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鱼儿一见杨大郎被自己忽悠过去了,立马一脸狡黠的接了句:“大哥说的后半句话儿鱼儿听不懂,不过前半句鱼儿却是明白了———大哥这前半句的意思就是答应鱼儿了,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识字?大哥先从一些简单的字儿开始教鱼儿好不好?”
“这……”
杨大郎才说了个“这”字,鱼儿就扑到他怀里,可怜兮兮的摇着他的胳膊撒娇道:“好不好嘛?大哥你就教教鱼儿嘛!鱼儿真的很想学……”
杨大郎最受不得鱼儿冲他撒娇,加上鱼儿刚刚那番话已微微打动了他,所以他最终也就一脸无奈的答应了鱼儿所求之事。
这杨大郎虽然性子古板,不过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子,让他成为一个一旦承诺了、就会一心一意的履行的老实人,决定杨大郎当下就做出了决定———以后每天从学堂回来后,都抽出半个时辰来教鱼儿识字,等鱼儿识得字了再教她写字。于是鱼儿就这样正式开始了读书识字之路。
不过杨大郎虽然答应鱼儿,但却还是不忘唠叨了几句、让鱼儿练一段时间大字后,就得跟着刘氏学针线活,边练边学才不会把小娘子该学的物事落下,鱼儿自然是一脸乖巧的统统应下了,还在杨大郎面前表演了一会“穿针”,表示自己还是有跟着刘氏学了一些的……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杨大郎一下学归来、鱼儿就挂着甜甜的笑容迎了上去,而杨大郎放下书笼、喝了口茶水后,就会抱着小鱼儿下船坐在沙滩上,伴着夕阳和海风,翻着一本《三字经》教鱼儿识字。待鱼儿识上一小段时日的字后,杨大郎就开始教鱼儿把这些字儿串起来,一小段、一小段的念。
这鱼儿刚刚开始自然要装得笨拙一些了,那才是小孩子初学识字该有的样子。鱼儿以前看穿越,里头的主角大多一穿越、很快就能适应那个时代的繁体字,似乎一点阅读障碍都没有……
直到鱼儿亲身体会了一把,才发现写习惯、看习惯简体字的现代人,初始看古繁体字有时候真的要认上大半天,转几个弯弯才能认出那字来,还会遇到一些和现代简体字完全不同写法的繁体字,所以鱼儿倒不用怎么刻意装笨也学得很慢。
但当鱼儿适应了北宋的古繁体字后,很快就把字都看懂了,于是慢慢的、杨大郎不教她也能把一整本《三字经》都看下来了。看懂后鱼儿再用心的跟着杨大郎读了几遍,也就习惯了古人咬文嚼字、摇头晃脑的发音,慢慢的自个儿一人便可把一本《三字经》从头到尾念下来。
这杨大郎也没让鱼儿把整本《三字经》背下来,这一点让鱼儿感到十分庆幸,在她看来能够看得懂、理解书上的意思就行,整篇背下来只会让鱼儿觉得那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况且古文鱼儿还真是背得不利索……
杨大郎带着鱼儿通读了一遍《三字经》后,便捡了两根树枝、和鱼儿一人一枝,就这样一笔一划的在沙滩上教鱼儿写字。这沙滩有着整整一大片,鱼儿想把字写多大就写多大、写错了还能抹掉重写,倒也让她能够大胆的练习写那些笔画繁复的繁体字……
杨家的几兄弟最初开始认字时,也是以这样的法子来节省笔墨纸,可以说穷人家自有穷人家省纸省墨的法子。
和杨大郎无拘无束的坐在沙滩上读书识字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鱼儿就能歪歪扭扭的写出好多字了,最初接触的那本《三字经》鱼儿眼下不但能读会写、还能把书里的意思说个八九不离十。
这样出色的成果让杨大郎忍不住逢人就夸鱼儿是个小神童,引得一村子里好多人一到傍晚就都围到沙滩边,欲一睹小神童鱼儿是如何读书识字的,惹得鱼儿有好几天都羞得不敢出门、拉着杨大郎在船上教她。
这鱼儿没穿越前,其实并没有细细的读过《三字经》,完全是杨大郎教她后,她凭着自己前世积累下来的知识自行理解,而有了前世的知识做基础、鱼儿理解起来自然也就快了一些,不过鱼儿之所以没有故意放慢速度、乃是因为杨家有一个真正的神童挡在她前头!
这杨家真真正正的神童便是杨四郎,这杨四郎也不知道是遗传了哪位先祖的优良基因,不但自小就十分聪颖、什么事儿一点就通,随着年岁增长跟着兄长们到书塾里读书后,更是被挖掘出拥有过目不忘的惊人本事,书塾里的先生更是对他青睐有加、赞赏不已。
所以杨四郎几乎都没怎么用功,书就读得和杨大郎差不多,可杨大郎却比他早进书塾几年、也比他刻苦勤奋啊!这杨四郎才上书塾读了几年,风头就越来越劲,每次功课考校成绩、整个泉州府同龄的学子当中无人能及。
所以别说是书塾里的同窗嫉妒杨四郎了,连鱼儿这个穿越人士都十分嫉妒他……哎,鱼儿只能说天赋这种东西真是羡煞旁人!
而有了杨四郎这个神童挡在前头、众人的目光也都聚集在他身上去了,谁会在意只是聪明一点点的小鱼儿?想当初杨四郎可是只读了一遍、再听先生讲解了一遍,就能把一整本《三字经》全背下来了,所以鱼儿的聪颖和他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有了杨四郎这个挡箭牌后,鱼儿也就不用费太多心思、来刻意放慢学习的脚步了,她只要稍微装一装就能蒙混过关。鱼儿的那点小聪明一点都没招杨家人怀疑,杨家人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被他们捧着手掌心的小宝贝,就是比杨四郎这个神童还聪明也没什么奇怪的……
于是鱼儿也就安安心心的跟着杨大郎,不必害怕因自己太出风头、而发生类似当年差一点被王道婆识破身份的危险事儿。
日落月升、时光飞逝,转眼便过了三个月。
鱼儿跟着杨大郎学了三个月后,已不再在沙滩上用树枝儿练字了,而是轮流借几位哥哥的毛笔,沾了清水写在家里最大的那张矮桌子上,以这样的方法来感受用毛笔写字的感觉,这样也比再沙滩上练字更能练手腕的力道和平稳。
鱼儿前世学画国画前,先学过一阵子毛笔字打基础,所以在沙滩上练习了一阵、找回当年的感觉后,真正握了笔在桌上写、倒也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来了,而坚持握笔沾清水在桌上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鱼儿的字可就越写越漂亮了。
鱼儿在矮桌上练了大半年的字后,终于忍不住在纸上写了一回,看着自己写得足以和古人媲美的毛笔字,鱼儿忍不住暗暗的得意了一把,同时也让她写上了瘾、就此喜欢上在纸上写大字。
只是鱼儿一业余练着玩的兴趣,让她实在不好意思开口同刘氏要笔墨纸,所以鱼儿只能暗暗的压住自己的瘾,一心想着找点什么事儿来赚赚外快,好自己能有私房钱买些纸笔来练字。
有了这个想法后,当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再到小岞村叫卖时,鱼儿便会多留个心眼儿、仔细的瞧一瞧他们带了哪些物事来叫卖,只是一连来了几个货郎、鱼儿都没从他们挑的物事上找到可以赚钱的点子,于是鱼儿便只能暂且耐住性子再等下去。
这一日,鱼儿正在自家搭在岸边的厨房里给刘氏打下手,便听见村口那边忽远忽近的传来了一阵小鼓声,那鼓声让鱼儿立马竖起耳朵、默默的听着这鼓声的节奏,待听清楚这鼓声乃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后,鱼儿便知道村里又来了新的货郎了。
这鱼儿一发觉有货郎到村里来叫卖,眼神就忍不住往村口那儿飘去、心儿更是随着那鼓声飞到了货郎身边。这些走街串巷的货郎总是会挑着许多稀奇古怪、新鲜有趣的物事四处叫卖,这些物事除了村里人常用的外,还有许多乃是专门讨小孩子欢喜的玩具、吃食等……
所以村里的孩童每每见货郎前来叫卖,都会一路围着他,又是好奇又是艳羡的看他挑着的各种小玩意儿,这孩子们见过的世面少、见到货郎带的物事就感到十分好奇,这点大人们也都能理解。
所以刘氏一见鱼儿的心已经飞得远远的,便知道鱼儿也想去村里瞧热闹了,于是便冲着鱼儿挥了挥手,道:“阿妹若是想去村口瞧热闹,就只管去吧,阿母这儿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少了你打下手也不碍事。”
刘氏眼下还未开始做饭,只在厨房里做一些淘米洗菜的杂事儿,鱼儿呆在那儿倒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鱼儿虽然知道自己很闲、却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说要去瞧热闹,眼下见刘氏看穿了自个儿的心思、主动放自己去玩,鱼儿马上欢呼雀跃的亲了刘氏一口,随即便蹦蹦跳跳的往外跑去。
刘氏见状无奈的伸手一把将鱼儿拽住、捞回身边,嗔道:“哎哟,我的好闺女!你也不必急得跟猴子似的吧?阿母话都还没说完呢!”
鱼儿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收住脚步,乖乖的转身面向刘氏,问道:“阿母可是要阿妹向货郎买些什么物事回来?”
刘氏摇头不语,只从裤腰带上的夹层里掏了几个铜板儿塞到鱼儿手里,一脸溺爱的说道:“这几个铜板儿阿妹拿去买几个糖吃吧!那些货郎卖的麦芽糖都挺好吃的,阿母怎么也得让我们阿妹解解馋不是?”
要是换做往常鱼儿一定会懂事的把钱还给刘氏,但眼下鱼儿心里正藏着一个小九九,于是她甜甜的同刘氏道了声谢后、就把那几个铜板子袖了,高高兴兴的奔向村口。
鱼儿才跑了几步,远远的便再听到了一阵欢快的鼓声,这一次的鼓声和先前那一次不一样,听在鱼儿耳里是“嘿得隆咚、嘿得隆咚”的响,比鱼儿先前在厨房里远远听到的要欢快多了!
鱼儿听到这鼓声心里越发的兴奋、小腿儿也迈得更快,一心想要去瞧一瞧今儿来的货郎究竟带了什么好物事,竟引了那么多人去瞧看!这鱼儿之所以越跑越兴奋、还猜测今儿去围货郎的人一定很多,其实是从那变换了的鼓声中觉察出来的……
鱼儿原先也不知道这货郎摇的鼓声有什么特别之处,是跟着隔壁船的李二妞去瞧了几回热闹后,经李二妞八卦的小嘴儿、鱼儿才得知了这鼓声的特别之处———原来在北宋,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必要摇鼓叫卖、借鼓声来吸引主顾。
而这货郎摇鼓其实还另有名堂、十分讲究,比如货郎刚刚挑着担子进村时,摇的鼓点是“咚咚,咚咚,咚咚咚……”,这个鼓点货郎们将它翻译成“出动,出动,出出动”,以这样的节奏和谐音来唤人们出来购货。
而人们被鼓点吸引出来、并纷纷围住货郎挑选物事时,算是货郎生意最兴隆的时候,于是这时候货郎就会边麻利的做着买卖,边高兴的改把鼓声摇成“咚咚,咚咚,咚咚咚……”,以此来表示货郎因生意兴隆而心情十分愉悦。
也正是如此,鱼儿才会一听到那代表货郎心情愉悦的鼓声,就加快脚步的往村里赶,这货郎的生意越兴隆、就代表喜欢他卖的物事的人多,也就是说这个货郎这一次挑来的物事、定是比别的货郎多了些特别之处,才能吸引那么多人前去掏钱买下……
既然如此,鱼儿自然要赶紧赶过去了,否则待她赶到时好物事都被人给挑光了,她还能瞧到什么新鲜物事?瞧不到新鲜物事,那鱼儿心里的小九九也就全盘落空了!
一想到这儿,鱼儿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就钻到了村子里,一进村鱼儿远远的就看到一群人围成一个圈,正吵吵嚷嚷的挤在一起挑物事,鱼儿一眼便瞧到隔壁船的李二妞也挤在人群里瞧热闹,于是连忙过去同她打招呼。
第三十五章 同货郎打交道
“二妞,你到这儿来瞧热闹咋米喊我一声?”
李二妞比鱼儿大上一岁,总是爱以鱼儿的“姐姐”自称,因家里的船长期停在鱼儿家的船的隔壁,所以鱼儿和她从小就经常在一起玩,李二妞倒也算是鱼儿的闺蜜了……所以李二妞一见鱼儿唤她,立马像只小泥鳅般从人群里钻了出来。
李二妞钻出人群后边亲热的挽住鱼儿的小胳膊、边十分仗义的说道:“我不是想先替你瞧瞧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物事,再去把你喊来吗?我知道若是这货郎担来的物事太过寻常,你就是来了也不会看上!不过我正想着回去喊你呢,你就先来了……”
鱼儿一听这话心里马上十分欣喜,听李二妞这话、今儿来的货郎定是带了什么稀罕的物事来了,否则李二妞也不会说要回去喊她,果然鱼儿的小脑袋里才闪过这个念头,李二妞就叽叽喳喳的拉着她介绍起来……
“鱼儿,那林货郎今儿还真的挑了不少新鲜有趣的物事来,有能吹出声音的圆葫芦、有照着京城里的贵人的你面容捏出来的小人儿,听说有几个面容还是偷偷的照着宫里的主子的模样捏的,最新奇的便是那用五彩珠子串成的珠帘了……”
李二妞还在滔滔不绝的介绍着,鱼儿已被她的话儿勾得心痒痒的,忍不住踮起了脚跟、努力的透过人群缝隙往里头张望,无奈这一次围着林货郎的村民很多,鱼儿瞧了半天也没瞧到林货郎担着的物事,于是最后只能任凭李二妞拉着她往人群里钻……
这鱼儿和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