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剑歌
砩希路蟠笮⌒〉墓丶Χ急荒阌媒;杉愕慕7ㄒ训搅思粒皇恰?br />
林剑澜见他眉头皱起,忙躬身道:“请前辈指点。”
“乱松”摆摆手道:“谈不上指点,这剑法你本心并无过错,你心中始终有着一念之仁,因此发招也处处针对敌手,始终顾及‘无辜’二字,若到乱中对敌之时,恐怕越是怕伤到无辜,越是无法施展。若要成就大事,有时不得不牺牲弱小,只有这点看开了,才能再上层楼。”说罢便施施然转身而去。
林剑澜只是混混沌沌,又觉他说的颇为在理,又觉不应如此,慢慢走回苏州府衙前,心中仍是思索不已。
府衙前人群尚未散开,那苏文书早已将地契记录在册,正一一交还给那些家中土地被兼并之人,高得顺则是坐立难安,脸上的汗一刻也未曾止过,流了一茬儿又一茬儿。
见众人心满意足的捧着地契,谢巡按脸上才露出些许笑意,林剑澜因上午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因此也并未打量这位青年巡按的长相,此刻离得较近,见他面色白皙,眼神清亮,颇为清秀,虽不及旁边那位文书俊美,却有一股沉稳坚毅的味道,只听他清声道:“后衙尚还有刚才武、蔡二人妄图收买本院的脏银,等本院连夜造册后便一一发放以做抚恤之用,高大人。”
高得顺忙躬身站起,肥大的袍子都能看出在轻微抖动,害怕之至,果然听谢巡按道:“你可知罪么?”
话音刚落,便听高得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结结巴巴道:“下、下官……”
谢巡按道:“勾结权势,鱼肉百姓,要你何用?你不用再来苏州府衙了,回家听参去吧!”
高得顺一下子瘫软在地,沉默许久,方慢慢撑地爬起,灰头土脸的挤出人群,他又没有那般凌厉杀气,此刻百姓见他如此下场,心中叫好,不免趁拥挤之时暗中踢打,他也不敢声张,待等挤了出来,早已是狼狈不堪,身后则是哄赶声成片。
林剑澜不由一笑,又听谢巡按道:“本院在此坐堂三日,将整理陈年积案,若有申诉,尽管来此上报。另外……本院还有一事通告各位父老。”
众人听他语气凝重,顿时安静下来,只听他柔声道:“圣上闻得江南疾苦,命本院巡视江南,一为解百姓之苦,二为赎往昔连年对此失察之责。历朝历代,老百姓均是被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否则谁又愿意颠沛流离甚至冲锋陷阵?烦请各位父老,若有相识之人在太湖者,替本院互相传告音信,江南道赋税减免,土地皆尽归还原主,若愿回乡耕种,圣上命本院依家中人口数目赠送返乡和安家的费用,既往之事一概不究。”
众人顿时哗然,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林剑澜也是心中困惑,抬头望去,见袁行健扔蹲坐屋顶,对着谢巡按注目而视,却看不清楚他此刻表情,心中暗道:“自武、蔡二人在此作恶以来,确实有不少人去了太湖,虽谢巡按并未言明,但太湖聚义,实已与造反无异,朝廷命官能轻易说出一概不究之言,无异于对太湖义军有安抚之意,虽然匡义帮屡次相助,但若百姓真的能安居乐业,岂不是比血染黄沙、家破人亡要好上一千倍一万倍?”
正思忖着,看谢巡按将手向下压了压,四周又肃静起来,见他忽抬头道:“天道自有天行,常人无可代之。”林剑澜抬头望去,见袁行健也是忽的从屋顶站起,向下看去,二人目光交汇良久,谢巡按才接着道:“本院言尽于此,天色已晚,退堂。”
众人慢慢散去,衙役们行动甚快,不消片刻便已将衙前东西搬空收拾干净。林剑澜见夕阳下袁行健立于檐上,一阵风吹过,衣襟被吹的猎猎作响,回头望着衙前,似乎一切都未发生一般,只有两个石狮子面貌狰狞的守在门口,暗自叹了口气,正欲上去,却见门口一个人影,缓缓走了出来,胳膊一抬伸出手指直指袁行健道:“屋顶这位仁兄,我家老爷有请。”正是刚才忙前忙后的苏文书。
林剑澜本就想再见这奇怪的巡按,见苏文书行事不拘礼法,心中大增好感,不禁一笑,抬头对袁行健喊道:“袁大哥,下来吧!难道你不想结识结识这位巡按大人么?”
苏文书愕然道:“怎么?他姓袁么?”
林剑澜点点头道:“是啊,有什么不妥么?”
苏文书慌乱摇头道:“没有没有,你既是他的朋友,便一起来吧。”见袁行健飞身而下,瞬即来在面前,稍微惊愕了一下,便做了个相请的手势带路而去,林剑澜拉着袁行健便也跟了进去。他对谢巡按此举并不太过惊异,早上在伍员庙中这巡按便早已对袁行健有结交之意,此刻自己倒是借了光,想到原来听人讲古中微服私访惩处奸贼的巡抚原来是有的,心中不禁有些喜滋滋的,只是不知道能否抱得美人归,说起来,那位小惠姑娘倒是对他颇有好感……
正胡思乱想间,听那苏文书说了一声:“到了。”林剑澜才猛然抬头,见面前已经备好了一桌酒菜,式样并不很多,看来比较清淡,旁边则放着一坛酒,还未开封。自己对面的窗边站立一人,正摇着折扇轻扇,听到动静回过头来,面上顿时一喜,急急迎了上来,道:“袁兄快请。这位公子,还未请教高姓大名?”
林剑澜忙道:“在下姓林。”回头见袁行健对谢巡按略施一礼便在一旁坐下,只是面色还是颇为沉重,便也挑了一处坐下,见这圆桌四周摆了四张椅子,却不知还有谁,听谢巡按道:“苏文书,你也坐下。”又对二人笑道:“苏文书与我情同兄弟,平日同吃同住。”
第三十七回 月醉荼蘼架
林剑澜见袁行健并不说话,气氛异常沉闷,只得接口道:“苏文书在堂上之时双手同书,运笔如飞,在下当真佩服的很。”
苏文书性格颇为开朗,接口道:“常被我家巡按差遣,历练出来了。”
谢巡按重又站起身来道:“我和苏文书平日不擅饮酒,只是觉得你们这些行侠仗义之人也许喜欢,便叫人买了一坛,但摆弄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开封,只好请你们自己动手了。”
林剑澜笑道:“我平日也不喝酒,倒是袁大哥颇有酒量,只是今日还未喝的尽兴,便被那店家怂恿来看热闹,观谢大人审案当真如同看戏一般,我和袁大哥几次以为你是个与高得顺同流合污的贪官,还想夜里是不是前来‘拜访’一下呢。”
谢巡按面上一红,道:“提起此事,还要向二位赔礼,今早拦阻你们惩处武、蔡二人,可惜圣上的金牌竟堪堪送到,让武宏逃脱律法。”
林剑澜点了点头暗道:“只怕是他一出长安,梁王便也差了‘乱松’来此,但以他的身份,做此差事实在是大材小用,或许他自己还另有打算。”又想起今日所谈之话,不禁脸上露出些许悒郁。
他这一沉默,桌上气氛更为清冷,四人围桌而坐,既无人说话,连饭菜都没人动上一筷,半晌那苏文书方笑道:“谢大人,你平日常挂在嘴边的大英雄大侠客便在眼前,怎的反倒不吱声了?”
谢巡按将那酒坛拿下来抱在腿上摆弄,并不抬头,道:“行侠仗义的豪杰自是人人都敬仰的,又岂独我一人?只是看来袁兄对我行事还心存芥蒂,再说我这里也太过拘束,果然是相请不如不见……唉,这酒坛还是不知怎样才能打开。”说话间纤细的手指在坛口用力掀揭,却是怎样也打不开,兀自抱着酒坛弄的面红耳赤,却见一双大手将那酒坛拿起,用力运掌削去,坛口连带着上面的封泥和油纸一并脱落在地,发出碎裂的脆响。
袁行健提着酒坛,将桌上的酒盏一一倒满,举杯道:“袁某岂是量小之人,只是平日并不与官场中人接触,也不善言辞罢了,其实在下内心对谢大人今日之举是钦佩之至的,我就先干为敬了。”说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谢巡按愕然抬头,见他面色十分诚恳,倒不像是奉承之言,正待答话,又见他露出温厚笑容,道:“你虽称我为兄,可是我连你的名字尚还不知道。”
谢巡按手臂一抖,几乎将桌边的酒盏碰洒,又是意外又是激动,道:“小弟姓谢名仲举,待我巡视完江南一带,回京面圣定会再将武宏恶行亲做禀报,即便圣上不忍伤他性命,必定也会有些约束之法,小弟虽不擅饮酒,但今日定要陪袁兄喝得尽兴!”便举起酒杯先浅尝了一口,随后一仰脖全部喝下,却同林剑澜上午一般,张着嘴连连哈气,一双手直在嘴唇前扇着风,脸色顿时变的通红。
众人皆是一笑,林剑澜拿起酒来向苏文书碰了一下,二人却不喝光,都是轻啜了一口,气氛方活络起来。
袁行健见谢仲举神色坚定做保证状,不由一笑道:“今日我虽想杀了他们,但此刻看来,却是谢贤弟的做法要更胜一筹,当众处置,一来让其他本地倚仗权势欺人的豪门不敢再有为非作歹之举,取其性命,灭其淫威;二来,三吴百姓对朝廷本已失望之至,此举倒重为朝廷挽回民意,比私下杀掉一两个奸徒要有用的多。”
谢仲举摇头道:“挽回民意,不是我一人就能办到,巡查过后,我会提交一份详尽完整的奏折,贪官该处置,无为的官员也要重新置换,只朝廷官府上下一心,制止豪强,严于法制,方能天下清平。”
袁行健道:“我看谢贤弟似乎说话对江南颇为了解,似乎也有本地口音,若我说的不错,你是江南出身吧?”
谢仲举感慨道:“是啊,只是少年时便在长安求取功名,已多年未曾返乡,连父亲去世都未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只能在异地他乡看父亲生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看了那信才知道江南如今竟到了这般地步。官员无能,勾结豪门贵戚,许多土地法制俱不但不按令执行,反而千方百计寻找漏洞兼并土地,竟然致使这江南的富庶之地百姓颠沛流离,不少人都是携儿带妻的天涯流浪。”
林剑澜看了一眼袁行健,见他眼中透出一股疑惑之色,自己心中也是暗道:“不知他父亲何时亡故,他不但未回乡守孝,反而做了巡按,按理不应如此,此举也不合朝廷律法。”但听他所言,报国之心却是溢于言表,令人肃然起敬,便道:“谢大人的父亲既然在信中提及江南种种现状,也是颇为忧国忧民。”
谢仲举眼圈一红道:“我父亲他一生并不得志,数次大考皆是毫无结果,最后只在乡村里面做了个教书的先生,平生所愿俱都寄托在我一人身上,因此即便是以死报国,在下也……”却听袁行健打断道:“身在方能报国,你为何又轻易言死?”
林剑澜听他语声颇为不悦,倒有些惊讶,见他眉心紧紧皱起,竟有些担心的神色,道:“袁兄说‘又’,这是何意?”
听袁行健一字字沉声道:“若你手中印信有失,我便自绝堂前谢罪,决不能受辱于这般肖小贼人,他们抢了印信决不会再注意你,趁乱逃走,告诉圣上今日之事。”
谢仲举和那苏文书顿时惊讶之至,苏文书更是长大了嘴,呆呆看着袁行健说不出话来,半晌谢仲举方垂头低声道:“原来如此,袁兄武功高超,耳力目力自然极为出众,那场混乱想必也是袁兄替我摆平的了。”
林剑澜听到此刻才想起在屋顶观战之时,袁行健见谢仲举与苏文书低语后神色大变,原来竟是在一片喧哗中听到二人对话,明白谢仲举欲以死明志,才愤怒之至到出手杀人的地步,但又觉太过,不知袁行健既已为寇,为何对一个官府中人的性命这般关切。
谢仲举淡然道:“事到不得已之时,只能舍生取义,只是值得付出性命的事情各有不同,就像当年周兴被流放之时,雇了若干御寇司和江湖中人为他护送,高手如云,却仍被人击杀,听闻那位侠客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杀出一条血路方才得手,明知性命悬于一线,却抱着必死之心都要除此天下人恨之入骨的恶贼,若如袁兄所言,难道他应爱惜自己性命而放过周兴么?”
袁行健顿时哑然,脸色凝重起来,片刻方叹道:“谢贤弟莫要说这些旧事了,你有丹心报主之志,我只有钦佩,别无他想。”
林剑澜道:“周兴被流放,但天下百姓和忠臣良将仍是惧他一旦会重获恩宠卷土重来,当日他在岭南道上被那位义士截杀,虽世间传颂,他却视这虚名如浮云一般,销声匿迹不知所终,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苏文书抚掌道:“是啊,我家巡按每提及这位义士,都要对我说,若是天下的做官之人都有这般侠义肝胆,何愁没有个太平盛世?”
四人边饮边聊,谢仲举不胜酒力,只一手支腮拿着折扇轻轻摇动,虽许久未再饮酒,脸上酒劲看来仍未消退,苏文书则只喝了一点,已泡了一壶酽茶放在桌上,林剑澜却总觉得心绪不定,大多则是默默倾听,时而小啜一口,那酒坛已被袁行健搬至自己旁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