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神相张铁嘴





裁粗С炙镏⒂祷に被实郏俊?br />   〃大炮和枪杆子袁大总统一样儿都不缺。他是北洋军的总头目,论打仗,天下谁能打得过北洋军?他现在要当皇帝,需要的是民意。民意你懂不懂?〃
  〃我不懂,我只知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民意是什么玩意儿?〃
  〃民意就是民心,也就是老百姓的心意,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愿意他当皇帝,他这皇帝就当成了;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不愿意他当皇帝,他这皇帝就当不成。古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袁大总统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民意。你让你那两三百混混帮的弟兄上大街游行请愿,支持袁大总统当皇帝。这就叫体现民意。〃
  〃两三百人上大街游行请愿顶个屁用,虽说是放屁也能添点儿风,可这风也忒小了点儿。〃
  第二十九章智救段总长
  第七节
  张也仙道:〃太岁爷,您这两百多人可不是一般的人,都是些拳头上能立人、胳膊上可跑马、咳嗽一声威震四方的角色,他们站出来一个就能带出一大串。〃
  〃这倒是!我手下那些弟兄都有地盘,在他自个儿的地盘内,那些开店的、摆摊儿的、沿街叫卖的、拉黄包车的都得听他们的。一个弟兄至少能拽出五十个人参加游行。〃
  张也仙算了算:〃一个人拽出五十个人,三百个人就是一万五千人。一万五千人上大街请愿,我的太岁爷,对于袁大总统来说,这就是一股强大的东风啊!〃
  金钱豹道:〃北京城的二十多家黄包车行是我的地盘,那些黄包车夫都是些粗鲁愚笨之人,你共和也好、帝制也好、总统也好、皇帝也好,他们只求一天三饱,其他的概不关心。您要他们成立请愿团,请总统当皇帝,总得找点儿什么由头告诉他们,对于他们这些当黄包车夫的来说,皇帝比总统强。〃
  巴山虎说:〃我说老二,你这不是找麻烦吗?对于黄包车夫来说,总统和皇帝没有区别,帝制与共和一个样。谁能说得清谁比谁强啊?你就告诉他们,去请愿比不去请愿强。去了,是给我们混混帮面子,不去,咱们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张也仙道:〃咱们得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人。这由头嘛还是找得出来的,比如说在前清,那是帝制,咱们北京城根本没几辆小轿车,共和以后,小轿车可是大大地增加了,有钱的人都买轿车了,坐黄包车的人少了,黄包车夫的饭碗不就砸了吗?〃
  王太岁鼓掌道:〃这个由头好!只要把这道理跟他们说清楚,他们肯定会反对共和、支持帝制。〃
  张也仙又道:〃黄包车夫的请愿团用不着撒传单、发演讲,只要编几句口号喊喊就行了,口号嘛,可以拟这么几句:拥护帝制,反对共和,打倒小轿车,黄包车万岁,袁大总统万岁。〃
  王太岁:〃好!这几句口号简单明了,又有鼓动力。〃
  张也仙道:〃此外,唐大奶奶可以把八大胡同的妓女们都组织起来,打扮得花枝招展地上大街游行请愿。〃
  唐大奶奶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让妓女游行?大总统会不会觉得犯忌?〃
  〃这有什么犯忌的?在国外,妇女跟男人权利平等,妓女也是妇女。当妓女的虽然没有权力给自己选择男人,可她有权力给自己的国家选择皇帝呀!再说,妓女穿得花枝招展的上大街,格外引人注目,燕语莺啼地这么一叫口号,那真是有声有色。〃
  唐大奶奶笑道:〃让姑娘们上大街游行请愿,这是一件既好玩又风光的事,堂班里的姑娘个个爱热闹,只要有人倡头,都愿意去。怕就怕警察抓人。你们想想看,平时姑娘们三三两两的在街上拉客警察还抓呢,如今成群结队的上大街游行,警察能不抓吗?〃
  张也仙道:〃上街拉客和上街游行这是两码事。前者是做皮肉生意,后者是关心国家兴亡,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唐大奶奶,你放心,我可以担保,只要你们上街游行请愿,军警不但不会抓你们,还会保护你们。〃
  〃如果是这样那就更没问题了,我估计各家妓院的老板娘也不会反对。因为你是白天游行嘛,不会影响晚上做生意。大家穿得漂漂亮亮的,又唱歌又喊口号,保准全城的人都会来看,还更能招揽生意呢!〃
  〃你估计能组织多少人上街?〃
  〃光八大胡同的姑娘就接近上千,当然不能全要,我们得挑点儿品级高的、相貌俊的。本来我想光要没开过脸的清官人,可数量太少。如果把那些压马路的下三滥野鸡也带上,又怕亵渎了袁大总统,这毕竟是劝大总统当皇帝呀。所以我把范围限定在八大胡同里,人数嘛,也不会太少,起码能凑够五百个姑娘。〃
  王太岁大喜:〃五百就不少了!全都是些花枝招展的美女,往大街上一站,比五千个臭男人还要耀眼呢!〃
  唐大奶奶道:〃就是这请愿团的名称不好取,总不能叫妓女请愿团吧,那多难听。〃
  张也仙想了想说:〃叫花界请愿团,姑娘们本来就是花儿朵儿的,叫花界请愿团最合适。〃
  王太岁连连叫好:〃这名儿好!既点出了她们的身份,听起来又不俗。〃
  唐大奶奶道:〃那就用这个名吧。〃
  张也仙道:〃既然是花界请愿团,就不能像黄包车夫那么简单。喊口号、撒传单、向民众发表演说这几样一样也不能少。〃
  唐大奶奶为难道:〃八大胡同会舞文弄墨的姑娘有的是,写个传单、编几句口号不成问题,难就难在这发表演说。姑娘们平日里跟嫖客谈天说地、打情骂俏,个个伶牙俐齿。可这对大众发表演说是正儿八经的事儿,堂班子的姑娘哪儿能摆得上这种台面?我怕是选不出这种人来。〃
  张也仙道:〃唐大奶奶,我看您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唐大奶奶惊讶道:〃我?〃
  〃你,作为花界领袖,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说,抨击共和、鼓吹帝制,要求民国政府改变国体,恳请袁大总统登基称帝,这是何等风光、何等荣耀的壮举!等到复辟成功,你唐大奶奶唐倩云将青史留名。〃
  唐大奶奶不禁〃扑哧〃一笑:〃先生,您别拿我开心了,我唐倩云的名字还能永垂青史?您以为我不知道青史是什么意思吗?〃
  第二十九章智救段总长
  第八节
  王太岁道:〃青史是什么意思我还真不知道,倩云,你给我说说。〃
  〃古人把当时发生的大事和最重要的名人都刻写在青竹上传给后人,所以后人把史书叫青史。青竹在刻写前还要烤干一下,烤出水来,就像竹子在出汗一样,文天祥曾有诗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里所说的汗青也就是青史。只有像关云长、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大忠大孝之人,或者像曹操、安禄山、秦桧、严嵩、和死啻蠹榇蠖裰膊拍芮嗍妨裘N姨瀑辉剖呛蔚戎耍跖淝嗍妨裘俊?br />   张也仙笑道:〃唐大奶奶真是博学多才。唐大奶奶可知妓院的别称是青楼?〃
  〃身为青楼女子还能不知道青楼!南梁时候的诗人刘邈就写过’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的诗句,唐代的大诗人杜牧也说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此后人们就把妓院叫做青楼。不是有一本专门写妓女的小说,就叫《青楼梦》吗?〃
  张也仙道:〃唐大奶奶作为青楼女子,青史留名,当然是留名在青楼史上。〃
  唐大奶奶含嗔薄怒道:〃原来先生是调侃我呀!〃
  正说着呢,关二秃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向张也仙禀报:〃先生,黄夫人来了,带了很多人来了,给我们相面馆送匾,送了一块好大的匾,匾上用纯金铸了’恩重如山’四个大字。不但敲锣打鼓放鞭炮,还有舞龙灯的。可热闹了!先生,您得赶快去呀!他们马上就要到门口了!〃
  五挂高悬在竹竿上的长鞭炮正劈劈啪啪地爆响。
  相面馆门口的台阶上,四名剽形大汉正举着一块铸有〃恩重如山〃四字的黑底金字巨匾。一支十几个人组成的民乐队站在台阶上卖力地演奏。十几个光着膀子的小伙子正兴高采烈地在大门口舞龙灯。
  相面馆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张也仙和王太岁一干人下来时,小顺子和四个混混帮的小青年正在门口接待李冬梅和维持秩序。
  李冬梅在两位丫鬟的搀扶下走到张也仙面前,说道:〃恩公在上,请受李冬梅一拜!〃李冬梅说着〃扑通〃一声跪下给张也仙磕头。
  张也仙欲谦让,却被李冬梅带来的两名大汉扶住了,动弹不得,只好受了李冬梅的跪拜大礼。礼毕,一名大汉高呼:〃挂匾!〃
  响起高昂而又欢快的喇叭唢呐声……
  四名大汉抬着巨匾进入相面馆,演奏唢呐喇叭的乐手跟着进入相面馆。在乐曲声中,四面大汉把匾挂在相面馆大厅正面的墙上。
  张也仙指着匾说:〃黄夫人,这金匾上四字用得不妥,在下不敢领受。在下只是给夫人相了一次面,毫无恩德可言,怎么当得起恩重如山四字呢?〃
  〃先生,陷害我的奸人伏法,被夺走的家产完璧归赵,这一切都是出自先生所赐。我只觉得这恩重如山四个字根本不足以表达先生对我黄家的恩德,只怪我才疏学浅,又想不出别的合适词句,先生怎么反倒说当不起呢?〃
  张也仙道:〃夫人能报仇伸冤,夺回家产,这都是您命中早已注定了的。您就是不来找我相面,结局也是如此。您来我这儿相面,我只是提前把结局告诉您,让夫人早点儿安心而已。〃
  李冬梅摇摇头:〃不然,如果没有先生的指点,小女子所受的冤屈能登上报纸吗?如果不是因为登上报纸引起公愤,袁大总统能亲自批示查办吗?如果没有先生的指点,〃她指着王太岁说:〃这位北京城内义薄云天的王大侠能亲自和他手下的弟兄到一个偏僻的山庄去为我主持正义吗?不错,先生是只给我相了一次面,可先生的相面是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茫茫的苦海中得见天日!此恩此德,何止是重如山,可以说比山还要重啊!〃
  王太岁大声赞道:〃说得好!先生,您就不要谦让了,黄夫人送的这块匾你张铁嘴当之无愧。〃王太岁又走到门口对围观的人说:〃诸位,你们知道今天这个送匾是怎么回事吗?我告诉你们,这位黄夫人是直隶的特大财主,她的良田有一万八千多亩,她在城里开的买卖有上百家,可她遭人陷害,几乎家破人亡。她来这儿相了一次面,神相张铁嘴给她指点了一番,结果家产全部收回不说,还报了仇、雪了恨!今天黄夫人给张铁嘴送匾来了,这匾上的恩重如山四个字是用纯金打造的。可张铁嘴硬说这匾太贵、自己不值,现在请你们大家说说看,他值不值?〃
  众人轰然大叫:〃值!〃
  有人还高呼:〃张铁嘴是当世的活神仙!比这再贵的匾他也值!〃
  王太岁接着说:〃张铁嘴在我们北京开相面馆,这是我们北京老百姓的福分,让我们大家为他鼓掌!〃
  众人热烈鼓掌。
  第三十章请愿闹剧
  第一节
  在通往新华宫的马路上,一道横幅映入人们的眼帘,横幅上写着〃中华乞丐请愿团〃几个醒目的大字。跟在横幅后面的是足有上千名乞丐组成的队伍。这些乞丐不但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少乞丐还是残疾。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有的瞎了眼,有的长着脓疮,走的走,爬的爬,让人惨不忍睹。他们有的捶胸,有的顿足,有的磕头,还有的用砖头不停地往身上砸……他们的口号却是相同的:〃袁大总统,可怜可怜我们吧,您就当皇帝吧……〃
  当他们到了新华宫门前时,突然声嘶力竭地高呼:〃打倒共和!皇帝万岁!〃
  围观的人比游行的人还要多,他们从来没有看过如此众多的乞丐游行请愿,而且又在劝进的口号中夹插乞讨词,使大家感到非常新鲜。
  一名女记者走到一个用砖头捶打自己的身体并不断高呼打倒共和的瘦弱老乞丐身旁劝道:〃老大爷,您别打自个儿了,您的身体不是共和!〃
  老乞丐却打得更重了,瘦弱的身上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听女记者说他的身体不是共和,老乞丐赶忙改词:〃袁大总统,可怜可怜我们吧!您就当皇帝吧!小姐,您也可怜可怜我们吧!给我几个小钱吧!〃
  女记者忙掏出两个银毫子放在老乞丐手上:〃老大爷,我是顺天时报的记者,我要采访您。〃
  老乞丐看了看银毫子,问:〃采访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问您两个问题,您回答我。〃
  老乞丐把银毫子攥得紧紧的:〃我要是答不上,你会不会把这个钱收回。〃
  女记者笑道:〃钱已经给您了,无论您答得上还是答不上,我都不会收回。〃
  旁边的乞丐一下子拥了上来,围住女记者:〃小姐,可怜可怜我们,也采访采访我们吧!〃
  女记者有点儿招