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于是鱼儿所能做的、便是从林货郎那儿接各种高难度的串珠子活计,同时暂且搁下刺绣、影雕和读书识字这些日常事宜,跟着刘氏一起没日没夜的串珠子,同时尽可能的想着别的法子、力求早些把那二十两银子凑齐。
这一日鱼儿正和刘氏在家里串着珠子,打从拜年师傅为师后就一直住在年师傅家里的杨六郎、突然急急忙忙的赶了回来。这杨六郎因前段时日跟着年师傅离开村子、背着各式各样竹制品去临近的几个村庄叫卖,所以一直到今儿回村才知道杨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
杨六郎一回到村子听到消息、背在身上的竹篓都来不及放下,就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赶,人才刚登上船、就扯开嗓子冲船舱里喊道:“阿母、阿妹,七娘可接回来了?那王家究竟想怎么样?哪有死了儿子就把事情怪在我们七娘身上的?!”
鱼儿已有一段时日没见到杨六郎了,因此一听到他的声音、就满心欣喜的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去,知道他担心杨七娘、一把杨六郎迎进船舱就主动说道:“六哥你别着急,我们已同王家都说好了……”
杨六郎听鱼儿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后、才大大的松了口气,边把背上的竹篓解下来、边一脸忧虑的说道:“二十两银子?咱家一年怕是都花不上十两银子吧?就是我们一家人不吃不喝、一年也只能攒个十两银子啊!”
“难不成还要让七娘继续在王家呆个几年?那王福贵虽答应了阿爹不会再打七娘,可指不定他们还会想出别的法子来折磨七娘!别忘了那柳氏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把阿姐接回去,可凑不够银子也没办法啊!眼下我们能做的便是每天都上王家去看看阿姐,确保阿姐在王家没被虐打。”
鱼儿边拿起先前的活计灵巧的动着手儿、边无奈的感叹了句,说到最后突然记起这杨六郎跟着年师傅学艺也快两年、说不定已经会编些能够换钱的竹制用品了!只要杨六郎会编、那就能跟着帮忙赚钱赎回杨七娘了!
一想到这儿、鱼儿立马就兴奋的拉了拉杨六郎,问道:“六哥,你都跟着年师傅学艺快两年了,眼下能编些小物事了吧?赶紧编些挑到城里换钱,好和我们一起攒钱早些赎回阿姐!”
鱼儿的话不但没得来杨六郎的附和,反倒让他愁得把五官挤在了一块儿,道:“阿妹,六哥的确是能编些小物事了,可这编竹制品看着简单、可真学起来可是一点都不容易,因此这两年来六哥也只跟着师傅学了些皮毛……”
鱼儿见一向机灵的杨六郎说话突然吞吞吐吐起来,马上就气恼的嗔圆美目、十分干脆的问了句:“六哥,你这都说了一堆的话儿了,也没说明白眼下你究竟能不能编竹制品换钱呀?!你才跟了年师傅两年,说话怎就变得这般婆婆妈妈?”
杨六郎一被鱼儿调侃、当下就一脸气恼的狡辩了句:“我这哪是婆婆妈妈?我这是跟着师傅一起走街串巷的卖竹制品后,学会的圆滑!同那些买竹制品的主顾打交道,说话不圆滑些怎么行?”
鱼儿一听这话当下就不客气的瞪了杨六郎一眼———什么圆滑,一定是还没把年师傅的本事学到手,所以才会唧唧歪歪的说些有的没的替自己找借口,这压根就不是圆滑是转移注意力!
于是鱼儿当下边串着珠子边斜斜的用眼盯着杨六郎、表明不给他打忽悠的机会,这杨六郎自小便是又怕鱼儿又忍不住把她捧在手心里宠,于是很快他就招架不住鱼儿的眼神、主动招道:“好好好,我老实说了还不行吗?我的好阿妹,你就别拿那眼神看六哥了,看的六哥心里渗得慌!”
杨六郎说完脸上浮起了一丝不自在的神色、老老实实的汇报道:“别看你六哥我对编竹制品有些天赋,可却还得老老实实的跟着年师傅学基本功,学完才能正式学编些简单的竹制品,因此两年下来我也就只会编些简单的竹制品,且……”
杨六郎顿了顿,才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小声说道:“且我编的竹制品眼下还有些粗糙、还卖不了钱,城里的那些人家是看不上我编的竹制品了,不过拿到临近的几个村子里卖、倒是能换些物事回来。”
鱼儿一听杨六郎和自己一样因功夫不到家、编的竹制品也不能卖钱,心里微微感到失望,不过她还是不死心的再问了句:“可以拿到别的村子里换物事?那六哥编的竹制品都能换些什么物事回来?能换柴米油盐或是大米鸡蛋不?”
鱼儿心想要是杨六郎编的竹制品能换回柴米油盐等,那日后杨家就可以不用花钱买这些物事了,这样一来倒也能节省开支、多省几个钱下来!
第六十八章 种黄豆
但鱼儿的如意算盘注定是要落空了,只见杨六郎一脸颓然的摇了摇头、道:“这些金贵的物事我编的竹制品哪能换到?我编的那些小玩意儿,充其量也只能换人家家里吃不完剩下的、又不好卖的物事。”
杨六郎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伸手把先前背着的竹篓拉了过来,在里头翻了一阵后翻出了几个小布袋,往桌上一放、道:“瞧,这些便是我编的竹制品换回来的物事,这些物事虽值不了几个钱,但我们自家人平日里还是可以留着吃的。”
鱼儿闻言好奇的拿起那几个小布袋打开看了看,见里头装的都是花生、红番薯、小青豆等五谷杂粮,鱼儿随意用手掌铲了一点小青豆出来看,一眼便看出这小青豆成色一般、称不上上好。
这小青豆其实就是现代的绿豆,在北宋也值不上几个钱,鱼儿把手上的小青豆放回布袋里去后,又随意的看了其他几样五谷杂粮,脸上微微有着失望的神色。———杨六郎编的竹制品换回来的物事,还真是值不了几个钱,还没鱼儿串珠子得的工钱多呢!
鱼儿脸上的失望让杨六郎看了很是心疼,他心里也为杨七娘的事而着急,同时也因时隔七年、自己还是帮不了杨七娘而感到自责,那份自责带着一份沉重的无力感,那份无力感让杨六郎紧紧的握紧了拳头,发誓回去后一定要更用心的跟着年师傅学本事!
但就在此时,原本满是失望的鱼儿、双眼突然迸发出一股异样的光彩,只见她兴奋的捧着一把黄豆、急切的冲着刘氏问道:“阿母,这些黄豆能当成种子种到地里去吗?”
刘氏仔细的看了鱼儿手上的黄豆一眼,道:“应该是可以,不过我们村很少人种过黄豆,这种黄豆可比不上种谷子、种了卖不了几个钱。”
鱼儿也知道直接卖黄豆赚不了几个钱,但鱼儿前世去乡下体验生活时经常见亲戚种黄豆、自个儿因为凑热闹的学着种了一回,那一回一直让鱼儿记忆深刻、且把种黄豆的法子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鱼儿记得自个儿前世那亲戚家,不但一年能种上好几季的黄豆,最重要的是种出来的黄豆、他们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豆制品,这黄豆虽然不值钱、但若是能做成豆制品,怎么着价格也能翻上几番……
而若是把这些豆制品的味道做好了、做独特了,那可就更值钱了!加上种黄豆的成本低、周期短利润高,因此鱼儿那亲戚还偏偏只喜欢种黄豆,弄得鱼儿多少也学了几种最基本的豆制品的做法。
这法子都牢牢的刻在鱼儿脑海里、是现成的,还正好有一小袋黄豆做种子,加上眼下正好是开春、地里还没到播种种稻子的时候。一般鱼儿家的地没种稻谷这个最主要的农作物时,都会用来种各种蔬菜、不然空着便是白白浪费了。
鱼儿穿越到小岞村也有七年了,年幼时天天被刘氏背到地里干活,早就摸清楚村里人种田的规律———小岞村里的农户大多地里全种最好卖的稻子,其次再划出一小块来种些菜,这些菜或卖或供自家人平日里吃。
但这闽南人讲究“大暑后插秧、立冬谷满仓”,也就是说一般稻子一年只能种两季———第一季大约是清明前播种(三月底),四月底移栽、六月底收割;第二季则是大约七月初播种,八月初移栽、十月初收割。
也就是说除去这两季占去的时间,十月初以后一直到三月底,田里是没法种稻子只能种些白菘、油菜或别的蔬菜,在北方水稻甚至一年只能种一季,只有个别地方才可能一年种三季。
眼下正值正月,杨家田地里的白菘刚刚收过一遍、送去城里卖了,刘氏本打算这几日买了种子就再种一次白菘,再种的白菘大约两、三个月后就成熟了,那时收了白菘正好可以接着种第一季的稻谷……只是家里突然出了杨七娘这件事儿,让刘氏把种白菘一事给耽搁了。
鱼儿觉得杨六郎在自家田地正好空闲着的几日、把黄豆种子给送来,简直就是把时间掐得不早不晚,若是杨六郎再晚来几天、地里再种上白菘或是等别的蔬菜,那这黄豆种子就是送再多来也没地方种了……
既然这地眼下正空着,鱼儿自然是要好好的利用这时间差、来试着种一种黄豆了,于是鱼儿一得知那黄豆可以当种子、马上就缠着刘氏说道:“阿母,反正眼下我们家的几亩地也都光秃秃的空着,不如就让鱼儿种些黄豆?鱼儿听说这黄豆种下去后大约两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只要黄豆丰收鱼儿便有办法把它们卖钱!”
“且因这黄豆成熟得快、也不会耽误我们种第一季的稻谷,既然如此,阿母您就答应让鱼儿把黄豆种在咱家的地里吧!鱼儿保证只负责指挥几位哥哥种,自个儿依旧把珠子带去田边串,一定不把手上的功夫落下!”
鱼儿之所以想种黄豆、便是看重它周期短这一点,也就是说现在把黄豆撒种种下、两个多月就能丰收了,届时便能知道这黄豆做的豆制品、能不能换钱了。
但刘氏却没有向往常一样一口就答应鱼儿的请求,只见她一脸犹豫的说道:“鱼儿,不是阿母不愿让你把这黄豆种地里,可明儿你阿爹一闲下来、我们就要再往地里种白菘了,眼下离清明播种种稻谷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正好够再种一次白菘……”
“你若是非要种黄豆而不种白菘也行,可阿妹你能打包票说这黄豆一定能和白菘换回一样多的钱吗?若是不行,那我们把家里这几亩田地都种上黄豆,可就亏了哟!”
刘氏的顾虑十分合情合理,毕竟小岞村的农户都没种过黄豆,压根就不知道这黄豆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更不知道黄豆拿到城里去、能不能和白菘等菜一样好卖。不过刘氏的顾虑鱼儿早就想到了,且鱼儿托穿越福利的福、对如何种黄豆还真是有不少的经验……
只见鱼儿当下便信誓旦旦的说道:“阿母您尽管放心,只要您答应让鱼儿种黄豆,鱼儿保管最后把我们家原本想种的白菘也种上,绝不会做亏本的事儿!”
既然鱼儿把事事都安排好了,还自信满满的缠着刘氏一个劲儿的撒娇,刘氏被她缠得没了法子、加上鱼儿向来是个有主意的孩子,于是没一会儿刘氏就妥协顺了鱼儿的意:“好好好,阿妹爱种就去种吧!要是你们折腾的黄豆能换点别的什么物事回来,也算是替我们家省下些开销了。”
刘氏自是不敢指望鱼儿种的黄豆能卖钱,因此她只期望鱼儿捣鼓出来的黄豆多少能换点物事回来。而鱼儿得了刘氏的允许后立马就行动起来,又是命杨六郎抗锄头提黄豆种子,又是叮嘱刘氏等杨家其他几个小子回来、让他们赶紧到田里帮忙,自个儿则端着小小的、装满珠子和针线的针线筐,一个劲的催着杨六郎快出发……
鱼儿前世跟着乡下的亲戚体验种菜时,可是虚心的向亲戚求教了一番,得知这黄豆其实就是大豆,必须在开春、也就是大约正月的时候就撒种,眼下正月已过了有几天了,因此鱼儿自是一个劲的催着杨六郎快点动手。
于是鱼儿和杨六郎一到自家田里,鱼儿就站在田埂上叉着腰指挥杨六郎犁田,犁好了田鱼儿才和杨六郎一起,从小布袋里掏出充当种子的黄豆,小心翼翼的洒在犁好的农田里……
这在乡村里长大的孩子,除了鱼儿打小就因有洁癖不肯下田玩耍外,哪个孩子不是在田里玩耍大的?又有哪个小子没帮父母干过农活?
因此鱼儿只指挥了开头,接下来杨六郎自个儿就知道改怎么做了,只见鱼儿和杨六郎一起从田的一边开始洒黄豆,但杨六郎洒黄豆的动作十分熟练和飞快,没一会儿他就远远的把鱼儿撇在了后头,不但把自己手上的黄豆都洒完了,还把鱼儿手上的黄豆接过来一并洒了。
这黄豆都洒到田里后,杨六郎便用锄头小心翼翼的把土掩了回去,掩完不用鱼儿吩咐就挑着水桶到小溪边打水去了,水打回来后自是都浇溉到了刚刚播过种的田地里。
鱼儿见杨六郎这些农活干得都十分麻利,于是也就不站在边上让他觉得碍事了,边远远的寻了块地儿串珠子、边笑眯眯的冲杨六郎说了句:“六哥,我看你这农活干得有模有样、一点都不比阿爹差!这样最好了,反正你不用像大哥、四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