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待遇不平等审视





讲,由于实行了多年的经济禁锢,直到今天还仍然处在一种解禁的状态。但在这一解禁过程中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自决权还表现在就业方面。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公民的就业自决权也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给了人们更大的人身自由。今天的中学毕业生或大学生毕业和我们这些人年轻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工作、单位、地区都由自己挑选,完全体现了一种自我裁决。有一天与新闻界的人士聊天,得知这些年北京出现了“北漂一族”,即新闻媒体业的一些流动性比较大的编辑记者。这些人大多没有北京户口,只是在京打工,但能力特强,完全靠本事吃饭。他们在就业方面已经实现了完全的自决权,户口这些计划经济下遗留的产物对他们的择业和流动丝毫不起作用。
  可我们那个青年时代,工作权全由学校决定。记得在我初中毕业的那个时候,负责工作分配的工人宣传队的师傅可忙乎起来。班里50多个学生,谁该下乡,谁该留城进工厂,谁该去建设兵团,都要一一调查分析做决定。我是由于家中的哥哥姐姐都下了乡,才被分配到工厂的。后来大学毕业时,也是完全的国家分配,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78级这个班有大约30人被分配到北京各大中央单位。当然,在毕业分配的过程中,班主任又少不了一番忙活。
  自决权最主要体现在对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人的天性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志趣志向也不相同。因此,职业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人对职业的选择和自决完全被组织分配所取代,由此引发了许多人的痛苦。在那个年代,人们象螺丝钉一样被拧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党的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没有二话可说。那个年代经常唱的一首歌就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这样一种精神在夺取革命胜利和对抗帝国主义侵略时,全体人民同仇敌忾团结起来反抗外部侵略时是绝对需要的。但在和平建设年代,再用战争年代的精神行事就不相适应了。
  回忆起来,我们这代人年轻时期很多人都被不顺心的工作折磨过。譬如我自己,青年时代特别想学习,但就是与学校的大门无缘。上大学要靠上边发下来的名额,还要靠单位推荐。有了名额,领导看得中你,群众没意见,你才能上大学。但至于你想学什么专业,那就没你挑选的余地了。给你一个什么学校和什么专业你都要接受。在那个年代,人就象机器,没有一点个性,没有一点个人挑选的余地。
  大约是1970年,我家由省教育厅搬到山东大学第一宿舍,那时我已进工厂工作两年了,年龄也已经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在这几年,不知怎么回事,中学时期一向调皮捣蛋爱玩不爱学习的我,突然变得求知欲格外强烈。下班以后就卷不释手地看书。1971年,中断几年招生的大学开始重新恢复招生。我亲眼看着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被腰鼓队敲锣打鼓地迎进山东大学的校门。我站在路边看着,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渴望,也充满了痛苦。这痛苦来自巨大的反差。一边是天子娇子式的学校生活,一边是沉重的车间装炸药劳动。
  当时上不了大学并不是自己天资愚笨,或家庭收入担负不起,而完全是一种政策造成的。在这一体制下,多少人在多少方面失去了自决权。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为了调换工作,一再折腾。对比之下,改革开放的今天真是让人心情舒畅之极,再也不用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忙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使中国公民有了更多的自决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人在各方面的自决权会越来越大。
  任何一项权利的提出必然是有针对性的。自决权这一条的提出,我想主要是针对公民不能自由决定的现象。上边我已经讲了文革期间人们不能对就业进行自决的情况。那么在今天,中国人民缺少自决权的表现在哪里呢?在那些地方还存在对公民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限制呢?我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自由迁徙的问题,自由选择工作地和居住地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户籍管制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了,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追求。
  例如在今天的北京市,一个市民如果娶了一个农村妻子,那么生了孩子后连在北京落户口的自决权都没有,还非要到孩子的母亲户口所在地落户口。外地人找北京人结婚,至今也不能自由地将户口迁进北京。这些事例都是没有自决权的现象。好在随着社会改革,中国人的自决权比计划经济时期多多了。但尽管如此,当前社会仍然还有数不清的管制。这些管制有的是合理的,有很多已经不合理,但仍在延续。这些制度和规定为什么仍能延续,说到底是中国人的观念意识落后的原因,是国民待遇标准低下的原因。
  '3',工作权。
  公约第六条这样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工作权,包括人人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技术的和职业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在保障个人基本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达到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充分的生产就业的计划、政策和技术。
  在获得了工作之后,还要保证享有这样一些待遇:A,公平的工资和同值工作同酬而没有任何歧视,特别是保证妇女享受不差于男子所享受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同工同酬;保证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有符合本公约规定的过得去的生活;B,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C,人人在其行业中有适当的提级的同等机会,除资历和能力的考虑外,不受其他考虑的限制;D,休息、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限制,定期给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报酬。
  总起来看,这一条大家看了可能没有任何异议。工作吗,人成年了之后都要工作,这有什么难的!是的,对于有些中国人来说,的确不存在工作权的问题和困惑。但千万别以为联合国的权利公约是随随便便制定的。可以说公约中的每一条款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内容。之所以制定这些权利都是事出有因。工作权对中国人无关吗?决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各大城市都有许多工种不允许外地人涉足。北京就明文规定一些行业限制使用外地人员,如金融与保险业的各类管理员、业务员、会计、出纳员、调度员、星级宾馆前厅服务员、收银员、话务员、核价员、出租车司机、办公室文秘等,这些工作都不许没有北京市户口的外来人员从事。对于此条公约后面规定的ABCD四个内容,要想做到也不容易。譬如说保证妇女享受不差于男子所享受的工作条件和报酬及给薪休假,上海青浦区发生的陆健一案便反映出这里面的差距。另外C条的规定也很难做到,人人有提级的同等机会,在中国许多企业里或机关里,提级往往并不按一个人的资历和能力,而是由上级或上司的爱好决定着的。
  从历史上看,工作权曾经非常突出的表现在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例如,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西部的开发工作接近尾声,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导致一些白人无活可干,于是在旧金山这种地方白人闹事抗议的活动增多起来。这种抗议的目标和对象就是中国华工。不久发生了许多排华事件,白人捣毁华工的住所,驱赶和杀死华工。在这种情况下,1883年美国制定出台了排华法,明确规定企业不许招收华工,一般华工不得入境。从此,中国普通劳工便在美国失去了工作权,大约有十几万华工退出了美国。
  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非,也发生了禁止华工进矿工作的事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南非由于金矿的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其中不乏大批的华工。由于华工和当地黑人工资价格低廉,矿主一般都喜欢用低廉的劳动力,这样就抢了一些白人的饭碗。于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抗议活动爆发了。高薪的欧洲血统工人组成的工会提出了控诉,接着发生了罢工。在这种压力下,1911年南非政府改变了原先的劳动政策,通过了矿山与劳动法案,或称“有色人种歧视法案”'Colour Bar Act'。这一法案从文字上读起来似乎是无害的,但在实施中则实际上限制了雇主使用非洲劳动力从事技术或半技术性工作。该法案所颁布的有关条例阻止了德士瓦尔和奥兰奇自由州的非洲人从事许多种采矿职业。这些条例甚至详细地规定监工(白人)同采矿工(非洲人)之间的比例。
  这种比例引起了争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矿主要求非洲人同白人工人的比例是10.5:1,而工会要求3.5:1。结果于1922年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金矿区爆发了一次总罢工。这次罢工及引起的骚乱最后导致保守的南非欧洲人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领导人团结在一项共同事业中,因为他们全都支持拒绝向那些同白人劳动者竞争的贫苦非洲人提供工作机会。南非工党是一个仿照它的英国同业而建立起来的党,它随这次罢工的浪潮而发展起来,并且在联合政府中与主要由南非欧洲人组成奉行白人至上主张的民族主义党实行了联合。这个联盟政府不久便推出了第二个“种族歧视法案”,即1926年的矿山与劳动法案。这一法案也许是世界种族歧视法规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严酷一章。伴随着该法案的是一种进一步限制非洲人就业机会的劳动政策。
  廉价劳动力的竞争是世界性的主题。老板总是与工会矛盾的。任何企业主都喜欢用廉价的劳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到处出现的原因。老板们就是要利用廉价劳动力。而工人们和工会呢?就要抗议和抵制。为了反对全球化和工作机会外流,2000年美国西雅图的市民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把世界贸易组织的大会搅得一塌糊涂。
  国与国之间排斥劳动力还有情可原。但一国之内也排斥异地劳动力或不同身份的劳动者就有点说不通了。有一天我特意上网在北京市政府所办的“首都之窗”查了一下外地民工在京就业的政策待遇。1996年3月28日北京市劳动局颁布的通告第2号里,清楚地规定了1996年外地人员在京务工的范围,允许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行业共计12个,工种共计204个。现在我把它们摘录如下:
  一、允许从事的行业和工种
  1,民政:尸体整容工、尸体火化工、墓地管理员。
  2,商业:制冷设备维修工、生猪屠宰加工工、牛羊屠宰工、禽类屠宰加工工。
  3,农业:农艺工、果树工、蔬菜工、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孵化工、挤奶工、饲料制粒工、饲料粉碎工、饲料原料清理上料工、农业机械操作工
  4,林业:造林工、油锯工、人力采伐工、集材拖拉机司机、集材工、索道工、伐区机修工、带锯工、框锯工、圆、截锯工、选材检验工、木材搬运工、积材工、修锯工、木材干燥工
  5,机械工业:钳工、车工、铣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工
  6,水力:砌筑工、河道修防工
  7,建设:木工、瓦工、抹灰工、石工、建筑油漆工、防水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测量放线工、管道工、中小型建筑机械操作工、电梯安装维修工、筑路工、下水道工、道路养护工、管函顶进工、隧道工、液化石油气灌瓶工、热力司炉工、绿化工、道路清扫工(初)、粪便净化处理工(初)、公厕保洁工(初)、垃圾处理工、粪便净化处理工、环卫机动车驾驶员。
  8,冶金工业:翻车机工、炼焦工、焦炉调温工、运焦工。
  9,化学工业:硫化物焙烧工、氯化氢合成工、盐水工、蒸吸工、纯碱碳化工、重碱煅烧工、纯碱石灰工、变电整流工、烧碱电解工、氯氢处理工、烧碱蒸发工、固碱工、液氯工、电解槽修槽工、合成氨总控工、水煤气工、合成氨转变工、合成氨净化工、合成氨气体压缩工、氨合成工、甲醇合成工等。
  纺织工业:清花挡车工(熟)、梳棉(毛)挡车工(熟)、并条挡车工(熟)、粗纱挡车工(熟)、细杪挡车工(熟)、络筒挡车工(熟)、并筒挡车工(熟)、捻线挡车工(熟)、摇纱挡车工(熟)、转杯纺挡车工(熟)、整经挡车工(熟)、浆纱挡车工(熟)、穿扣挡车工(熟)、结经挡车工(熟)、织布挡车工(熟)等。
  建材工业:水泥生料制备工、水泥烘干工、水泥均化工、水泥供料工、水泥熟料煅烧工、水泥风机工、水泥回转窑轮工、水泥煤粉制备工、水泥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