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是他帮助孙中山、主张国民党改组,主张吸收一切革命分子加入国民党;在改组
以后,是他惟日孜孜的尽力于工农运动,反对一切压迫贫农的地主,反对一切压迫
苦工的资本家。反对一切冒名革命蹂躏人民的军阀。他因为这受了许多疑怨毁谤,
却只是埋着头做上去。一直做到他被杀于反革命派之手。”
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参加者有黄埔军校的师生、工人、农民、学生、市民
群众共20多万人。行列之大,阶层之广泛,情绪之热烈、严肃、悲壮,在广州来说。
都是空前的。他的遗体暂厝在广州驱马岗他的好友朱执信墓左侧,1935年9月1日,
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孙中山陵侧。
话分两头。却说因为于声枪响,各种政治势力打破原来的乎衡,正在分化改组
的当曰,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广州。
这是毛泽东三下广州。第一次是来开中共“三大”,第二次是来参加国民党“
一大”,这次则是急匆匆离湘赴粤。
毛泽东是上年12月离开上海回湖南养病的。他先在长沙板仓岳母家过完春节,
2月6日和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回到山清水秀的韶山冲。
农村过年,拖的时间长,又是农闲时节,毛泽东一回来,乡亲们纷纷前来看望
他,问长问短,打听外面的事情。他和杨开慧也四处串门。他接触最多的,是早年
由他带到长沙的学校里当校役,这时刚从安源矿上回来的共产党员毛福轩,还有钟
志申、李耿侯、庞叔侃、毛新枚等。他通过各种渠道做了不少社会调查。
钟志申是毛泽东的小学同学。当听说他1918年曾发动过抗缴“烟灶捐”的斗争,
赶走了当地恶霸成胥生的团丁时,毛泽东很是兴奋。他后来回忆:“以前我没有充
分认识到农民中间的阶级斗争的程度,这次回韶山后。才体会到湖南农民变得非常
富有战斗性,于是,我发动了一个把农村组织起来的运动。”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农民进行启蒙思想教育。他通过杨开慧、李耿侯等,
发动进步教师,利用原来的桐堂、族校,在韶山、银田寺一带创办夜校。除教识字、
珠算外,还讲三民主义,讲国内外大事。毛泽东常去夜校查看,提出夜校讲课一定
要通俗易懂,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使农民容易接受。根据他的
要求夜校还借识字向农民灌输一些浅显的道理。如讲“手、脚”两个字时,就说:
人人都有手脚,可是农民的手脚一年到头不停地劳动,却缺衣少吃;地主有手不干
活,有脚还坐轿子,却吃大鱼大肉,穿续罗绸缎。用这些事实来启发农民的阶级觉
悟。
从3月起,毛泽东以毛福轩等为骨干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夜校的学员
大多成了农协骨干,夜校场所则成为秘密农协的会址。不久,农协即发展到20多个。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6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他在自
家阁楼上主持了钟志中、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枚的入党仪式,成立中共韶山支部,
由毛福轩任支部书记。这是毛泽东在农村创建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这些最早的支
部成员后来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毛泽东发展一些有威望的开明绅士、小学教师加入国民党,于7月初
在韶山建立起国民党第七区党部,并指派共产党员李耿侯、钟志中分别担任宣传、
组织工作。
当时湖南处于军阀赵恒惕统治下,国民党基层组织同共产党、农协一样,都是
秘密的。这些组织的公开活动,大多利用“五册”运动之后成立的“雪耻会”的名
义进行。毛泽东以农协为核心,在韶山一带成立了20多个乡“雪耻会”,作为公开
合法的群众组织,开展演讲、散发传单、游行示威、禁销洋货等活动,配合全国的
国民革命。
7月间,韶山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又是青黄不接、粮食奇缺的时节。地
主却乘机囤积居奇,高抬谷价。毛泽东召集中共党支部和农协骨干开会,决定发动
农民迫使地主开仓平粜。他派人同当地土豪、团防局长成胥生交涉。成胥生不仅严
词拒绝,还把谷子运往湘潭等地牟取暴利。毛泽东得讯,要毛福轩率领数百名农民
带着锄头、箩筐等,连夜奔赴银田寺阻止谷米起运。成胥生见农民人多势众。被迫
开仓平粜,其他地主也不再敢闭粜。这是韶山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平粜阻禁”斗争。
毛泽东的活动,引起了土豪劣绅的忌恨。成胃生密报湖南省省长赵恒惕。8月2
8日,赵桓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急速捉拿毛泽东。县议员、开明绅士郭麓宾在县长办
公室看到了这封密电,立即写了一封德交人赶快送到韶山。当时毛泽东正在谭家冲
开会。家里人接到信,立刻派人去谭家冲把他叫回。他看了信,马上用开水泡点饭
吃,然后充作朗中,坐上轿子离开了韶山。等过了几天团防局来捉他时,他已到了
长沙。9月,他又到了广州。
毛泽东一到广州,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即来看他。毛泽东谈了他在韶山领
导农民运动的情况,并说:“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所以应
该重视农民问题。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重要的。国民党在广东有基础,无非是
有些农民组成的军队,如果我们也注重农民运动,把农民发动起来,也不难形成像
广东这样的局面。”
陈延年静静地阶着,然后点点头:“言之有理。可惜我们党对农民问题还没有
真正重视起来。虽然‘三大’通过了你和谭平山起草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我父
亲和邓中夏也都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但真正切切实实去做的,除了彭湃,就是你
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提到党的重要日程了。”
毛泽东请陈延年介绍国共合作的情况,陈延年说:“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
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刺廖案不必说了,那是老右派干的,值得注意
的是戴季陶这个人,我看他是新右派。今年4月,他就在黄埔军校成立‘孙文主义学
会’,5月,又在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纯正的三民主义’,说这是国民
党的最高原则,还说他不喜欢俄国人,更不喜欢和中共长期合作。7月份又出了一本
《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更鼓吹团体的‘排拒性’,国民党的‘支配性’,反
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国共合作……”
“荒谬绝伦!”毛泽东听着听着就火了,“应该痛切驳斥!”
“瞿秋白同志已经写文章反击了。说戴季陶鼓吹‘纯正的三民主义’是反对共
产党在中国存在,这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格格不入的。还说戴季陶思
想的核心是唯心主义的道统论,把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只是看作继承尧、舜、禹、汤、
周、孔的道统,面他戴季陶又继承了孙中山的通统,这完全是把革命当作慈善事业,
当作仁政,这不但是纯粹的空想主义,丽且是暗示工农民众停止自己的斗争,听凭
上等阶级的恩命和指使。”
“好,驳得好!不过光一篇文章还不够,应该加大火力!”
“是啊。戴季陶的地位显赫,对他的影响不能低估,特别是他和蒋介石多年来
关系密切,对他的言论更不可等闲视之。对了,你是有名的大手笔,如今该你出马
了。”
毛泽东笑笑:“好吧,有一陈子没写文章了,手正痒呢!”
毛泽东刚在东山庙前西街38号住下,李富春、蔡畅夫妇也到了广州,住在高等
新街5号。他们都是毛泽东的老乡,早就和毛泽东认识了。特别是蔡畅,当年毛泽东
与他哥哥蔡和森情同手足,她最喜欢听他们高谈阔论,他们发起新民学会的时候,
就是在蔡家开的成立大会,后来蔡畅和她母亲葛健豪、哥哥蔡和森、嫂子向警予一
起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初和在那里的李富春结婚。李、蔡1924中底离开法国,到
苏联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这时刚从苏联回来。按照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
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安排,李富春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去国民革命军做政治工作,
被任命为第二军副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军法处处长,顿中将军衔;蔡畅则任两广
区委妇委书记,兼征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中央妇女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
李、蔡安顿下来,即来看望毛泽东。蔡畅看看空空荡荡的屋子,奇怪地问:“
怎么,就你一个人?开慧怎么没有来?”
毛泽东边泡茶边说:“赵恒惕要捉我,我来得匆忙。再说,拉家带口的,我得
先来搭个窝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李、蔡哈哈大笑。
三人用湖南乡音谈东说西,问长问短,不觉已映进落日余辉。毛泽东要请他们
下馆子,李富春说:“干脆我们自己做吧。”
毛泽东说:“我这里除了辣椒,什么菜都没有啊。”
李富春说:“有辣椒就行,我让卫兵买点肉去。”
卫兵买来了肉、莱,蔡畅说:“你们谈着,我来下厨房。”
等他们吃上辣昧扑鼻的家乡莱,他们谈得更开心了。
周恩来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挤出时间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请周恩来谈了廖案
侦破情况后,又关切地问起黄埔军校的情况。
周恩来说:“表面看军校中两党合作还可以。实际上情况很复杂。比如我在军
校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蒋介石、戴季陶、王柏龄他们就支持陈诚、贺衰寒、缪
斌他们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处处和共产党对着来。前几天,胡宗南带着几个
‘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找陈赓寻衅闹事,叫陈赓抡起大棒打了一顿。”
“揍得好!”毛泽东哈哈大笑,“这个陈赓不简单嘛!对于右派的挑衅,就是要
针锋相对地反击。只有把他们的气焰打下去,中间派才会跟着左派走。你要是退让。
他就会在你头上拉屎拉尿。”
周恩来点点头:“是啊!可是陈独秀让我们这些抓军事的只能配合国民党,不
能拉自己的队伍:如果两党合作顺利,这样当然可以。如果有一天国民党变了脸,
咱们可是手无寸铁啊?”
“恩来,你说的这可是个要害问题。手里无棍,打狗不硬哪!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我们应该早作准备。什么时候我们共产党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呢!”
“不过蒋介石对军权抓得可是紧得很。我这一段跟他共事看出来了,他对军权
十分敏感,一兵一卒都紧抓不放。他现在已经大权在握了,可是仍不满足,还在到
处挖别人的墙脚,当然更不会容许别人在他眼皮底下拉队伍。”
“是啊,可见他是很有野心的。你在他那里,只能见机行事。恩来,你这个政
治部主任不好当啊!”
其实,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这时和毛、周有着共同的认识。在10月间于北京
召开的中共四届二次扩大会议上。即认为目前天产阶级无明显地站在领导地位,为
了“力争革命民众政权的实现”,要“有组织的去预备武装工人阶级中最忠实的分
子”,“中央委员会之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表明已准备着手建立一支中共自
己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这时在中共中央没有职务,但在国民党内还是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他到
中央党部报到时,汪精卫因为已任国民政府主席,没有精力兼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长职事,便于10月15日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这对于博学多识、才思敏捷、擅
长写作的毛泽东来说,倒是一个颇为合适的差事。
这时,杨开慧也带着岸英、岸青来到广州。
毛泽东到任后,首先纠正此前宣传工作无计划、不敏捷、不普遍的缺陷,使国
民党的宣传工作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局面。
他为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宣言,又为国民党中央起草了《反奉
战争宣传大纲》,接着创办了国民党内部刊物《政治周报》。
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上,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
他的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文章劈头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
不是个革命分子。”在逐一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后,文章
特别提醒人们注意,中产阶级对中国革命具有动摇不定的矛盾态度,“有一个戴季
陶的‘真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