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左财右福
煞了周围所有人。
过称之后,会计会当场算钱,给现金。拿到钱的农户喜气洋洋的把钱数了一遍又数一遍,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去市场,买几个好菜,再来点小酒,回家庆祝。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加盖厢房
那些没被挑中的农户则有些垂头丧气,更担心自家的鱼卖不出去。还好牛善光安慰他们,水产商不挑户,全收,才一个个的悻悻的回了家。
到了晚上,许些农户才回过了味儿,纷纷的去了林锐祥家,有的甚至还提了点水果,好话说尽,客气至极,无不是想要让林锐祥下一批的苗子给自家留点儿。
林锐祥挑了几乎占三个大棚五分之一的好鱼来做种鱼,所产出的鱼苗子数量当然也是惊人的,他家现在不但厢房,林翠竹的房间全部养上了鱼苗,连家中的堂屋,厨房都放上了水箱,实在是养不过来了,哪顾得能不能有声音惊到鱼。
现在林锐祥家的鱼苗子供给钱村是没有问题的,怕只怕村中人不用他的鱼苗。现在,村里人见到了他家鱼苗的好,一个个的上门来预定,当然是他乐意见到的事情,一一允诺了村中人预定鱼苗的要求,一夜之间,家中鱼苗子便订出了大半。
第二日,按说水产商收鱼的那块田间马路该是最热闹的地方,可大部份农户却跑到了林锐祥家,那些昨晚没有订上鱼苗子的,白日里听了那些订上了的炫耀,才(炫)恍(书)然(网)大悟,纷纷也来要求订鱼苗,棚里要出鱼的事不是交给家中女眷,就是两兄弟合伙,一个抢鱼苗,一个在棚里出鱼。
幸亏林锐祥家今儿没有鱼要出,他跟张平订好了村中鱼出完了之后,明天张平才来拉他棚里的那些鱼,但即使这样,他一人也忙不过来,又支了上班的林翠竹回家来帮忙才终于在下午两…的时候把所有鱼苗订出,并详细的记下了帐目。倒底是人算不如天算,本以为这鱼苗子满可以供给全村使用,并可以多少有些盈余的,哪想到鱼苗全部订完才发现,还有三家农户眼巴巴的望着水箱里的鱼苗子,可已经没有鱼苗可以订给他们了。
幸亏林锐祥自已用的鱼苗已经提前留了出来 ,不然连自已棚都没鱼苗可养了。那三家没抢上的农户,千叮万嘱林锐祥下一批鱼苗一定先给他们留出来并亲眼看见林锐祥点头了,才沮丧的回了家。
林锐祥送走所有人,跟林翠竹一起合计了一下,这批鱼苗还有四五天就可以出鱼,正好村中人的大棚差不多就清理完毕可以养上。只要这四五天之间没有出差错,那么这批鱼苗最少可以净赚八千。
这可是净赚八千那,要知道以前一个大棚辛苦侍候上两三个月,到出鱼也就五六千的净赚头,现在养的人多了,价格没有那么高,赚头就在四五千左右。而这出一批鱼苗子赚的竟能相当两座大棚要知道侍候鱼苗虽要小心细致,但活儿倒底是比侍候大棚要轻省多了。算清这笔帐,爷俩在家里抱着计算机乐半天。
到了第二天,该到林锐祥家出鱼了。
村中人的鱼已经全部出完,菜也全部由村中过称收起了,成批卖给了菜商。农户们都在忙着清池,洗涮,消毒晾晒,以准备下一批养鱼,但大部分的农户还是撇下自家的百十忙,来观看村中‘养鱼大户’林锐祥家的出鱼情况。
一大早,张平便带着整整四辆大头车‘突突突’的来了,车整齐的停在田边马路上,张平跳下来,给林锐祥一一介绍:“大哥,今天来的人有点多,没办法,你的鱼实在太抢手,我转给谁都不行,只好带了几个最要好的来,平分了。”然后,指着从车上下来的四个老板样的人:“这是王哥,刘哥,吕哥还有平叔。”
林锐祥与众人一一的点过头,张平又道:“那个,我跟五哥刘哥一人一棚鱼,吕哥跟平叔平分三棚菜,价格上么,还是跟我上回来收时一样,大哥,你看这样中不?”
林锐祥听价格跟上回一样,忙高兴的点头:“中,中。”要知道现在全村都养上鱼了,出的泥鳅那么多,价格下降了不是一块两块,现在张平肯用上回的价儿收鱼,那他林锐祥的鱼比起罐头厂来收的价儿都要高出三块钱来,怎么能不高兴?
周围围观的农户有的不知道上回林锐祥出鱼的情况,小声的跟那些知道情况的嘀咕了,顿时都眼红起来,乖乖,都是一样劳心劳力的侍候了,凭啥他林锐祥每斤鱼就要比自家多赚三四块钱那??
商量好了价钱和分法,各个老板带来的人就开始帮忙出鱼和上称了,因为人多,三个大棚的鱼和菜很快就出完了,各个老板也都是带了现金来的,最后林锐祥一合计手中的钱,竟有一万五六儿的数儿,顿时心里更加美滋滋了。
要知道,这三个棚虽然出鱼肯定比第一棚的多,但其中被林锐祥挑走了五分之一的好鱼作种鱼去了,所以出的数儿能值这么多钱,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围观农户里有有心眼儿的,暗暗算了这两天林锐祥卖鱼苗和鱼,菜能进的帐目,暗暗眼红的同时不禁与周围人也讨论了起来,顿时,望向乐呵呵站在人群中央林锐祥的眼神更加红通通起来。
只是众人只顾眼红,都没有发现,林锐祥这些天又要操心棚里,又要操心家中鱼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精神也差了许多。
这次出鱼,林锐祥进帐两万多,多半年的努力终于见了成效,高兴之余又在打算盖厢房的事儿。这鱼苗子即然是个赚钱的营生儿,以后发展的重点当然要转向鱼苗子,大棚那里么,如果忙不过来顾个人去照顾也是可以的。
现在鱼苗子养在家里也不是个长远的事儿,还是需要再加盖厢房的。但林锐祥估摸了一下,现在院中已有一个厢房,再加盖一个,虽然院中晕窄挤,也算是能走得开人。但问题在于,养鱼苗的数量还需要再扩大,就算再加盖一间厢房,也是不够用的。
要说光这两间厢房吧,其实赚头也不少,但村中人现在都眼巴着他家的鱼苗,到时给哪家,不给哪家都不好,这问题倒一时真难住了林锐祥。
这回倒是李素云出了个主意,那厢房盖好之后,是个平顶的,到时在厢房旁弄个楼梯出来,房顶上再弄个保温的板屋,不就有空间了?这样两间厢房变四间,还愁什么地方不够的??
主意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在果元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中想要加盖第二层房子的话,首先要取得后屋的同意,也就是说,如果这家的后屋怕这家盖二层之后影响光照不同意加盖,那么想盖二层的这家,是不可以盖的,即使动工了,后屋的人也可以找村委来强制拆除的。
如果想在厢房上加盖板屋,虽不住人,但也算是二层,只不过因为厢房在主屋前面,影响光照也只会影响到林锐祥家,不会影响到后屋的光照。再说林家与后屋孙家不但是邻居也是地邻,关系一向也不错,或许去问一问他们会同意也说不定。
于是,这天饭后,林锐祥提上两斤水果,就去了孙家串门子。
后屋孙家住的是五十多岁的两口子,家里两个女儿,大的一个三十了,脑子不太好,傻傻呆呆的,有上门说亲的不是残缺就是脑残,老两口怕傻女儿嫁去了被欺负,所以不想叫她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让老两口养活着,若是老两口没了,就让二女儿养着。
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取了他家女儿就得多出一个要养的老人,所以二女儿二十五六了也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家。为了多给两个女儿留些钱,老两口也是整日里拼死拼活的,能在田里多留一分钟就决不提前回家。孙家两口子现在也在养鱼,刚出了鱼赚了不少钱,正处在高兴劲儿上。
林锐祥提着水果上了门,与老两口客气了一番,便说明了来意。怕两口子不愿意,又分析了不会影响光照的事,又讲,如果不盖厢房,那鱼苗子不够村里人用,说不准哪家就抢不上,话语间把‘抢不上’的这家把孙家也包括了进去。而如果孙家愿意让自家盖厢房,那以后鱼苗肯定先紧着孙家用,而且价格上也可以给些优惠。
林锐祥讲到想盖厢房但不会影响自家光照时,两口子还在犹豫,但当他讲到鱼苗子有关的事情时,两口子就动摇了。那抢鱼苗子的场面他们离得林家这么近,不是没见过,村里人就差把他家拆掉了,最后没抢到的那三家,那神情那动作,跟家里死了人似的,两口子想想都后怕。
如果他家盖了厢房,自家肯定得沾些光,好苗子要先留给自家的。而如果不盖厢房,他的鱼苗下一批还是不够村里人抢的话,那指不定这没抢到的就轮到了自家。还有一个问题,那林锐祥家盖不上板屋,是自家不同意的原因,到时鱼苗子不够,抢不上的那些人家儿,还不得把怨气撒到自已家头上来??那到时自已老两口还不就成了全村儿的公敌啦?那二女儿嫁人的事儿可就更没着落了。
老两口在厨房里商量了半天,终于出来答应了林锐祥家盖板屋的事。
第一百四十九章 风景秀丽,毛山村
林锐祥家的板屋很快就盖好,里面养着一些挑出来的种鱼,四间板屋可出的鱼苗数可想而知,供给全村人使用也是绰绰有余。
余出来的量在张平那里恰好能消化得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果元村的泥鳅出棚之后,村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积极的准备着下一次养鱼。而村中那些这次没参加养鱼的农户们也眼馋的很,纷纷到村委要求也要改大棚。牛善光统计了一下,全村只要是在家务农的农户,这次全部都来村委报了名,如果都养起了泥鳅赚钱,那果元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泥鳅养殖专业村了’。不过牛善光并没有急着叫这一部份农户也养上鱼,而是不急不徐,叫他们先在村委中学习。
牛善光毕竟是个书记,头脑是个活泛的,要是全村的农户都挤在一批上养鱼,那出鱼时也是同时出的,到时一下子卖,鱼多价格低不说,忙起来也要忙死人,平时不出鱼时,市场上价格再高也只能眼馋着。所以他想,正好借这次农户们重新报名,错开村中农户养鱼的时间,让第二批在第一批之后一个月再养鱼。
这样时间一错开,出鱼的时间和数量就平均了,价格也能提上来,也能时时的供给商户们的需要,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给第二批农户学习,倒棚和改棚之用,算是一举三得,牛善光每天都乐滋滋的,感觉自已这村支书当得是越来越称了。
果元村养鱼发了财的消息叫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和村委们也个个都眼红了起来,他们村若是这样干上几年,那经济不只是翻几翻的问题了,到时这个经济最落后的小村,可就是他们仰目而不可超越的对像了。
其它的村委一合计,这样可不行。市里虽然下了文件,养殖有扶助补贴,但他们几个村子,大半的地都卖出去盖厂房了,再上哪儿弄地来养殖?于是只好将村中的地再卖一部分出去,以期多收些地租,多少提高一下村中经济。
而果元村一出完鱼,就已然五月中旬了,林沛沛早就约好了李素云的弟弟李素天,要带‘陈朝夕的亲戚’去他们村看场地盖养猪厂的事,鱼一出完,她就请了个假,从劳务市场雇了个人冒充‘陈朝夕的亲戚’,带着一起,跟李素云去了她的娘家,毛山村。
林锐祥因为忙着要在家中盖板房,还要照顾挑出来的新种鱼,实在脱不开身,所以只要叫李素云陪着去了。而林沛沛雇的这个人,一天五十块虽少了点,但管吃,还带着到郊区旅行,啥都不用做,话都不用说,也算是个好活儿了。
林沛沛,李素云,张刚(就是雇来的人)一行三人坐车转车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有些偏僻的毛山村。毛山村离市中心其实并不远,如果自驾车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距离,但因经济落后,所以显得偏僻老旧了些。
到了村头儿,腿伤好了的李素天早就守在那儿等着了,见三人下车,忙迎上去,客气的握住张刚的手:“你好,你好,张总,您总算来了。”
张刚有些迷茫的望望林沛沛,见她朝自已眨眨眼,点点头,于是转头也朝李素天眨眨眼,点点头,就是不出声。
这是林沛沛跟张刚定的暗号,怕他一张嘴再说漏了什么,所以不允许他开口说话,要怎么做看自已的眼神就行。没想到张刚也是个有眼力介儿的,一看就明白。林沛沛见张刚点了头,忙又道:“舅舅,这是我老师的亲戚,不太爱说话,走吧,咱们先去村中看场地吧。”
“中,中。”李素天又朝张刚笑笑,便带着三人先绕着全村儿转了一圈。
毛山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经济状态,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出不去的就在家养牛养猪,但又因近年猪肉价格一直不高,所以也没什么人养猪了,大多数都转而养起了羊,鸡之类。毛山村的地很多,人均占有量相当于果元村的三四倍,但较贫瘠,全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