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配
“可是,总得有个形状呀?”梅兰花拧着眉头说。她接受了做大褂和把鞋做成猪和羊的教训,已经在心里暗暗发过誓:没有样子,决不做新活。
王仕峰听梅兰花问形状,想起这些日子她闹的笑话,知道她还没理解自己的意思。就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现在盖的被子是长方形的,你再加宽一些就行了。不过,也不要太宽了,接近正方形就得。”
“什么样子才算接近正方形呢?”梅兰花问。
王仕峰被问得不耐烦了。他毕竟是个男人,不懂针线,也不懂被子的尺寸。就指着接近正方形的庭院对梅兰花说:“看见咱这庭院了吧,南北里比东西里略长点儿。就是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形状。你可照着它的样子做。”
梅兰花点点头,表示理解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梅兰花打扫出庭院,铺上苇箔,再铺上旧被褥,撑开摊子照着庭院的形状做起双人被来。
她牢记王仕峰的吩咐:长按原来被子的长度,宽里再加上一条子,让被子的长度比宽度略长一点儿,形状则按庭院的形状。
铺上被里被面,絮上棉絮,翻过来,四周压上缝,中间用线引,一床宽大的新棉被很快做好了。
梅兰花看看新棉被,再看看庭院的形状,虽然比例小了很多,却很像那么回事。心里很高兴。
忽然,她发现庭院的一侧还有一眼井,而被子上却没有。被子的形状立时在她眼里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她拿起剪刀,在被子靠近有井的一侧剪了一个大洞,然后把剪的边缝好。
王仕峰回来了,看到梅兰花做的新被子又平整又软和,很是高兴。打开一看,发现被子的一侧有一个大洞。不解地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被子为什么剪个大洞?”
梅兰花笑眯眯地说:“庭院里不是有口井嘛,这样形状才相符!”
正文 195 第六卷 第六章 “金鱼进锅大喝汤” 字数:2445
王仕峰结交了一个姓尤名乾成的朋友。两人情投意合,便结拜为兄弟。
俩人约好,各自都到对方家里作一天客,认识认识对方的家人,日后走动起来方便。
这一天,王仕峰先到尤乾成家里去作客。他一敲门,见来开门的是一个漂亮的女人。王仕峰自我介绍以后,问道:“你是我大哥的什么人?”
那女人说:“我是你大哥的贱内张氏。”
王仕峰觉得尤乾成的女人说话文绉绉的,首先就有了一个好印象。
王仕峰跟着张氏往里走。他见尤乾成家的房子修得不错,便说道:“大哥家的房子修得真不错!”
张氏说:“这都是你大哥的人缘好,四邻八家帮助的。”
进到屋里,王仕峰和尤乾成见过礼,就见尤乾成的两个儿子,穿得干干净净地来到王仕峰跟前,施礼问安。王仕峰看着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便说道:“你这孩子有出息!”
张氏说:“这都是你大哥教育的好。”
到了中午,王仕峰被留在尤乾成家吃饭。张氏做的面条又细又长。往锅里下的时候,有一根面条掉在了张氏的脚上,只见她用那穿着绣花鞋的小脚一挑,那根面条就进了锅。张氏说:“请别见笑,我这叫金钩钓鱼”王仕峰在尤乾成家作了一天客。觉得挺舒心。尤其是张氏,既漂亮又聪明能干。甚是佩服。回到家里以后。再看自己地老婆,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怎么看也不如人家的好。
梅兰花这一段时间经常犯迷糊。身体也每况愈下。脸色依然菜青,头发干涩发黄。尤其是那一双骨碌碌地大眼睛,空空洞洞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犯起迷糊来,还时不时会冒出几句傻话。
按着约定。明天尤乾成就要来家作客了。王仕峰担心梅兰花犯迷糊丢丑。就把她叫到身边。嘱咐她如何如何去做。并告诉她人家尤乾成地老婆是怎么说地。又是怎么做地。
梅兰花说:“只要你一样一样教给我。到时候我也能办到。”
王仕峰说:“那我就来教你。”王仕峰一边比划一边说。“你听见敲门了。就去开。尤乾成问你:你是我贤弟地什么人?你就说:我是你贤弟地贱内梅氏。”
梅兰花记了半天。还是记不住。
王仕峰说:“这样吧。我在这影壁墙上放上一支箭。你一看到这剑。就会想起贱内两个字来。我再放上一枝梅花枝条。一个柿子。你见到梅花枝条。就会想起自己姓梅来了。再把柿子与梅联系起来。岂不是梅氏了嘛!”
梅兰花觉得这主意不错。便记下了。
王仕峰继续接着说:“尤乾成要是说:你这房子不错。你就说:这是你家贤弟人缘好,四邻八家帮助的。进屋以后,你把咱闺女打发出去,让她给尤乾成见个面,说声大大好。尤乾成要是夸咱的孩子,你就说:这是你家贤弟教育地好。然后,你就给我们擀面条吃。人家张氏有能耐,掉在脚上一根面条,能踢到锅里去,还美其名曰那叫金钩钓鱼呢!”
梅兰花心想:这有啥难得。不就是这么几句话嘛,我也会那金钩钓鱼,到时候露一手,让你们看看。
第二天,王仕峰帮梅兰花把一切都安排好,静等着尤乾成的到来。
不一会儿,听见有人敲门,梅兰花赶紧跑出去,看门一看,果然是尤乾成。
尤乾成见来人一付未老先衰地样子,很是吃惊。便问道:“你是我家贤弟地什么人?”
梅兰花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忙朝影壁墙上看,谁知,那只剑被女儿要去玩了,那个柿子也被一只公鸡啄烂了。梅花枝条蔫巴巴的一点精神也没有。于是,她说道:“我是你家贤弟地蔫儿枝烂柿子。”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妥,不觉臊红了脸。
尤乾成一听这话,差一点儿笑出声来。他跟着梅兰花继续往里走,看见王仕峰家的房子便说道:“你家地房子修得不错呀?”
梅兰花本来记得丈夫教给她的三句话。刚才因为影壁墙上没了剑和被公鸡啄烂柿子说错了话,心里慌乱起来。这一慌乱不要紧,迷糊病又犯了。懵懵懂懂觉得已经说了一句,还有两句没有说。可是这两句话该先说哪一句呢,她却分不清了。见尤乾成相问,一时慌张,便随便选了一句,说道:“这都是你家贤弟教育地好。”
尤乾成一听这话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心里想:传说我这个朋友的妻子被吓傻过,看来此话不虚。在人家家里为了避免尴尬,还是少说为佳。便拿定主意不再开口。
尤乾成进了屋,梅兰花把女儿打发进来。女儿今天穿了一身干净的新衣服,头顶上扎着两个小鬏鬏,显得很机灵。冲着尤乾成甜甜地叫了声“大大,您好!”尤乾成一看孩子非常聪明,而且小小年纪一点儿也不怯生,由衷地夸奖说:“这孩子将来定有出息。”
梅兰花见来人夸奖自己的孩子,心里高兴。想起丈夫教给的三句话已经说了两句,还剩下最后一句了,张口便说:“这都是你家贤弟人缘好,四邻八家帮助的。”
王仕峰简直都要气歪了鼻子,可是守着客人又不好发作,只是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梅兰花见丈夫拿眼瞪她,认为是让她去擀面条。赶忙进了屋里,放上案板擀起面条来。不一会儿就擀好了。端出来一看,那面条一根根就像手指头那么粗。
梅兰花听说张氏在煮面条时露了一手“金钩钓鱼”,也想学学。她故意让面条往她的脚上掉。因为她的脚面太窄,怎么也掉不到上面。没办法,她只好用手捏起来放在脚面上。她照量了一下,用劲一踢,没想到连她那本来就不跟脚的绣花鞋一块儿掉进了锅里。
一看把事情闹砸了,梅兰花不好意思地讪笑着说:“俺这个也有讲儿,这叫金鱼进锅大喝汤。”
尤乾成再能忍,这回也笑出声来了。
正文 195 第六卷 第七章 镜子 字数:3307
王仕峰的结拜兄弟、马三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十二晌这天,送信儿让王仕峰带着家属过去喝喜酒。(注:十二晌即十二天。孩子降生十二天称小满月,俗称十二晌。大都在这一天邀请亲戚朋友来庆贺。)
孩子生日娘满月,都是老娘们的事。王仕峰买了鸡蛋、红糖和一套小孩衣裳,预备出见面钱(第一次见小孩儿要给钱,俗称见面钱。),让梅兰花一个人送过去。又怕她在那里犯迷糊说些不靠谱的话,嘱咐她撂下东西看过孩子后坐会儿就回来,不要在那里吃席了。
当时女儿刘金锭因感冒正在发高烧,梅兰花也是不放心女儿。遵照丈夫的嘱咐,撂下东西看了看孩子,夸赞几句,又按规矩把看钱压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稍坐了一会儿就要回去。
马三俩口子是重情重义的人。见梅兰花带的礼物丰厚,又不在那里吃饭,很是过意不去。
胡二老婆心细,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见梅兰花的前额上有一道淡淡的柴灰印。心想:大凡女人出门前,都会照照镜子,让自己保持一张洁净的面孔示人。看来这位朋友家里可能没镜子。于是,在按照礼节压上回礼外,又把自己心爱的一个圆形水银梳妆镜抱好放在梅兰花的篮子里。
看官可能要问:本来是马三老婆生孩子,怎么又出来个胡二老婆给张罗事宜?
书中交代:这胡二和马三。现在是一家人。关于这个,还有一个故事呢:
胡二马三是一对患难相交地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亲若手足。
有一年冬天,胡二得了重病,一病几个月。马三正在外打短工,听说后,马上来到胡二家里,看望胡二。临走留下了自己打短工挣的两串钱。
胡二家有一对传世的银手镯,他经常戴在手上。因有病取下放在了床头。马三走后,胡二发现手镯不见了,心想:我这里别人没来过,就马三兄弟来了一次,莫非他给拿去了?你想戴只管说一声吗,何必这样!
过了几天,马三又来看胡二。胡二就问马三:“兄弟,我这里一对手镯不见了。是不是你上次拿去戴了?”
马三一听。愣住了。心想:那对手镯我见都没见过。我哪里拿去呢?又一想:他既丢了。又没旁人来。我若不应下。他岂不疑心我太见小了。还会加重他地病情。就说道:“不瞒二哥说。你弟妹没戴过那玩艺。我拿回去叫她新鲜新鲜几天。就给你送来。走时也忘记给你说了。”
胡二说:“既是弟妹喜爱。请戴好了。不必再送。”
马三说:“那是二哥传世之物。岂有不还之理!”
马三回去以后。和妻子说起此事。二人发起愁来。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卖了去买一对镯子。想来想去。忽然看见三岁地独儿。马三说:“有了。不如把儿子卖了。换得钱买来一对镯子给二哥送去。”
夫妻二人商量定了。就把儿子卖到五六十里以外。换地钱。正好够买一对银镯子。马三就给胡二送去。
胡二谦让一番。也只得收下。
第二年春天,胡二病好以后,收拾床铺,发现镯子掉在床下的板缝里。心想:哎呀,是我冤枉了三弟,三弟为赔我这对镯子,不知作了多少难!于是,置买了点心礼物,去找马三赔不是。
胡二一见马三,就说:“三弟,这么长时间,咋不到我家去?”
马三说:“这一段忙了些。”
胡二说:“俺那侄儿呢?”
马三说:“上他姥姥家去了。”
胡二说:“兄弟别瞒我了,今儿个我是特来给你赔情地。”
马三说:“二哥这话从何说起?”
胡二说:“那对镯子是我在病中不留心掉在床板夹缝里了,今天才找到。当初真不该问你拿了没有?白白冤枉了好兄弟。”
马三说:“二哥不要那样说,你的传家宝丢了,心里必定非常着急,我要说没见,你定要病上加病,兄弟我送你一对镯子也是应该的。”
胡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当下把镯子拿到集上变卖了,赎回了侄儿。胡二对马三说:“兄弟,我虽然也穷,可比你强了些,从今往后,你们一家搬到我那里,咱们两家合一家,互相照顾,不分彼此地过这一世。”
从此两家人真的合在一起,和和睦睦地相处起来。
这次,马三老婆又生了个二小,一应诸事,都是胡二两口子给张罗的。
王仕峰与马三结拜干兄弟,也是受这个故事的影响。
在一个集日里,马三在牲口市卖两头半大牛犊。买主是一个土财主,给的价钱低不说,还欺行霸市的不让卖给别人。马三据理力争,双方吵了起来。
王仕峰正好路过这里。了解了事情真相后,便主动给双方当起了“斤斤”。袖里来袖里去,最后成交的价格比马三要地还高。马三感激不尽,说什么也要给王仕峰一些好处费。
王仕峰说:“我看你面相忠厚,才出面相助的。你要给钱就见外了。”
马三谢了又谢。当询问对方姓名时,也顺便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你是不是那个和胡二住在一起的马三?”王仕逢问。
马三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