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婚聘
礼道。
李亨也做戏地摆摆手,示意凤崇不要放在心上。
“对了,怎么没见到尊夫人?”李亨扫视一圈,没看见祝兰台的身影,状似不在意地问道。
李亨这话一出口,立刻成为众人的焦点,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刷地紧盯着李亨,愤怒于李亨说出这么轻佻的话来。其中,数凤崇和凤浪的怒气最盛。
“内子身体不适,在房中休息。”凤崇压住心底的怒火,随便替正在往藏书宝殿运送财物的祝兰台找了个缺席的借口。
李亨点点头,大手一挥,很快十来个随从从他身后鱼贯而出,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个大托盘,托盘里是各种精美的珠宝和华贵的布匹。
“这些,算作是本殿下送给尊夫人的礼物,还请笑纳。”李亨随手一指,笑道。
面对着李亨赤luo裸的挑衅,凤崇只觉得自己沉寂好久的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若是他再年轻个十岁的话,凤崇或许会为了祝兰台当场跟李亨打起来但是肩上担负的整个家族的责任提醒凤崇,无论如何,他都不能跟眼前的李亨这位贵主子产生什么正面冲突。
“我代内子谢过殿下。”凤崇客气地道谢,微微一笑,添了一句:“正好内子心善,说起洛阳城在殿下的英明竟然还有难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正好要筹集钱财去救济他们呢殿下的这些东西要是一起给难民送去,可就真的中了大用了而且,难民们若是知道这些东西是殿下准备的,肯定会对殿下感恩戴德……”
凤崇嘴里赞美的话越多,李亨的脸色就越难看。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这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是君王的子民,可是由李亨坐镇的洛阳城竟然出现了大批的灾民,而他不但没有去解决灾民的问题的,反而送了大批的上等财物来讨好一个有妇之夫,若是让他的子民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会怎样想他这位主子。
李亨本来就有志于皇位,也想趁来洛阳巡查这段时间好好地累积名声和功名,以便将来有利于自己登极。现在听凤崇这么说,李亨心底也警醒了,虽然前有当朝圣上抢夺寿王妃的事,但是抢寿王妃的是皇帝,而不是像他一样身份的某个王子,即使他非常想要得到祝兰台,那也要等他执掌天下之后,到那时,做下任何污秽的事情都不会妨碍他行使手中的权利。
这么一想,李亨立刻面带忧色地忏悔道:“怎么洛阳城竟然有这么多的难民吗?本殿下为何一直不知?看来这洛阳城的官员,应该要换一批了”
脸色一变,李亨又是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不过,既然这么些东西是送给尊夫人的,那自然就任由尊夫人处置了。关于流民的问题,本殿下会在近期内派人解决这件事的,这还要多亏了凤公子的明察暗访,鼎力支持了。本殿下想,若是灾民知道他们是受了凤公子你的恩惠的话……”
凤家是洛阳城有名的富户,若是不在这次救灾行动中出一份力的话,只怕会被整个洛阳城的百姓看不起吧。若是李亨再从中故意散布些什么不利于凤家的传言的话,诸如凤崇明知道洛阳城灾情不轻,却不肯出手相助之类的,那凤家将来在洛阳城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只怕凤家几代,都会背上“见死不救”的骂名。
李亨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想要慷他人之慨,成就自己的美名,而且也顺便给凤崇一个教训,提醒凤崇他到底是皇子,而且极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帝,在他面前,凤崇放肆不得即使将来,他想要祝兰台,那凤崇也是无能为力的。
李亨敲竹杠外加威胁的话还没有说完,凤崇就立刻十分豪爽地说:“若是殿下有心致力于帮助灾民解决问题的话,我绝对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的”
李亨哈哈一笑,说:“凤公子果然是个爽快人这样吧,择日不如撞日,我们今天就将解决灾民问题的方案研究一下,以期尽快创造一个太平盛世的洛阳城”
凤崇松了一口气,比起祝兰台的弥足珍贵来,那些真金白银的在他眼里都不算得上什么。凤崇想,以李亨的志向来看,只怕近期内李亨是不会对祝兰台出手的。只要祝兰台能平安无虞,跟他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凤崇就觉得心满意足了一旁的凤浪也松了一口气,虽然明知道他这辈子是不可能跟祝兰台在一起了,但是他也希望祝兰台能够获得幸福,而这个世上能给祝兰台幸福的,只有凤崇李亨果然是决心当一个好君主,不出三天,就让洛阳地界儿的各级官员吐出了大笔的银子,并且迅速采取行动,将救灾的物资发给灾民。而敲诈的凤崇的那笔钱财,李亨则通过特殊渠道悄悄地转移了,以备将来万一要起事争夺皇位的军饷。
当然,凤崇和祝兰台也利用这个机会,将凤家的账面又做的紧一些,结余了大约五千两的银子由祝兰台运到藏书宝殿里藏了起来。
救灾行动不出十天,就取得了极大的效果,整个洛阳城面貌焕然一新,真真是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而洛阳城的百姓都开始对李亨感恩戴德。
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在一批李亨的死忠党的努力游说下,朝廷的大批官员开始拥护李亨。但是, 太子一方的支持者同样实力不弱,积极展开了防御,游说君王坚决不废除现在的太子,而另立李亨太子。
京城里为了夺权争得是个你死我活,而圣主不胜其扰,便跟贵妃和梨园子弟夜夜笙歌,纵极风|流香|艳之事,丝毫没有注意到国家已经是危在旦夕。
而救灾之后,凤浪又开始了新一回的流浪。
从凤浪见到清舞和凤舜之时的神情自若来推测,凤崇和祝兰台想,只怕单独相处的那几天,清舞并没有告诉凤浪凤舜的真实身份,而凤浪也一直以为清舞是凤崇的小妾。虽然对于凤浪和清舞目前这种僵持胶着的状态很是焦急,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家事,当事人不愿意挑明说白了,凤崇和祝兰台自然也不好插手。
而凤海天,大约是怕凤浪知道凤舜是他的亲生孙子之后,就不会再放任凤舜成为他手中的棋子,便也没有对凤浪说明凤舜的身世。
中秋的时候,出嫁几近两年的凤九仪在巴尔的陪同下,回到了洛阳的大宅。
亲人见面,免不了一阵唏嘘,相互道明别后的境况。
凤九仪听说凤海天跟李亨一起设计陷害祝兰台,甚至于凤海天连他自己亲孙子凤舜的母亲清舞也不放过时,很是愤慨,几乎恨不得立马去找凤海天打一架的样子。
祝兰台笑道:“原本九儿就是个火爆脾气,开始还想着你嫁了人之后就会稳重一些的,没想到你如今的脾气却愈加的暴烈。”
凤九仪小嘴一嘟,甚是委屈地说:“那人家有什么办法?嫁给了一个刀口上讨生活的人,自己要是不强悍起来怎么办”
凤崇伸手点了一下凤九仪的额头,笑道:“你就得了便宜还卖乖吧人家妹婿如今已然是中原跟西域通途上的有名的镖师,专门负责过往商旅的安全,哪里跟你说的像是马匪一样。而且据我所知,在妹婿的治理下,你生活的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连一个劫匪也没有,你哪里需要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众人又是取笑凤九仪一番,便有下人来说,晚饭已经备好了,请众人移步饭厅。
饭后,凤九仪少不得被兰采儿和祝兰台等一干女眷留下来说话,而巴尔则跟随凤在天和凤崇到了书房,说是有重要的事情相告。
三人到了正院的正书房,刚一坐下,巴尔就重重地叹息一声。
“你这是怎么了?”凤崇玩笑道:“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却一见我们就叹气。”
巴尔正色道:“大哥,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和爹开玩笑。刚才是在饭厅,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也不好说。现在只有我们三个,我也没什么要隐瞒的了。
我跟九儿这次回来,沿途经过边关的哨卡,就留心了一下,发现最近边疆颇不宁静,再加上前段时间有人从西域定做了大批的铁器运往边关,所以我在想,会不会很快就要有大事件发生了?”
第一卷 重生 第三十八章 一夕风云变
凤在天和凤崇听巴尔这么说,倒是也没有十分惊讶,反而相视一眼,点点头。
回想起上次为了处理长安凤家药铺的集体药物中毒事件,在匆忙返回长安的途中所闻所见,凤崇不由地沉吟道:“上次从你们那里回来,途径各个边镇,我就发现边镇之间往来频繁,军队开始有组织地集结。当时我还在想,或许是为了防御周边小国的侵扰。如今听你这么说,总觉得这件事不会那么简单。”
凤在天也沉默了,思前想后,最终开口叹息道:“想我大唐自高祖建国以来,虽然中有武后篡取李唐江山,但到底也算得上是一路上升,直至开创了如今的太平盛世。但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今的圣上啊……都说是红颜误国,依我看,最重要的还是后继者被表面的繁华太平迷惑,失去了进取之心。如今,不但是朝中日益腐败,边关的一些人,也终于忍不住了吧。李家自山西发家,开创盛世,只怕如今的边关,也有不少想要效仿李家的人……”
巴尔虽然心思缜密,但是长久生活在外,对于中原的一切都没有很大的兴趣,更别说是政权这一类的麻烦事了。因此,生性自由洒脱的巴尔,见凤在天一脸的忧国忧民状,满嘴的为民为君,满身的瞌睡虫都忍不住跑出来了。
凤崇见状,知道巴尔心底不耐烦,只怕是左耳进右耳出,便干咳两声,示意凤在天。凤在天看向一脸昏昏欲睡的巴尔,叹息一声,暂时放弃军国大事,说起别后的相思之话来。
叙旧结束的最后,巴尔真心诚意地说:“若是将来真的有出事的一天,还请岳父大人和大哥不要客气,只管来我们营帐不管将来的中原如何动乱,我的地盘会永远祥和”
凤崇看了一眼忧心忡忡的凤在天,婉拒巴尔的好意:“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凤家,应该会誓死追随圣上吧”
说是死忠也好,说是想要依靠朝廷的力量安身也好,总之,若真的有人起兵谋反,凤氏一族是绝对不会逃跑的因为,凤家的根在中原巴尔见此,也没有强求,辞别了凤在天和凤崇,便去找凤九仪一起商量这次回来探亲的事。
见巴尔的背影消失在月洞门后,凤崇开口道:“爹,要是真的有那么一天,那我们凤家要……”
凤崇还没说完,凤在天就摆摆手,声音虽然轻却无比坚定地说:“你刚才不是已经替凤家谋划好了将来的路子了吗?”
说完,也不管凤崇的愣神,凤在天转身进入书房,不久里面就传来了长吁短叹,和着书页翻动的声音。
凤崇愣了愣,没想到凤在天竟然也是这么想的,他刚才的话虽然是由心而出,但也有应付巴尔的意思。如今见凤在天如此坚决,凤崇半晌回过神来,苦笑一声,摇头甩掉脑海里那些没用的担心,快步地朝德馨院走去。
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他都会跟祝兰台生死与共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猜测的可能,竟然会这么快就成了事实,更没想到在这个事实面前,凤海天竟然发了疯。
巴尔和祝兰台探亲归去后不过月余,边关就传来了节度使安禄山之流举兵叛乱的消息。据说叛军一路节节胜利,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直逼京师。
没有时间犹豫,凤在天立刻召开凤氏一族所有在洛阳的成员的全体会议,表明要捐出凤家的大部分家财作为军饷,并且决定举族迁往长安,誓与李唐政权共存亡。
但是,家大业大的繁华背后,人心就难免会不齐。
凤在天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后,人群议论纷纷,不少人表示京城是眼下最危险的地方,是千万去不得的。更多的人表示,凤家的钱财是一代一代的人辛辛苦苦地积累下来的,怎么能平白地拱手让人。
祝兰台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愤慨。虽然她只是一介女流,不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但是以叛军对待投降者的惨重剥削的态度来推想,只怕树大招风的凤家是他们第一个盘剥的对象。而且,不管如何,凤家数代都是李唐子民,怎么能在这个重要的关口,什么也不做地就投降叛军了呢?
虽然,那些反对凤在天的人并没有说他们要投降叛军,但是在国家风雨飘零的时候袖手旁观,只管去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隐士高人,祝兰台还真没有看出来,这跟投降又有什么区别呢?
最后,在投票表决之后,只有不到十户的人家决定跟随凤在天,一起前往长安追随朝廷,但是并没有打算交出他们的家财充当军饷,至少不愿意交出全部。
但是,要将银子全部交出来,一家人喝西北风,凤在天也不是这样严苛的人。在凤在天的带领下,愿意追随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交出了部分的家财,而凤在天则是把除了祝兰台藏在藏书宝殿的银钱和各女眷的私房钱之外,所有他们一家人名下的产业,全部都捐献了出去。
但是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一些贪官污吏仍然没有忘记往自己兜里捞好处。包括凤家在内的所有洛阳城百姓的捐赠的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