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接着,北伐军中第一师叛变附敌,致使回师救援受组。孙中山与叛军相持日久, 
孤立无援,继续留在军舰已于事无补,于是,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于8月9日离开 
广州,在汪精卫、蒋介石、陈策、陈群、黄龙、陈萱君等人的陪同下,经香港乘船, 
于8月14日抵达上海。 
  这次失败之后,孙中山仍然没有停止斗争。他将驻扎福建的北伐军改名为讨贼 
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又利用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组成了西路 
讨贼军。1923年初,孙中山通电讨陈,命令讨贼军“为国家除叛逆,为广东去凶残”。 
陈炯明迅速溃败、从广州退往惠州。2月,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再任陆海 
军大元帅,以廖仲恺、伍朝枢、谭延岂分别任财政、外交、内务部长,蒋介石为大 
本营参谋长。 
  然而这对,孙中山仍然没有一天安稳的日子。陈炯明在东汉虎视眈眈,滇桂联 
军是靠重金收买的。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后来,桂系军阀沈鸿英又想重演陈逆 
故伎。一天凌晨,广州市民被一阵猛烈的炮声惊醒,开始以为是陈炯明打回来了, 
后来才知道是沈鸿英率军攻城。沈鸿英叛军很快被平定,沈只身逃往香港。这是后 
话,不表。 
  两次护法斗争的失败,特别是陈炯明的叛变,对孙中山是个异常沉痛、近乎致 
命的打击。他完全想不到“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相从十余年的部属竞 
要置他于死地。他心情沉重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逾三十年,中间出生入 
死,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正是: 
    孰料依山山便倒, 
    何故靠水水即流? 
  欲知事情如何发展,下回自有描述。 
 
     第十一回 
莫里爱路商大计 士敏土厂建府邸     
   话说孙中山从广州回到上海后,陷入苦闷彷徨之中。痛定思痛,他深切地感到 
他领导的国民党堕落了,混入了许多卑鄙的人,又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振兴这 
个党,必须对党进行彻底的改造,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依靠一个军阀打倒另一个军 
阀的办法。 
  就在这时候,共产党人伸出了合作之手。 
  共产国际早就提出了国共合作曲问题,但开始时,中共主要领导人是持反对态 
度的。1922年4月,陈独秀给正在共产国际远东局工作的维经斯基写信,陈述了中共 
党员不能加入国民党的理由: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宗旨及依据的基础不同;二、 
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其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三、国民党未 
曾发表政纲,在广东以外的各省人民看来,仍是一个争权夺利的党,共产党如加入 
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人社会,永失发展之机会;四、广东实力 
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中山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 
派之敌视,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六、广东、北京、 
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决定绝对不赞成,在事 
实上已无加入之可能。 
  不久,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领导人的看法改变了。6月、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 
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现有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陈独秀则再次给维经斯基写信,表示:“我们很希望孙文 
派之国民党能觉悟改造,能和我们携手。” 
  国共两党都有了联合的意向,但怎样联合、以什么方式联合,联合后如何行动, 
两党各有其政治主张。为了尽快达成一致,中共提出协商谈判,“先行邀国民党及 
社会主义青年切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两如何相邀其他各革新团体,及如何 
进行。” 
  然而国民党看到刚刚成立的共产党规模和影响都较小,不愿与之进行对等谈判。 
因此,谈判不能以规范的模式进行,双方的意见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反映和沟通。 
  对于合作的形式,中共提出“对等联合”,主张两党及其他革命团体“共同建 
立一个民主主义的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对于联合届的具体工作。陈 
独秀设想按四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决国内国外的一切 
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对于合作后的工作,孙中山考虑的较少,他很注重合作的形式。他只同意“党 
内合作”的形式而不赞成“党外合作”。孙中山把共产党看作是一种新生力量和新 
鲜血液,他想通过党内合作,吸收这种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以挽救老气横秋助国民 
党。他说:“国民党正在堕落死亡,因此,要救治它需要有新血液。”同时,他认 
为他的三民主义本身就包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容,因此。两党合作只能是 
“党内合作”。 
  陈炯明叛乱事件发生后,陈独秀迅即约见国民党上海总部负责人张继。向他明 
确表示:陈炯明既已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即与之断绝关系。并声明,共产党将不 
因孙中山先生遭到挫折而改变与其合作的原有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使孙中山深受感动。同时,中共领导人以冷静的态度认真 
研究了孙中山提出的“党内合作”意见,认为这种合作形式也有其合理的成分,既 
然孙先生这样坚持,共产党应从革命大局出发、接受这种合作形式。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8月29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共产党员 
加入国民党的问题,这次会议是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召开的。参加会议的 
有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马林和翻 
译张大雷也出席了会议。 
  会上,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的“七月决议”和“八月指示”。指示指出:共产 
国际执委会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这个政党坚持辛亥革命的使命,并试图 
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应该是:一、教育党员保持 
思想上的独立性,他们应在未来的国民党内组成核心。二、这个党的成长过程将同 
资产酚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正在发生分裂过程招适应。在那之前,共产 
党人必须支持国民党,特别是支持国民党内代表无产阶级分子手工业工人的这一翼。 
三、共产党人为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在国民党内和在工会内组成从属于他们自己的 
团体。四、为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宣传机构。这个机构必 
须在全国开展工作,这个机构的建立要尽可能得到国民党同意,但它必须保持绝对 
的独立性。因为国民党在南方政府中负责,它有时要避免同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冲突。 
五、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劳工群众,目前只能以建立工会的方式进行。 
  据此,马林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统一战线。李大钊 
同意马林的意见,张国焘坚决反对,陈独秀开始不同意,后表示服从国际决议,但 
要以取消加入国民党时打手模和宣誓服从孙中山的做法为条件。 
  会议经过讨论,多数人尊重共产国际的指示,接受了加入国民党的主张。会议 
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 
  会后,李大钊到达上海,经国民党上海总部负责人张继介绍。偕同老同盟会员、 
已加入共产党的林伯渠前往莫里爱路会见孙中山,商讨国共合作,“振兴国民党以 
振兴中国的种种问题”。他们在楼上客厅会谈,极为秘密。孙中山吩咐,在他们会 
谈时,任何人不能上楼。有的到了吃饭时间,孙中山便留李大创、林伯渠吃饭,饭 
后又继续交谈。李大钊介绍了西湖会议的一些情况,表示中共接受“党内合作”的 
方式,愿与国民党密切合作的诚意。孙中山对自己过去的护法主张进行了反省,提 
出建立国共联合战线,与反动派决裂,收军权于中央,打破分省割据之局,以俄为 
师,吸引工农群众参加斗争,在苏俄帮助下,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他明确告 
诉李、林,他尊重陈独秀代表中央提出的合作条件,决定取消陈旧的入党办法,改 
组国民党。 
  通过多次谈判,国共双方的不同点逐渐缩小,共同点不断增多。孙中山要求共 
产党人迅速加入国民党,以便加快合作的步伐。为了表示共产党的诚意,李大创当 
即向孙中山表示,他愿意加入国民党,并说明中共。“二大”已决定中国共产党加 
入共产国际,自己作为共产国际党员,是不能脱离共产国际党籍的。 
  孙中山明确回答:“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共产国际的党员,一面加入本党 
帮助我!” 
  于是,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太雷便由张继介绍,孙中山亲自主盟,正 
式加入了国民党:所宣誓的入党词,已不是服从孙中山一类的词句,而是拥护孙中 
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宣誓后,每人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不是打手模。 
  仪式完毕后,陈独秀说:“中共中央领导人还有张国焘,因为不在上海,所以 
不能参加。” 
  孙中山高兴地说:“国焘同志什么时候来上海,也欢迎他参加,还由我来主盟。” 
  后来,张国焘来上海,与陈独秀一起见了张继。张继坚持要向孙中山报告,并 
要约定时间,请孙中山主持张国焘加入国民党的仪式。张国焘说:“孙先生那么忙, 
不必再麻烦他了,我看其他同志主盟也可以。” 
  陈独秀:“何必舍近求远呢?就请张先生主持吧!” 
  于是,在张继的客厅,由张继主盟,张国焘也参加了国民党。 
  9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国民党负责人53人,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陈 
独秀、马林和张太雷应邀参加。孙中山解释了联俄、联共政策,马林讲了话。6日, 
陈独秀被孙中山指定参加由丁惟汾、张秋白等9人组成的国民党党务改进起草委员会, 
起草国民党改组方案并草拟国民党党纲和党章草案。 
  9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致国民党员书》。信中沉痛地回顾了同陈炯明的 
分歧、陈炯明叛变的始末及严重后果,承认自己“任用非人,变生肘腋,致北伐大 
计,功败垂成,当引咎辞职”,并提出了今后的对策方针,决定联俄联共,彻底改 
组国民党,以重新振兴国民党,实现国家的统一。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做到以下四点:第一, 
在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同志们立时全体加入”;在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立 
即将“可加入国民党之人数及何人可以负责,报告中局,以便中局向国民党接洽, 
请其派人前往成立分部”。第二,各地党组织应当与国民党“合组国民党改组委员 
会,以主持目前即应进行诸事”。第三,各级党组织要安排好出席国民党全国代表 
大会的代表,“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第四,对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将要讨论的各种文件,“代表动身前各区均应详加讨论”。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该宣言由胡汉民、汪精卫起 
草,经孙中山审定。 
  次日,中国国民党公布了自己的《党纲》。 
  1月18日,孙中山、宋庆龄在莫里爱路的寓所里招待了一位大胡子俄国人。他叫 
越飞,是苏俄政府副外长。去年8月,他以全权大使身份率领一个正式的外交代表团 
来到北京,与北京政府商谈外交、商务关系。他一面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一面派 
人携函到上海与孙中山接洽,此后即开始了同孙中山的书信往来。孙中山在信中指 
出吴佩孚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奴仆和工具”,苏俄派越飞与其加 
强关系是一个失误。越飞起初试图促使孙中山和吴佩罕联合,并推动中共方面与吴 
佩李接近,听了孙中山的分析、又看到北京政府积极追求伦敦。对莫斯科毫无热情, 
遂决定抛弃吴佩孚,把友谊之手伸向孙中山。晚宴的气氛热烈而温疆。孙中山、宋 
庆龄和越飞一直用英语交谈着,谈得很坦诚,很投人。正题之间,偶尔穿插几句幽 
默的玩笑,引起阵阵笑声。 
  谈过几次,终于达成了一项协议。 
  1月26日,《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了。宣言表明孙中山公开确立联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