脑子里。
哎,鱼儿只能说是古代的教育制度把以前那个可爱、憨厚的杨大郎给教没了,想来眼下这般拘于礼数和规矩的杨大郎,定不会像从前那样、再做出带着几个弟弟作弄丁牙侩的捣蛋事儿了……
鱼儿只能慢慢的去改变杨大郎的观念,但这不是一时便能做到的事儿,所以眼下她所能做的就是岔开话题、打断杨大郎的长篇大论:“大哥,鱼儿也想好好的跟着阿母学针线活,可鱼儿生性好动、没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您可有什么好法子能让鱼儿能够长久的坐住?”
“坐不住?”
杨大郎微微蹙了蹙眉头,很快便寻到了这其中的关键:“一定是阿妹你平日里太爱玩耍了,所以眼下才会缺乏小娘子该有的耐性。”
这一点鱼儿早就知道了,只是不好直接说出来而已,眼下既已诱得杨大郎说出结症所在,鱼儿也就正好顺着他的话往下问道:“那要做什么才能让鱼儿有耐性呢?”
杨大郎闻言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想了好半响才答道:“这耐性得慢慢培养才是,一时半会儿怕是有些难以磨练出来。”
“还请大哥替鱼儿想个好法子,鱼儿想让自己变得和村里的其他小娘子一样有耐性,能乖乖的坐住、跟着阿母学针线活。”鱼儿一脸诚恳的拉着杨大郎的衣角,表示自己真的很想把耐性磨练出来。
杨大郎闻言沉着脸思虑了一番,想了一会儿便面露喜色的说道:“有了!我有一个法子能让阿妹练出小娘子该有的耐性!”
“什么法子?”鱼儿和杨四郎异口同声的问道。
“练大字!”杨大郎一字一句的说出答案。
“练大字?”
杨四郎挑着眉重复了遍杨大郎的话,并下意识的反问道:“可眼下阿妹连字都不识得,如何将字写在纸上?”
就在杨四郎发表疑问的同时,鱼儿的心里已欣然接受了杨大郎的提议,并且也认为练大字真的是一个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好法子!再说了,鱼儿本来就打算要缠着杨大郎识一识古繁体字,眼下杨大郎既然主动提了出来、鱼儿又怎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呢?
所以杨四郎话才一说完,鱼儿就马上接着说道:“四哥真笨,可以让大哥先教鱼儿识字,识了字鱼儿不就能写了?”
不过这时杨大郎却有些后悔了,只见他犹豫不决的说道:“可不教鱼儿小娘子该学的女红,却教她读书识字,这未免有些不合规矩吧?常言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杨大郎和鱼儿才没说一会儿话,就把书上那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又搬了出来,这让鱼儿和杨四郎听了忍不住暗地里直翻白眼,杨四郎更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抗议:“大哥若是不想教阿妹识字,由我来教便是,不要再搬出一大堆大道理来了,不就是识个字吗?至于说得这般严重吗?”
杨大郎闻言一见正色的纠正杨四郎的“错误”观念:“四弟你说这话可就不对了,这待嫁的小娘子学习女红、厨艺等才算是正经事儿,字少认几个倒是无妨,我不是不让鱼儿读书识字,而是不想她本末倒置……”
杨大郎一板一眼的训完杨四郎后,还不忘补了句:“四弟,你不可偷偷的教阿妹读书识字,待我禀过阿爹、阿母再做决定。”
杨大郎说完这话便真的立马去寻杨大柱夫妇,而鱼儿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杨大郎的背影,这杨大郎到底还是不是自小在农家小户里长大的孩子?怎么一读多了书,不但说话变得文绉绉的、还讲究起这么多规矩来?!
其实鱼儿倒是冤枉了杨大郎,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在北宋人眼里乃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那个时代真的十分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观念,且世人更看中的是女子管家的本事和女红、厨艺等方面手艺的好坏。
哪怕是富贵人家的女子,更多的都是学习琴棋书画,诗书倒是只略微读了一些、并不会重点培养。所以只能说这杨大郎太一板一眼、死守规矩了。
……………………………………………………………………………………………………………………………
最近觉得没先前那么有感觉和灵感了,若是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大概是小云正处于调整期~
第三十四章 读书识字
这杨大郎去了杨大柱夫妇面前、自然是再唠叨了一遍大道理,杨大柱也认为鱼儿先学女红比较好,而刘氏则压根就不想逼鱼儿这么早学这些物事,再说这农家小户的小娘子也实在没饱读诗书的必要……所以最终杨大柱夫妇二人都没有多说,十分随意的应了杨大郎请求不要让鱼儿本末倒置的提议。
鱼儿知道了后自然是小小的郁闷了一把,也知道以其去改变杨大柱夫妇那“农家小户的小娘子没饱读诗书的必要”的观念,还不如去改变杨大郎的观念,毕竟杨大郎还是赞成鱼儿读书识字的,只是不愿她本末倒置先读书识字而已。
所以鱼儿很快就重新燃起了“斗志”———鱼儿不信自己真不能把杨大郎给说服!若是连这么一个小事,鱼儿都说服不了杨大郎,那还提什么时时提点、潜移默化的改变杨大郎迂腐的性子?
于是鱼儿开始耍起了小心思,每每杨大郎放学归来鱼儿边紧紧的跟在他屁股后面,杨大郎复习功课,鱼儿便趴在一旁、撑着小脑袋瓜全神贯注的看他复习,且鱼儿还打定主意只看不说、一点吵杨大郎的意思都没有。
也正是鱼儿只乖乖的呆在一旁看,让杨大郎不好把她赶走,只能在鱼儿的注视下、浑身不'炫'舒'书'服'网'的做自己的事儿……可鱼儿这样眼巴巴的看着杨大郎,他怎么能专心致志的复习功课呢?
于是几天后,杨大郎终于“缴械投降”了,当某一天鱼儿依旧趴在桌上、全神贯注的看着他写字时,他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阿妹,你天天跟在大哥身边也不去别处玩,难道你就真的这么想读书识字?”
杨大郎一问、鱼儿立马使劲的点头,并带着崇拜的神情、拿好听哄杨大郎开心:“鱼儿觉得大哥的字写得好漂亮,鱼儿也想写,大哥你就教鱼儿好不好?”
鱼儿的要求让杨大郎十分为难,摇头说道:“阿妹你怎就不听大哥的话呢?你若真想学,就跟着阿母学针线活去吧!等你再大些,大哥再教你写自个儿的名字……这样可好?”
“不嘛!鱼儿现在就想学,鱼儿知道大哥最疼鱼儿了,您就答应了鱼儿嘛!”
鱼儿先是使出浑身解数冲着杨大郎撒了一番娇,随后不等他再推脱就振振有词的说道:“大哥不让鱼儿读书识字,乃是怕鱼儿耽误了学女红的功夫,可若是鱼儿不能先把耐性磨练好,那只会花更多、更长的功夫去学女红……”
“指不定到最后还学不好呢!倒不如在跟着阿母学女红前,先认几个字儿、再写写大字,把性子练稳了今后才能仔细的把阿母教的活计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不就能事半功倍了吗?指不定到头来还能学得比较快呢!”
鱼儿一张小嘴儿、就伶俐的说了一大堆话儿,这些话儿很快就把杨大郎忽悠得晕头转向,下意识的说了句:“阿妹这话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有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鱼儿一见杨大郎被自己忽悠过去了,立马一脸狡黠的接了句:“大哥说的后半句话儿鱼儿听不懂,不过前半句鱼儿却是明白了———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