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展翅高飞
陈海燕这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着,在听到那家工厂说要来鸿兴公司看一下时,立刻笑着同意了,并约好了拜访的时间。
第九十九章 又招新人了
放下电话后,陈海燕立刻找到吴总,将这件事情汇报给了吴总,希望那天这家工厂的人来拜访时,吴总能出席一下,撑撑场面,其实,不用陈海燕这么说,吴总听到陈海燕接下这么一个大单,同时那家工厂也准备来公司拜访,就知道这事有五成希望了,只要在那天让这家工厂看到鸿兴公司的实力后,一切就没有问题了。
过了几天,那家工厂的经办人和负责船务的经理一起来到鸿兴公司,到处参观了一下,对方露出满意的笑容,之后一起去吃了顿午餐,这件事情,就这样敲定下来了。
当然,吴总虽然抠门,却也知道陈海燕在这件事情中出了很大的力,于是,特意又奖励给陈海燕500元钱。
这件事情获得圆满解决后,同行那里还是没有收到询价的电话,陈海燕又闲下来了,这人一闲下来,就会想东想西,并整个人都会变得懒洋洋地提不起劲来。
等到陈海燕和人聊天时找不到话题时,陈海燕郁闷了,她感觉她天生就应该是劳碌命,这人一闲下来,一懒散起来,连和人聊天都快觉得没有乐趣了。
于是,鉴于上次海外给过来的大单,陈海燕又继续生龙活虎地在MSN上面和徐林谦八卦起来,陈海燕这个时候想得特别单纯,这人和人的关系,聊天也是能聊得出来的,要不,上次徐林谦怎么会玩笑地说如果她能找到便宜的价格就将单交给她做啊,如果不是她平时和徐林谦关系极好,徐林谦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她也接不到这样的全程海运的单啊。
可怜的徐林谦,如果知道陈海燕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悲愤地朝天大吼一番,难道,他在陈海燕的心中,就是这样一个印象啊?
不过,徐林谦这时还不知道陈海燕的这种想法,看见陈海燕还是如以前一样在MSN上面和他闲聊,他也没有多想,只是乐意于和陈海燕聊天而已,并在心里想,这样每天都和陈海燕聊聊,慢慢侵入陈海燕的世界里,慢慢达到陈海燕哪天没有和他聊天,就会觉得心里面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啊!徐林谦这么想着,也下定了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中,陈海燕终于接到了同行打过来的第一个咨询价格的电话,在电话中,两人很快就谈好货物的安排及付款等方式,末了,该同行期期艾艾地说着希望能到鸿兴公司拜访一下,陈海燕立刻笑着答应了。
等到这家同行的业务员来到鸿兴公司,感受到鸿兴公司的规模,见到了鸿兴公司的营业执照后,回到公司立刻就向鸿兴公司订了舱,陈海燕让傅琪接手了此单散货的操作。
任何事情的开头,都是万分地艰难,但只有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面的就会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般了,之后的日子里,陈海燕陆续地接到同行的电话,而公司所开的回台湾基隆的散货,也从最初每周二周五的一个小柜,到后面的一个大柜,再到一大一小两个柜。
货越来越多的时候,所带来的利润也是可以见到的,一些知道陈海燕跟吴总建议开发江州同行市场的人,最初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看着陈海燕的举动,当陈海燕接到海外的大单时,这些人就已经时时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陈海燕了,再等到同行的市场开发也慢慢建立起雏形的时候,这些人的眼睛已经或冒绿光或冒红光了,让人想起“狼”这一动物,也让人想起“红眼病”这一病症。
不过,这一切都在吴总和唐经理两人的干涉下,没有对陈海燕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唐经理虽然一直想给陈海燕下绊子,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佩服起陈海燕目前的成绩起来。于是,吴总和唐经理两人将炮口对向业务部,更加严厉地抓起业绩了!
在这样的气氛中,尤其是吴总为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竟然大笔一挥,给陈海燕单独一个人加了500元的工资,看着众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吴总满意地点头,看来,年轻人只要能鼓励一下,还是会很有冲劲地,末了,吴总清了清嗓子,“当然,我不会厚此薄彼的,只要业务部的任何一个人,下个月有做到超过3W的毛利,我都会给你加工资的!”
业务部的王秀丽等人听到吴总大放豪言,于是,在吴总说完后,立刻笑着问道:“那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加500元工资啊?”
其他的人,听到王秀丽的话,纷纷点头,望向吴总,纷纷说道:“是啊,吴总,我们如果完成任务了,是不是也加这么多工资啊。”
“当然,只要你们任何人超过3w的毛利,都可以立刻加500元工资。”吴总看着大家投向他的期盼的目光,又丢下一个炸弹,“而且,你们达到3w业绩,提成的点数也是很高的。”
“真不错啊,看来,我下个月要努力跑业务了。”这是王群在对郑丽君说着。
“我们也得努力了。”徐卫良侧了个身,面向孙平说道。
而王秀丽、吴羽和关汶虽然没有出声,但都在心里面计较着。
这次会议后,整个公司的业务部开始忙碌起来,电话响个不停,每一个人都在拼着看谁的声音大过于谁,以至于操作部离业务部那么远,都得和人拉着嗓子讲电话,尤其是陈海燕所座的地方,离吴总办公室也很近,吴总本就是一个大嗓门了,这回又加上这么多业务员,陈海燕只觉得,自己就处于嗡嗡嗡的蜜蜂环境中。
这个时候,任何来到鸿兴公司的人,都能发现鸿兴公司这种热火朝天的变化,每一个人都精神奕奕面带微笑地做事,讲电话,就连平时走路温温吞吞的人在这样的影响下变得风风火火起来,而至于王秀丽平时做事就很麻利的人,更是风火了,做事情,就像一阵风似的,刮到操作部丢单,大声交待完注意事情,又刮到业务部,继续联络客户。
在这样的环境里,陈海燕的积极性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为了不被其他人讲话的声音影响到,让电话那端的人能听清楚她所说的花,陈海燕将电话时,不仅将椅子移到了靠近墙壁,而且也习惯了捂着话筒,以便让自己的声音轻易地传到对方耳旁。
不过,陈海燕以前习惯了用一只耳朵和肩膀夹着话筒,双手就在键盘上面敲打着,这捂着话筒的日子没有过几天,陈海燕就受不了了,于是也让自己的声音大了一些,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陈海燕得时常喝着滋润喉咙的茶,跑茶水间的次数也更多起来了。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自从接了海外一单奥印度新德里的柜货后,陆续地又接到了一些其他的货,再加上同行日益增长的货,陈海燕发现她和操作部的人一起,下班回家的时间从6点,到后面7点,再到后面的8点,到了快9点时,陈海燕忍不住了,于是向吴总提议,再多招两个操作,一个操作专接海外的单,这样也免于E公司的操作要和鸿兴公司不同的人联络,如果中间哪个地方没有交代好,就容易出问题,直接让一个操作对海外E公司,这样联络和沟通方面就比较容易;另外一个操作则负责同行散货单的安排,等到同行货越来越多,一个操作也做不了的时候,就再想办法多招一个操作来做。
吴总看着日益增长的业绩,满意地点着头,第二天就让财务主管袁亦到人才市场上摆摊,开始繁忙地面试后,陈海燕确定了杨惠英和林佳妍两人,留在鸿兴公司发展的几率会大一些,但是操作部包括陈海燕现在每一个人都忙得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了,熟手更容易上手,也不像新手那样,得时时刻刻盯着,就怕生手一不小心犯错,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加上,现在的同行单越来越多了,海外单也在持续稳定增长中,陈海燕不放心交给新手去做,这样真搞砸了一单,这些单没有了不说,信誉度也没有了啊,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陈海燕可不敢轻易去尝试,至于熟手容易因为很多原因跳槽,但只要工资开得让人满意,大家都会安心下来做事,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啊,再说,都是出来打工的,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想法,都是浮云啊!
第一百章 海外部成立
前段时间,因为陈海燕带头加了薪,再加上吴总对着业务部夸了口,整个公司的气氛立刻有了很大的提升,当每一个人都风风火火地忙碌起来的时候,关汶眼里看着,心里也不由得有了一些计较,时间长了,心理面的那种不甘落后的心态就冒出来了,于是,关汶也开始悄悄地努力联络拜访客户起来。
当然,老天爷永远是青睐勤奋的人,机会则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汶开始努力跑业务,在这中间,有失落有艰辛,更多的则是得知辛苦跟了好几个月的客户终于出单的兴奋之情,于是,关汶从最初自持于留学生的身份,放不下架子低头去跑业务,到现在每天主动出门拜访客户,一天没有联络客户,就觉得左右不对劲似的。
时间长了,关汶的业绩也有了很大的成长,不再像以前那样每次都是业务部的垫底,看着唐经理的笑容,听着吴总的表扬之词,关汶在这个行业里,不再像以往那样迷茫,终于找到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陈海燕看着关汶这样的表现,想着这世关汶这样努力,终于逃脱前世那一年换12家公司的命运,而关汶的英语可是说得很地道的,放在业务部跑工厂,那可是很大的浪费啊,倒不如,向吴总建议成立一个海外部,将关汶调到这个部门来,从而能发挥他的长处,能有更多的作为?
这个念头冒出来后,陈海燕就怎么样也没法忘记了,再左右思考了一番,陈海燕果敢地走向吴总办公室。
而在办公室里面坐着翻看业绩报告的吴总,听到敲门声时,发现是陈海燕,点了点头,心想,陈海燕这次找他,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不过,以往陈海燕每次找他时,都是有好点子,公司也都因为这些好点子而赚了很多钱,看来,陈海燕还真是公司的摇钱树啊。
这么一想,吴总看向陈海燕的双眼就放光了,脸色也柔和了一些。
陈海燕一抬头,看着吴总热情的目光,额头上立刻浮现三条黑线,清了清嗓子,“吴总,你好,你现在方便吗?”
“陈副课长,有什么事情?”吴总这次和以往回答不一样了,声音里面也有了点温度。
当然,在陈海燕的感觉中,那点温度根本就不能算是温度,听着吴总这样的回答,才感觉到眼前这才是那以严厉表情和一张刀子嘴著称的吴总,于是,陈海燕立刻将刚才吴总的那种目光抛到了脑海外。
“吴总,是这样的,最近一段时间,E公司给我们的指定货慢慢多起来了,我在和他们公司徐经理聊天的时候,得知他们目前还没有将目光放在江州这里,需要从江州这里安排出口的货,拿的价格往往比我们这里拿得高很多,所以现在他们都习惯全权委托我们帮忙安排了。”
看着吴总点了点头,陈海燕继续说道:“我想,E这么大的一家公司都会有这种现象,那么,那些小型物流公司里面会有更多的这种现象,所以我,我想我们公司能不能成立一个海外部门,这个部门专门与海外联络,发价格给海外,推广我们公司的各种优势。”
“海外部?”吴总沉吟着,这个名词对他来说,并不新鲜,在台湾那里的物流公司,几乎每家都设立有海外部,而负责的事情,也和陈海燕所说的一样。
“是的,吴总,这个时候国外对我们江州出口市场还不太了解,在国外拿的价格,绝对没有我们在江州本地这里拿的有优势,我和E公司在联络中就发现了这点,从上次他们那个出印度新德里的柜子,他们拿的价格和我们拿的价格,一个柜相差100多美金海运费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觉得海外部这个部门,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嗯,这样也是可行的,台湾那里的物流公司一般都有设立这个部门,我们公司现在有接到E公司的指定货,那么,也可以成立一个海外部门,同时也可以联络一些代理。”吴总想起台湾公司曾经试着和一些国外物流公司联络过,虽然没有出什么单,但这些资料,倒是可以提供给陈海燕,也许在陈海燕手上,就能顺利出单呢。
毕竟,有的时候,有些客户,这个人联络没有用,换一个人,就能立刻出单,这也许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磁场效应。
“对了,台北、高雄和基隆公司操作主管手上都有一些国外物流公司资料,你可以跟他们要来先联络一下。”
“另外,和海外的公司谈妥一单生意后,这结款方式,不能月结,一定要每单结款,因为我们和他们相隔太远了,不可能为了一单货款,专门坐飞机去那里收钱。”
“好的,这个不是问题,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