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墓肱阏獍愣氯冒⒛溉绾紊岬媚惆 ?br /> 这副母女情深的画面让杨沫沫心里一酸、慢慢的湿了眼眶,她没想到年幼的杨七娘竟然如此早熟懂事,早熟到一知道自己可以帮家里度过难关,马上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
她还那么小,脸上的笑容总是带着一丝憨厚和腼腆,她自个儿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却总是会用尽全身力气、紧紧的抱住她的小妹,总是会用稚嫩的话语哄她的小妹笑,这样善良懂事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疼呢?
一时间小小的船舱里弥漫着浓浓的悲伤,就连杨大柱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听了杨七娘那稚嫩的话语后,也没忍住心酸、悄悄的别过脸抹去那溢出眼角的泪花,心里更是因自己不能给一家人好生活而愧疚不已。
杨大柱抹去泪花后,伸手把刘氏和杨七娘一起环抱住,两大一小三个人儿就这样静静的抱成一团,心酸的品味着现实带给他们一家的无奈……
最终杨大柱还是强迫自己狠下心,做出了和心意相悖的决定:“王家和我们怎么说也是一个村的,王家夫妇的品行在村里也还算不错,两家离着也就几步路的功夫,七娘过去后我们也能照应得到……”
这话明明还没说完、但杨大柱却再度沉默了,许久之后才以沉重的语气说出了最关键的话语:“素娘,你挑个日子和王家说……说我们愿意把七娘给他们当童养媳。”
刘氏知道杨大柱做出这个决定不易,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以免让杨大柱心里更难受,只摸着杨七娘小小的脸蛋儿说道:“七娘,那王婶子和阿母一样也是个护短的娘,想来今后也不会让人欺负她的媳妇儿,你嫁过去后有她护着,应该不会吃什么苦儿。”
“阿母你放心,我去了王家后一定会乖巧听话、不会惹王婶子生气,我也会帮王婶子干活。”
杨七娘反过来安慰刘氏、让刘氏忍不住又抽泣起来,但窘迫的家境却逼着她死命的把想留下杨七娘的话语咽回去,{炫}残{书}酷{网} 的现实让刘氏纵然心如刀割也只得向现实妥协……
长痛不如短痛,第二天一早刘氏就背着杨沫沫找上了柳氏,把杨大柱的意思委婉的同她说了。这柳氏听了立马乐得合不拢嘴、拉着杨七娘一个劲的瞧,她可谓是越瞧心里是越欢喜!要知道杨七娘的模样可是生得十分水灵,村里人每每见了都会称赞她似观音菩萨身旁的小童子,加上杨七娘小小年纪就十分懂事、懂得帮双亲分担家务……
这样貌生得好、又勤劳懂事的小娃娃,偌大一个小岞村里也寻不出几个来,这般惹人喜欢的女童也难怪丁牙侩会打杨七娘的主意了。而柳氏一见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马上就忙着准备给杨家的“抱媳礼”,并同刘氏约定三日之后携礼上门抱女。
刘氏从柳家回来后一脸失落的坐在床头,默默的流了一脸的泪后,才开始收拾杨七娘的随身衣物,但直到真正的收拾起来、刘氏才发现杨七娘的物事少得可怜———仅仅只有几件哥哥们穿过的旧衣裳,小孩子玩的玩具更是一样都没。
那些旧衣裳让刘氏狠狠的咬住了下唇,一想到这女儿很快就是别人家的了,刘氏最终心一横、厚着脸皮上娘家借了点钱,拿着这些钱上城里扯了块不算太好的碎花布。刘氏把布扯回家后,马上拿出装针线的小箩筐、穿上线后一刻不停的飞针走线,终于在第三天早上赶制出一套新衣服给杨七娘穿上。
杨七娘穿上新衣服后脸上笑得像朵盛开的小花儿,更是不停的四处奔走,见到人就拉着他们瞧自己的新衣服,不依不饶的问他们自己的新衣服好看不,杨七娘脸上的笑让刘氏忍不住又红了眼眶———从今儿开始,女儿就不是自个儿家的了。
刘氏怕大家看到自己一整天都在掉眼泪,忙提起袖子遮了遮脸,低低的说道:“我先做午饭去,待七娘吃过午饭,王家人就会来抱人了。”
说完刘氏便急急忙忙的下了船,一到茅屋盖的小厨房里就忙着生火淘米,这是杨七娘临去王家前吃的最后一顿饭,刘氏狠心的多抓了几把糙米下去,又放了几把一家人一直舍不得的吃青菜叶子,最后还在米汤里放了两个鸡蛋进去,放完鸡蛋后刘氏似乎还是觉得不够,最后心一横又多烧了个醋溜白菘。
这鸡蛋自然是给杨七娘吃的,醋溜白菘也是给她解馋的,这副情形让杨沫沫看了心里酸酸涩涩的十分不是滋味———只是两个鸡蛋和一盘不见肉末星子的白菜而已,但这却已是这个小小的渔家里最丰盛的一顿午饭了。
待到开饭时,刘氏毫不吝啬的把两个鸡蛋都塞到杨七娘的手里,还把那盘醋溜白菘推到杨七娘面前,一脸溺爱的说道:“七娘,你不是爱吃闷在米汤里煮熟的鸡蛋吗?阿母给你煮了两个,你快趁热剥了皮吃吧!”
其实不仅仅是杨七娘爱吃水煮鸡蛋,穷人家的孩子吃蛋吃的少、大多都对蛋十分垂涎,杨七娘知道这两个鸡蛋是因她即将离家才能有机会吃到,但她还是大方的把其中一个放到了几位哥哥的面前,用稚嫩的童声说道:“这一个给哥哥们吃,哥哥们吃了一定能把书读得更好。”
杨大郎几人却没有像以往一样露出惊喜或是贪婪的神色,他们虽还没完全长大、但却隐约明白他们的妹妹即将为一大家子做出牺牲,因此杨大郎几人脸上都是一副依依不舍的神情,最小的杨六郎更是已经红了眼眶、伸出小手紧紧的握住杨七娘的手,似乎生怕她会突然不见般。
几兄弟当中,杨大郎的年纪毕竟最大,所以他率先从悲痛中找回了理智,一脸坚定的对杨七娘说道:“七娘不怕,大哥一定会加倍用功的跟着先生读书,争取早日考个一官半职回来,等大哥当了官就去王家把你接回来!”
杨大郎说这话时手紧紧的握成一个小拳头,年少的他不知道杨七娘这一去就成了王家的媳妇儿,不知道杨七娘这一去、即使他们日后有钱也赎不回她了……
杨大郎听人说只要考上科举当了官,就可以达成许多以前实现不了的愿望,所以眼下他只一心只想勤奋读书考个功名回来,想着只要他当了官家里就不会再受穷挨饿了,想着只要他当了官杨七娘就可以回来了……
杨大柱不忍打破杨大郎心里的这分期盼,也想给他留下一个苦读高中的动力,所以最终只低低的说道:“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眼下别多说了,大家先吃饭吧!”
杨家一家还没扒几口饭,柳氏就带着王二郎上门来了,让杨七娘去王家当童养媳一事之前早就说定了,所以两家见面后也没再多说些什么,王家放下抱媳礼就把杨七娘给领走了,年幼懂事的杨七娘虽乖乖的跟在柳氏身后离去,但却忍不住不断的回头、依依不舍的看着自己的家人。
这副情形让杨家众人忍不住落下了心酸的泪水,杨沫沫更是于心不忍的闭上了小眼,不敢亲眼面对这离别的画面。杨六郎同杨七娘是龙凤胎、感情也较为深些,所以杨六郎差一点就要冲上前拉住杨七娘不让她走,是杨大柱硬把他给拽住、他才没真的冲上前去。
把杨七娘送给王家后,杨家的危机也暂时解除了,这王家不愧是家底殷实的人家,给杨家的抱媳礼准备的还算丰盛———用红线穿着的五贯铜钱,两袋糙米一小袋精米,十个鸡蛋和各色果子,这些物事合起来一共有八样,凑成这个数儿为的是图个吉利。
除此之外,王家还大度的把杨家欠他们的米帐一笔勾销了,这样的“抱媳礼”虽然不算丰厚,但在小岞村也已属中上了,再贵重些的抱媳礼王家也拿不出来了。
不过王家眼下给了这些物事后,以后杨七娘正式嫁给王二郎时,王家基本上不会再给杨家什么聘礼了,倒是那时候杨家得准备些嫁妆送过去,不过那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眼下能度过难关对杨家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
也许是杨七娘的离家让妈祖娘娘也感到于心不忍,杨七娘走后的第二天,她就大发慈悲的显了灵、让天气慢慢的转好起来。待那乌云都散尽后,小岞村的渔民们终于能够驾着渔船出海打渔了,杨家两兄弟更是在天气转好的第一时间就摇船出海,想要多捕点鱼回来好让日子好过起来。
不过此时刘氏已拿着用杨七娘换来的那些财物,把欠村里富裕人家的米和欠娘家的钱都给还上了,剩下的钱和物还足够替杨家几兄弟付给先生的束脩(学费),交了束脩、停学了一段时间的杨家几兄弟终于得以继续到学堂读书。
而有了这一次苦涩的(炫)经(书)历(网)后,年纪最大的杨大郎顿觉肩上的担子加重了一些,一回到学堂就比先前更加奋发图强,回到家里更是每日都挑灯夜读到深夜,誓要出人头地好改善一家人的处境。
有了王家的抱媳礼和能够正常出海打渔后,杨家这个大劫总算是迈了过去,大家也渐渐的把心中的悲伤都藏在了心底,每个人重新做起自己该做的事来,毕竟大家虽因家里少了杨七娘而感到伤感和不习惯,可这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不是吗?
第十二章 规划未来
但杨沫沫却不能像杨家众人那样、慢慢的把心里的悲痛藏起来,因为这是她穿越到北宋后,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古代社会{炫}残{书}酷{网} 的一面,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
也许对杨七娘来说,当王家的童养媳虽自小就必须和家人分离,但去了王家后杨七娘至少从此以后能够吃饱穿暖、少受点苦儿,所以若是按着古人的标准来评判,杨七娘给王家当童养媳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坏事儿……
但若是此事放在杨沫沫身上、杨沫沫定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毕竟杨沫沫是来自一个男女平等、婚姻平等自主的民主社会,她怎么可能容忍自己小小年纪就成为人家的童养媳呢?
杨沫沫骨子里深深的刻着现代的观念,她只崇尚自由、平等且有爱的婚姻,北宋这种父母包办或是买卖的盲婚哑嫁,杨沫沫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于是(炫)经(书)历(网)了杨七娘一事后,杨沫沫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开始逼迫自己审视眼下身处的大环境。杨七娘的命运给杨沫沫上了沉重的一课,让她决定自小就把自己以后的路给规划好,让她决定从小开始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杨沫沫知道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但她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至少让自己不要走上和杨七娘一样或是类似的路……
杨沫沫一连想了好几天,最终从这次杨家的难关悟出了一个很简单、很现实的道理———钱,有钱你才能吃饱穿暖,有钱你才能少受命运的摆布。
现代人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杨沫沫认为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古代,同时她还认识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钱财都在许多事情上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就拿杨家这一次的劫难来说,假如杨家十分有钱、家里的钱财足够让全家人不干活都能安安稳稳的过个一年半载,那就根本不会存在因食不果腹而被迫送女一事,杨七娘也不会被迫成为王家的童养媳,她完全可以等再大些才同人家说亲。
想通这一点后,杨沫沫决心吸取杨七娘这个教训,从小就开始自强自立、并努力的学一些能在古代傍身的本事让自己有安全感,同时她还打定主意以后适当的帮杨家想一些赚钱的点子,尽可能的帮忙改善杨家的家境。
如果因环境限制杨沫沫做不到这一点,那她也至少要做到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拖累家人,以免像杨七娘一样被迫被送去给人家当童养媳,或是走上别的什么悲惨的道路。
********
潮起潮落、日升月落,日子一晃就又过了两个多月,杨沫沫也慢慢的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对扮演小娃娃一事已练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并常常给杨家一家人带来欢声笑语。
这两个多月来闽南一带一直都风调雨顺,杨家大小事务也都十分如人意,不但杨大柱出海捕鱼每每都大有收获,就连田地里的水稻也长得甚好,让人一看就知道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最能让杨家人重展笑颜的,乃是这三个月来、杨七娘每个月都能回杨家小住上几日,说说她在王家的情形,以及和王家人的相处情况。
幸好杨七娘说王家人待她都如亲闺女般,柳氏这个婆母更是一点都没刁难她,杨七娘这话总算让杨大柱夫妇露出了这三个月来的第一个笑容,见杨七娘在王家的日子确实过得比以前好、也没在王家受什么罪,他们心里对杨七娘的内疚也才减少了一些。
此时杨沫沫恰好快要满周岁了,刘氏打前几天就开始同杨大柱商量着,提议好好的把这“抓周儿”礼给办一办,请几个亲朋好友到家里热闹、热闹,毕竟眼下杨家只剩下杨沫沫这么一个闺女了,而此时家里的情况也比先前好上了许多,于是杨大柱便同意了刘氏的提议,决定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替即将满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