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心绪辗转了几回后,柳氏马上亲热的拉住刘氏的手,笑吟吟的问道:“大柱媳妇,你家七娘和八娘同人家订亲了没?”
刘氏摇了摇头,道:“我们惠安本地人,都不兴同人家订娃娃亲。”
刘氏这句话让杨沫沫双眼一亮,心里也莫名的激动起来———原来自己穿越到了闽南惠安一带,闽南一带别的地方杨沫沫可能不知道,但有着勤劳的“惠安女”的惠安县杨沫沫却是略有所闻!
也就是说,杨沫沫穿越成了传说中那勤劳勇敢的惠安女了?
“惠安女”这三个字一出现在杨沫沫的脑海里,杨沫沫才后知后觉的开启了被自己尘封了许久的儿时记忆,慢慢的发觉刘氏身上的装束十分眼熟———刘氏今儿头戴黄斗笠、脸蒙花头巾,上穿蓝短衫、下着黑绸裤与银腰带,这正是著名惠安女那极具民族特色的装束!
穿越后的这段日子里,杨沫沫倒是看了不少这样打扮的女子,可她却硬是没把她们同惠安女联系在一起,也就一直没分辨出自己穿越到的具体地点……
杨沫沫前世居住的那个海滨城市,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着奇特装扮的女子,她们千篇一律都戴着竹斗笠,用花布把面孔遮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只眼睛在外面。她们身上的衣服多是蓝色的斜襟长袖短褂,短到连肚皮都露了出来,比现代流行的露脐装尺度还要大些,偏偏裤子的裤脚又肥大的离奇。
杨沫沫小时候见了这样打扮的女子,曾好奇的问年迈的外婆:“阿嬷,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姐姐?”
杨沫沫记得那时外婆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慢慢的向年幼的杨沫沫解释道:“这就是出了名勤劳的惠安女,不过她们不是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是汉族,她们有着许多让人们传颂的故事……”
后来杨沫沫慢慢的长大了,外婆虽然不在了、不能给她讲惠安女的故事了,但杨沫沫却慢慢的通过一些和风土人情有关的资料了解到,“惠安女”就是福建省惠安一带出来的汉族女子,她们的服饰极具特色,在当地还有着一种通俗的说法———“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这个通俗的说法其实很有意思,是根据惠安女的装束编出来的顺口溜,杨沫沫曾听外婆解释过这个顺口溜的具体意思,眼下也还隐约记得———惠安女的头部通常都会用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小部分脸,有点古时候女人出门带面罩的味道,所以在八、九十年代被人们称作“封建头”。
而惠安女的短衫会让她们的腰和腹部暴露无遗,八、九十年代的人还没那么开放,所以又觉得惠安女露出肚子的举动很奔放,于是才被戏称作“民主肚”。当然眼下刘氏腰上缠着厚厚的一圈腰带、用以遮住腹部,毕竟相对来说古代没有八、九十年代那么开放。
惠安女下身穿的大筒裤的裤脚宽达半米,这宽达半米的裤子自然是十分浪费布料的“浪费裤”了,而她们的上衣偏偏短得连肚脐眼儿也遮不住,这么短的布料可不就正好应了那句“节约衫”?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杨沫沫怔怔的看着刘氏那身装束、一点一滴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片段,也直到此时,杨沫沫才凭着刘氏那句话和这身装束,彻底的确定了自己穿越后的确切地点,确定自己穿越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惠安女。
杨沫沫忍不住在心里慢慢的勾画出若干年后,她戴斗笠蒙花巾、穿短衫套肥裤的模样,直到刘氏发出一声震惊的惊呼,才打断了杨沫沫的遐想、让她飞快的收回四处蔓延的思绪,竖起耳朵仔细的聆听刘氏因什么而震惊……
“王嫂子的意思是,是想把我家七娘要过去给你家二郎当童养媳?”
第十章 杨家送女(1)
柳氏见刘氏急了起来、生怕她的火爆脾气会让她立马掉头走人,于是忙连连出声安抚道:“我知道小岞村的本地村民没有送、养童养媳的习俗,但童养媳在我们家乡却是极为普遍的,我也是想着眼下你们家日子不好过,而我又想找个从小自个儿调教着,上大了才能够称心如意的媳妇儿……”
“所以我才会冒昧的提出这个法子来,让你把七娘给我家二郎当童养媳,由我来帮你好好的养着七娘,待两个孩子的岁数一到,我马上就让他们成亲圆房,让七娘当我王家的准媳妇儿!”
“如此一来我得了个好媳妇儿,你也可以减轻负担少养个闺女,这有何不好呢?再说了,我可是打算把七娘当正经媳妇儿来养,不似丁牙侩那般只想着把你家七娘哄去卖钱,而且我们两家又离的近,七娘即使在我家养着你杨家也随时都能来探望啊!”
柳氏一口气讲了一大堆话儿,但刘氏听了后还是频频摇头,道:“这事儿可万万使不得!我听说给人家当童养媳的闺女,在婆家的日子过得十分凄惨,和让人使唤的奴婢没什么两样……”
刘氏生长的小岞村娶亲风俗十分独特、也不兴送养童养媳,而这王家夫妇则是从惠安北边迁来小岞村的,因此遵循的风俗和小岞村当地人遵行的有些不同,也正是如此,柳氏才会提出让杨七娘到王家当童养媳。
杨沫沫一听柳氏的提议,顿时也惊得睁大了双眼,她怎么也没料到柳氏会突然提出要杨七娘过门当童养媳,回过神来后小脑袋马上飞快的转动起来、想要搜刮出一些和童养媳有关的规矩。
杨沫沫知道童养媳在中国各个朝代都有,又被古人称为“待年媳”和“养媳”,意思是指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孩子成年再正式成亲圆房。
古时候的人家,之所以愿意把亲生闺女送去给人家当童养媳,不是因家贫无力养活,就是因家贫怕将来筹备不起女儿的陪嫁妆、耽误女儿嫁人,总之说来说去都是因为一个“贫”字!
杨沫沫知道古时候男女结亲,聘礼和陪嫁都要花费许多钱财,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习俗是老百姓无力抗拒的,所以就有人想出了送、养童养媳这个法子。
这个法子可以让男方早早的领个童养媳回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婆家家里多一个劳动力,婆家还能自小就按着自己的意思调教媳妇儿。长大后正式成亲时,仪式也比大娶简单许多,男方无需再多花钱财和物事备聘礼,女家也无需再准备陪嫁妆。
如此一来,寻常的老百姓也就没了“破家嫁女”和“破家娶媳”的烦恼了,所以民间因童养媳这个风俗,流传了这么一句俗语———“农家不能具六礼,多幼小抱养者”,也就是说,婚礼习俗是造成童养媳习俗盛行的一个原因。
杨沫沫把自个儿知道的和童养媳有关的事儿都理了一遍,马上悲哀的发现,眼下杨家的境地还真和无奈把女儿送去当童养媳的人家一样———贫穷得揭不开锅、要靠借米来度日。
杨沫沫再换个角度思考柳氏的目的,以柳氏的家境来看,她日后定是不会操办不起儿子们的亲事,那么她要不就是真的想替儿子娶回一个让她称心如意的媳妇儿、才会想着把杨八娘接过来自小调教起来,要不就是想让杨八娘来给他们家当免费劳力。
杨沫沫一现代人能想到的事儿,刘氏这个古代人又怎会想不到呢?
就连柳氏都知道刘氏在担心些什么,直接开口解除了她的忧虑:“大柱媳妇,你是不是担心七娘到我们王家后,会吃苦挨打?”
刘氏点了点头肯定了柳氏的猜测,柳氏见状勾嘴一笑,道:“我想要的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儿,而不是一个可以任我打骂的奴婢,若是要这样的奴婢,我直接找人牙子买个回来,有卖身契攥在手上那奴婢不还听话些?”
柳氏这话虽说得诚恳、但刘氏听了却依旧闭着嘴不答,柳氏见状也不恼,只慢慢的把此事的好处一一讲来:“这童养媳是要到里正那儿请他当公证人立下婚书的,立了婚书我也会给你们家一些钱物聊表心意,这些钱物也刚好可以解你们家的燃眉之急。”
“而有了婚书今后一圆了房,七娘也算是我家二郎明媒正娶的浑家,再怎么也比去给人家当奴婢强多了!再说了,闺女养大了也是迟早要嫁人的,既然早晚要嫁,早嫁和晚嫁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
刘氏只说了“可是”两个字就不接着往下说下去了,她知道柳氏是一片好意所以才没像当日痛骂丁牙侩那般痛骂她。而柳氏也是个聪明人,猜到刘氏是担心杨七娘到了王家后,会和别人家养的童养媳一样,不但在家里地位低下、还要日夜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或是被她这个婆母虐待。
但柳氏相信刘氏心里也清楚、并不是所有童养媳在婆家的日子都过得那般凄惨,所以她耐着性子继续劝说刘氏道:“给人当童养媳也不一定都不好,碰上心善的人家,童养媳过的生活还会比在亲生父母家中过得好,有些还有机会被夫家送去读书识字呢!”
“虽然我不敢同大柱媳妇你保证、我一定会对七娘比对自个儿的儿子还好,但我一定会尽量把她视如己出,更加可以保证绝不会无缘无故的打骂七娘,你我两家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至于把关系弄的这么僵吧?”
柳氏这番掏心掏肺的话语,别说是刘氏了,就连见多识广的杨沫沫都差点被她给说动了,不过杨沫沫始终是个现代人,再怎么样也看不惯封建社会这种买卖、包办的婚姻,她认为杨七娘的婚姻大事应该等她长大了,让她自己来决定和挑选。
所以即使柳氏已把童养媳的好处诚恳的说了出来,并且这柳氏看起来也像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杨家一把,但杨沫沫还是立刻使出了自己的必杀技———嚎啕大哭。
刘氏一见幺女突然大哭,也顾不上考虑柳氏的提议了,拿起柳氏早就装好的那袋糙米,急急忙忙的告辞道:“这孩子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闹,我得赶紧把她抱去别的地方透透气儿,今日同王嫂子借的糙米,待我们家熬过这一关了,再同先前欠下的那些米一同还上。”
刘氏虽然没有答应柳氏的提议,但柳氏还是客客气气的把她们母女送到了屋外,大大方方的说道:“我家的米不着急要你还,等你们手头宽裕了再还也不迟。”
刘氏闻言感激的冲柳氏欠了欠身子,谢道:“那就多谢王嫂子了。”
“大柱媳妇你慢走,回去好好的同你家大柱商量下我刚刚提的事儿,把七娘嫁到我们家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至少我一定会让她吃饱穿暖。”
柳氏最后这那句“吃饱穿暖”的实在话着实让刘氏动了心,让她一回到船上就吩咐杨大郎去田里把杨大柱寻了回来,心里更是反复斟酌着柳氏的那番话,待刘氏的目光不经意的扫过那见了底的米缸后,她的心里也终于艰难的做出了决定。
待杨大柱一回来,刘氏就把他拉到船舱里,说放下帘子悄声说道:“当家的,村头王家愿意把七娘领回去当童养媳,你意下如何?”
“童养媳?!”
杨大柱先是吃惊的重复了遍刘氏的话,随即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道:“我不同意,你这不是把七娘送去遭罪吗?”
杨大柱这话刘氏听了可就不乐意了,眼一横、嘴一撅,说道:“我怎就成把闺女送去遭罪的后母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七娘真去了王家,兴许还能把肚子填饱!你若是不想女儿遭罪,那就长点本事多赚点钱回来!”
刘氏说到最后忍不住抖着肩膀哭了起来,边哭边埋怨道:“你以为七娘才五岁,那么小的孩子我就舍得把她嫁到别人家里去吗?我还不是看那王家家境不错,柳氏心底也还算是善良,王二郎看着也挺乖巧懂事的……”
“才会狠下心想同他们结亲得点钱物,好解一解我们这一大家子的燃眉之急,我这般为大家伙着想,怎还落了个恶名?”
杨大柱听了这番话后长长的叹了口气,随即走过去把刘氏搂到怀里,有些难受的问道:“那王家他们是……是怎么说的?”
“柳氏说想把七娘要去给王二郎当媳妇,若是我们同意便一起去里正那儿立下婚书,待七娘长大同王二郎圆了房,就算是明媒正娶的媳妇儿,柳氏还同我保证一定不会打骂我们家七娘,”刘氏顿了顿,才小声的补了句:“柳氏还说会给我们家一些钱物聊表心意,助我们家度过这一次难关。”
杨大柱听了刘氏这番话后陷入了沉默,几度三番想要顺着刘氏的话吐出个“好”字来,但却像是有根刺儿横在他的喉间般,让他怎么也无法把那个“好”字说出口……
第十一章 杨家送女(2)
就在此时,杨七娘抱着杨沫沫走了进来,她先把杨沫沫小心翼翼的放到床褥上,才转身看着杨大柱和刘氏,用稚嫩但透露着一丝认真的语气说道:“阿爹、阿母,我愿意到王家去当童养媳。”
小小的人儿一说出这话,刘氏的眼泪马上就止不住的涌了出来,立马上前一步紧紧的搂住杨七娘,梗咽道:“七娘,我的七娘,我懂事的闺女,你这般懂事让阿母如何舍得你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