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妇女主任
只好悄悄的上山。
也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将那小块地上的谷子给收了回来,按平时收谷子是要用镰刀将整个稻杆割下来,再放脱粒机里打,燕冰一想,明年也不可能再在这上面种了,就叫卫国直接割上面的谷穗,这样一来,就方便多了,没到一个小时,将所有的谷穗子全部割了下来,两个箩筐还放不下,最后还是跑了第二次才收完,回去将这些谷穗子放在屋后面的晒谷坪里晒,这个晒谷坪也是爹在时修的,不是很大,就两分地这个样子,晒谷子时从家里拿出来的大块竹垫子,摊平之后,将谷穗子倒上去,摊平就行了。
娘看到两个挑回来几箩筐谷穗子,大吃惊。
“妞啊,你这不是从公家田里割回来的吧。。。”
“娘,放心,这是我和卫国种出来的,放心,地就是在爹坟边上不远。。。”
“那我怎么不知道呢?还有这谷子还没有到收割时间呢。。。”
将谷穗子晒干后,用个小碾子在上面轻轻一碾,谷子就完全脱离了穗子上面,再放到风车里一吹,金灿灿的谷子就全部出来了,装了三大箩筐,娘称了一下,三箩筐共有三百六十多斤,打成米的话可能有三百斤左右。
燕冰早就想好了,留两百斤做明年田里的种子,其它一百来斤让娘给挑到村里米房给打了出来,这时村里米房也没有人管理,打米机就摆在那里,自己动手去整就行了,当然不是电的,也不是用油的,而是全人工操作,用脚蹬的,出米的速度比较慢,而且糠头也比较多。
忙完这个活,燕冰就寻思着家后院小池塘里的泥鳅也是个问题,这些日子泥鳅像发疯了的长,原先那些个小的泥鳅才几天功夫就长大了一圈,光是每天吃的米糠都是问题,后来卫国每天扯点野草和米糠混在一起才够。家里更是三两天吃一次泥鳅,吃得多了,也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了,特别是炸泥鳅要用大油,娘看着心痛。
这两天燕冰除了上课就是想着找个大点的池塘将这样个泥鳅给移过去,要是再这么疯长下去,那个池子都会被挤爆。
过了十一,天气也开始转凉,村里面也开始张罗着收割晚稻了,家家户户按锁子村长的通知,磨镰刀,修箩筐,平时家里那些个脏衣服啥得也被翻了出来,准备收谷子时穿,一年到头来,也就这些日子忙一点,平时大伙穿得也差不到那里去,起码裤子上有补丁的穿得还是比较少,但到了收谷子农忙这些日子,家家户户男人女人都将这些带补丁的裤子给找了出来。
学校上了几天课,也准备开始放假备战收晚稻的事情,小孩子们小,但可以去捡稻穗,捡谷子,每年光是这群小屁孩收上来的谷子也差不多有两三百斤,而且这还是一个绝对的接触劳机的机会,平时上学家里有些事就没有做,但现在放农忙假完全可以让这群大半小子们去好好劳动劳动。
按锁子叔的说法就是收完这次谷子,这分下去的田就是各家的啦,各家自个打理好,家里没有男人的和锁子叔说一下,锁子叔派人过来帮忙打理,田里的谷子还未收,各家有男人的就开始将一些猪粪牛粪鸡粪之类的挑到自各家田边堆着,没有男人家的女人们也没闲着,将猪粪牛粪鸡粪给抓了出来,堆在屋前屋后,或者又些个半大小子也找些箩筐一点点的移到自家田边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燕冰看到这些没有男人的家,确实不容易,在放假的第一天,将二,三班两上年级五十来号人全部带到这些个家里,背的背,挑的挑,抬的抬,硬是将一堆堆的粪给移到田边去了,二贵子硬要说是伟人诗里的那句“喜看稻椒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里面的英雄就是咱们。
收谷子的当天上午,全村男女老少全聚在小学操场里,等待着秋收动员大会的开始,每年都这样,大伙也习惯了,不过今年锁子村长就搞了点新意,就是在动员大会前要准备升一次红旗,就是学校的那面红旗。
六百多号人或站,或蹲,或坐,整个操场都是人,听卫国说,除了不能动的老爷子老婆子之类的,几乎是全村出动,这场面一年三次,早春插秧,双抢时(收早稻谷子,插晚稻苗子)和收晚稻。
锁子材长和五爷,春林站在最前面,其它全村男女老少就分成各组站好,乡里下派的那个袁干部也来了,站在台子上吼了几句,反正没有几个听到了,无非也就是抓好晚稻收割,打好秋收这场战斗之类,又讲了一下全乡农业工作,重点讲述了马书记在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小沟子村的检查帮扶工作,听得大家是云里雾里。最后还是五爷看不下去了,这一说下去没得两个小时也差不到那里去,那还要收谷子不,五爷从旁边走了上去,扬了一下手,全村的全看着五爷,旁边的袁干部一看是五爷,这是个惹不起的主,就匆匆忙忙的说了两句结束了讲话。
五爷说完一句就下去了“升旗!”
人们自觉的让出一条道来,小丰村护旗小队上场了,卫国走在最前面来到升旗台,二贵子和李红军,李红兵三个护着国旗正步走过来,虽然那正步只是像征性的抬高点腿,但也让大伙到感一种新鲜感。
升完国旗,锁子村长上台。
“今天是收晚稻的日子,大伙加把劲,争取早日将全村稻子收回来,下面分一下工,全村这几天统一伙食,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打谷场的全部在学校这里吃中晚两餐,粮食由村子里先垫着,杀猪一头,二婶子你带几个小媳妇在这里负责做饭,花婶子负责给各组送茶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留在晒谷坪专负责晒谷子,由五爷带队,五爷,可以不。。。其它的人,全部带上家伙,各组组长领完脱粒机,箩筐这些带回去,各组打出来的谷子全部挑到村晒谷坪来,大伙可不要把这谷子给挑到自个家里去。。。听明白没有。。。至于那个二妞,现在田不在村里,就不用去了,你看自个找点事做吧。。。出发!”
抬脱粒机的,挑着箩筐的,拿着镰刀的,跟在后面打笑的,红着脸扭扭捏捏的,六条长龙杀向六个小组,秋收工作正式开始。
正好教室后面那片谷子好像也熟了,可以收割了,家里还有振国没有去,太小了在家里守家,燕冰把振国给叫了过来,两人花了一上午将教室后面那一块谷子给收了,回去直接扔晒谷垫子上,锁子村长上午说过不要把这谷子给挑回去,这个还真的不好解释,不过也管不到了,不晒就会发霉,况且咱家这谷子是什么品种。
忙完燕冰在家里做了一点饭,家里现在就自己和振国,也没有做什么菜,焖了一点红薯,炒了一碗红薯叶子,这时红薯叶子正是长得最绿的时候,多放点猪油,炒起来特别香,早上还剩下半碗油炸泥鳅,两人吃完饭将晒的谷子翻了一遍,才拉着振国去学校,家里无聊的很,没什么意思,学校里还有几个做饭的,可以聊聊天.村里今天杀了一头两百来斤的猪.
学校里可热闹了,几个娘们在围墙边砌了五六个大灶台,架了五六口大铁锅,里面正煮着大块大块的肥猪肉,里面还放了一些生姜八角之类的,到远就闻到香味了。不过也架不过大伙的吃法,光是这六百来号人,吃米一餐都得近三百斤,不过这饭不用锅煮,而是蒸,先将米洗净,放到大锅里加水,煮开水就掏上来,再在锅里放一个大桶,将米放进去加一点点水,上面盖一个铁锅,等快吃时一打开这锅,里面的大米香得让一大群小子不停的流着口水。
这菜的做法就更多了,肉只有这么多,收谷子这事少说也得一个星期,这样就要精打细算了,每天最多二三十斤肉,在锅里煮好后,几个人将肉给切得薄薄一片片,辣椒都切了三箩筐,看大伙快收工时,几个大锅烧大火下猪油,将肉片子放进去炸一下,将半箩筐辣椒给倒进去,用大铁锹铲动几下,就出锅了,旁边两个火灶上也每天煨一两根骨头汤,快起锅时加半箩筐野菜进去,一菜一汤,管饱。
教室里的桌椅也全部搬了出来,正式开饭了,五爷和李师傅及村子里几个年纪比较长的,二婶子将饭菜都打好装碗放到桌上,这也只有五爷这群老爷子才有这待遇,其它人,对不起,排队,自带家里的碗筷,饭随便打,只要你能吃得下去,菜就得分了,二婶子和其它几个做饭的站在菜盆子后面,人手一个勺子,来一个打一勺,汤也自个去装。
这时最快乐的莫过于半大小子们,有的玩又有的吃,一收工就跑了过来,拿着碗筷敲得叮当响。家里爹娘要是碗里多了几块肉,赶紧将自个家小子妞儿拧过来,将碗里的肉划过去,美得这群野小子吃得嘴边都流油了。
第一章 悄悄的粉墨登场 二十三.发展农林畜牧渔才是硬道理
吃完饭还得继续干活,大人们休息了一会就准备动身,这谷子得快收上来,再不收就烂田里了,小屁孩子们可没有管这些事,吃饭完了之后就是在操场里到处乱跑,当燕冰不存在,而那些小妞子则帮洗个碗什么得。
放假完了之后得收拾一下这群野小子,当老师不存在了。。。燕冰牙齿咬得响邦邦的。
全村两千多亩田,近两百多个男劳力,两百多女劳力,用了十一天才将所有的谷子给收回来,晒谷坪上到处晒满了谷子,五爷指挥着一大群老爷子老婆子天天忙活在晒谷坪上,后来锁子村看到这群老爷子们做事已经有点吃力,又从女劳力里提了十多个过来,这样谷子晒了近二十天才全部晒完收仓。
将最后一颗谷子倒入粮仓里,锁子叔和李春林几人都累倒在地上,太累了,从早上天还未亮就开始到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全村粮食入仓也忙活了燕冰几天,做为村里的会计,记帐这种事是必须参加,最后统计结果出来了,全村粮食总共收成十一万一千三百多斤,也就是说每亩田只产到五百斤不到,如果按现代农业来算,这五百斤真的说是笑话了,特别是袁先生的杂交水稻,基本可以保证亩产在八百斤以上,好的水田亩产上千斤也是正常的事。
全村人口六百多号,除去公粮每亩七十斤,这块就要一万四千斤左右,留下的也不到十万斤,平均下来每人就分得到两百斤,这还是谷子,打成米就只有一百六十斤左右了。大人一餐吃三两米,一天就要吃一斤米,一个月最少三十斤,这点米也就够吃五个月。再说早稻,那产量更低,一亩田最多产四百斤,一人可以分到一百多斤,打成米也就一百来斤了,全年累得要死下来,一人一年谷子也就是三百斤,打成米也就两百多一点,够吃七八个月,如果遇到天灾的话,就只够吃半年,这也是家家户户都吃红薯的原因。
锁子叔将算盘往桌上一扔,叹了一口气。
“唉,今年收成又这么低,还叫不叫人活命啦。。。二妞,将欠粮站的那二千多斤先划出来,春林,你找几个人先把这个二千多斤给装了,先还上去年欠的,今年的公粮到时再说!”锁子叔坐在椅子上显得无精打采。
“锁子叔,听说小沟子村今年一千九百亩田产了十五万斤,人家那里才五百来号人,这一年下来餐餐白米饭了。。。咱村啊,我看得再开点田出来。”春林在旁边说道。
“这个开田是不能开了,乡里说过了,开得太多,水土流失太多,说对咱村不好。。。”
“那得想个办法呢?”
“锁子叔,其实我看啦,咱村也不用开新田,今年不是将田给分下去了吗?只要咱们加把劲,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燕冰看着两人都是无精打采的坐着便说道。
“二妞,这说活叔可不同意哦,田还是那些田,人还是这些人,产量难道就会上去?”
“锁子叔,放心,我敢保证明年咱们村将成为大丰乡粮食高产村,绝对超过小沟子村,你想想,以前田是公家的,大伙都是看着别人做事,你多做点我也跟着多做点,你少做点我也跟着少做点,磨洋工,混日子,积极性不高啊?”
“二妞,那咱村这次收谷子我看大伙的积极性蛮高的嘛?不要低估了我们农民的思想觉悟。。。”
“锁子叔,这个话也不错,但有一点你没有注意到,锁子叔你家里米缸是不是没有米了。。。那你是不是更想快点吃到新米,肯定想是吧,加之收谷子这几天村里杀了猪,这个习惯应该保留了很多年,年年都有猪肉吃,积极性有可能是这样提高的。但锁子叔你想过没有,明年田分到各家去了,没有肉吃,也没有人来喊开工收工了,你自己不想吃米饭吗?想吃,好,你产量得上去一年到头才有得吃,我相信大家现在都在家里盘算着明年这田要怎么来种才行。如果是我,我明年种自己家的田,我会早起晚睡,天天猫在田里,除草杀虫,踩田放水这些,我不用谁来说,我自个做,而且要做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