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言得到很多代表的赞成。袁同畴势单力孤,无言以对,不得不表示:“本席可以收
回前时的提议。”
1月16日下午,会议送人关键阶段——选举。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36名,其中
汪精卫票数最高,潭延岂、胡汉民、蒋介石次之,内有共产党员谭平山、林伯渠、
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7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4名,其中有共
产党员毛泽东、许(更生)(苏)魂、夏曦、韩麟符、董必武、邓颖超6人;中央监察委
员12名,其中有共产党员高语罕1名;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有黄绍(立宏)、李宗仁等8
人。
大会决定续聘鲍罗廷为顾问。
1月22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推举汪精卫、蒋介石、谭延岂、谭平山、林伯渠、
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全会决定
了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宣传部长江精卫、工人部长胡汉民、组织部长谭平山、农
民部长林伯渠、商民部长宋于文、青年部长甘乃光、海外部长彭泽民、妇女部长宋
庆龄。全会还确定何香凝、戴季陶、毛泽东、邓演达、邓颖超等23人为派驻广东的
中央执委和候补执委。中央常委会批准毛泽东继续代理宣传部长,任命周恩来、李
富春、朱克靖分别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副党代表。
这次会议对于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打击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巩固和
发展革命成果,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时谁都可以看出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
派在会上占着绝对优势。出席会议的陈璧君就对她的丈夫汪精卫说:“你看看,这
次大会上能办事会说话的,一考查,都是共产党员。”
但是,对这样极为有利的局面,共产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在陈独秀等人的影
响下,对势力正在坐大的国民党新右派基本没有触动。“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和
共产国际的代表了解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中存在危险。为了排除这种危险,
他们准备向新右派(戴季陶)作出让步。”会前,即有上海谈判之举。会上,原定“
只应有两名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只是由于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
派们强烈反对,才使13名共产党员分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
共中央当时还指示,对国民党右派,也要投他的票。结果,胡汉民、孙科、戴季陶、
伍朝枢、萧佛成、吴稚晖、邓泽如、张静江等人分别进人中央执行委员会或监察委
员会,造成了右派势大、中派壮胆、左派孤立的局面。
周恩来后来说:“这是陈独秀右倾视会主义对国民党右派、中派的第一次大让
步。”
毛泽东说:“第一个失败的关键是二次代表大会。我主张反击,因我们有三分
之一,左派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左派很赞成,结果我们自动退却。”
吴五章也回忆说:“本来我们有条件使进步力量在国民党领导机构中取得优势,
但我们却自动地放弃了。事实证明,不进行斗争、幻想以片面的退让换取‘团结’,
其结果只会助长右派的气焰。”
当然,陈独秀、张国焘不这样看。张国焘后来说,争取孙科等人回广州参加“
二大”,孤立了邹鲁、谢持等西山会议派的顽固分子,这些人对孙科等人回广州开
会十分恼火,斥之为“对中共的妥协”。自“二大”召开后,“多数国民党人因而
改变态度,不再强调广州政府实行共产统治、为中共包办等论调了,大家要求团结
一致,共维广州的革命局面,西山会议派的分裂企图,似因此而阻滞了。”
事实是,右派分子并没有改弦更张,他们正在上海筹备自己的“二全大会”,
以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等到3月间,他们的会真还开成了。与会者114人,
选出了林森、邹鲁、谢待、张继、覃振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
谢英伯等7人为监察委员。有意思的是,胡汉民在那边被选为中执委,在这边也当上
了中执委。会议的中心议题便是“肃清共产分子”。此后,西山会议派便成了公开
的待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更加明朗化。
在“二大”上,收获最大的是蒋介石。他第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
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国民革命军里,他原来只是一个军的军长,此时却当上了国民
军的总监。他从“左派军人”,成为“军界领袖”,并成为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大
人物,与汪精卫一文一武,并列为国民党两大首脑。当时,广东政界、苏联顾问和
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为有汪蒋联盟这样的局面而庆幸,把它看作左派力量团结、实
现了“革命专政”的标志。他们哪里知道、巨大的隐患已经埋下。
这时的蒋介石已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政府的保护人,一连串的胜利更助长了
这种倨傲情绪。他东征胜利后回到广州时,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舆论界把他捧为
“中国的拿破仑”。然而他却不领情,用轻蔑的口吻对何应钦说:“拿破仑算什么?
他不是在滑铁卢失败了吗?”汪精卫等左派领袖们渐渐察觉到一丝潜在的威胁,但
已经束手无策。
蒋介石从来就看不起汪精卫这些人。在一次伍朝枢作东的宴席上,他对左派进
行了冷潮热讽,把他们形容为“一群交头接耳的老太婆”。
伍朝枢是个著名的右派人物。右派这时已对新倔起的蒋介石寄予厚望,暗中策
划“联蒋倒汪”的策略。他微笑着倾听蒋介石说话,慢慢地呷着酒。然后,他单刀
直入地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莫斯科?”
蒋介石一怔:“谁说我要去莫斯科?”
伍朝枢的神色比蒋更显惊讶:“昨天我请苏联顾问季山嘉吃饭,是他亲口对我
说的呀。他说他已经向汪主席提出过,汪主席也十分赞同。”
蒋介石的脸迅速阴沉下来。伍朝枢的话是无法证明的,但他宁信其有,并想到
这里面藏有祸心。
当天夜里。他来到西华二巷的汪公馆,见到了汪精卫。汪精卫已经准备上床睡
觉了,见蒋介石深夜造访,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汪主席,”蒋介石虽然尽力装得平静,但声音还是显出几分生硬,“眼下东
江南路均己统一,我极其疲乏,想作短期的休息,但上海不好去,倒不如去莫斯科,
一来可以和苏俄当局接头,二来可以多学些军事知识,你看如何?”
汪精卫一时摸不着头脑,说:“东南两路虽已统一,但还要准备北伐,在这个
重要时期。你最好还是不要远去吧!”
“现在是整军时期,我的去留无关紧要,倒不如趁此机会休息休息,恢复一下
精神和体力。”
汪精卫上下打量着他,似乎在猜测那颗头颅在想些什么。犹豫了一会儿,勉强
地说:“那好吧,你如果真想去莫斯科休息我也不好硬拦你……”
蒋介石的脸色立刻变得相当难看。他霍然起立,冷冷地说:“既然我在这里碍
眼,还是识趣些,早走为妙!”说完,转身就走。
汪精卫愕然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次日,蒋介石肉国民政府呈请辞去国民革命军总监、军事委员会委员、广州卫
戍司令等军职。一些左派人物主张干脆趁此机会废黜这位“中国拿破仑”,免得他
在独裁的路上越滑越远,绘党国造成祸患。但汪精卫担心出大乱子,下不了这个决
心。他既不批准蒋介石辞职,又不驳回,把这样一件严重的事情柬之高阁。
蒋介石住进了医院。他一会儿读“列宁丛书第五种”,一会儿读印度诗人泰戈
尔传记,时不时地圈圈点点,大有“乱中求静,武中习文”之概。
汪精卫闻讯前去探望,向他解释决无排挤他的意思。
“你不必再费口舌了,”蒋介石坚决地说“我意已决,辞职不干了。别人不高
兴,我又何必恋栈不走呢?”
汪精卫温和地说:“你到底听了什么谣言,凭空闹出这些隔阂?不妨明明白白
说出来,大家辨明真伪。”
“也没什么谣言。我只是疲劳,不愿再作官场上的争斗。”
“大敌当前,前程维艰,革命政府最要紧的是团结。你一辞职,岂不是使政府
分裂了吗?”
蒋介石望着对方,说:“你要我不辞职也行,你就让季山嘉回国,我不想和他
共事。”
“他是我们请来的客人……”
蒋介石厉声说:“汪主席,不是我说你,革命实权不可落入俄人手里。即使和
第三国际联络,也要有个限度,不能丧失自主地位!”
“……”汪精卫低头沉思,终于没有想出合适的话来。
而蒋介石,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
再说国民党“二大”闭幕后,沈雁冰在旅馆整理行装,准备回上海。正在这时,
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前来找他,对他说:“你和晖代英同志都得留在广州工作。
晖代英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你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担任秘书。宣传部长由汪精
卫兼,但他是国民政府主席,忙不过来,现由毛泽东同志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同
志正忙于筹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难以常去宣传部办公。所以请你去宣传部协
助毛泽东同志。”
沈雁冰1923年夏即与毛泽东相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为毛泽东做助手,
自然十分高兴。
当沈雁冰跟着陈延年派来的人到了东山庙前街38号,才知道这便是毛泽东的住
所。这是一幢简陋的中式楼房,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通讯处也设在这里。
毛泽东一见到沈雁冰,就伸出一双大手说:“老朋友,欢迎你!”又指着站在
身旁的一个黑脸麻子对他说,“这是萧楚女同志。”沈雁冰早就知道萧楚女是“楚
男”,但出乎意料的是,楚女竟是麻面黑脸。
萧楚女人很热情,也很疵谐,与沈雁冰一见如故。他指着室内一张挂着蚊帐的
木板床对沈雁冰说:“这是留给你的,我陪伴你。润之、开慧同志和两个孩子住楼
上。”
沈雁冰一向口讷,不善言辞,他一边打量房间,一边点点头。
三人坐下后,毛泽东说:“中央宣传部设在旧省议会二楼,离这里稍远。两三
天就要开中央常委会,让我列席。那时。我就提出任命你为秘书,请中常委通过。”
“怎么,任命一个秘书也要中常委通过么?”沈雁冰感到奇怪,不禁问道。
“是啊”,毛泽东答道。“部长之下就是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各个部,像
妇女部、青年部,都是如此。”
沈雁冰一所这话,觉得担子不轻,忙说:“我真恐怕不能胜任。”
毛泽东赶紧解释说:“不要紧,萧楚女同志可以暂时帮你处理部务。”接着又
说,“《政治周报》过去是我自己编,开慧当助手,现在可要你来编了,开慧帮我
做别的事。”
于是,沈雁冰就在楼下住了下来。
当时在中央宣传部所在大楼的左侧空地上,有一个临时播起来的木棚、这就是
国民党中央开办的政治讲习班的教室。讲习班的主席是潭延阎、毛泽东、林伯渠、
李富春以及程潜、鲁涤平等为理事,毛泽东给这个讲习班讲授农民问题。何香凝讲
妇女运动,邓中夏、萧楚女讲工人运动。担任教授的还有汪精卫、朱剑凡、陈公博、
高语罕等,沈雁冰留广东工作后,萧楚女便拉他去讲革命文学。
到宣传部办公不久,沈雁冰就参加了一次部务会议。那天汪精卫到会讲了几句
话,希望大家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依据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
政治报告以及各项决议案的内容,展开革命的宣传工作。讲完话,汪精卫就先走了。
然后,毛泽东对宣传部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指示沈雁冰、萧楚女起草一个宣
传大纲,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下发,向全国宣传这次大会的精神。沈雁冰是大作家,
萧楚女也是写文章的能手,两人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起草好一份宣传大纲。毛泽
东仔细审阅一遍,加上“军队与人民合作”一段,然后对沈雁冰说:“你还是送给
汪精卫,请他再看一下。”这个宣传大纲经过中常委会议讨论、修改后下发了。
沈雁冰在处理好宣传部日常事务的同时,还要编辑《政治周报》,撰写政论,
到学校讲演,工作很是繁忙。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要秘密前往湘粤边界的韶关,
去视察那里的农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