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安乐





,只怕陛下是在犹豫,虽然武家子姓武,但是终究不是陛下的亲生儿子。陛下……只怕也是愿意将皇位传给自家孩子的。”
  
  韦氏听了之后渐渐收起了刚刚的玩笑之心,叹口气道:“可是,陛下的儿子也不只你爹爹一个。”
  
  李裹儿沉默了半晌说道:“可是若是陛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的话,朝臣只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至少……爹爹曾经是正正经经的太子,也曾登基为帝……”
  
  韦氏微微沉默了,而后开口说道:“这些话以后不许乱说。”
  
  李裹儿微微笑道:“娘,我有分寸的,以前我也没说过,只不过近来您的重点放的有些不对,我才提醒的。其实我们家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老老实实的,让陛下觉得能掌控得了就行了,皇叔那里……只怕也不用我们担心了,武家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韦氏或许是觉得女儿说的有理了,拍了拍女儿的手说道:“这些你爹爹只怕心里也有数,行了,你也不要想太多,现在也不要指望着那个位子了,若是陛下开恩能赐给我们一块富庶一点的封地,我和你爹也就知足了。”
  
  李裹儿点了点头,不过马上又被韦氏敲了一下头:“让你学女红,结果你就扯出这么一堆,算了算了,不想学就算了,我还能强求你不成?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李裹儿吐了吐舌头,她要的就是这句话。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李裹儿攥了攥拳头,耶!曲线救国策略成功。
  
  李裹儿说那些话也不过是给韦氏找点别的事情做而已,省的天天 
 37、突如其来 。。。 
 
 
  拿着针线折腾她。长这么大,李裹儿终于知道李仙蕙哪里比她强了,那就是该死的女红!
  
  李裹儿现在太闲了,闲的发霉。没办法,想要读书……看看自家老爹的书房,没看过的基本上没什么了。
  
  就在李裹儿闲的无聊的时候,李旦传来了消息:武延秀被默啜扣押,并且扬言要帮助李氏恢复江山!
  
  李显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吓了一跳,真真切切的吓了一跳,好日子过惯了,突然牵扯到了他的身上,李显又开始担心了。
  
  李裹儿是知道,刚开始武则天是会派人打的,可惜……手中无人,派去也不过是无功而返,唔,有没有返回来李裹儿就记不太清了。
  
  不过,李显和韦氏显然不这么想,所以,这两天家里的气压很低。李裹儿看着众人都愁眉苦脸的样子,微微叹了口气,要解决根本,就要从李显身上下手啊。
  
  这天李显和韦氏依旧在房里谈论怎么保全全家的时候,李裹儿来敲门了。李裹儿进门就看到自家的两位大人脸色很不好。
  
  “爹,娘,你们是不是在担心……默啜扬言要帮助李氏恢复江山那件事情?”李裹儿叹了口气开口问道。
  
  李显脸色不是很好,无奈点了点头,叹气道:“想我近些年一只在韬光养晦,不敢行错踏错一步,可是如今……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默啜只不过是想找个借口进犯大周而已,我们却是被他无辜连累了。”
  
  李裹儿想了想说道:“裹儿到不这么觉得,这件事情或许还是一个契机呢。”
  
  “契机?”韦氏觉得小女儿的脑袋里总有一些让人奇怪的想法,偏偏说起来还头头是道。
  
  “是啊,是契机。虽然默啜只不过是找了个借口进犯边境,但是他这个借口还是很正当的。其实爹和娘也不用担心,如果陛下真的在这个时候……不也相应的又给了默啜借口?”李裹儿笑着安慰李显和韦氏。
  
  李显脸色依旧难看的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已经命人去清剿了,待清剿完……”
  
  李裹儿想了想开口问道:“那爹爹知不知道,陛下是拍什么人去的呢?”
  
  李显沉默了半晌开口说道:“是武重规。”
  
  武重规?李裹儿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这个人是谁,只好开口问道:“他……也是武家的人?”
  
  韦氏点头说道:“恩,是陛下的内侄。”
  
  李裹儿听了之后嘴角抽了抽然后问道:“爹爹怕什么呢?武家子还真的有能征善战的将军不成?”
  
  武家的子孙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多,只不过恰巧许多大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罢了,要说武家也真没什么能人,否则最后又怎么会……
  
  “就算武重规带兵不怎么行,但 
 37、突如其来 。。。 
 
 
  是他带了四十五万大军去的,那默啜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是不会比朝廷派出的兵马多的,对方想要以少胜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李显揉了揉太阳穴。
  
  其实李显也挺摇摆不定的,说起打突厥,估计汉族的子孙没有几个不希望己方胜利的,李显也是如此,但是李显一想到如果大周的兵马打了胜仗,那接下来的事情……李显担心的不是没有道理,武则天是什么人?想要压制她也要看有没有那个能耐。若是默啜败了,武则天若是担心将来还会有人打着恢复李唐的旗号进犯边境而将他们兄弟杀死,也不是不可能……
  
  什么?你问武则天杀死了他们兄弟,岂不是无子了?可是,武则天那里还有个能够抵得上一个儿子的太平公主呢!
  
  李裹儿自然之道自家父亲在担心什么,但是她又不能直接告诉李显,武重规绝对赢不了,最后武则天还是会把他接回去立为太子……
  
  李裹儿想了想说道:“打仗也不一定是要看人数的,虽然以少胜多的例子并不多,但是突厥人生在勇猛彪悍,而且,陛下也曾经给过他们很多东西让他们休养生息,如今只怕实力也……爹爹也不要太担心,不论这场仗是赢还是输,对我们都不一定有影响。您想想……如果前脚打了胜仗,后脚陛下就要处置我们的话……那么恐怕还会有第二个默啜,第三个默啜……这两年的边境只怕也不太平,陛下当年为什么会帮助默啜?不还是手中无人可用,又不愿意让将士们去拼命?”
  
  李裹儿喘了口气,捋顺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更何况如今朝中大臣,还很有些老臣是高祖时期的,这些老臣当初看的清趋势,没有一位抵抗,但是心中也有杆秤的,在他们心里,李氏依旧是正统,陛下爱惜人才,所以这些人还在朝中有些影响力,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明面上反对陛下,不是因为皇叔还有个皇嗣的身份呢吗?如果陛下真的要拿爹爹开刀,只怕也会寒了这些人的心吧?到时候朝中动乱,只怕也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李裹儿忍不住拿起茶杯喝了口茶,娘哩,说了这么多,说的她口都干了。这些话有的有些道理,有的纯粹就是李裹儿信口开河了,若是平时,李显和韦氏只怕也听的出来,只可惜,现在这两位早就有些方寸大乱了。
  
  不过想想也是,现在全家都在担心,就连一向不太明白这些事情的李仙蕙,在听了李重润的解释之后都有些心神不宁,也就知道以后事情发展的李裹儿才能如此淡定的该干嘛干嘛。
  
  韦氏有些犹豫的看着李显说道:“裹儿说的话也在理,要我说,你也别那么担心,就按照裹儿所说,静观其变就好了。”
  
  李显默默的点 
 37、突如其来 。。。 
 
 
  了点头,李裹儿见状也没再说什么,就开溜了。还能说什么?该说的都说了,再让她说……她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过了大概半个月左右,长安那边来了消息,在看到消息的时候,李显和韦氏的脸上明显的露出松了口气的神情。李裹儿不用问就知道,必然是战事不顺。李裹儿看着家里的气氛微微转好,不由得叹了口气,过两天只怕还有更大的惊喜呢。
  
  于是……真的在三天之后,惊喜来了。
  
  当华贵的马车停在庐陵王府之前的时候,李显和韦氏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只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过来的居然是两辆马车,后面的那辆马车简朴一些,停下来之后就从上面走下来一个宦官。
  
  李显见到那个宦官之后,微微有些讶异,那人李显却是认识的,早在他尚未被贬的时候,或者更早,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这个人就跟在武则天身边随侍左右,算得上是武则天的心腹,很多事情不方便让女官出面的,都是交由他去办,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人也老了许多,但是终究还是能看出来的。只不过,今天这人连招呼都没打就来了这里……难不成真的是……想到这里,李显的脸色更难看了。
   

作者有话要说:咳咳 今天差点又忘记更新……我对不起大家 T T




38

38、回宫 。。。 
 
 
  说实话,李裹儿刚开始看到她老爹老娘脸色很难看的时候,心里还在偷笑呢。倒不是她无良,只是她很想知道,当李显和韦氏得知真正情况的时候,脸色那得多有趣?
  
  果然,在来者笑眯眯的说了来意之后,李显和韦氏明显的不在状态,表情木然的看着对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裹儿看那老宦官的脸上渐渐有些挂不住笑,再转头看看还呆立在那里的自家父母,不由得叹了口气,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这位公公,您说……陛下是让您来接我们一家回去的?”
  
  那宦官微微松了口气,总算有人搭理他了,虽然是个小女娃:“是的,咱家行五。王爷,快点收拾一下东西,随老奴回去吧。”
  
  宦官,唔,应该叫五公公,这位也是看着李显长大的,对于李显也算有感情,所以武则天让人去接李显回来的时候,他就自告奋勇过来了。当然……也有部分是想要先和未来的太子搞好关系。
  
  李显被五公公这么一说才回过神来,继而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收拾……对收拾……可是……这么多东西。”
  
  五公公笑道:“其实,殿下什么都不用收拾也可以,回了宫,自然是会有比这更好的,这里的东西若是实在舍不得,回来再派人来拿就是,陛下……还在等着呢。”
  
  于是,李显就晕乎乎的带着韦氏和自家的三个孩子上了马车,当然,裴守真自然也是一起带走了。
  
  李裹儿计算了一下,从房陵走到长安,他们一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不算快,但是也不算慢了。李裹儿在房陵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象过长安的样子,只不过,因为她一穿过来面对的就是房陵那个比较贫穷的地方,也因为李裹儿对于古代的认知总觉得,建筑什么的不如现代的好。
  
  但是一到了长安,她发现,她也和自家哥哥姐姐一样,变成了土包子。李裹儿看着外面的景色,一边偷偷擦汗。大唐盛世,绝对的名不虚传,以后谁敢说古代建筑不精致不漂亮,她绝对会掐死那个人,当然……估计她也没那个机会了。
  
  唐都长安的建筑或许是没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宏伟,但是胜在结构精巧,那种古韵的美让李裹儿第一次觉得,能穿过来其实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当然,除却建筑之外,李裹儿一路看过来也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比如说,路还都是土路——化龙堰镇那个地方,在李裹儿的强烈建议下都用青石板来铺路了。不过,化龙堰镇比较小,铺完全镇也不会用多少石料。
  
  全长安……李裹儿记得也不小呢,大概80多平方公里吧,记不太清了,但是总归不会太小,如果都用青石板,阿弥陀佛,又要加税了吧? 
 38、回宫 。。。 
 
 
  还是不要要求太高了,苛捐杂碎一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贫困,就又要动乱了。
  
  李裹儿敲了敲自己的头,怎么不知不觉的想到那么远了?
  
  第一次来长安,李裹儿对于很多地方也不过是一闪而过的看了一眼,想要仔细看却是没那个时间了——据说是宵禁时间要到了,如果不刚快趁着宵禁之前回宫,只怕就要找地方住下明天再说了。
  
  最后终于是在宵禁之前赶回了皇宫里。一进宫门,李裹儿就开始有些紧张,当然李显和韦氏以及李重润和李仙蕙的紧张绝对不会比她少。但是人一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忽视一些东西。李裹儿此时已经放下了马车的帘子,不再往外看,第一是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她发现甚至就连一些宫女穿着都比她身上的要好。
  
  人难免都有个攀比之心,更何况,李裹儿以前从来不觉得自己家里差,但是今天进了长安城,给她的震撼实在是太多了,突然觉得自己以前过的日子还真是……李裹儿打了个冷战,就连自己都会这么想,那么历史上那个真正的李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