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这个美好的设想让鱼儿浑身的血液止不住的沸腾起来……
“阿妹,你不是被四哥的聪明才智给吓傻了吧?不必太佩服四哥了,你四哥就是那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
“阿妹?!阿妹你怔怔的在发什么呆?”
一直到杨四郎连着叫唤了鱼儿好几声,鱼儿才从满心激动中清醒过来,也不同杨四郎抬扛、直接丢下一句“你知道的那些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就急忙把先前拎出去的竹篮寻了出来,一把揭开盖在竹篮上的那张蓝花布,翻了一会儿后把那个采珠人硬塞过来的锦囊翻了出来。
鱼儿把那个锦囊放到了桌上,兴奋的冲杨大柱夫妇说道:“阿爹、阿娘,我不是说那个采珠人临死前送了我一个锦囊吗?瞧,就是这个!”
刘氏一脸疑惑的看着那个圆滚滚的锦囊,问道:“这里头装了什么?竟把锦囊撑得圆滚滚的……”
“先前沙滩上一片混乱、我也没机会把这个锦囊打开看,所以我也不知道这里头究竟装了什么,”鱼儿说着眼底满是期许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提了句:“阿母,您说这个锦囊里头会不会装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
鱼儿说着忍不住伸手、小心翼翼的摸了摸那个圆滚滚的锦囊,脸上既有着迫不及待把锦囊打开的神色、又有着不敢马上把锦囊一下子打开的犹豫,生怕一打开锦囊、里头装的物事会让自己失望。
而鱼儿这么一说,刘氏和杨四郎的目光也都跟着亮了起来,随后更是紧紧的把目光钉在了桌上那个锦囊上,刘氏也用同样有些期待但又带着一分小心的口吻说道:“看这锦囊圆滚滚的,还真有可能像阿妹说的那样装了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不如我们现在就把锦囊打开瞧瞧?”
鱼儿闻言把手按在了锦囊的口子上,因心里太过期望反而比平日里多了几分磨叽,依旧有些犹豫不决的问道:“阿母,真的现在就把这个锦囊打开?万一……”
“哪有什么万一的?阿妹,你的性子不是一直都十分爽快吗?怎么今天突然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不就开个锦囊、瞧瞧里头装了什么物事吗?你和阿母怎么都这副模样?就算里头装的不是珍珠我们也没啥损失不是?”
说话间杨四郎已伸手一把抢过鱼儿手中的锦囊、果断的扯开了锦囊的口子,这口子一被杨四郎扯开,里头立马滚出一颗圆溜溜、散发着淡淡洁白光芒的珍珠!那颗珍珠让鱼儿等人一起瞪大了双眼,目光更是紧紧的被那颗和青李子一般大的珍珠给吸引住了……
就连先前有些不以为然的杨四郎,见了那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后都看呆了眼,只怔怔的说了句:“竟然真的装着一颗珍珠,还是这么大的一颗珍珠!”
待船舱里的众人从这颗珍珠带来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后,杨大柱率先说道:“阿妹,这样贵重的物事我们要不得,你赶紧给人家送回去!”
“对,这样贵重的物事我们要不得!”刘氏先前以为锦囊里最多是颗小果核大小的珍珠,没想到一打开锦囊竟倒出了一颗青李子大小的珍珠,这让她当下也没多想、只顺着杨大柱的话叮嘱鱼儿。
但鱼儿听了面露难色、有些委屈的说道:“我当时就不想要这个锦囊、是那个采珠人硬塞给我的,而且现如今那个采珠人已经断气了、我怎么把这颗珍珠还给他?”
鱼儿一说、杨大柱夫妇才记起被他们一时忽略的事实,虽然这颗珠子是那个奄奄一息的采珠人主动送给鱼儿的,但所谓“无功不受禄”,因此杨大柱夫妇总觉得就这样收下这颗珍珠、有些白占了人家的便宜。
但这颗珍珠又的确是能改变杨家目前的状况,甚至连方氏提分家一事都能用这颗珍珠来摆平!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让杨大柱夫妇心里十分矛盾,一会儿看看桌上那颗大珍珠、一会儿看看满脸委屈的鱼儿,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倒是一旁的杨四郎机警些,明白父母的难处后主动开口说道:“阿爹、阿母,这颗珍珠又不是阿妹偷来、抢来的,是我们阿妹好心救了那个奄奄一息的采珠人、给了他一碗粥得来的,那个采珠人也不是无缘无故把这珠子给阿妹,他是想报答阿妹的救命之恩才会给她这颗珍珠。”
杨四郎一提起此事鱼儿就有些难过,小声的说道:“可我最终还是没能救回他的性命……”
“这也怪不得你,你又是喂他喝粥又是替他喊人来,已经尽力了,”杨四郎边说边拍着鱼儿的肩膀安慰她,随后接着说道:“再说了,那个采珠人不是求阿妹好好的安葬他吗?这好好的把他安葬也得花上不少银子吧?咱家眼下也没多余的银子,可不就得用上这颗他送给阿妹的珠子?”
杨四郎这么一说、鱼儿几人细细思忖后,觉得他这话虽然说得直白、但还真是有几分道理———这买副上好的棺木、再雇个人把棺木抬上山,然后挖土填坑、立墓碑等,这些可不都得花上不少银子?若是不把这颗珠子给典当了,杨家还真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于是鱼儿想了想决定接受已逝采珠人的这番好意,毕竟他人已经不在了、把这颗珠子还给他也是糟蹋,加上好好的安葬他的确是需要一笔银子……
打定主意后鱼儿主动开口说道:“四哥说得对,我们好好的安葬那可怜的采珠人得花上不少银子,加上这也算是那采珠人临死前的一份好意,我们就厚颜收下吧!反正这珠子也不是我们抢来、偷来的,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成。”
鱼儿这话当下就说到了刘氏的心坎里,让她当场恢复以往的彪悍、大手一挥做主了此事:“好!这珠子是那采珠人送给我们阿妹的,我们阿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既然刘氏已经一锤定音、杨大柱也就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只能带着一丝愧疚点头答应了刘氏的决定,随后还不忘补了句:“既然我们收下人家的珠子,那那位采珠人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将他下葬。”
“这还用你说?”
刘氏先是嗔了杨大柱一句,随后说道:“走,我们这就上城里典当这颗珍珠去,得赶紧把珍珠典当了换来银子、才能给那位大恩人买副好棺木不是?”
于是鱼儿一家破天荒一起出了门、往城里赶去,趁着城里的当铺打烊前悄悄的把那颗大珍珠给典当了。
那颗珍珠虽然个头算大,但给当铺的掌柜的仔细验过后成色却是很一般,不是那种真正价值连城或是稀罕到无价的珍珠,于是最终那颗珍珠只当了大约一千多两白银。在鱼儿的提醒下刘氏将那一千两银子换成了十张一百两的银票,剩余的零头也换成了碎银子和一串串的铜板儿。
在鱼儿的提议下大家先寻个了安全的地方、悄悄的将当来的银子分成五份,杨大柱、刘氏、鱼儿、杨三郎和杨四郎五人身上各藏了一份,藏好了几人才转到城里的一家棺材铺,用几块碎银子替那可怜的采珠人订了一副上好的棺木,并同棺材铺的掌柜约好、让他第二天把棺木直接运送到小岞村。
第三十章 两世心愿
随后鱼儿一家人再上肉铺割了半斤猪肉、打了一斤米酒,再把平日里家里几个孩子想吃却吃不起的零嘴儿买了整整一大包,随后一家人才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说有笑的往小岞村赶。
待鱼儿一家人赶回船上时,杨二柱一家和杨老爷子已率先在隔壁船搭了矮桌子开饭了。这平日里因在船上摆上大桌子一家人一起吃饭有些挤,所以杨家这一大家子并不是天天都在一起吃饭,只在初一、十五时才挤在一张桌前吃饭,平日里都是把做好的饭菜一分为而、各自在各自的船上吃。
因大房一家都趁着晚饭前赶到城里去典当珍珠了,这一去也让刘氏耽误了做晚饭的时辰。因此眼下杨老爷子和二房一家的晚饭是方氏不情不愿做的,这方氏心里记恨刘氏偷懒把准备晚饭的活计丢给她,所以故意只准备了他们二房一家的晚饭。
这方氏看到大房一家还不忘故作惊讶的推卸责任:“哎哟!我刚刚里里外外都寻不到大哥、大嫂和几个孩子的踪影,还以为你们一家人一起上哪儿走亲戚去了,以为你们会留在亲戚家吃了晚饭再回来,所以也没多做些饭菜留给你们。”
刘氏眼下心情十分愉悦、不想因方氏而破坏了好心情,因此她不但没同方氏多做计较、还用十分欢快的语调说道:“只要有好吃的、现在做也不迟,反正我们也都还不饿。”
这有时候好心情还真能让人减低饥饿感,刘氏话才一说完、一旁的杨三郎和杨四郎就一起附和道:“对,我们不饿!我们帮阿母您点火烧柴,阿母您慢慢准备饭菜,要是能再费点心思给我们炖个红烧肉、那就太好了!”
“就你嘴馋,好,今儿阿母就给你们炖红烧肉。”
刘氏故意当着方氏的面说了这么一番话,随后才在方氏那又嫉妒又羡慕的目光中猫腰进了自家船舱。一家人先小心的把身上的银票拿出来、装进方氏陪嫁的一只小木匣子里,装好了再把木匣子锁到一口樟木箱笼里,再把箱笼藏到了隐蔽的地方。
把银票都一一藏妥当了,刘氏才拉着杨大柱仔细的叮嘱了一番、叮嘱他先不要将此事告诉二房,反复强调了几遍后刘氏才带着鱼儿兄妹下船做饭去。
此后鱼儿一家把晚饭摆在了厨房里,大家伙儿自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吃完一起动手收拾好厨房才不动声色的回到船上,梳洗完后各自睡下、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等杨大柱出海回来,鱼儿就拉着他和两个哥哥去了那采珠人遇难的地方,先带了张草席将他卷了起来,待昨日买的棺木运到后再将他抬进去安置好。
按理说一般人家是会雇人把棺木抬上山的,但杨大柱节俭惯了舍不得花这些钱,于是便让鱼儿回家把杨二柱父子三人叫来,随后六个男丁一起慢慢的将棺木抬到了山顶,按照采珠人生前的意愿将他埋在小岞村最高的一座山上。
因鱼儿同那采珠人素不相识、不知他姓什名谁,因此挖坑、下棺、填土后鱼儿就开始为立碑一事犯难了,但鱼儿先前已检查过采珠人身上的物事,没发现任何可以证明他身份的物事,于是最终鱼儿只能替那采珠人立了一块、没有刻上姓名的空白墓碑。
把对杨家有大恩的采珠人安葬后,鱼儿才算是完成了压在心里的一桩心事、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而杨大柱既然请了杨二柱父子前来帮忙,自是把鱼儿受采珠人馈赠珍珠一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们,杨二柱父子听了后更是连连称赞鱼儿好心有好报。
这头等大事办完后,鱼儿一家也才有空闲想些别的事,这小岞村有这么一个风俗———意外白得来的钱财像烫手的山芋,得赶紧花掉才不会惹来祸端!
虽然这个风俗多少有些迷信的因素在里头,但鱼儿知道一直以来都十分贫穷的人家、突然有了一大笔钱财,有时候这也未必是件好事。
毕竟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待杨家突然有了一千两银子这件事不小心让别人知道后,免不得会有什么心术不正的人打什么歪主意,到时候钱没了是小事、但若是因为这笔钱害家人受到什么伤害,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一直坦诚相待亲弟弟的杨大柱、已把这件事告诉了杨二柱,既然杨二柱已经知道了、那代表方氏很快也会知道。鱼儿相信以方氏那自私贪婪的性子,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会想尽办法的来分一杯羹……
但这钱是鱼儿好心救那采珠人才得来的,为何要分给贪得无厌的方氏?
有了这些想法后,当杨大柱因对风俗深信不疑、提出大家好好的商量下如何尽快把意外得来的那笔钱花出去时,鱼儿想都没想就一口应下。随后大房一家人围着船舱内的矮桌子坐了一圈,开始商量如何好好的利用典当珍珠得来的那一千两银子。
鱼儿最先想到的是用这笔钱来改善生活环境,加上鱼儿穿越后最不习惯的就是住在长期有着细微颠簸的船上,尤其是不习惯和一大家子的人同住在狭小的船舱内。虽然一到晚上船舱内就会挂起一道道帘子、把船舱隔成几个独立的空间,但这对前世从小到大都住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的鱼儿来说,实在是很不习惯。
加上鱼儿的听觉一直都比别人敏锐许多,于是一到晚上她就很难入眠,不是听到杨大柱的呼噜声,就是听到杨三郎和杨四郎的翻身声,甚至有时候连船外波涛涌动的声音鱼儿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往往要在自己睡的地方翻来覆去许久、鱼儿才能迷迷糊糊的睡着……
于是能够像小栓子、马四娘他们那样在陆地上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院子,成为了鱼儿穿越后的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最初浮现在心鱼儿底时、让她心里堵满了酸涩感和无力感———前世鱼儿也一直为头上能有片属于自己的屋瓦来遮风挡雨而拼命努力,没想到穿越后依旧要承受没房没瓦的压力。
看来无论是现代还是北宋,房子始终是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