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斗:素颜倾城
淑宁太后此刻正着素裳,工工整整地坐在案前。她的确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就算是贵为太后,也从不做多余的挥霍浪费。太上皇在辞世的那一年,亲自封给太后淑宁的封号,不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对母后,刘宸辕向来是极为尊重的。
“皇儿来我慈宁宫,可是为了那慕容反贼?”
虽然已经年逾半百,但是太后的心思却是一点都不糊涂,天下大事在她心中,都有一把明帐。当初先皇攻陷黍国之时,本就师出无名,曾不止一次遭到史官的反对。先皇金戈铁马一生,若真有任何失误,也就只在这一件事情之上。
传言黍国的财富多到数不清,当先皇攻陷黍国,却发现那笔财富不翼而飞之时,先皇就料到了会有今日,临走的时候,都还拉着她的手,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那笔宝藏。
可终究,还是牵引出了这场灾厄。
在慕容家高举大书着‘黍’的国旗,扬言要复国的时候,她就在等,等皇儿来找自己。
但是显然,这个孩子比她想象的要有主见,当他踏进慈宁宫,用一贯坚韧的眼神看着她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的皇儿没有让她失望,当初她历尽千辛万苦把他扶上帝位的心血,没有白费。
“母后英明。”
知子莫若母,不管外人怎么说自己的皇儿怎么不中用,淑宁太后还是愿意相信她他的。她一步步在这艰险的深宫中扎稳脚跟,她相信她的皇儿也一定能坐稳这个帝位。
“皇儿可有良策?”
“儿臣可记得青城程家。”
程家?淑宁太后自然是知道的,程家时代都是忠烈之士,为皇朝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如果不是程家祖训有明示,凡是程家子孙,世代不许为官,他们程家现在一定早就已经是京城里的名门望族了,何至于守在那小小的青城,辛辛苦苦地经营生意过活。
“那是自然,虽说饶安公主的事出在他程府,但慕容家的势力是你我都清楚的,这不是他们阻止得了的。皇儿心中要有个分寸才是。”
刘宸辕颔首回道。
“母后放心,儿臣会将他们囚起来,一来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二来也是想保护程家。现在他们已经进京,儿臣会安排妥当的。但是儿臣今日过来想征求母后意见的,不是程家一事。在青城,程家二公子为儿臣推荐了四位能人。”
就在他说话的当儿,他身后的小太监收到了他的眼色,将手中的托盘递到太后面前。
托盘里面,放着四副画卷,并四封书信,太后一一拆开。画上面画着的,是四位气宇轩昂的少年公子。而四封书信则分别是他们提给皇上的治国行军之策。无论是军情分析,还是治国方策,都一语中的,直中要害。而其中,尤以那位姓白名少卿的公子呈上来的良策为最佳。直看得淑宁太后就像当场拍案叫好。
“国家居然有如此栋梁。皇儿以前却为发掘,是皇儿的漏误了。母后看着四人不仅文采斐然,更胸怀大志。能人这二字,的确是担得上的。只是这四人皆姓白,本宫怎么未曾听说过这白家有这番本事,有这样才高八斗的四位兄弟。”
“这白氏一族习惯隐居,所以母后不曾听说。但是这四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儿臣不得不说是天意为之。慕容承宣一事,母后也是知道的。当初他进了朝堂,早就已经弄得朝堂上下一片混论。以至于儿臣连个领兵打仗的人都找不出来。儿臣有意破格录取这四人,兹事体大,遂先来和母后商量。”
淑宁太后将手中的画卷放下,朝堂一片混乱,皇帝这么做,的确会引起非议,但是也不是不得已为之,她自然是理解的。她一面对身边的宫女低声嘀咕了几句,一边直盯盯地望着皇帝,问道。
“事关江山社稷,皇帝可信得过这几人 ?'…99down'”
刘宸辕一愣,露出了近几天的第一抹微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儿臣信这四人。”
望着这个自打生下来就带着面具过活的皇儿,淑宁太后心中是有些愧疚的。先皇驾崩得早,年轻的太子还来不及巩固自己的势力,就被推上了朝堂。从谦她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是韬光养晦,到这个节骨眼,也是该让全天下重新认识一下带领他们的王的时候了。
宫女捧出一个用黄布包着的四方盒子,在场的人心中都清楚,这便是太后的玉印了。
玉印为历代太后所掌,为的便是督促皇帝。若是皇帝昏庸无能,太后甚至有权用这方玉印,代先皇废黜帝位,另立新君。所以这玉印一般是不会轻易用的。但若是真的用了,那就如先皇的遗诏一样,是绝对不容拒绝的。
为此这玉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玉玺的效用还要大,但是历来被用到了,也只有在皇太后还只是王子妃,太皇太后用这枚玉印罢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昏庸无能的长贤皇帝,另立当时的永安王即后来闻名四方天下的长宗皇帝,才算是开创了皇朝的盛世之机。
太皇太后的壮举被广为流传,成为史书上的一段佳话。而现在,淑宁太后将这枚玉印捧出来,多少是有些威慑作用在的。
“皇儿,可有拟好圣旨?”
刘宸辕没想到这样便说服了自己的母后,多少是有些惊讶的。
“母后……?”
他认识的母后,做事向来谨慎,单凭他一面之词,便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还是第一次。
“母后相信皇儿,至于母后这一举是向太皇太后那样千古流芳,还是糟万世唾骂。就看上天的造化了,皇儿,时至如今,放手做你想做的事吧,记住,你才是一国之君。无论你做什么,母后都会支持你。”
宫女将拟好的圣旨放在案台之上,淑宁太后从盒子中取出那通体晶莹,雕刻着玉凤的玉印,在圣旨的一角重重按下。
刘宸辕走的时候,是心怀壮志,满脸微笑离开的。当守在门外的玉姑姑带着宫女走进门来的时候,丫鬟正在小心翼翼地将玉印放回盒中。动用了玉印,着实令这位宫中老人吃惊不已。但是也没敢多言,正想着给太后将锦绣坊新出的宫服给太后过目的时候,就听到正出神看着画卷的淑宁太后问道。
“玉儿,程家的事你比本宫清楚,可否记得那程家的二公子的表字?”
作为宫女的总管,玉姑姑统管锦绣,御膳,礼乐,宫设四房。而向来青城的程家便是皇宫采买的首选。不管是玉器还是一些杂物,皆是玉姑姑亲自出面和程家接洽,故她对程府之事,虽称不上了如指掌,倒是知道一些情况的。
没多想,她就回上了淑宁太后的话。
“回太后,程家二公子名文轩,表字少卿。不知太后何故问起此人 ?'…99down'”
莫不是程文轩犯了什么事?但是看太后心情大好,又不像。玉姑姑实在是想不出太后怎么会突然问起他来,故试探性地打听了一句。
但是在这个皇宫,从来都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不是你回答了主子一个问题,主子就一定得回答你的。
淑宁太后没有回话,淡淡一笑,似乎是心中猜测的事,得到了证实。
一旁的宫女只见得她一边喃喃念着“即是如此,那我便放心了”。一边将手中的画卷卷起来。又将那些书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她的心情也是这些天来,第一次这般舒畅。
字体苍劲有力,没有一点功夫是写不出来的。看来她以前还是低估了自己的皇儿,身为一国之君,怎可能在危难关头,弃天下苍生不顾。今日会有此等大胆举动,也算是为前些日子听闻皇儿离宫,心生疑窦所做的补偿吧。
虽然还没见到这四人,但是淑宁太后已经觉得安心许多,至少不用等着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幡然醒悟,抵御外敌了。
若是等那群人,只怕她半截身子都入了土,还不会有反应。
这群贪生怕死之徒,一个个都守着一颗墙头草的心思,那里是为君分忧,分明是为君添忧!
淑宁太后已经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思维中,想必也是问不出个所以然了。玉姑姑很明智地放弃了追问的打算。这皇宫之内,多说多错,故也没有多问,只专心做自己分内的事。
没多久,一张特殊的圣旨便惊动朝野。一瞬间,众说纷纭,说的是圣旨,更是圣旨里,皇帝要破格录取的,名不见经传的四位白姓年轻小生。
历朝历代还是头一回有这样的情况,一封圣旨,不仅有天子的玉玺,还有太后的玉印。就算是目不识字的白丁,也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意思。
无法抗拒的至上权威,皇朝子民,只能服从。
第两百六十四章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至于圣旨的内容则更奇特了,皇帝要破格录取四位名不见经传的白姓公子做将军,披帅上阵。此举一出,天下哗然。如果不是有太后的玉印在上头,只怕这样的决定会遭到朝堂之上全部大臣的唾弃。
这也是刘宸辕会先去找太后的原因,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没多少威信,唯有太后的玉印才能让这样在天下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成真。
这一招,他算是走对了,圣旨颁下来的当天,便有四位蒙面男子身着银白色的盔甲,在黄金台前跪旨听封。
这四人被破格录用已经令天下人吃惊了,他们居然还蒙面接旨。不过为了安抚民心,此次出征迎战的大将军,还是自从先帝在世时便侍奉左右的连成连大将军。四位被破格提拔的做连大将军的副将,直接听令于连将军。
真正的内幕只有几个人知道,他们虽然不是一统全军的大将军,但是却带着皇上的金牌,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就算只是做副将,这几个人的出现,还是将天下人的眼球都吸引过去了。人们对几乎是皇帝一意孤行录用的几个人,就像是对皇帝一样——采取了观望态度。而连大将军,一位出了名的火爆脾气,刚正不阿的大将军,居然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样的军令,在接旨的当日,便领着四位他从不曾见过的年轻后辈和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皇城出发。
白少卿,白少蒲,白少琪,白少霖
这四位白姓兄弟,一度成为往后茶余饭后的闲聊焦点。似乎一天不将这几个人提起个一两回,日子就过不下去一样。
青城据皇城还是较远的,隔战场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战争没影响到这儿来,圣旨的轰动也远没有京城那般明显。
不明显是一回事,但是并不意味着青城就一点变化都没有。至少沈如颜在心情烦闷,想找人喝酒的时候,以往的那些朋友,一个个都不见踪影了。
从许斌,到方子墨,据说都去参军报效祖国了。但是她确实是连一封告别的信都没有收到。
日子就在这成天的沉闷中度过,在战乱时代,自然影响了生意,现在稠度在牛黄已经大幅削减了那些华贵绸缎的制作,转而制作前线军士穿的衣服。药铺的药材也多数销往前线。这才让生意勉强下去,赢得一些薄利,虽然远不如以前那般乐观,但是在这个所有商家都在亏损的时候,她还能保持盈利已经很难得了。
在这些日子中发生了不少的事,扬尘和其他人一样,一声不响地离开了青城,只给她留下一封书信,上书若是她找到了玉佩的主人,就带着玉佩去石关找当地的蔡老爷。沈如颜将书信贴身收着,准备找准时机,再问燕儿自己的意思。经过十里亭遇袭一事,她对打听燕儿身份一事,更加谨慎了几分。
沈如庭倒是彻彻底底地安分下来了,数月来都不曾有任何动静,他开在沈家绸缎庄对门的那间铺子也被他转让出去了,卖的都是一些干货,倒和绸缎庄没什么冲突了。她后来问了燕儿后才知道,他终究还是知道了杨柳当年发生的事。
前方战事吃紧,沈家的生意就没那么幸运了,茶庄的经营惨淡,沈如庭不得不削减了开支,以防战事未完,他们就已经坐吃山空。沈老爷倒也是奇怪,三天两头过绸缎庄来,问沈如颜有没有和沈夫人联系,碍于之前和自己娘亲有诺在先,她不得不对自己的父亲撒了谎,眼见着他日渐消瘦,心急如焚的模样,沈如颜对自己的父亲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或许他对她那个弱弱不经事的娘,还是有感情在的吧。不然也不至于在她失踪之后,如此茶不思饭不想。
既然是喜欢的,为什么又要娶二娘进门,为什么又要对心上人不管不顾。
难道非得等到失去之后,才珍惜?
不过,这些都还只勉强算得上是小烦恼,而现在她手上接到的,从京城凝香坊寄过来的飞鸽传书,愣是让她发了大半日的呆。
燕儿在三番五次进来,都看见自家小姐摆着一样的姿势之后,终于察觉了不对劲,拿起桌上的信封看得,也大吃一惊。
“红娘让小姐去京城?”
是的,只是让她去京城,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话交代,让人才不妥她到底要干什么。
穆青身子已经大好,刚去了一趟田庄回来,就看见成了一对呆头鹅的主仆在窗户下发呆,还以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