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的思维方式-贾新玉






  真糟糕,一桩不幸又惹起了另一桩不幸:霹雳一声,大雨倾盆。浑身都是雨水,袋子里空空如也,猎人拖着疲乏的脚步走回家去了。

  然而他埋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命运。

  培根有一句名言: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

  我们在一生中,总有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假使能够将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的理想都实现,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那在事业上的成就,不知要怎样的宏大,我们的生命,不知要怎样的伟大。然而我们往往是有憧憬不能抓住,有理想不能实现,有计划不去执行,终于坐视种种憧憬、理想、计划的幻灭和消逝。

  凡是应该做的事拖延而不立刻去做,想留待将来再做,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总是弱者。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那些能够在一件事情意味新鲜及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迎头去做的人。

  在兴趣、热忱浓厚的时候做一件事,与在兴趣、热忱消失了以后做一件事,它的难易、苦乐,真不知相差多少!于前者,做事是一种喜悦;于后者,做事是一种痛苦。

  搁着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做,就在这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尽够将那件事做好。拖延的习惯很妨碍人的行事。俗话说:“命运无常,良缘难再。”在我们的一生中,若错过良好机会,不及时抓住,以后就可能永远失去了。

  驯鹿咖啡店创始人约翰帕克特曾经说过:“我碰到的许多人都说,‘我真的妒忌你。但愿我也能做自己的生意’?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在等待什么人、什么事,来强迫自己做,或者他们是否是那种应该创业的人。在创业之前.我们带着这种想法花了一年时间工作——而且重要地是做计划和研究。但你必须认识到并没有一个所谓恰当的时间开始你的事业,而且等得太久是错误的。”

  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有类似的心态——等待机会成为千万富翁。

  在等待的时候,看见别人取得成功,自己却仍未起步,有人会有以下反应:

  ——“论条件,他不比我好,这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得到一个机会罢了。如果我也有一个机会……”

  ——“博学多才有什么用?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平平庸庸的反而取得成功。”

  ——“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只因为有个富有的父亲!”

  ——“他哪里有真才实学?靠阿谀奉承罢了!”

  第一种反应是对别人的成功满不在乎,以为机会一到,人人都可以成功。

  第二种反应带着怀才不遇的意味,以为自己有才华,却得不到别人赏识,一直没有机会,不免自怨自艾。

  第三种反应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他的运气,例如生长在富豪之家,这是把运气和机会混淆了。

  第四种反应把别人争取机会的努力,随便贬低为“阿谀奉承”,忽视别人处世待人的才能以及其他令人赏识的优点。

  这四种反应,显示人们不明白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尤其不明白机会的真正意义,也不明白要令机会起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我也有一个机会……”这些人天天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日子就在等待中悄悄消逝。

  而成为千万富翁的人往往懂得,要想有丰盛的收获必须先耕耘泥土,而在播种的时节,播些良好的种子下土。有了意念,不管那事怎样的困难,立刻动手去做。不要畏难,不要偷安。他们把拖延当做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它要盗去一个人的时间、品格、能力、机会与自由,使人们成为它的奴隶。

  让我们用爱德华包克早期的经历来说明。包克后来成了《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包克小时候就沉浸在一种想法中:总有一天他要创办一种杂志。由于他树立了这个明确的目标,他就能够抓住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任其过去,不屑理睬。

  事情是这样的: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到地上。包克弯下腰,拾起这张纸条。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演员的照片。在这幅照片下面印有一句话: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烟草公司敦促买烟者收集一套照片。包克把这个纸片翻过来,注意到它的背面竟然完全是空白。

  像往常一样,包克感到这儿有一个机会。他推断:如果把附在烟盒子里的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的人物的小传,这种照片的价值就可大大提高。于是,他就走到印刷这种纸烟的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这个公司的经理说明他的想法。这位经理立即说道:

  “如果你给我写100位美国名人小传,每篇100字,我将每篇付给你10美元。请你给我送来一张名人的名单,并把它分类,你知道,可分为总统、将帅、演员、作家等等。”

  这就是包克最早的写作任务。他的小传的需要量与日俱增,以致他得请人帮忙。他于是要求他的弟弟帮忙,如果他的弟弟愿意帮忙,他就付给他每篇5美元。不久,包克还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写作小传,以供应一些平板画印刷厂。包克竟成了编者!

  生活就是这样,它不断地将礼物送到你手上,而接不接受却在你自己。 
  …

  在千万富翁的思想中,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机遇穷人等候机会,而千万富翁创造机会(1)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人士,不约而同,都是创造机会、利用机会的高手。当其他人在原地踏步时,他们早已顺着机会的急流而下,“轻舟已过万重山”,建立自己的事业王国。

  常常听人说这样一句话:“我等一个机会!”一个“等”字,可圈可点,多少岁月都在等待中消逝。人生有几个十年呢?李嘉诚用了五个十年,创造了庞大的事业帝国。我们呢?我们要虚度几个十年,才懂得后悔?

  紫微斗数有句术语:“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流年好。”某年的一个机会,就足以改变你一生。问题是,你有没有好好捕获这个机会。请擦亮你的眼睛,留意形势变化,争取做第一个捕获并善用机会的人。

  苏格拉底有过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全力以赴的人。”

  对待机会,有两种态度:一是等待机会,二是创造机会。等待机会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读者应该主动去制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降临在你身上,这是创造机会。

  创造机会,首先要克服种种障碍。错误的思想、不正确的态度、不良的心理习惯,是创机的主观障碍。克服不了主观障碍,就会出现拖着自己后腿,被自己打败的情况。

  穷人等候机会,而千万富翁创造机会。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第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小职员。作为一个小职员,尽管他前一天夜里加班加点,很晚回家休息;尽管他头晕目眩,还想美美地睡上一觉,但是他必须马上起床,赶到公司去上早班。起床后,他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不料,急忙中出了一些小乱子!牙龈被刷出血来。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为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了。情绪不好的他怀着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冲出了家门。

  作为一个牙刷公司的职员,数次刷牙牙龈出了血,加藤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了。他怒气冲冲地朝公司走去,准备向有关技术部门发一通牢骚。

  走进公司大门时,走着走着,他的脚步渐渐地放慢了。加藤信三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管理科学学习班。管理科学中有一条名言使他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条训诫说:当你遇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去开发!

  当他冷静下来以后,和同事们想出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好办法。他们提出了改变刷毛的质地、改造牙刷的造型、重新设计毛的排列等各种改进方案,经过论证后,逐一进行试验。试验中加藤发现了一个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他在放大镜下看到,牙刷毛的顶端由于机器切割,都呈锐利的直角。“如果通过一道工序,把这些锐角都锉成圆角,那么问题就完全解决了!”同事们都一致同意他的见解。经过多次实验后,加藤和他的同事们把成功的结果正式地向公司提出,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迅速投入资金,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角。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很快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加藤从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加藤的“幸运”来自于在不满中起步。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满是活力的源泉,不满是发明和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当运气发现他并不准备接待它的时候,它就会从门口进从窗口出了。

  年轻的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怯懦,走上幸运和荣誉的道路?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对重大的时机你做过准备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更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特殊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30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地抓住了自己的时机。

  当然,我们不宜过分夸大机会的重要性。个人的成功,得靠当事人长期刻苦奋斗,侥幸成功的事例毕竟不多。另一方面,社会面貌的变化,是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变化交互作用的结果,有着甚为复杂的因素。

  可是,种种政经社会的变化,不正好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机会吗?掌握机会与错过良机,两者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可不是吗?在芸芸众多创业者中,谁没做好刻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呢?可就是有人成功致富,有人黯然退出,其间的原因大不相同,但客观环境是否提供有利的机会,创业者有没有及时捕获机会,并加以充分利用,是决定成败或成就高低的重要关键。

  另一方面,如果社会按照“辛勤者胜”的规律运作,社会的面貌就单纯得多。但事实偏偏却是:辛勤者中间有着成败之分,而在成功的辛勤者中间,成就亦有高低的差别,还有一些表面上并不辛勤的人,却成功致富。唯因着这些差异的出现,社会面貌才呈现多姿多彩的变化。而促成社会面貌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机会。因此,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机会是上帝的别名。”

  机会究竟是什么呢?机会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具体地说,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谁人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 
  …

  在千万富翁的思想中,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机遇穷人等候机会,而千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