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蛊江山
方大娘心里忍不住感叹:公主的这份心智、胆气和自控,就是灰鸽千万百计找到的那些天才孩子里,也绝对是不多见的。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金枝玉叶,要吃过多少苦头,才能磨练出这样的心性?
洛妍心里其实却远不如表面上那般镇定,只是她的性子向来有点极端:平日情绪外露,但真到极端震惊、愤怒或悲痛的时候,反而会面无表情;平日里心思多变,遇事容易矛盾,但真到危机关头,却能立即杀伐决断;平日怕疼怕苦怕累怕死,但真到无路可走,自会迸发出一股爱谁谁的狠劲——用她的心理师的话说,她是严重的双重人格,且有人格分裂的危险。洛妍自然对之嗤之以鼻:“现在出来行走江湖的女人,谁没两副面具?难道还各个都性格分裂了?”
更要紧的,其实还是方大娘难得情绪外露的脸上流露出的那丝赞赏之色,大大的膨胀了洛妍的虚荣心,就算在狠劲过后就有点心虚,却越发要打起精神来不肯让这个专业人士瞧轻了去——而镇静这种情绪,装着装着,也就有了几分真。
到了晚上吃围炉的时候,众人果然很有些惊喜:锅底是小厨房里熬得浓浓的黄豆鸡汤,配着脆生生的白莲藕,绿油油的小青菜、黄澄澄的老油条、白嫩嫩的鲜豆腐,颜色味道无一不勾人食欲。洛妍爱热闹,便硬按着几个大丫头和她与杜宇辰、琼瑶吃一锅,十几个小丫头们自在外屋又围了一桌。一时间,屋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洛妍却忍不住有些凄凉:这大概是她在杜府吃的最后一顿热闹饭了,明儿开始,她就要随时随地的提防着不知道会从哪里射出来的暗枪冷箭,最关键的是,她还不明白这是为神马啊为神马——真是人品问题么?
-------------------------------------------------------------------------------------
隔岸观火的传说部分结束,女主要开始在真正的考验中成长起来了。
第二十一章一波未平一波起
更新时间2011…3…1114:10:48字数:3186
夜渐渐深了,雨却还没用住,淅淅沥沥的打在窗棂上,琼瑶的呼吸早已渐渐变得沉重起来,但杜宇辰却望着屋角那豆大的一点烛光,久久无法入眠。
不知为什么,晚上看到的那一幕总是在他眼前晃动:洛妍变戏法般突然拿出了一瓶玫瑰露,得意洋洋的托在手上,如潇笑着叫:“这好东西你也找得到!”说着便抢了过来,当下除了杜宇辰还要忌口,众人都拿了干净小碗一人分了一点喝,又笑又闹,杜宇辰却突然发现,洛妍只静静坐在一边,脸上虽然微笑,但眼神却突然变得寂寥如雪,仿佛她离所有的人已经很远,且永远也不可能走近。杜宇辰当时便觉得心中像被重锤砸中了一般。
不可否认,自己一直很讨厌慕容洛妍——与其说是因为喜(霸气书库…提供下载)欢袁敏儿,不如说因为厌恶一个女人以那样死乞白赖的方式,强势的介入自己的生活——她凭什么?袁敏儿的委屈和眼泪,更加重了这种厌恶。可直到最近,他才似乎真正看清这个自己讨厌了三年的女人:她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她干净利落的处事方式,但越离得近,看得越多,他就越看不明白:她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总能把他逗得开心畅怀,却从来没有碰过他一根手指头;她看起来无忧无虑,爱玩爱笑,但却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述的落寞迷茫……
直到今天晚上,杜宇辰觉得自己才恍然明白,她那总藏在开心爽朗背后的脆弱,其实想想,就拿和袁敏儿来比,袁敏儿有强大的娘家和族人,有杜府上下的尊重和承认,有他的呵护与疼爱,而这个他一直认为很强势很霸道的慕容洛妍,却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而且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听着外面沥沥的雨声,杜宇辰慢慢下定决心:从明天起,要开始把慕容洛妍真正当成自己的妻子,好好待的她,让她再也不用露出那样凄凉的表情。想着明天要说的,要做的,他心里变得暖烘烘的……
第二天一早,杜宇辰起了个大早,如常梳洗一番,平日定会过来的慕容洛妍却不见人影,杜宇辰忍了半日还没想好应该问谁,就见天珠脸色慌乱的过来道:“如潇,你赶紧去禀告夫人一声,我家公主早上一直不见起身,刚刚我去摸了一下,额头竟是烧得烫手,叫她也清醒不过来。”
如潇大惊,杜宇辰也“腾”地就俯身向前,差点没摔下床去,琼瑶赶紧便把他扶住。如潇忙叫了个腿脚最快的小丫头去荣禧院报信,自己快步来到洛妍最近日常起居的书房,只见她烧得满脸通红,双目紧闭,看起来甚是不好,青青守在床边,脸色沉重。
这边杜夫人得了信,也吓了一跳,便忙打发人去请高太医,恰好这日正是杜宇辰换药的日子,那回春堂的穆老大夫却比平日到得早些,杜夫人便让人去问,他是否能看伤寒发热之类的病症,穆大夫却笑了笑说,他以外伤为主,伤寒之类的急病自然也看过,却不能说拿手。杜夫人得了这话,便请让他先去看看慕容洛妍。
这边杜宇辰知道了,也是是一叠声的催大夫先给洛妍看,穆大夫诊了半天脉,出来便沉吟道:“毒邪犯肺,竟像是近日小儿多发的麻疹——以夫人的年纪不像,以前可曾发过疹子?近日可是格外劳心劳力?”
青青便道:“不曾得过。”众人又想着近日洛妍的辛苦,脸都瘦了一圈,自然是劳累的。老大夫便道,这病不要紧,先吃药将烧退下,出了疹子就没事了。就一件,出疹之后病人最怕风,要闭门静养才好,病弱之人最好也不要接触,免得过了病气——以前得过的人却是不怕的。
杜夫人听得“不要紧”便放了一半的心,想想二郎可不是也养着伤的,于是也顾不得他一脸不乐意,不由分说先让人将他挪回上房,自己守着才罢。
洛妍这边,一问院里伺候的人谁以前得过,天珠青青便道得过,方大娘也道得过,小蒙站在那里苦思冥想,却记不起来了——这时众人才发现梅子并未露面,敲她的门进去一看,竟是也发起了烧来。顿时院子里的丫头们就有些慌乱起来,杜夫人便想着要不要把梅子挪出去,小蒙忙道:“我来照顾梅子就好,别的人一概不用进那房间,自然过不了人去。”
青青立刻也道,公主那边,她和天珠在屋子里守着就好,吃食药饮都由方大娘送,想来便也无碍。倒是近日在这院里伺候的几个才留头的小丫头嚷嚷着要伺候公主,青青却冷冷的道:“大夫刚才说了,这病最容易过给小孩子,你们赶紧都远着些,不然病了更麻烦。”只一个新近入府做洒扫粗活的小丫头豆儿道,她是去年才出过疹子的。方大娘便点头道:“有这个丫头打杂,厨房里的事不用别人也尽够管起来了。”
一时商量完毕,高太医才紧赶慢赶的到了,进去诊了脉,也说是毒邪犯肺,听说回春堂的老穆大夫刚诊过说怕是出疹子,又看了药方,便摇头:“邪气入肺是不错的,今日时气不好,听说民间小儿多有出疹的,但公主年纪又不是很小了,怎么轻易会得上这个?这药倒还中正平和,就是宣泄太过了些。”郑妈妈听了半日,仗着跟高太医熟稔,便笑道:“您别跟我掉书袋,就一样,到底是不是疹子?药可吃的?”
高太医摸着胡子,思索了一会儿才道:“穆大夫倒是有名的,他既然这么说,公主身体娇贵,若是最近劳心太过,也未必不会染邪出疹。也罢,先按这药吃三天便知道了,就算不是疹子,这药也出不了什么问题,倒比按平常治法万一却是疹子强。公主这病看着急,却还顺,让人妥当照看着,多喝些水,不用太过担心,我过两日再来看。”郑妈妈得了这准信,便让人去抓药煎药不提。
这边杜夫人心里挂念杜宇辰,叮嘱了天珠一番便回了上房,上房有现成的暖阁,杜宇辰早已挪了进去,如潇如湘琼瑶以及诸多丫头依旧伺候。那穆大夫也过来给他看伤换药,却笑道:“恭喜二公子,你这伤竟好得快,看样子今天便不用上护板,可以自己先动动,若是无事,过两天天便能试着下地了,只是莫心急,循序渐进,到月底保你走路和以前一样。”
杜宇辰大喜,郑妈妈便道:“伤筋动骨一百天,先前不说至少要躺一月么?”穆大夫笑道:“二公子骨头并没有事,只是膝盖筋络受损了,这病却最不好说,我原看着二公子是读书人,只怕是身子弱的,没想到府上照顾精心,二公子又是好筋骨,才二十天便大好了,却是我先前看错了。”
杜宇辰也是大喜,果然便慢慢试着动了动——膝盖酸软僵硬,十分难受。穆大夫微笑道:“公子可是觉得僵?慢慢就好了,汤药已不必吃,我留一瓶药油,等下让人温热了,慢慢揉进去,再过片刻,就不会那么硬了。每天擦两回,等全无僵硬之感了才能下地。”杜夫人那边听到回报,心情亦是大悦,让人厚厚的封上一包诊金,又打发妥当人送穆大夫出门不提。
杜宇辰便问郑妈妈:“公主那边,大夫说要不要紧?”郑妈妈道:“二爷放心,两个大夫都说不要紧,只是怕会出疹子,要多养几天,已经去抓药了。”
如潇这些天跟洛妍处得极好,便道:“我家弟弟也出过疹子,看着高热,却不打紧的,如今一点疤没留下。我刚听那回春堂的大夫说,公主这病是过于劳累引起的呢。”杜宇辰皱眉不语。琼瑶暗地里白了如潇一眼,忙拿了那瓶药油过来,笑道:“二爷担心也无用,还是自己赶紧好了,夫人奶奶们才能不两头挂记。”
郑妈妈就回去跟杜夫人笑道:“我看二爷那样,竟是真的挂心上公主了,刚才琼瑶给他揉药,他也是呆呆的只出神!”杜夫人叹道:“他养这半个多月的伤,果然是开了窍,别说他,便是我们不也觉得稀罕?那孩子竟是个周全人,细心周到是一个,难得自己尊重,也不好妒,如潇她们都说,敏儿一来,她便会避开,琼瑶那样霸着不让别人插手,她也客客气气的。就是小丫头们子,伺候病人原是最累不讨好的事情,可我拨过去这些丫头,哪个不说她好?这一点却比袁敏儿强得多。”
郑妈妈点头:“原先大小姐总说原来这公主在大燕诺大的名声,最是尊贵聪慧不过的一个人,我们看着她的样子,只当那是北人自己编的大话,没想到却是那个道理,如今这两个月看下来竟不是夸张了,可惜那三年了。要是她先前就是这样,只怕跟二爷的孩子都有了。”
杜夫人笑道:“你这话却糊涂,若不是那事,她怎么会嫁到我们家来。我原来只觉得这事儿只是面上好看,里子里却是通乱账,又看不惯她的样子,想着供起来看着也就罢了,现在来看,这才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呢。”
主仆两个正在说笑,转眼间便到了午食时分,突然如月便上来禀告:“相国夫人打发孔嬷嬷来看夫人了。”杜夫人和郑妈妈就相视一愣:又出什么事了?
第二十二章云外谁寄锦书来
更新时间2011…3…129:51:32字数:2701
大理金陵城的皇宫,是修在城中的冶山上,冶山传说是吴王夫差冶炼兵器之所,唐代有太清宫,五代时吴王杨溥又修了座极宏丽的紫极宫,时虽不远,战火却几度波及,昔日紫极宫早已残破。只是大理历来尚白,取冶山的金气,皇宫便依旧设在这里。大理前相国高升泰夺下金陵后,在紫极宫旧址上修了新的金华宫,十余年来陆续修整,虽不十分奢华,却也自有一番庄严肃穆的皇城气象。
不过,若说到金陵城中最华美的园林,却不是皇宫,而是皇宫往西约五里,莫愁湖东岸的一处府邸,相国府。
自大理龙兴于云南时起,高家便世代把持大理相国之位,前代家主高升泰更是一手打下如今的江山,却又不贪权位,还位与文安帝。如今的相国是高升泰之子高泰明,文安帝好佛,不甚过问国事,高泰明却将大理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君臣相得,几近奇迹。
今日朝中无事,高泰明下朝回府,照例便在书房里召见幕僚,突然间,房外有人报:“相爷,有飞鸽密信。”只见一位青衣卫士送上了一卷小小的纸条上,封皮上三道红痕。高泰明心里便一惊,打开一看,半响不语,脸上阴暗不定。
这屋里都是高泰明最信任的心腹,跟随高家多年,见到相爷脸上流露的神情,不由相视愕然——相爷平日是最喜怒不形于色的,这却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却听高泰明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