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罪案





    三轮车在永昌县公安局大门口停下,开车人用袖子擦着头上的汗,抹抹灰土土的脸,蹬上办公楼的台阶。    
    二楼办公室。50来岁的永昌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王永新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汉子边吸烟边回忆。    
    晚上8点来钟,他开着农用三轮从乡农机站买配件回到家。饭桌上,他拿起馍刚下嘴咬。    
    “他爸!咱村里来了几个外国人哩。”妻子说。    
    “咱这里能来外国人?”汉子觉得妻子在说天书。    
    “真的!”妻子很认真。    
    “你可别胡诌啦。”汉子以为妻在给他开玩笑,不以为然。    
    “真的!我听孩子说的。”    
    “啊?”汉子放下馍。急忙喊过女儿:“你听谁说咱村里来了外国人?”    
    “听人家说的呗!还是大胡子哩。”    
    “听谁说的?”汉子刨根问底。    
    “你问这么多干啥,外国人和你有亲戚?”妻子不解地嘲笑道。    
    汉子笑笑没吭声放下馍走出门。    
    街上人在议论。说是有三个大胡子黄眼珠的外国科学家来草原考察黄剪子(猎隼),他们被A用手扶机子拉着到草原里边去了。那几个外国人说话呜里哇啦的,模样怪怪的。    
    汉子觉得这事儿蹊跷。他匆匆赶回家怀里揣上馍对妻子说:“我要走趟县城。”    
    “黑灯瞎火的去干啥?”妻子不解。    
    “有点事儿。”他发动着车。    
    妻子埋怨道:“这个人,不知上了那股子邪劲。”    
    听完汉子的叙说,王永新觉得情况重大。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局长石善成办公室的电话。    
    石局长立刻来到王永新办公室,又仔细询问过汉子。    
    凌晨一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了刚刚朦胧入睡的市公安局一科科长王有祥。职业的敏感性使48岁的他一骨碌爬起。他接过电话,浓眉紧蹙,脸色严峻。    
    少顷,电波穿过夜幕飞向省公安厅。一处处长明确指示:查明情况,依法处理。    
    刺眼的灯光下,王有祥和王明芳分析了情况。他递给王明芳一支烟说:“这几个外国人很有可能是到草原上来偷捕猎隼的。”说着从保险柜内抽出省厅的简报和他俩收集剪贴的有关资料。    
    猎隼,俗名鹞子,属鸟纲隼形目,形态矫健,在空中盘旋翱翔灵活,嘴短而宽,呈钩形,翅窄而尖,双爪锐利,凶猛异常,是草原鼠害的天敌。据专家介绍,一只猎隼一年能捕食2000只老鼠,对草原的生态平衡,消灭鼠害,防止草原荒漠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    
    近年来,国外一些不法分子以经商旅游观光访问为名,在我国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大肆捕猎……    
    一则消息又跳入他俩的眼帘:“1993年10月25日,北京首都机场海关,查获一起外籍旅客走私盗捕猎隼案件……”    
    “啪!”王有祥的拳头重重地击在桌上,差点把水杯震翻。    
    接着,又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跳进他俩愤怒的眼:“资料表明:从1993年至1996年6月,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收缴被偷捕猎隼1000余只。”    
    刻不容缓。两位老公安立即驱车火速赶往永昌县公安局。


第十四章 贪得无厌大如羊羔的老鼠,乾隆

    年间引进的猎隼吉普车射出两束强烈的灯光,在高速公路上急驰。此刻,王有祥、王明芳心潮难平。有关猎隼的记载和传说又浮现在他们的脑际。    
    那是他俩和县局政保股股长王永新、女民警张金兰在草原搞社会调查时,几位老人给他们讲述的……    
    很久以前,这一带古老的草原上就居住着汉、藏、蒙、回、东乡族等民族。他们和睦相处,过着游牧丰裕的生活。草原上水草茂盛,骡马牛羊成群。他们的马奶子喝不清,他们的牛羊肉吃不完,他们的皮衣皮货用不尽。每到春节前,他们就派人骑着马赶着牛羊,驮着奶茶,走好几天的路把它送给永昌县的官府。官府也把平常的生活日用品送给他们,和他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官府从他们那里购买和征得大批军马。这些军马通过河西走廊被远远输送到内地。有的上等的最好的骏马还进献给皇帝。每到正月十五,牧民的头领和代表都应永昌县官府的邀请来县城观灯饮酒。尔后,官府也派人到草原参加他们的篝火娱乐,吃他们的手抓羊肉,喝他们的青稞酒,和他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牧民们弹起马头琴和琵琶,打起手鼓,有时乐到通宵达旦。    
    这一年,正月十五。县令在县城布置悬挂了最好最美的灯,设了最好的宴席,单等草原上的头人和代表到来。天黑了,灯点亮了,又大又亮的圆月升起来了,还不见他们到来。    
    县令一直等到月上中天,他们还没有来。只好命人撤掉宴席,怏怏而睡。    
    第二天,县令越想越不对劲儿,就派两个县衙到草原上打探情况。    
    5天后,县衙带回一个头人。头人一见县令就失声大哭。县令大惊,问其原因,他哭诉道,草原上遭了鼠害,老鼠成群结队,有的老鼠成了精,大的像羊羔。很多草根都被老鼠嚼完了,牧草大片大片地枯死。牲畜吃不饱,饿得一副骨头架子。很多马牛羊只被老鼠咬破了腿,鲜血直流,走不动路,只好奄奄待毙。成帮成群的老鼠一涌而上,不少牲畜就被老鼠吃了。更可怕的是有一个卧病不起的老头儿和一个生病的小孩,也被老鼠吃掉了。草原上的老鼠成了精,很多牧民纷纷逃离。    
    县官听了他们的哭诉,骇得半天说不出话。遂亲自率领强壮人马,携弓带箭,到草原去考察灾情。    
    他们进入鼠害最严重的地带,但见鼠洞一个连着一个,往日翠绿的草地,地表裸露,有的已成为半荒漠化或沙漠化,风一吹,细沙飞扬。更多的牧草草根被老鼠嚼得稀稀落落。老鼠在洞中钻进钻出,吱吱乱叫。随处可见的马匹牛羊的尸体,肉早已被老鼠吃光,只剩下皮毛空壳。县官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下令手下人寻找吃人的鼠精。手下持长矛弓箭,经3天3夜的搜寻,终于在一山洞内发现一只硕大老鼠,大如羊羔,皮毛油光发亮,玻璃球般大的黑森森的眼睛,几尺长的尾巴。硕鼠与他们怒目相视,发出“呼呼”地怪叫,众人毛骨悚然不敢上前,领班的胆大,搭弓开箭,一箭中鼠,硕鼠带箭负伤而逃。其余的人这才乱箭齐发,大老鼠颓然倒地,哀鸣声二里外都能听见。众人马挥刀举矛,把老鼠精杀死。    
    县官见了,浑身筛糠不止,不敢在草原上久留,立刻打道回府。    
    这传说,老者们讲得绘声绘色。至今,人们还用老鼠精吓唬小孩子。    
    那天,他们在牧民家吃的是手抓羊肉。张金兰是位女侦查员。她说她这顿饭吃的索然无味,她还在为老鼠成精的事惊叹。她问王有祥:“草原上能有这么大的老鼠吗?”她似乎要考证一下这传说的真伪。    
    王有祥抓起一块拳头大的羊肉,在上面撒些盐面边吃边说:“这个传说,是说明过去草原鼠害的严重程度,有没有这么大的老鼠谁能说得清。”    
    “反正我没见过。”王永新说。    
    张金兰笑着要王明芳说说自己的看法。她喜欢追根求源。用王有祥的话说,干咱们这行,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什么都得有兴趣,都得有一定知识。    
    王明芳知识丰富,兴趣广泛。各种知识和信息,装进他的脑子里就像是活的电脑。    
    这时,他微笑着不说话。张金兰拿起放在大盘里的熟羊头说:“谁回答的让我信服,这羊头就给谁吃,还要给他敬一大碗青稞酒。”    
    王明芳慢条斯理地说:“我给你们讲个真人真事。”    
    他说,1995年夏天,他去糖厂看望当厂长的老战友。前不久糖厂发生了一起因老鼠引起的错误决定。    
    在一次查账中,工作人员发现装糖的仓库里少了2000斤糖,核查出库单,这2000斤糖没有出库。多方调查,始终搞不清原因。事情惊动了县里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派员核查后,没有眉目。组织上认为有关人员有问题,决定免去该厂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厂长以及会计和保管的职务。三名受处分的同志心里委屈,互相埋怨,百思不解。    
    几天后,仓库保管提供了一条线索。说是他以前几次听到放糖的仓库里有响动,但查看后没发现什么。厂长亲自带人在仓库中埋伏,发现有一似猪似羊般大的动物在仓库里钻动,抓又抓不住。最后,请来两名持枪武警,决定将其击毙。    
    那动物出来后,武警端起冲锋枪一个点射,不知名的动物被打死。人们围上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竟是一特大老鼠。几个人抬到磅秤上一称,75市斤重。至此,仓库丢失2000斤糖的事件真相大白。副厂长、会计、保管冤情得到平反。    
    那年,王明芳看望战友时,大老鼠事件,刚刚过去半个月。    
    王明芳讲完,大家面面相觑,扼腕长叹,都说这只老鼠如果拍下照片或有录相,肯定是特大新闻。这么大的老鼠定能上《吉尼斯世界大全》。    
    这当儿,张金兰的疑问似乎找到了答案,这可以和草原上老鼠吃人、老鼠成精的传说相互得到印证。    
    羊头自然是献给王明芳吃。张金兰大声嚷着,一碗青稞酒便灌进王明芳的肚里。    
    那天,他们谈论到很晚,从老鼠又说到猎隼。    
    提到猎隼,王明芳滔滔不绝。他查过《永昌县志》,县志有过猎隼的记载。    
    乾隆四十六年,金昌北部草原、中川草原和川西、川北草原发生大面积鼠害,草原的荒漠化严重威胁着牧民们。当时的永昌县令李登瀛,急忙修书一封,历述草原遭受鼠害的情况。打发快马速报河西道台。道台大人阅后,连夜写好奏折上奏乾隆皇帝。携带奏折的信使星夜兼程,千辛万苦,历经数十天,终于到达北京,上呈朝廷。    
    乾隆批阅了奏折接见了来自河西走廊的信使,召集朝内大臣商议此事。大臣们面面相观,拿不出好的主意。乾隆皇帝一筹莫展,遂降旨河西道台力除鼠害,保护草原。道台接旨后,命李登瀛千方百计灭鼠。    
    县令李登瀛犯愁了。在茫茫大草原上消灭鼠灾非人力所为。即召集四方乡绅,共商灭鼠大计。众乡绅回去后,广访民间灭鼠能人。    
    李登瀛日夜焦虑,为草原荒漠化担忧。一日,有乡绅来见,报称有一在外多年,现回故里的生意人,说是西域有类似鹰的动物,专吃草原老鼠。此鹰鸟凶猛异常能以恶治恶,一物降一物。李登瀛听罢大喜,即召那人相见,细问详情。遂备置马匹、骆驼和银两去西域寻求猎隼。那人带几人越戈壁、穿沙漠、翻雪山,风餐露宿,历尽磨难,终于到达西域,向当地官府买了几十只猎隼,并学会了饲养方法。根据猎隼繁衍生息的习性,李登瀛命人在草原上修造了若干鹰墩,树起高高的鹰杆,鹰杆上端制作了鹰斗,派专人每日往鹰斗里投放牛羊肉,以供猎隼休憩吃食。他还专门组织了看护猎隼的人马,并四处张贴告示,凡有捕杀猎隼者,一律处斩。    
    从此,猎隼便在这一带草原上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草原上的鼠害得到扼制,有效地防止了草原的荒漠化。    
    猎隼是草原的守护神,是草原人心中的神鹰。    
    50年代,人们还可以看到草原上矗立的鹰杆,直到现在,历经近二百年风雨苍桑,古老的鹰墩仍存。近几年,金昌市草原检测中心,根据老祖宗保护猎隼的做法,重新修建了很多鹰墩,率先在全国搞起了以保护猎隼,用猎隼灭鼠来保护草原的二百万亩示范点,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草原区加以推广,受到国内外草原专家的重视和赞誉,为猎隼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更有利的自然环境。    
    眼下,境外偷捕猎隼的不法分子已经进入草原,作为公安卫士能不义愤填膺?


第十四章 贪得无厌吉普车急速驶进草原

    吉普车一路飞奔,40分钟后在县公安局大门口停下。王明芳按动喇叭,早已等候的永昌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王永新和女民警张金兰便从楼上跑下。    
    清晨五点多钟,他们赶到水泉子村。几位知情人说,三名外国人被A送进草原了。叫开某家的门,家里人说,送外国人的A还没回来。    
    情况证实了王有祥他们的判断。是回去调兵遣将还是进入草原把他们抓获?吉普车内,他们召开了简短的案情分析会,决定深入草原,若发现外国不法分子偷捕猎隼,就地抓获。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