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刘氏年幼时曾经跟着娘家的哥哥认过几个字、读过一些书,所以她不似一般村妇那般无知,更不会随随便便就被丁牙侩那几句好听的话儿给哄骗了去,刘氏深知“一日为奴终身为奴”这个道理,更知道再穷也不能让女儿入贱籍为奴。
刘氏的那番话让杨大柱听得心惊肉跳,赶忙问道:“那后来呢?你有没有立刻拒了她?”
“后来?后来我就拿着大扫帚直接把丁牙侩赶下了船,没把她推到海里就算是给她留了点脸面了!我看她下回还敢不敢打我们家闺女的主意!”
刘氏只是单纯的爱女心切、才会一口回绝了丁牙侩的提议,但杨大柱心里却跟个明镜似的、晓得刚刚的情况有多么的危急,更晓得刚刚刘氏若是一不小心被丁牙侩给哄骗了去,那就会把整个杨家推到那万劫不复的境地!
杨大柱想到这儿心里还有些后怕,背上也被吓出了一层冷汗来,连连说道:“幸好你这当娘的疼闺女疼到骨子里、舍不得让她们为奴受苦,不然你要是真的把七娘给卖了,那可就白白害了家里那几个小子一辈子!”
这话让刘氏听了一脸诧异,被杨大柱抱在怀里的杨沫沫也是满心不解,睁着乌溜溜的眼珠子看着杨大柱等着他往下说下去,杨大柱在刘氏疑问的目光下,慢慢的把卖女儿这件事牵扯到的厉害关系一一说了出来……
原来杨大柱虽然性情憨厚善良,但却也不是个没主见的人,他知道一辈子当渔民不但风险大且也不可能大富大贵,更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所以就算家里再穷,杨大柱也下狠心一定要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无论如何都要送四个儿子去城里的学堂读书,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们培养成才,决不让他们再当一辈子的渔民。
杨大柱和所有期盼孩子出人头地的父母一样,希望儿子们能通过读书、考科举,最后高中走上仕途之路。所以一切和考科举有关的事儿,杨大柱早就趁着在城里卖鱼的机会一一打听清楚了,更是把其中最为紧要的一些事儿牢牢的记在脑子里,避免到时候因无知而出错。
杨大柱先把打听到的一些和科举有关的事儿,挑些重要的同刘氏说了让她记下,随即才清了清嗓子说出了最重要的一点:“我听城里那些在茶馆里卖酸文的秀才说———那入了贱籍的贱民是不能参加科举的,那丁牙侩差点就哄得你害了几个小子的前程!”
刘氏听了十分不解,问道:“就算我们把七娘卖去给人家当奴婢,那也是七娘一人入了贱籍,和大郎他们何干?”
杨大柱见刘氏还是没听明白自个儿的话,不由有些着急、语气也不觉重了些:“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大着呢!要是无关紧要,我会特意把此事挑出来单独同你们讲吗?”
杨大柱急得粗脖子红脸,但一时间又无法把当时同他说这规矩的秀才、说的那番文绉绉的话语完整的复述一遍,最终只得让杨大郎去把村里把一位老秀才请了过来,请老秀才把那个规矩仔细的讲解一遍。
那老秀才一到杨家,杨大柱就赶紧把前因后果同他说了一遍,这位老秀才参加了无数次科举都没能考上举人,但在村里却也算是极有名望、受人尊重的学者,他也因考科举的次数多了、对和考科举有关之事了如指掌。
只见那老秀才听了杨大柱的话后,伸手捋着下巴的山羊胡,不紧不慢的说道:“大柱说的没错,我朝律法的确明言规定‘贱民不可应考出仕’,也就是说良民一旦入了贱籍,就失去了上升的资格和通道。”
“不过,我朝律法虽规定贱民不可应试出仕,但这一规矩也不是完全没得变通,一般贱民想要从良,或经官家颁旨免除贱籍,或为人家奴的由主人放良,放良后至少历经三代、且没有再从事贱业的亲友,才能有应试出仕的资格。”
老秀才这样一解释,杨沫沫马上就明白了———若是杨七娘今儿真的被丁牙侩骗去为奴,那她的几个哥哥就等于有了从事贱业的亲友,无形中就被剥夺了应试出仕的资格,不但他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连他们的儿子和孙子也统统考不得。
杨沫沫虽不晓得北宋的科举制度如此苛刻严明,但她却明白一点———除去贱民不能参加科举这一点,宋朝的奴婢命运已比其他朝代的奴婢好上许多。
在北宋,贱口奴婢的放良,若是官奴婢则需要相关官府的认可才可放良;而私奴婢只需要主人认可,并由主人执笔写上一封“从良书”,便可还奴婢自由之身、并脱去贱籍从此为良……当然这样的“良民”,他和他的家人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杨沫沫还通过一些历史资料得知,北宋官奴婢以及终身为人奴役的私奴婢、不再是奴婢的主体了,奴婢的主体应是雇佣奴婢,也称之为“女使”。
不过依老秀才方才所言,杨七娘就是被卖去为奴后、马上被主人家放良重归良籍,那杨大郎他们几个这辈子也依旧不能应试出仕,只能等历经三代后,换他们的曾孙前去应试出仕。
所以杨大柱说刚刚的情况十分危急、一点都不过分,毕竟杨家几个兄弟的前途,差一点就毁在丁牙侩一人手里,且丁牙侩成日做这些人口买卖、又常常替人入贱籍,怎会不知和贱民有关的这些规定?
可见丁牙侩明明知道卖了杨七娘,会给杨家兄弟带来一辈子的坏处,却硬是对这一点只字未提,只想着如何把杨七娘哄去卖个好价钱!
而刘氏听了老秀才那番话后、才明白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马上把那昧了良心的丁牙侩大骂了一顿,并对自家的几个小子吩咐道:“以后你们见那丁牙侩一次,就给我揍她一次,我看她还敢不敢昧着良心害咱们一家!”
杨大郎自小便有刻苦勤读以博高中的抱负,眼下见自个儿和弟弟们的前途、差一点就毁在可恶的丁牙侩手里,他就是脾气再好眼下也立时便涌起了无尽的怒火,道:“阿母您放心,我和弟弟们一定会好好的教训那丁牙侩一顿,让她没好果子吃!”
而杨沫沫(炫)经(书)历(网)了此事才明白古人十分看中族亲关系,许多事儿都是打断了骨肉连着肉,绝不可能像现代那样一离婚,或是一登报声明和某某脱离了亲属关系,就可以马上把彼此之间的关系撇得一清二楚。古代这些亲属关系就像那结了多年的蜘蛛网,牵这根线必定会牵动到那根线。
(炫)经(书)历(网)了丁牙侩哄刘氏卖女一事后,杨沫沫才深刻的意识到———杨家几兄弟以后混得怎么样和他们全家人都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还会影响到她和杨八娘今后的亲事!
于是还在襁褓中的杨沫沫就开始想着一些鬼主意,暗暗盘算以后几位哥哥若是不用功读书,她就给刘氏介绍“刺股悬梁”、“囊萤映雪”等法子,以鞭策她的哥哥们奋发图强为全家人的美好未来努力!
第九章 惠安女
在杨大柱的再三提醒下,刘氏牢牢的把和儿子们以后考科举有关的事儿都记在了心里,之后那丁牙侩还真被杨家几个小子给作弄了几次,有一次还被整得摔在地上啃了牛屎,此后丁牙侩看到杨家人便会远远的绕道,也不敢再打杨七娘的主意了,卖女一事也算是彻底过去了。
但天气却依然没有好转,杨家田里种的菜换来的糙米早就吃完了,最近一段时间都是刘氏厚着脸皮同村里较为富足的人家赊米,最后连糙米都赊到没人愿意赊了,一家人最终只能以野菜果腹。在一家老小吃了好几日的野菜、个个都瘦得面黄肌瘦了,刘氏不得不厚着脸皮再去村里寻了户心善的人家,想同他们再借点米救急。
刘氏想来想去,最终去了村头较好说话的王大海家,这王家除了打渔种田外,还在城里开了个铺子做小本买卖,所以即使出不了海打渔,王家的日常生计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一家人还是能和往常一样吃饱穿暖,刘氏也是因为这点才会厚着脸皮上王家来借米。
刘氏背着杨沫沫才走到王家门口,王大海的媳妇柳氏就迎了出来,热情的招呼道:“大柱媳妇儿来了啊,别傻愣在门外,快进屋里坐!”
柳氏边说边把刘氏拉到屋里、按在了板凳上,紧接着对自家儿子吩咐道:“二郎,倒杯茶水给你杨婶子喝,再抓把金瓜籽儿出来让我们边吃边磕牙。”
王二郎闻言忙提起茶壶往圆口茶杯里倒了茶,把茶奉上后先礼貌的同刘氏问了安,随后才到里屋抓了一大把金瓜籽儿出来。待那金瓜籽儿被王二郎放在了桌上,杨沫沫才看清所谓的“金瓜籽儿”并不是她后世常吃的葵花籽,而是晒干的南瓜籽儿,想来这里的人把南瓜称作金瓜。
柳氏见自家儿子如此懂事,一脸溺爱的摸了摸他的头,笑吟吟的给了他小小的奖赏:“二郎真懂事,阿母平日里教你的礼貌和规矩都没忘,既然二郎这般乖巧懂事,那阿母便准许你到屋里再抓上一把金瓜籽儿,自个儿到外头寻个地儿解馋去。”
王二郎也只是个八、九岁大的孩子,一听这话双眼当下就迸射出了垂涎的目光,随即马上一溜烟的跑进了屋,不一会儿就把金瓜籽儿揣在兜里,屁颠屁颠的从里屋跑了出来,同柳氏说了声要出去玩耍,就飞快的跑出院门、打算出去同小伙伴们炫耀。
柳氏以慈爱的目光送王二郎出了屋,直到他的身影彻底跑远了,才依依不舍的把目光收了回来,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刘氏说道:“这孩子,打小就爱吃金瓜籽儿,我怕那物事吃多了上火,所以一直都不肯让他多吃,不知不觉也就把他馋成这样了,让大柱媳妇你见笑了。”
小孩子嘴馋本就是平常事儿,刘氏自然不会笑话半大的孩子,于是便顺着柳氏的话说道:“小孩子本就嘴馋,我家那几个小子也都是这样,这有什么好笑的?”
柳氏见刘氏提起了自家的几个孩子,也就想起了前段时间丁牙侩欲哄杨七娘去卖一事,马上义愤填膺的拍着桌子替刘氏打抱不平:“大柱媳妇你这么一说,我便又记起前不久发生在你家七娘身上的事儿,要我说你就应该把那丁牙侩推到水里,让她吃上几口海水才能受教训、长记性!”
刘氏边拍着杨沫沫的背,边笑着说道:“我家那几个调皮的小子已作弄了丁牙侩几次了,想来她现在也学乖了,若是下回她再敢打我家闺女的主意,我定会毫不客气的撕了她那张嘴!”
这柳氏也是个出了名爱子如命的主儿,更是和刘氏一样极为护短,所以一听这话马上就拍着桌子附和道:“大柱媳妇你就该这样做!否则那丁牙侩还以为我们这些当娘的好欺负呢!”
“要是此事搁在我身上,我一定当场就把那丁牙侩打上一顿,也只有她才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根草,几贯钱就可以卖了去!我家的两个儿子,就算给我几座金山、银山,我也断然不会卖了他们!”
刘氏知道王家的两个儿子、柳氏一向都把他们捧在手心里疼爱,也知道柳氏这番话说得是真心诚意的,并不是特意装出和自己同仇敌忾的样子,于是不知不觉间便与柳氏亲近了几分,似乎两个当娘的人因这件事成为了知己。
刘氏和柳氏因丁牙侩一事越发感到投缘,加上刘氏见柳氏家里还拿得出金瓜籽儿来招待客人,想来家里眼下还十分好过,于是便厚着脸皮同柳氏说明了来意:“王嫂子,不瞒你说,我这一次上门是想再同你借点米救急……”
刘氏因羞愧而把话儿说得捏捏扭扭的,但柳氏却十分爽快的应了下来:“行,我们家还有点糙米,可以再借些给你。”
柳氏的大方让刘氏和杨沫沫一起松了口气,杨沫沫也因此对柳氏存了好感,下意识的咧开小嘴儿冲着柳氏甜甜一笑,以笑来感激柳氏的慷慨解囊。
柳氏一见杨沫沫冲自个儿笑,马上乐呵呵的伸手从刘氏手里接过了杨沫沫,边把她抱在怀里逗弄,边一脸羡慕的对刘氏说道:“大柱媳妇你真是好福气,膝下又有儿子又有女儿,可把我给羡慕死了!”
“你家大郎和二郎,日后讨了媳妇儿回来,你不就也有女儿了吗?”
“哎,说起给儿子讨媳妇儿我就心烦,也不知以后能不能找到称我心意的媳妇儿,在别人家里长大的孩子,我哪知道她们实诚不实诚?更不知道她们日后会不会苛待我的宝贝儿子……”
柳氏一说起两个儿子的亲事就皱起了眉,逗起杨沫沫来也就心不在焉了,刘氏则感同身受的感叹了句:“我们这当娘的烦的都是一样的事儿,我除了操心那四个小子的亲事外,还得操心两个闺女今后嫁得好不好,嫁了后会不会在婆家受苦,要操的心比王嫂子你多多了……”
刘氏这番话让柳氏浑身一怔,脑海里突然闪现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柳氏暗暗的把这念头琢磨了下,当下心里立刻一片欣喜、认为自个儿突然想出来的这个点子可行!
心绪辗转了几回后,柳氏马上亲热的拉住刘氏的手,笑吟吟的问道:“大柱媳妇,你家七娘和八娘同人家订亲了没?”
刘氏摇了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