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胰媚愕娴静菽愕婢褪牵睦凑饷炊嗷岸课艺庋鲎杂形业牡览恚阌植欢绾坞缰贫垢椋捅鹪谝慌韵谷氯吕玻 ?br /> “好好好,我不问了、一一照做便是,免得一会儿你做不出来怪我头上!”
杨六郎这话自是惹得鱼儿再瞪了他一眼,但嘴上却还是再交代了句:“六哥,铺好稻草后就把那洗干净的白纱布也铺上,我这边豆腐马上就切好了,切好了马上就可以放到罐子里了。”
杨六郎闻言赶忙把事先洗干净、晾干了的白纱布铺到了陶罐里,他才一铺好、鱼儿就小心翼翼的用刀挑着切好的小块豆腐,一点一点的将豆腐放到铺了稻草和白纱布的陶罐里。
一直把所有的豆腐块儿一个个放进去、一层一层的垒好,鱼儿才把白纱布盖下来,紧紧的把那些豆腐包住。包紧了赶紧再取了些稻草覆在上面,待干稻草把白纱布覆盖得密密麻麻后,鱼儿才把那个陶罐子的口儿给密封紧了。
这杨六郎一直乖乖的在一旁看着鱼儿的一举一动,最后才【炫】恍【书】然【网】大悟的说道:“我明白了,阿妹你往包好的豆腐上加盖干稻草,是为了防潮?”
鱼儿闻言没好气的白了杨六郎一眼,丢给他一个“这还用问”的神情,随后便开始指挥杨六郎把密封好的罐子搬到阴凉的角落去,这豆腐在罐子里密封好后、温度必须控制在15~18℃之间,并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
幸好眼下正值初春、天气不热且有些潮湿,正好适合腌制豆腐乳。而鱼儿指挥杨六郎把罐子搬去阴凉的地方后,就开始继续切豆腐块儿,打算依着先前的法子再把豆腐块儿一一装进陶罐子里,不一会儿鱼儿和杨六郎就又装了三大罐子,同样照着先前的方法密封好。
这罐子密封好后鱼儿就把它们都丢在角落,一连四、五天都不管它,只顾着趁这四、五天的闲功夫抓紧串珠子,争取两头都不落下。
头一、两天杨六郎还能按奈得住,但到了第三天、他见鱼儿对那几罐子豆腐还是不闻不问,忍不住好奇的问道:“阿妹,咱这豆腐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封?眼下都已经过了三天了!再不去开封里头的豆腐怕是要发霉了!”
鱼儿一脸淡定的答道:“六哥你别着急,再过两天再去开封也不迟,再说了,我就是在等罐子里的豆腐长霉。”
鱼儿这话让杨六郎当下便惊得瞪大了双眼;“这豆腐都长霉了还能吃吗?”
鱼儿无法同杨六郎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更没办法告诉他后世有许多物事都是发霉后特制出来的,鱼儿甚至还看过一则新闻、说臭豆腐是用人体排泄物熏出来的……同这个相比,用发霉的豆腐来做豆腐乳已经算是不错了。
鱼儿记得豆腐装进密封的罐子里大约两天后、毛霉就会开始生长,三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五天后豆腐块表面会布满白色的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这种毛霉同正常的发霉还是有些不同的———正常的物事发霉长的是有毒的绿霉、黑霉,但人为让豆腐长出来的却是白霉。
于是五天后鱼儿便和杨六郎一起、把密封的罐子打开,鱼儿拿着筷子试着夹了一块出来看,见白色的豆腐上面长了白色的菌丝,便知道这些豆腐霉好了。
豆腐霉好了,鱼儿当下便找来了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一些罐子、和几个小碟子,把先前准备的调料都倒在小碟子里,随后从大陶罐里夹起长了霉的豆腐块儿,整块放在小碟子里滚了滚、待豆腐块儿沾满了调料才放进新的罐子里。一层一层、整整齐齐的垒在罐子里,同时每放一层就撒上一些盐巴,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巴的数量,接近罐口表面的盐巴则要铺得厚一些。
加完盐后再倒些凉白开和料酒下去,这些凉白开和料酒会和豆腐块儿先前沾的调料混合在一起、慢慢的变成稠浓的卤汁。
这些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因此鱼儿选料酒和各种调料时十分用心,宁愿多花点钱买些贵的、好的调料,也不为了省些小钱而马虎应付。
这加酒不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也很多,如八角、桂皮、姜蒜、十三香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除此之外,鱼儿往这些豆腐里加盐也是有讲究的———这盐巴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腌制过程中、保证豆腐块儿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巴和料酒一样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该加的物事都加齐了后,鱼儿便再一次把小罐子密封紧了,这一次封罐腌制的时间比较长、大约要八天左右才能开罐,而八天后开罐,这豆腐乳就算是初步腌制成功了。
于是忙了一天、把豆腐块儿从大陶罐搬到小陶罐里密封后,鱼儿再次把小陶罐丢到阴凉的角落,随后便赶回船舱里做串珠子的活计了。因这一次要八天后才能开罐,所以杨六郎这一回被赶去田里替刘氏照看新种下的白菘了,一点功夫都不让他偷懒。
……………………………………………………………………
今天有点赶字,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忽忽
第七十一章 北宋酒肆
这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就又过了八天,第九天杨六郎一大早就提醒鱼儿可以去开罐看看里头的豆腐乳了,这豆腐乳的制作从头到尾都有杨六郎的参与,因此他比鱼儿还着急最后究竟能不能成功。
反倒是鱼儿因为以前经常自个儿DIY豆腐乳,因此对腌制豆腐乳一事还蛮有信心的、一点都不似杨六郎那般着急,到点了还耐住性子把手上的那串珠子串完,才慢吞吞的跟着杨六郎前去开罐。
鱼儿和杨六郎才把一个陶罐子打开,罐子里就飘出了一阵香辣刺鼻的味儿,这股味儿初闻时觉得有些刺鼻,但待最初那股最浓烈的味儿散去后,慢慢的罐子里便钻出了一股勾得人忍不住流下口水的味儿。那种味儿鱼儿也不知该怎么形容,总之就是现代豆腐乳香甜的味道,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罢了……
这股味儿鱼儿前世可是闻到不爱闻了,但杨六郎却是头一回闻到豆腐乳的味道,当下便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一脸馋相的问道:“阿妹,这豆腐块儿眼下能吃了吗?闻着真香!”
“当然可以吃,不过眼下它们不再是豆腐块儿了,我们应该叫它们‘豆腐乳儿’,回头卖的时候我们若是说它们是豆腐,可就卖不起价钱了。”鱼儿兴致勃勃的向杨六郎介绍了一番,同时叮嘱他别把原材料给说漏嘴了。
杨六郎听了先是点了点头,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一脸疑惑的问道:“这物事腌制成了后叫‘豆腐乳儿’?别说我们家从来没买过这豆腐乳儿,就是城里也不见得有人卖这个物事,阿妹你怎会不但知道它叫什么、还知道怎么做?”
杨六郎的疑惑让鱼儿先是一怔、随即在心里暗叫糟糕!这鱼儿一心想着做些新鲜的物事来卖钱赎回杨七娘,一时间竟然忘记藏拙了!
不过鱼儿很快就给自己找了借口:“我师傅教我的!和种黄豆的法子一样,都是我师傅闲聊时随意教我的!他们村子里有人会做这些!”
这鱼儿自小在杨家长大、杨六郎自然不会对她有什么怀疑,因此鱼儿随意编出来的借口杨六郎一点都没怀疑,当下就【炫】恍【书】然【网】大悟的说道:“原来是这样,这瘸腿婆婆来自有名的影雕村,那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是靠卖影画儿发家的有钱人,能上有那做豆腐乳的方子倒也不稀奇。”
鱼儿见杨六郎不再怀疑了才暗暗的松了一口气,随即赶紧拿筷子夹了一块豆腐乳送到杨六郎嘴巴,道:“来,六哥你先尝尝鲜!别咬太大口了,这豆腐乳用来下酒或就稀饭吃较为合适,直接吃会有些咸。”
杨六郎闻言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小角儿尝了味道,这杨六郎还是头一次吃上豆腐乳,新鲜的味道和独特的口感让他马上对这样小菜赞不绝口。鱼儿见杨六郎吃得津津有味,自个儿也咬了一块儿尝了尝味道……鱼儿尝出这味道差不多了,便正式宣布豆腐乳腌制成功!
这豆腐乳腌制好了,接下来自然是要赶紧拿去城里卖了,这杨六郎一见鱼儿说豆腐乳可以拿去城里卖了,当下就把那几个小罐子搬进两个大箩筐里,同时拍着胸脯保证道:“阿妹你放心,我把这些豆腐乳挑去城里后,一定会卖个好价钱!”
鱼儿听了故意考问了杨六郎一句:“六哥你打算怎么卖这些豆腐乳?”
杨六郎见鱼儿连这个都要考自己,当下就没好气的答道:“还能怎么卖?自是和阿爹卖鱼一样、挑到城里沿街叫卖了!哪儿人多、哪儿热闹我们就往哪儿挑,大家伙儿卖物事都是这样卖的!我和年师傅上城里去卖了几回竹制品了,又岂会不知道该怎么卖这些豆腐乳?阿妹你也太小看你六哥了!”
鱼儿其实早在腌制豆腐乳时、就顺道把销路给想好了,因此杨六郎提的这个沿街叫卖的法子、鱼儿并不打算采用,不过鱼儿心里拟定的计划必须先到城里再打探、打探消息才能知道可不可行,于是鱼儿连忙提出要和杨六郎一起进城……
“那让阿妹陪六哥上城里卖豆腐乳吧,多个人去也能多个吆喝声不是?”
鱼儿的话让杨六郎一脸不信的看了她一眼,道:“阿妹你打算帮我吆喝?你能行吗?”
“走走走!我们赶紧上路,能不能行到了城里六哥你自会知晓,指不定你还会夸我厉害呢!”
鱼儿的话让杨六郎笑着摇了摇头、并未真的放在心上,只是抱着既然鱼儿想跟着去城里转转、就带上她一起去的想法,心里压根就没想着真让鱼儿帮着吆喝招揽生意,更是认为就鱼儿这小身板儿也吆喝不了几声。
兄妹俩并肩一路往城里赶去,不一会儿就把那几罐子豆腐乳给担到城里。这杨六郎的确是在城里混得十分熟悉,一到城里就拉着鱼儿找了一处人来人往的地方、靠着墙把肩上的胆子卸了下来。
这杨六郎一把箩筐放好,就从箩筐里拿出平日里招揽生意用的锣鼓、“当当当”的敲了起来,边敲还边扯开嗓门大声吆喝……彻头彻尾一副小商贩的模样,看来跟着年师傅走街串巷的卖过几回竹制品后,杨六郎已是相当有经验。
鱼儿跟着在一旁看杨六郎叫卖,但他的锣鼓声和吆喝声只吸引了几个人来看热闹,那些人看完热闹就走、压根就没买豆腐乳的意思,估计是没吃过豆腐乳儿不敢随意掏钱买。
鱼儿看杨六郎吆喝了小半天了也没卖出一块豆腐乳,便知道真用这个法子卖、大概天黑也卖不出去几块豆腐乳,于是鱼儿同杨六郎说了一声后、便钻到了身后的一家小酒馆里,打算去打探下酒馆里的情形。
鱼儿一进那小酒馆,就发现除了掌柜、小二以及客官外,酒馆里还穿梭着许多挎着竹篮子的男女老少,这些挎着篮子的人或立在酒桌边,或在几张桌上之间穿梭,看上去比店小二还忙。
鱼儿对那些挎着篮子穿梭的人十分好奇,于是便悄悄的隐在一旁观察他们,观察了一小会儿后、鱼儿就发现这些人拎着的篮子里,其实装着一些下酒的吃食、点子等,他们一见到客官有点下酒菜的意思、就立马提着篮子迎上去推销自个儿卖的各种吃食。
鱼儿虽然看明白这些提着篮子的人在卖下酒的吃食,但却还是对他们的举动感到有些不解和好奇———这下酒菜不是该酒馆里提供的吗?怎么反倒让这些人来兜售?莫非北宋的酒馆都这样?
鱼儿虽然穿越到北宋七年了,但以杨家的家境、自然是不可能带她下馆子或是上酒楼,眼下更是鱼儿第一次走进北宋的酒馆。因此鱼儿自是对很多事物都感到不解和好奇了……
不过见了这些提着篮子兜售下酒菜的人后,鱼儿越发觉得自个儿先前的点子可行———鱼儿本来就打算像法子把豆腐乳卖给酒楼,眼下见不必卖给酒楼也可以自个儿兜售,鱼儿自是十分欣喜、当下便开始找人打听起想了解的一些事物……
这鱼儿一直都是个嘴甜的小姑娘,加上她那招牌的甜蜜笑容十分惹人怜爱,因此没一会儿鱼儿就把想打听的事情都打听清楚了———原来北宋一些规模小的酒楼、酒肆的经营方式,和现代的饭店截然不同。这些脚店、酒楼和酒肆因规模小,所以不但店内不设厨房、不卖下酒菜,甚至大部分店自个儿都还不能酿酒卖。
这些小的脚店、酒肆和酒楼里头卖的酒,大多是从各大正店里买的,买回来后再放到自个儿的店里卖。鱼儿还打探到在北宋,除了指定的正店外、别的酒楼都没有卖酒的权利,且规定范围内的酒楼、酒肆都必须到指定的正店买酒,这一点在北宋被称作“买扑”。
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片区的正店买扑了这一片区的所有酒税,而在这一片区内的脚店、酒肆和酒楼,无论大小都必须到正店“进货”,这样一来正店的利润可就大了……同时从侧面说明,想开正店不但得有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